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不同文本载体下的关索形象探迹

2024-12-13 00:00陈勇志
中国故事 2024年11期

【导读】关索在历史资料中并无记载,却活跃于民间传说之中。宋元时期关索之名就广为流传,明清时期更是出现含有关索故事的不同种类文本,引起古今许多学者对关索的考证。本文列举明清时期含有关索故事的重要话本小说与傩戏:《花关索传》、联辉堂本与毛宗岗本《三国演义》、云南“关索戏”,对比分析不同文本载体中的关索形象。

关索是民间传说中关羽的第三子,但历史中查无此人。现代有许多学者专门对关索进行了考据,如周绍良《关索考》、薛若邻《关索考略》、欧阳健《关索考辨》。这些考据指出关索最早流传于宋元时期,不知是否与三国关羽有关,后世出现了诸多包含关索的文本戏剧。本文将对明清时期出现的明确含有三国关索的《花关索传》、部分版本《三国演义》、云南“关索戏”中的关索形象进行阐述和对比分析。

一、明代说唱话本《花关索传》中的关索形象

1967年出土的明代万历年间说唱话本《花关索传》,共四种合为一册,分别为《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出身传》《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认父传》《新编足本花关索下西川传》《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贬云南传》。话本以花关索为主角,完整介绍了关羽第三子关索一生的经历。但书中的许多情节显然与历史不符,如《花关索出身传》中写关羽、张飞为了能够了无牵挂地追随刘备匡扶汉室,竟互相约定杀害对方全家。这显然是杜撰的情节。因此《花关索传》中关索的事迹描写自然不能当作史实,而只是民间杜撰。但作为一部完全以关索为主角,完整叙述关索一生的说唱话本,《花关索传》生动地刻画了关索形象,今者观之,可以从中得出关羽第三子关索在民间故事中作为民间传奇英雄的形象认知。

《花关索传》中的关索有许多儒家传统形象的影子。韩霄在《儒学视野下的花关索形象》一文中,以儒家传统视角剖析了《花关索传》中花关索,符合儒家的行为模式和人生观。关索具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人生理念与忠孝两全的思想人格。

首先是修身阶段,花关索如同普通孩子一样,先在学堂读了两年书,之后跟随花师傅当道童九年学习本事。在学习文韬武略之前,他首先学习的是炼丹制药之术,后又学习《黄石公三略》《六韬》等兵书,最后再学成十八般武艺。即先炼丹服药调养身心,再饱读兵法学习谋略,最后学十八般武艺傍身之技。由此可见,修身是一个由内而外不断充实的过程。

其次是齐家阶段,花关索踏上去西川寻父的路途后,不久便因机缘巧合,先后迎娶了鲍三娘、王桃、王悦三位夫人。夫妻同心、妻妾和睦,三位夫人给予了花关索很多的帮助。后面花关索打败吕凯、王志,两人改名为关三凯和关志,与关索、关平两人结拜为四兄弟。兄弟齐心,妻妾和睦。

最后是治国平天下,花关索与关羽相认后成为刘备的得力将领。在曹操为刘备摆下鸿门宴时,他扮作马童,伺机杀了曹操的将领吕高和军师张琳,粉碎了曹操的阴谋,保护了刘备的安全。随后关索跟随刘备平西川,一路上降服周霸、周仓,为平定西川立下了赫赫战功。至此,花关索的人生道路一直是按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念前进的。

花关索还具有忠孝两全的人格品质。花关索忠义,为刘备效力后,他在曹操鸿门宴中力保刘备周全,为刘备得荆州、平西川立下汗马功劳。在刘封说出刘备死后他将继承王位时,花关索气愤难当,据理力争,认为关羽、张飞、诸葛亮才更应当掌握大权,与刘封发生冲突。最后刘备将花关索流放到云南,他也没有怨言。花关索孝顺,为花师傅打水时,看水不清澈,便自己喝掉再另去打水。取名时从三个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人处,各取一个字,名“花关索”。《花关索传》中,关羽跟随刘备时,曾抛弃自己家人,甚至让张飞将家人杀害。关索对此也没有仇恨,依然坚定不移地到西川寻父。关羽被东吴杀害,关索从云南赶回来,接下无人敢接的伐吴令,九死一生,最后成功杀了吕蒙、陆逊为父亲关羽报仇。

二、部分版本《三国演义》中花关索的形象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所撰历史演义小说,该书有多个版本流传于世,至今不知何本为罗贯中所写的原本,而陈丽媛《成化〈花关索传〉与〈三国志演义〉版本研究》一文指出,关索故事的叙述是区别《三国演义》不同版本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对关索故事主要有以下处理方法:1.完全没有与关索相关的内容。如嘉靖本《三国演义》。2.与《花关索传》许多情节相似,有明显借鉴关系。如联辉堂本《三国演义》。3.将其他人的事迹直接替换为关索,或者在多人的故事中添加关索的名字。如郑少垣本《三国演义》中的关索事迹,有的是替换了关羽事迹,有的是替换了关平事迹,有的是替换了雷铜事迹。4.对关索进行模糊弱化处理,在征讨云南时突然出现,征讨云南之后又销声匿迹。如毛宗岗本《三国演义》。其中完全没有关索事迹的版本,或只是简单替换增加关索之名的版本自然无甚可说,因此这里列举与《花关索传》明显有借鉴关系的联辉堂本(明万历年间)和模糊弱化处理了关索事迹的毛宗岗本(清代),进行具体分析。

联辉堂本《三国演义》中,关索在荆州认父时出现,向关羽诉说其经历与《花关索传》中关索的出身相似。但在荆州认父一节中,关索和关羽表现出的性格,则与《花关索传》有所不同。《花关索传》中的关索初次找到关羽只是拜了一下,联辉堂本却是关索见到关羽后双膝跪地,垂泪说自己没有尽到侍奉父亲的责任,希望父亲恕罪。关羽拒绝相认后,《花关索传》中关索心里大怒,甚至想就此落草为寇,或者投奔曹操攻打刘备,捉拿五虎将。而联辉堂本中,关索在关羽迟疑不愿相认时却说:“父不认儿,儿无所倚。”随后哭晕在地。

关羽形象在联辉堂本中也有类似的改变。《花关索传》中关羽听到关索认他为父,大骂关索认错了人,不听张飞与其他大小官员的劝,执意骑马走人。联辉堂本中关羽只是略微迟疑,随后张飞上前劝谏,关羽便与关索相认。联辉堂本中关羽与关索分离的原因也与《花关索传》不同,不再是《花关索传》中关、张互杀全家这种残酷荒谬的说法,而是附会于关羽早年因犯事逃亡与妻子分别的历史记录。与《花关索传》中的花关索相比,联辉堂本加强了关索符合儒家伦理纲常的一面,关索叛逆鲁莽的形象渐失,进一步成为一个对父亲恭敬谦卑、面对父亲的质疑哭晕在地的典型儒家孝子形象。其后在刘备取西川过程中,多场战事都有关索的出现。最后,在刘备为关羽报仇出兵之际,关兴道出关索病故,并提到了关索生前在云南镇守。

毛宗岗本《三国演义》虽然出现了关索,但与关索有关的文本量极低,并且仅集中于诸葛亮南征云南的部分。关索在诸葛亮南征云南出发前忽然出现,原文也明确写:“忽有关公第三子关索,入军来见孔明。”在平定了南蛮之后,关索又消失得无影无踪,再未被提及。在毛宗岗本《三国演义》中,关索的语言描写只有一句话,那就是在刚见到诸葛亮时所说的“自荆州失陷,逃难在鲍家庄养病。每要赴川见先帝报仇,疮痕未合,不能起行。近已安痊,打探得东吴仇人已皆诛戮,径来西川见帝,恰在途中遇见征南之兵,特来投见。”关索在毛宗岗本《三国演义》里唯一的一句台词,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关索的经历。关索原来是跟着关羽在荆州的,在荆州失陷后逃到了鲍家庄养病,病好后正好遇到孔明征讨南蛮,所以投军。

三、云南地区傩戏“关索戏”中关索的形象

范哲昱《关索是否为关羽之子——云南玉溪地区关索信仰调查实录》一文指出,明王朝平定云南后,大力支持发展民间关索信仰,在云贵地区建立了许多关索庙,以此来稳定人心。无论是《花关索传》故事中花关索被贬云南,联辉堂本《三国演义》中关索生前镇守云南,还是毛宗岗本《三国演义》中关索仅仅出现在跟随诸葛亮征讨云南的部分,这些故事中的关索总与云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范哲昱《关索是否为关羽之子——云南玉溪地区关索信仰调查实录》一文指出,云南小屯村流传至今的“关索戏”并不是本地发展出的傩戏,而是后来引入的。范哲昱进一步说明云南“关索戏”的引入时期存在争议,一说为清朝道光同治年间引入,一说为明洪武年间引入。但引入“关索戏”的原因都是相同的。当时小屯村遭遇瘟疫,久而不治,风水先生说要上演三国时期五虎上将的戏才能驱邪避凶。于是村子引入了“关索戏”在春季表演。

“关索戏”虽然名为关索戏,但实际上戏曲的主角并不是关索。《关索戏志》截至1992年有记载的35个剧目中,只有《花关索战山岳》《花关索战三娘》两个曲目明确有关索出现。其中《花关索战三娘》的剧情确实在《花关索传》中出现了,而《花关索战山岳》的剧情在《花关索传》中并未出现。《关索戏志》中对于关索,无论在介绍其脸谱,还是在祭祀中都称其为关索,只有在剧目中才称其为“花关索”。这说明“关索戏”中的关索和花关索都是指同一个人。“关索戏”中,关索戏份实际很少,且以打戏为主,很少表现关索的性格特点。关索的扮相也与关索庙中的关索形象不同。关索的神像面目清秀,皮肤白皙,身披金甲;“关索戏”中的关索扮相却是红脸,只有嘴唇下面下巴的部分为白色。红脸是对关羽形象的继承,表明关羽后人的身份,而白色的部分则表明是一名少年。

在祭祀活动中关索是主祭神。过年时,“关索戏”演出前,全部“关索戏”演员都要在灵峰寺参加一场祭祀活动。在大红纸中间写上“敕封有感风火药王”,右边用小号字写“声音童子”,左边写“鼓板仙师”,贴在关索神位之上。由其中一个演员抱着鸡,念《领生词》。第一句便是:“关索药王关索经,传与世人众生听。”其余都是歌颂蜀国及其他将领的功业,奉劝世人要诚心供奉。可见关索的形象在祭祀中成了药王。

四、对不同文本载体中关索形象差异的思考

三种不同文本载体形式,表现出关索形象的不同特点,说明同一人物在进入不同的载体形式时,会根据载体自身及载体受众的需要,突出或变异出不同特点。《花关索传》是说唱话本,是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艺人的表演是为了得到观众的赏钱,因此力求新奇,故事情节符合大众审美情趣。因此也不难理解,为何《花关索传》一开头便写关羽和张飞互杀对方全家。《花关索传》也是民间喜闻乐见的传奇故事。花关索自幼学艺,勇武过人,千里寻父,邂逅美人,喜结连理,壮大队伍,与父相认,建功立业,蒙冤贬黜,重回战场,为父报仇。这一套故事有丰富的民间英雄传奇审美要素。民间一直存在尊刘抑曹的传统,关羽更是民间崇拜的对象。历史上关羽惨遭东吴背叛杀害,民众一直对此感到痛恨惋惜。《花关索传》借关羽之子花关索之手,将导致关羽被杀的叛将糜芳、糜竺,吴将吕蒙、陆逊等人千刀万剐,为关羽报仇雪恨,实在令人拍手称快。故事一波三折,险象丛生,跌宕起伏。因此《花关索传》的剧情也显得夸张荒诞,缺乏真实性。但其作为市井说唱艺人表演的底本,绝对是一个能吸引观众兴趣、引起情感共鸣的优秀话本。

而《三国演义》作为一部“七分真,三分假”的历史小说,对于关索故事的引入就非常谨慎。明清时期,许多人写小说会自觉承担一定的社会功能,比如冯梦龙辑录的三部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意在通过这些小说故事揭露社会黑暗,以正风俗。《水浒传》《红楼梦》《儒林外史》等小说也都包含着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思考与控诉。对于关索这个无史料记载、充满民间色彩的人物,《三国演义》的许多版本并无记载,即使有记载,也如联辉堂本一样,将不符合伦理纲常的部分全部剔除,或者如毛宗岗本一样模糊弱化处理。

云南“关索戏”的祭祀仪式中将关索奉为“药王”,但通常被奉为“药王”的是唐代的孙思邈,背后的原因或许与前文提到的因云南瘟疫引入“关索戏”相关。《花关索传》中,关索上山学艺的第一项技能就是炼丹制药,因此关索也顺理成章地成了“药王”。

同一人物进入不同的文本载体,顺应体系需要,发生特征的强化变异的情况并不罕见,现实中也有许多例子。如关羽勇猛无敌的特征受到强化,被军人拜为军神,关羽诚信忠义的特征受到强化,被商人拜为武财神。

参考文献

[1] 周绍良. 关索考[J]. 学林漫录,1980(2).

[2] 薛若邻. 关索考略[J]. 昆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1).

[3] 欧阳健. 关索考辨[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4] 朱一玄,点校.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M]. 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

[5] 陈丽媛. 成化《花关索传》与《三国志演义》版本研究[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6] 范哲昱. 关索是否为关羽之子——云南玉溪地区关索信仰调查实录[J]. 法人,2017(11)。

[7] 洪加智,主编. 关索戏志[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