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50后”作家中,周大新被誉为书写豫籍农民故事的铁笔圣手。他的作品反映了时代洪流中新一代农民成长的艰辛轨迹与心路历程。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湖光山色》,将目光聚焦豫西南丹江口水库旁一个名为“楚王庄”的小村落,以女主人公暖暖的个体成长经历为主线,串联起城市与乡村、资本与权力、人性与欲望、性别与社会之间的多层关系纠葛。暖暖是作者心中理想的女性形象,是作家用文学想象的方式对人物风貌进行的具象化描摹。乡村建设发展中,女性个体成长往往呈现出难以想象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体现在成长中的困厄、幸运、回馈和激励相互交织。乡村女性成长题材书写在周大新这里被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乡土文学有着百年历史渊源,从鲁迅、许钦文、台静农到沈从文、萧红、丁玲;从赵树理、周立波到高晓声、贾平凹、莫言、张炜,许多作家都把自己的创作与乡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纵观新世纪乡土题材的人物书写,男性主人公往往被赋予了更多的历史话语、社会价值、文化属性、时代期许。他们是改革的先锋者、勤奋的实干家或是带领村民走向幸福生活的新乡贤,抑或脱贫攻坚、助农致富的社会主义新人。男性人物形象塑造一时间呈现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特点,这一方面显示出当下文坛作家求新求变、反映时代新貌的多样化探索;另一方面也说明当下的乡村人物形象刻画缺乏深入乡村内部肌理的实践性、异质性新意,以致于本时期乡村女性题材书写往往陷入一种不为人知的尴尬处境与时代之困。作家铁凝在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作品《哦,香雪》中那个让读者印象深刻的小女孩,可以看作主动接受现代文明洗礼、自觉选择“启蒙”的新一代乡村女性个体典型,她们内心深处最大的愿望就是离开农耕文明,走进城市文明,感受大城市风貌。可是未来的香雪们将会何去何从?是继续在都市漂泊游荡,做无所依偎的浮萍,还是回归阔别久矣的乡村,做身心安放的归者?这样最真切的人物形象需要出现在乡土文学作品中。正如作家赵德发所说:“一位有志于摹写这个时代的作家,不仅要知道春江之暖,更要知道瀚海之深。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还应该付诸实实在在的行动。”
《湖光山色》能够在当年众多的长篇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获得文坛最高奖项,证明了作者的写作能力与作品选材水平。当下,乡土题材作品普遍落入男性主人公类型化、概念化、刻板化的叙述窠臼,而周大新有意进行写作突围,将作品发展主线寄托在女性主人公个体成长上,由女性主人公的生活经历串联起故事发展的所有线索,勾勒出乡村发展的新时代图貌。女性个体成长的经验作为乡村发展的镜像投射,有着真实可感的时代性与典型性、发展性与持续性。这种祛“男性化”叙述视角的初创尝试,在新世纪长篇乡土小说叙事中,无形中将乡土文学与女性文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作家通过具体的文学实践,挣脱了旧有叙事模式的藩篱。
一、成长之旨:告别旧我,实现新我的言说方式
在新世纪乡土书写中,城市总是作为乡村的对立空间出现。本时期的作家有意通过文学将二者非此即彼的割裂状态,营造为一种共荣共生的和谐态势。如何在个体与群体之间构建久违的平衡,如何处理个人话语与国家话语之间的关系,这是当代乡土作家不断思考的问题。正如学者洪治纲所说:“纵观新时期文学四十年,中国作家对于人的思考与书写,大致上由‘集体的人’逐渐转向‘个体的人’。”人的文学更加强调人的价值与意义、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美国著名小说家福克纳亦提道:“作家的天职在于使人的心灵变得高尚,使他的勇气、荣誉感、希望、自尊心、同情心、怜悯心和自我牺牲精神——这些情操正是昔日人类的光荣——复活起来,帮助他挺立起来。”刻画新时代乡村人物的历史新面貌,发掘人物的内在淳朴品质,写出人物真实可感的原生状态,这正是新世纪乡土作家的使命与任务。Wq3hsVisfDZZUy6OSo+DSw==
主人公暖暖虽然出生在乡村,但是在高考失利之后,她没有和其他女孩儿一样服从于命运的安排,女承父业,与湖为伴,以渔为生,而是准备带着自己的梦想到大城市闯一闯。城市中的现代性因素对这个乡村女孩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暖暖仅仅是楚王庄中的一个普通女青年,可她的背后是无数像她一样怀揣梦想的乡村少女。她们有着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优良品质,带着乡村特有的质朴气息,开启了城市的逐梦之旅。生活在城市中的青年早已对高楼大厦、灯火霓虹习以为常,可是对于暖暖们来说,那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周大新在《湖光山色》中强调乡村女性的精神成长。与现当代文学中的经典女性成长作品相比,《湖光山色》的主人公暖暖的成长并不是杨沫《青春之歌》中林道静式的革命成长,也不同于女性主义话语下陈染《私人生活》中倪拗拗式的逃避成长,而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农村建设的孕育下,在市场经济浪潮的搏击中逐步发展的精神成长。暖暖代表着一批具有自主奋斗意识和独立精神的新时代女性。她们试着用逃离的方式与乡村中的“旧我”告别,在城市中实现“新我”。
乡村女性成长之路总会遇到未知的困难。得知母亲重病之后,女主人公暖暖带着打工积攒下来的8000多元钱回到家乡。但周大新在这里想要揭示的不仅是一段特殊的离乡返乡经历,而是乡村女性成长心态的悄然变化。暖暖一时间很难在心态上适应从城市到乡村生活的转变,所以在文中出现这样的表述:回村当天晚上,暖暖在心急火燎地赶往医院的路上,“想起昨天傍晚还在人声喧嚷灯火辉煌的北京城,今夜里却在这寂无人声黑得可怕的小路上。暖暖心里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这完全是两个世界呀!”上述内容是女主人公内心的真切独白,更是女性主体对自我的客观表述。另外,在男主人公旷开田的眼里,暖暖明显比同龄姑娘会打扮自己,穿衣服很时尚,会收拾整理发型,有城里人的味儿。可见这种成长心态的变化是由内而外的一种整体性呈现,城市的现代因子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这位乡村女孩,这一离去归来的情节设置,也预示着乡村变局即将拉开序幕。
二、成长之厄:权力欲望与男权话语的无形压制
正如评论家所说,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一定能触及人性,并对人性持续性揭示,如果写作抛弃了这种主旨要求,叙事就会悬浮在历史与现实之上,难以触及深层的本质。在周大新的《湖光山色》中,商品经济和市场化浪潮席卷下的乡村,不仅有经济的复苏与繁荣,更有人性与权势之间扑朔迷离的复杂纠葛;不仅有人性对权势的迷恋,更有权势对灵魂的腐蚀。周大新意识到,虽然农民富裕了起来,但存在于其头脑中的小农意识和伦理观念仍会阻碍乡民的发展与提高。乡村对基层权力的争夺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由权欲衍生出罪恶的事例,成为乡村发展建设中的不和谐因素,无益于乡村民主建设的有效性与公平性。
名为“楚王庄”的小村落位于豫西南丹江口水库旁,古时是楚国的发源地。据记载,历史上的楚王赀昏庸无道,治国无序,每天沉浸在莺歌燕舞之中,楚国百姓民不聊生。而现在,村庄被独掌大权的村主任詹石蹬操控。楚王庄最气派、最坚固、最结实的房子是詹家的房子,夜晚詹石蹬独自一人坐在自家二层的晒台上,“一边吸着烟一边默望着沉在夜色里的村子”。在他无限畅想的虚幻国度里,他享受着君临天下的无限快感,从二楼俯视,那些居住在土砖房里的村民都是臣服于他的子民,詹石蹬家的农活从来不用自己动手,村民一知道消息就会蜂拥而上抢着分担,基层权力监督几乎形同虚设。正如学者雷鸣所言:“当下中国的乡村现实,是复杂而充满张力的。”这种复杂矛盾的现实对于女性个体成长无疑是一种妨碍,女性主体对自身话语权的寻求仍然任重道远。
在大城市里打拼过的聪慧、美丽、善良的暖暖,是庄里许多未婚男青年爱慕的对象。村主任的弟弟詹石梯想依仗哥哥的权势娶暖暖为妻,可谁知暖暖早已心有所属,她与青梅竹马的同村同学旷开田互生情愫,由此便与村主任詹石蹬家结下仇怨。虽然暖暖与开田的小日子过得很清贫,但是他们却有自己的梦想,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过上想要的生活,可是普通人的奋斗往往布满荆棘。暖暖和开田曾因上当受骗而卖过假除草剂,致使村民的大豆颗粒无收;他们欲建新房需要宅基地,却被村主任詹石蹬压制不予批准。暖暖也在这两次事件中被迫委身詹石蹬。詹石蹬依仗手中公权,不断欺压百姓,让村民苦不堪言。楚王庄长期笼罩在这种强权话语下,男权话语淹没了女性主体自由言说的权力。暖暖觉得只有罢免詹石蹬,才能让自己和村民不再受这种欺辱,于是她鼓励丈夫旷开田参加村支书换届选举,并依靠自己的力量为其凝聚民心,最终将詹石蹬拉下权力的神坛。
可是她低估了权力与资本叠加的力量,更没有意识到,如果没有提高村民对权力边界的认识,权力的更迭只是不同人物的交替继位,乡村基层现有政治环境仍无法得到根本的改变。暖暖的丈夫旷开田起初是一个毫无主见、胸无大志的农民。他拥有小农生产者固有的性格特点:幼稚、怯懦、软弱、自私。初步富裕起来的旷开田通过民主选举,当上了楚王庄的村主任,但是在权力和金钱的诱惑面前,旷开田没有守住自己的底线与初心,辜负了暖暖对他的深厚爱意与热切期望。他肆意使用手中的公权为所欲为、见利忘义,生活作风极度腐化堕落,他与暖暖的感情也出现了裂缝。可以看到,富起来之后,家庭伦理也同样面临考验,夫妻可以共患难却不能同享富贵。社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人文素质和个人精神品格的危机。权力与资本无形交织,不仅将原本乡村的自然风貌、秀美风景打破,也影响着小山村的世道人心。一些原本寄生于大都市里的丑恶:卖淫、嫖娼、性病,如今都充斥蔓延于湖光山色间,无不让人痛心。“赏心苑”中每天都上演着这些恶俗活动,村民深受其害、苦不堪言。休闲娱乐的度假村变为封闭淫乱的城堡庄园,人性之恶在这里被作者无情地揭示出来。
作者在这里强调了女性作为叙述主体所产生的叙述效果。在新农村建设中,像暖暖一样的年轻女性经历了家族伦理与社会伦理的博弈与合流。在现代有关女性成长的文学作品中,“家族”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与时代意义,它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缩影与象征,一家之长“族长”往往在整个家族中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种社会结构使家族成为阻碍青年民主进步的牢笼。在此时期,一部分作家将青年的觉醒、寻求独立自主纳入自己的书写领域,女性在无形之中也被赋予了“无助”“柔弱”等标签。而在周大新的《湖光山色》中,“家族”已不是桎梏暖暖的罪魁祸首,在这里出现了新的恶之源:政治权力与利益。这是家族利益、个人权益、社会发展裹挟为一体的产物。在楚王庄,谁敢与詹家作对,就意味着他注定要遭受“苦难”的洗礼,所以暖暖回村之后就饱尝了人生的苦辣酸甜,这样的设置让女性人物的成长更加耐人寻味。
三、成长之幸:邻里乡情与领路伯乐的无私帮扶
在新时代的乡村小说书写中,我们可以完整地看到乡村现实的“生长、建构与转型”,它不仅体现为乡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丰富物质资源和乡村建设新貌,还表现为当前乡村秩序和价值观念对农民精神状态的多重影响。对乡村内生动力的发掘、对乡村发展变化的关切,将是文学界未来需要不断深挖与拓展的书写领域和言说空间。
虽然乡村女性个体成长之路注定充满崎岖,但外界的无私帮扶与支持,却在无形中成为促使女性成长的助推器,人性中的美好依然存在于此。在暖暖与开田四处借钱还债之时,公公的病倒让他们举步维艰的日子雪上加霜。全家陷入困境,无计可施的暖暖只好卖掉自家母牛来缓解当前的经济危机。暖暖当街吆喝卖牛,小山村的世道人心在这里得以彰显,人性的底色也尽显无遗。麻老四为了一己私利,不顾多年的乡亲情分,趁火打劫将价格压到最低,企图低价获取母牛。村民九鼎对马老四的做法心怀不满,主动与之竞价抬高牛价,眼见到手的鸭子不翼而飞,马老四不得不放弃购买母牛。九鼎无意买牛,只是不愿看到身处困境之中的暖暖一家被趁火打劫,遭受损失。九鼎没有要牛,而是把牛还了回来,不仅如此,即使自家生活困难、收入拮据,他还是将1200元钱借给暖暖,帮助其渡过目前难关。九鼎身上有着千百年来凝结在中国农民身上的传统美德:善良宽厚、无私助人。作者想传递的是:不管世道村风如何变化,邻里乡情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都将促使乡村向善向美发展,那些永恒不变的高尚品质将会持续迸发出力量,给人带来温暖与希望。
周大新认为:“看人不能简单地看一面,每一个人都有阴暗的东西,大家平时把它关在心房一角,不让它释放出来。如果你遇到某些情况,可能会突然把你内心黑暗的东西释放出来。”在操控权力时,詹石蹬展现出内心阴险黑暗的一面,但他不是绝对的坏人,卸任后的詹石蹬与之前判若两人,他疾病缠身,走路困难,疯疯癫癫,村民都避而远之。因为原则问题,暖暖与开田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被开田打伤的暖暖流血不止,伤势很重。得知此消息的詹石蹬虽然出行不便,还是由弟弟背着前来看望。面对詹氏兄弟的突然到访,暖暖以为他们是趁机来看自己的笑话,因为之前两家有太多的过节,可谓水火不容,没想到詹石蹬此次前来只是为了给她送一包红枣。“此刻人性的晦暗与光亮,世道人心的变与不变,在这对昔日冤家身上得到了最为深刻的体现”。
京城打工两载的生活,不仅让暖暖明确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更在其头脑中根植了勤劳致富的理念,使其善于抓住每一个致富机会。如果说邻里的帮扶让暖暖走出困境重获新生,那么谭老伯对楚长城的关注,则让暖暖获得了致富的商机,走向人生巅峰。楚王庄也因此搭上了乡村旅游的快车,实现旧貌换新颜。这一天,暖暖正在家织渔网,从北京前来考察楚长城遗址的谭老伯邀请她做向导去勘察后山,在夫妻二人的陪同下,谭老伯一连考察了十多天,“带路费”加上住宿费、伙食费,让他们一家一下子收入了1600元,这让暖暖发现了致富的商机。谭老伯回去之后发表了自己有关这次探访的文章与图片,天津大学历史系的两个研究生带着在报纸上看到的报道专程来到楚王庄,打算一探究竟,二人在暖暖家住了五天,又使她获得第二笔收入750元钱。二人走后又来了四个湖南的大学生……一群接一群的参观者纷纷来到楚王庄,想一览楚遗址风貌,于是暖暖在原有房间的旁边又建起了三间房的小型客栈。谭老伯领来一大群学生,并给客栈题写了名字“楚地居”。学生来访拍摄了考察楚长城遗址的视频,随着视频播放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楚王庄打卡,“楚地居”也迅速成为暖暖家的金字招牌。这项旅游收入让暖暖赚得盆满钵满。之后,客栈进一步扩建成二十一间房的旅店大院,暖暖一大家子忙得团团转,只好雇佣村里其他村民帮忙当起炊事员、服务员、收银员,零散化的管理也逐渐步入正轨。经谭老伯力荐,相关部门审批,南水美景旅游公司终于挂牌成立,楚王庄休闲旅游度假一体化产业体系也正式形成。暖暖最终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了过上好日子的梦想。
乡村女性个体成长往往伴随着阵痛。面对困难挫折的无情打击,只有不断笃定内心的信念,持之以恒地坚守,才能收获成长带来的幸运,像文中暖暖一样凭一己之力带动整个村庄走向致富之路,这是作家对当下市场资本楔入的纠葛和经过洗礼后的“新女性”的想象性言说。女性在寻求独立自主的路上要善于抓住适合自身发展的机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这样才能实现经济和精神的双重自由。
四、成长之馈:好客助人与净化村风的善意之举
《论语》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在新时期,文学更强调自身的社会文化价值,在当下乡土文学作品中,社会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对人的思想、观念和灵魂的反映和思考,以及对社会历史问题的揭露。
主人公暖暖是作家周大新着力塑造的理性化乡村新女性形象,她的身上具有中华女性的优秀特质:勤劳勇敢,真诚善良,无私友善。但是在时代话语浪潮下,作家想赋予女主人公的时代形象不止于此。乡村建设的发展需要新生的力量,在传统乡土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外来的新智者形象,他们本不是出生或生活在乡村的人,却义无反顾地为乡村的建设与发展献计献策,带来新的技术、资金、人员,成功实现乡村旧貌换新颜,而暖暖却与他们不同,她本就出生在乡村,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是促使她不断前进的动力,她的身上担负着更多的责任与使命。在自己的乡村旅游事业稍有起色之后,她没有忘记那些在自己困难之时给予帮助的老乡,在楚王庄的旅游发展步入良性轨道之时,她把一些农闲在家的村民招纳到自己的南水美景旅游公司,一来促进公司未来的发展壮大,二来为村中剩余劳动力的良性转化提供切实可行的途径。一些村民想发展特色产业,她鼓励他们根据自家条件和现有资源进行创业,于是村中陆续建起了采摘园、莲子羹店、鱼宴馆等,暖暖与村民们一道共享楚王庄发展的红利。在旅游公司规模成功扩大后,暖暖的人生理想又更进一步,她甚至设想过在村庄建设有楚国风格的店铺作坊,“这就可以把俺楚王庄更多的人吸纳到旅游业中来,使他们除种庄稼之外,又多了一项收入,这也算为俺全村人造点福了”。暖暖精心勾画着自己的乡村发展蓝图,更将国家倡导的共同富裕的美好目标镶嵌在自己的人生理想当中。这一方面体现了一个乡村建设新人所拥有的崇高的社会主义理想与高尚的政治自觉,另一方面体现了道德的深远影响力和恻隐之心的人性驱使。这种好客助人的善意之举,是乡村女性成长的良性反馈与正向期许,即使成长之路崎岖不平,但她们也会将玫瑰撒向乡间,手留余香。
作为楚王庄的村民,每一个人都有自觉维护村容村貌的责任与义务,使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能够朝着良性轨道发展,但资本的介入和外来人员的涌进,也将恶俗的风气带到静谧和谐的乡村。开田在上任村主任之后,逐渐有了官范,在排练楚王庄历史剧的同时,他也渐渐将工作上的作风带到生活当中,目中无人、霸气十足,成了楚王庄的村王。暖暖和开田结识了拥有多年投资经验的薛传新,薛传新作为商人,对于楚王庄发生的一切有着敏锐的嗅觉,他看好这里未来的发展,也觉得乡村旅游业是一块巨大的蛋糕,所以他投入巨资建设了“赏心院”,城市里的低俗文化冲击着湖光山色的淳朴楚风。正在开田和薛传新为赏心院的经济效益而自鸣得意之时,暖暖却注意到了这种变化给楚王庄带来的负面影响。她不想让村庄现有的繁荣在他们的手中毁于一旦,于是开启了四处上访之路。到处碰壁后,她仍以“秋菊打官司”般的坚持守住善良的本性。最终恶得以被惩治,善得以被发扬。
五、成长之义:乡村女性书写的现实基点与时代价值
周大新以主人公暖暖在北京打工两载又折返故里的成长经历为发展主线,站在人本主义的立场,以城镇化为幕布和背景,以女性视角透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的变化得失。在一个乡村女性人生的起落浮沉中,我们既可看到乡村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成就,也可窥见人性的阴暗与善变。《湖光山色》是一部集乡村生活、人性探索、历史变迁于一体的文学佳作,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新乡村。这部作品不仅在当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文学视野,使读者在变化中观察乡村发展新貌,在不断的思考中探寻人性的原貌。
作为以乡为家、以乡为伴的乡土作家,周大新以他对中国乡村生活的独特理解,书写了乡村表层生活的巨大变迁和当代气息,揭示了乡村在中国深层结构的坚固地位和在当下的艰难蜕变。这是一个平民作家在告别故土多年之后,对乡村故里的一次文学探访与人物素描,一个现实主义者对乡村变革发自内心的深切期许,一个有卓见的作家穿越历史后对今天中国乡土新貌的期盼。
六、结语
在新时期文学中,女性被赋予了更多言说自我的权力,开始有更多的作家将关注的焦点放置在女性身上。女性已成为周大新测度社会、构想历史的价值标尺和寄寓,正如作家所言:“人要向前发展,该更多地把女性身上善的、美好的东西吸纳过来、传承下去。我希望我小说中的人物能完成我的社会理想。”作为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文学献礼,周大新将自己的写作倾注在乡村女性个体成长心路历程的书写上。暖暖是作家理想化的人物类型,她的出现让我们想起现代文学作品《边城》中的翠翠。翠翠寄托着沈从文的人生理想,是真善美的化身。而《湖光山色》中的暖暖亦是作家用心雕塑的“善乐美”的美德塑像。她善良朴素、坚强乐观、美好聪颖却不乏情义;她志存高远,有着新一代青年女性独有的风姿与魅力;她活跃在基层乡村大舞台上,为家乡的发展默默地做出自己的贡献。周大新呈现出了女性个体成长的复杂面貌,在他笔下,女性个体成长往往将困厄、幸运、回馈、激励相互交织。通过女性独特视角的透视与关注,乡村女性成长题材书写无疑在周大新这里完成了转型与蜕变,他笔下那些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让我们看到了充满无限梦想与希望的新乡村。
参考文献
[1] 张杰. 书写新时代的波澜壮阔和厚重深邃——访山东省作协原副主席赵德发[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5-13.
[2] 王磊光. 共同体转向:百年乡土文学史视野下的“新乡村主题写作”[J]. 探索与争鸣,2022(12).
[3] 威廉·福克纳,等. 美国作家论文学[M]. 刘保瑞,等,译.Gc1vKYu4SMEQvGViskVpiA==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
[4] 周大新. 湖光山色[M]. 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
[5] 雷鸣. 新世纪以来小说“乡村衰败”书写的症候式分析[J]. 学术界,2019(11).
[6] 陈晓明. 当下乡村的现实——评周大新的《湖光山色》[J]. 时代青年(月读),2009(1).
[7] 周海波. 论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的理性精神[J]. 文学评论,2003(4).
[8] 叶君. 新世纪乡村的常与变——论周大新的长篇小说《湖光山色》[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
[9] 王迅.一部乡土中国的现代寓言[N]. 东楚晚报,2009-02-06.
中国故事202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