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南朝才女研究考察

2024-12-13 00:00汪艳
中国故事 2024年11期

【导读】两晋南朝时期,门阀士族为维护其势力和地位,重视家庭教育。这一时期,女性接受教育的机会增多,社会地位也有所提升,涌现了大量的接受家庭教育的士族才女和服务士族音乐文化需求的才女。她们在文学、书法、音乐舞蹈等领域有着杰出的成就,又在士族文化发展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本文对学界进行的两晋南朝时期的才女研究进行考察,并认为两晋南朝才女研究可以扩大个例研究范围,运用文化史和社会史等多领域交叉的视角进行研究。

一、两晋南朝女性的教育研究

周兆望的《魏晋南北朝妇女对学术文化的贡献》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文学、书法、音乐、舞蹈、玄谈等方面有造诣的女性进行了梳理,并简要总结了她们对学术文化的贡献。文学才女蔡文姬、魏文帝的甄皇后、平虏将军刘勋夫人王宋、虞韪之妻赵姬、左棻、谢道韫等人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书法才女卫铄、郗璇、郗徽等人为魏晋时期书法高峰的出现贡献了力量。卢女、蔡文姬、绿珠、子夜、刘妙容、王金珠、王俄儿在音乐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包明月、张净琬是当时优秀的女舞蹈家,在舞蹈领域有着杰出的才华。大士族中的妇女善于玄谈,王广之妻诸葛氏、谢道韫、张玄之妹、郗璇、谢安夫人刘氏、韩康伯之母殷氏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她们在玄谈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该文主要摘取了对后世影响较大,极负盛名的女性,散落在《世说新语》和集部类史籍中的魏晋南北朝女性还有待补充完善。

黄清敏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女子在教育中的地位》认为魏晋是人性相对解放的时代,一些女子接受家族文化教育成才后,既传承了家族文化,在家族教育中也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张白茹的《魏晋南北朝妇女与家族教育的历史考察》认为魏晋南北朝家族教育发展,众多妇女成为受教育对象,造就了许多才女智妇,而她们又积极参与家族文化教育,推动了家族文化教育的发展。董红玲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的文化教育地位及贡献》认为在魏晋南北朝时代背景影响下女性意识觉醒,她们积极投入文化教育之中,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养,也为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章舜粤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母师”问题刍议》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母亲通晓经学向子女传教的“母师”,究其原因是士族为维护自身地位,通过“母师”来协助家学传承。同时作者认为,虽然“母师”掌握了一定的权力,但是她们仍然缺乏相当的主体性。

二、两晋南朝妇女文艺活动研究

两晋南朝妇女之才主要集中在文学、书法、音乐舞蹈方面。在这三类研究中,文学类研究较多,书法类研究较少。在音乐舞蹈类研究中,音乐舞蹈类活动多见宴饮、游集等活动中的倡伎参与。

(一)文学

谢无量的《中国妇女文学史》对魏、晋、南朝每一阶段女性文学的特色进行了梳理。谭正璧的《中国女性文学史》记录了在诗文、小说等文体里颇有建树的女性及其作品。逯钦立辑校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胡文楷的《历代妇女著作考》、王延梯的《中国古代女作家集》都辑录了大量的魏晋南北朝女性作家的作品并对其进行了整理。王冬苗的《两汉魏晋南北朝女性文学研究》认为这一时期女性文学的总体特征是以个人际遇、闺阁生活为主要表达内容,率性自然,感情真挚,同时分析了此时代不同时间段的社会风潮对女性文学的影响。程华的《魏晋南北朝女性文学研究》对这一时期的女作家和流传作品进行了梳理,分析了这些作品的内容主题和审美特征。

(二)书法

杨晓萍的《世家女子多风流——魏晋南北朝书法世家中的女性书家管窥》将这些女性书家的社会身份予以分类,并对卫铄、王孟姜等女性书家进行研究。王新利的《巾帼不必让须眉 乱世佳人竞风流——魏晋南北朝女性书家掠影》概括了此时期女性书家的成就,认为此时期女性社会地位较以前有所提高、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是这些女性书家取得成就的原因,之后以卫夫人为例说明其对后世书法文化的影响。

对于此时期的女性书家个案研究主要集中于卫铄。陈俊堂的《山西魏晋卫氏书法文化管窥——以卫恒、卫铄为例》认为卫铄善书法理论,对王羲之和其子李充的书法教育贡献了力量。卫泊键的《论魏晋门阀政治与河东卫氏书法传承》研究了卫氏家族的书体与书法理论的传承,记述了后人对卫铄的书法评价。

杨晓萍的《魏晋南北朝女性价值观及书法教育探微》认为,魏晋南北朝妇女地位有一定的提升,书法领域涌现出大批才女。书法教育作为艺能教育或者蒙学教育的一部分为女性接受,与家学和宫廷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此时期对妇女的品评不局限于道德评价,妇女才智也是人物品评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三)音乐舞蹈

修君的《中国乐妓史》专辟一章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乐妓,对宫廷乐妓、宗教乐妓、胡妓、家妓的史料记载进行了梳理,同时列举了较为出名的乐妓故事,最后总结了乐妓的艺术成就。

王尧的《魏晋南北朝门阀蓄伎研究》研究魏晋南北朝门阀蓄伎这一现象,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历史根源和背景进行了梳理,作者认为乐伎满足了主人的娱乐和艺术享乐需求,也对中国的民间音乐进行了传承。

三、两晋南朝才女人物个案研究

两晋南朝才女研究整体上成果较少,主要集中在人物个案研究,如谢道韫、左棻、沈满愿等。人物个案研究又主要集中在谢道韫身上,相关研究如下。

马鹏翔的《女中名士谢道韫的“林下风气”》论述了玄学思潮的兴起带动了崇尚自由、追求个性的社会风气,魏晋妇女受此影响,展现出一种新的精神面貌,谢道韫以“林下风气”成为魏晋新女性的典型。李杰的《论谢道韫“魏晋奇女”形象的时代性》认为,从谢道韫的婚姻追求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人的自觉”的影响,谢道韫的“咏絮之才”又折射出了当时的魏晋名士之风,谢道韫“步障解围”的典故也反映了当时的谈玄风气。朱承钊的《谢道韫美学思想评析》结合历史背景,认为谢道韫审美意识觉醒、审美趣味玄远、人生境界旷达。王萌的《谢道韫研究》考察了谢道韫的生平,认为其个人气质风神俊逸,气度从容;考证了谢道韫的文学作品,认为其作品有清奇淡远的玄学精神和女性风致,并以清逸飘举的格调在中国女性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个典故和符号。

李瑞智的《西晋诗赋女作家左棻创作的主题取向》认为左棻的诗表达了身处深宫寂寞惆怅,与亲人隔绝的痛苦,以及左氏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明自己高洁的志向和对自由的渴望,因之开拓了“宫怨”题材的新境界。袁琳的《论左棻宫怨文学作品的新变及原因》认为左棻创作的宫怨诗比前代的宫怨诗多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盼,同时怨而有怒。作者认为这些新变的原因之中,有左棻因才华入宫却遭冷落的个人境遇原因,也与左棻处于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人的自觉时代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郭家嵘的《左棻的应诏之作及其女性意识》认为左棻的作品中应诏之作居多,作品具有文学价值,她充满才情,同时文章中有强烈的女性解放意识。

杨娟的《试论南朝女诗人沈满愿的诗歌创作》认为沈满愿是南朝典型的宫体诗人,她的诗体物细致,语言华丽,同时又体现出女性的情感特质。周淑舫的《六朝吴兴女诗人沈满愿诗歌创作成就探析》认为,沈满愿的文学创作过程贯穿着其祖父沈约的“三易”文学思想。所谓“三易”,即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篇》对沈约创作主张的阐释:“文章当从三易。易见事,一也;易识字,二也;易读易诵,三也。”沈满愿的诗歌中可见“易”的痕迹,同时也有女性特有的细腻风格。

魏成宇的《鲍令晖文学成就简论》认为鲍令晖因其兄鲍照而为人所知,虽然作品数量较少,但作品别具特色。她的拟古诗对仗工整,构思新奇,五言诗有唐诗意蕴。她的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影响,本人也在中国妇女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界对两晋南朝才女研究较少。魏晋南北朝妇女研究中对女性教育、文艺活动等进行了探讨,这些研究对于窥见两晋南朝才女生活的一角有所助益。两晋南朝才女研究主要集中在女性个案研究。女性个案研究主要围绕谢道韫、左棻、沈满愿、鲍令晖几位女性。女性个案研究在具体展开论述时又主要集中在文学领域,其他领域研究成果较少,与其他领域的女性个案研究结合、做整体观照的成果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引入文化史和社会史等多领域交叉的视角,也对两晋南朝女性研究的发展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兆望. 魏晋南北朝妇女对学术文化的贡献[J]. 江西社会科学,1993(3).

[2] 黄清敏. 魏晋南北朝时期女子在教育中的地位[J].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2(4).

[3] 张白茹. 魏晋南北朝妇女与家族教育的历史考察[J]. 江淮论坛,2003(1).

[4] 董红玲. 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的文化教育地位及贡献[J]. 文史博览(理论),2008(2).

[5] 章舜粤. 魏晋南北朝时期“母师”问题刍议[J]. 唐都学刊,2022(3).

[6] 谢无量. 中国妇女文学史[M]. 北京:中华书局,1916.

[7] 谭正璧. 中国女性文学史[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8] 逯钦立辑校.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 北京:中华书局,2008.

[9] 胡文楷. 历代妇女著作考[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0] 王延梯. 中国古代女作家集[M].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11] 王冬苗. 两汉魏晋南北朝女性文学研究[D]. 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7.

[12] 程华. 魏晋南北朝女性文学研究[D].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9.

[13] 杨晓萍. 世家女子多风流——魏晋南北朝书法世家中的女性书家管窥[J]. 书法,2014(3).

[14] 王新利. 巾帼不必让须眉 乱世佳人竞风流——魏晋南北朝女性书家掠影[J]. 中国书法,2017(18).

[15] 陈俊堂. 山西魏晋卫氏书法文化管窥——以卫恒、卫铄为例[J]. 艺术教育,2018(11).

[16] 卫泊键. 论魏晋门阀政治与河东卫氏书法传承[J]. 中国书法,2021(11).

[17] 杨晓萍. 魏晋南北朝女性价值观及书法教育探微[J]. 中国书法,2018(24).

[18] 修君. 中国乐妓史[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

[19] 王尧. 魏晋南北朝门阀蓄伎研究[D].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20] 马鹏翔. 女中名士谢道韫的“林下风气”[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

[21] 李杰. 论谢道韫“魏晋奇女”形象的时代性[J]. 昌吉学院学报,2009(1).

[22] 朱承钊. 谢道韫美学思想评析[J]. 美与时代(下),2010(8).

[23] 王萌. 谢道韫研究[D]. 济南:山东大学,2012.

[24] 李瑞智. 西晋诗赋女作家左棻创作的主题取向[J]. 甘肃高师学报,2007(4).

[25] 袁琳. 论左棻宫怨文学作品的新变及原因[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3(5).

[26] 郭家嵘. 左棻的应诏之作及其女性意识[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5(1).

[27] 杨娟. 试论南朝女诗人沈满愿的诗歌创作[J]. 宜宾学院学报,2009(1).

[28] 周淑舫. 六朝吴兴女诗人沈满愿诗歌创作成就探析[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5).

[29] 魏成宇. 鲍令晖文学成就简论[J].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30] 杜香芹. 试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的社会地位[J]. 三明师专学报,1999(2).

[31] 张静. 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地位研究[D]. 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02.

[32] 高彦. 从婚姻、教育看魏晋妇女社会地位[D]. 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