【导读】吴永章先生的《中国南方民族史志要籍题解》(以下简称《要籍》)是一本汇集南方少数民族史典籍的纲目性之作,记载了“较为分散和为人所不太知晓”的南方少数民族杂史、笔记以及地理志等典籍。细梳《要籍》之史论,可见其以时梳史、以偏求正、以证述源、以点探面、以小见大的治史态度。不仅如此,书中对各类南方少数民族史籍文献多有论析,体现了整体的民族史史观、平等的民族史意识和客观的民族史论析立场。《要籍》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要籍》一书为吴永章所著,由民族出版社于1991年3月出版。该书搜集了南方少数民族“较为分散和为人所不太知晓”的历史上的杂史、笔记以及地理志共计123种。分别按照朝代的时间顺序记述其书名、卷帙和版本、作者生平、写作动机和经过、作品内容和价值、前人评价及作者评议,是一部南方少数民族史方面的目录学专著。
一、《要籍》的主要内容
长期以来民族史研究史料最多的是北方民族,而南方少数民族集中性史料较少。吴先生精心编撰《要籍》一书汇集了南方少数民族史的诸多著作,并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加以评述。纵观该书,可见其以时梳史、以偏求正、以证述源、以点探面、以小见大的写作特征。
(一)以时梳史
吴先生的《要籍》一书根据朝代的时间顺序梳理南方少数民族史籍,从先秦到清朝,分别对史籍的作者、年代、内容以及史料的评述进行探析。吴先生认为《世本》的作者以及成书年代说法不一,引用刘向的《别录》、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以及颜之推的《颜氏家训》,综合考证应为先秦史官所作。又如“黎”字专有名称见于唐末刘恂《岭表录异》,到宋时《桂海虞衡志》中“黎”字已作为民族的专称。吴先生对史籍的评述独特且中肯。如其认为《岭外代答》是参考《桂海虞衡志》一书所作,虽都是研究宋代的重要著作,但又较前人的《南方草木状》内容更为丰富。此外,他还对书籍的内容做了讨论。如介绍沈怀远的《南越志》时评价《说郛》“所辑条目太少”“不注明出处”,且认为《太平御览·四夷部六》一部分引自《南越志》,因而在阅读本书时需要注意。该书以时间顺序梳理史料,对各个民族的变化作了评论,让我们了解民族的历史演进。
(二)以偏求正
在研究南方少数民族史时,吴永章先生并未将目光局限于汉族,而是深入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演变中,以全面、客观的态度来对待历史。吴永章在书中列举了明清时期记录南方苗族、瑶族等民族反抗明朝斗争历史的典籍。评论《平瑶日记》时,吴先生认为对于南方少数民族的叛乱,应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原因。此外,南方少数民族是一个涵盖多个民族群体的概念,其内部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是显而易见的。以壮族、苗族等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在语言、习俗等方面都表现出了鲜明的特点。吴先生介绍《苗俗纪闻》时,认为此书是了解苗族地区生活情况的重要史料。大量“不入流”的杂史、地理志很好地反映了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经济和文化,所以,不采正史、政书,以杂史、地理志等梳理南方少数民族史,恰恰是以偏求正。
(三)以证述源
该书开创了南方少数民族史资料汇集的序幕。从吴先生着手研究南方少数民族、撰写《要籍》一书的过程可知,南方少数民族的典籍繁杂且分散。吴先生通过史料的搜集与整理,印证了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如作者在介绍《搜神记》内容后,引《䝙人化虎》条“江汉之域,有䝙人。其先,廪君之苗裔也,能化为虎”的记载,认为与《博物志·异人》“所记相较,则内容更为明确,它说明了以虎为图腾的䝙人族属为廪君后人”。又如吴先生认为《临海水土异物志》一书记载了有关高山族的资料,凭此认为高山族与古越人密切相连。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东南及岭南地区的民族被泛称为“越”“百越”,其中包括了壮族的先民。三国至唐宋时期,先后出现了“乌浒”“俚”等名称。宋代出现了“僮”之名,明清时有关“僮”的记载越来越多。《要籍》一书的史料叙述了各族群之间的迁徙、演变、冲突与融合等,证明了民族族源历史的真实性。
(四)以点探面
“窥一斑而知全豹”指的是根据事物的局部推测出事物的全貌。吴先生认为《容斋随笔》中的“渠阳蛮俗”条,全面反映了宋代苗族的社会面貌。又如《世本》记录了先秦时期各种与民族相关的神话传说:“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从神话角度论述了巴人的起源、迁徙过程以及早期的社会面貌,呈现了一部巴人民族史。再如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的《漳州谕畲》,使这些淹没于书籍中的零星史料得以发挥补足南方少数民族历史的作用。而他在叙述南方少数民族历史的过程中,也常以某个点来展开叙述,以点带面,呈现出每个朝代的社会面貌。南方少数民族史是中国大一统的一部分,以点带面,通过少数民族与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呈现整个大一统的社会历史面貌。
(五)以小见大
《要籍》蕴有以小见大的优良传统。其一是通过介绍各朝代史籍文献,展现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概况。如吴先生认为《山海经》中论列了许多神话传说,其中就包含原始民族的原始材料,总结了三苗、凿齿、崇犬及巴人来源,可凭此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其二是通过一些政治、经济、军事等主流历史事件,从微观视角进行论述。如吴先生认为《西南夷风土记》一书从生活中风土人情视角讲述明代云南傣族的历史、文化与习俗。总而言之,吴先生在《要籍》一书中,整理了多部非正史的笔记、杂史,从微小的事物入手,探究南方少数民族史。
二、《要籍》中的史观
《要籍》一书不仅仅是一本“纲目”性著作,书中对内容的引证与评述也环环相扣,将前因后果详细交代,令人叹服。《要籍》体现出整体的民族史史观、平等的民族史意识和客观的民族史论析立场。
(一)整体的民族史史观
我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促进了民族的发展。秦汉时期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央集权社会形成并初步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大分裂大融合,例如北魏的孝文帝改革大大促进了民族交融。隋唐时期加强了与少数民族的联系与交融。宋元时期,国家的统一更加促进融合。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要籍》一书记载了大量有关多民族走向融合统一的典籍,记述了先秦到清朝中原与少数民族杂处、战争与冲突等民族关系的历史事件,同时记载了各个朝代的统治者制定的一系列相关民族政策。《要籍》对杂记、地理志等典籍的记述,弥补了官方正史的不足之处,更加体现了中华民族大统一的国家特点。因此,我们在看待历史长河中的民族史和民族关系问题时,要从整体的民族史史观视角出发。
(二)平等的民族史意识
平等的民族史意识指的是不抬高、不贬低、公正、客观。吴先生认识到传统时期被视为“边缘/边界”的部分中可能仍保留着较为传统的中原文明,从学术上积极印证了费孝通先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并通过强化“多元”“一体”的辩证关系,强调二者不可偏废,由此体现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评论《溪蛮丛笑》一书时,吴先生认为作者的民族偏见较深,单以书名就含有对五溪地区少数民族讪笑之意。评论《采硫日记》内容时,引有关高山族土官的记载,认为“台湾土官的特点,不与西南土司相同,犹带有原始社会时期的平等色彩”。可知吴先生论述和分析有理有据、条理清晰。在19世纪末以前,对少数民族的记载是汉族对“异族”历史的书写。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习俗历经历史的考验,留下了习俗和影响。总之,我们需以平等为前提,用同一标准去对待历史上存在的各个民族的交往与纷争。
(三)客观的民族史论析立场
我们需客观地看待典籍中记载的相关朝代信息,如对一些奇异习俗,要坚持以史求证,不冒从。《异物志》记录染齿是南方某些民族所特有的习俗,现已较少继承;文身是一种古老的习俗,为越人及其后裔的装饰;《桂海虞衡志·志蛮》中的绣面代表着黎族妇女纹身的形象。再者,基于《要籍》一书列举的大量史料,吴先生认为民族矛盾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的历史进程中,但同时民族矛盾也在客观上推动了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三、结语
初学者的写作最为苦恼的是无法拥有大量的史料。中国历史史籍对北方政权介绍较为系统集中,但较少有涉及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史。据吴先生的自述,他为完成此书,曾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大量的信息。在此基础上,《要籍》一书精心汇集了记载南方少数民族“较为分散和为人所不太知晓”的杂史、笔记以及地理志等。本文以吴先生在南方少数民族史方面的著作《要籍》为切入点,运用以时梳史、以偏求正、以证述源、以点探面、以小见大等方法,对《要籍》中的中国史民族观进行深入探讨。笔者认为,不论研究对象是南方还是北方民族史,研究者都需具备整体的民族史史观、平等的民族史意识以及客观的民族史论析态度。
参考文献
[1] 翁独健. 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2] 吴永章. 中国南方民族文化源流史[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
[3] 费孝通主编.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8.
中国故事202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