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具有强烈的私人属性,琐细地记录了作者的生活日常。相较于正史、文书等公共文献,日记更加贴近作者的内心,反映作者的个性特征,所以更加亲切真实。而一些举足轻重的股肱人物往往会亲历很多关键事件,记录更多历史细节,保留更多的事实依据,引起人们阅读和研究的兴趣。
李慈铭《越缦堂日记》、叶昌炽《缘督庐日记》、王闿运《湘绮楼日记》和《翁同龢日记》被并称“晚清四大日记”,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自整理出版以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影响深远。除这四部日记之外,晚清还留有大量的文人日记,珍藏于各大图书馆中。虽然日记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但是读者难以一睹真迹,文献价值不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此次凤凰出版社推出的“晚清珍稀稿本日记”则将一部分珍稀日记整理出来,避免古籍被“束之高阁”,缩小读者与古籍之间的空间,拉进读者与先贤之间的距离。
该丛书主编徐雁平和马忠文精选珍稀底本,带领一帮文献功底深厚的学者,对十位晚清名人的日记进行整理与个案研究。与影印本相比,整理本融注了整理者的心血,为其进行标点、校勘及注释。除此之外,整理者还为每一册撰写了前言,增加相关文献作为附录,编撰人名字号音序索引,帮助读者更全面、更方便地了解历史人物的事迹,为原始底本增添了更多的学术价值。
晚清社会处于新旧交替、西学东渐的变革阶段,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人们的生活领域与活动范围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拓展,日记书写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内容更加复杂多元。这十种日记的作者身份多样,来自社会的不同阶层,既有汉族平民,也有满洲贵族,各自具有代表性,能够很好地展现晚清社会的不同切面。
他们中很多人是位于权力中心的朝廷大吏,驰骋于时代潮流:洪钧为同治七年状元、清末外交家,出使俄国、德国、奥地利、荷兰四国;李星沅为道光进士,曾任兵部尚书、多省巡抚及总督;吴荫培为光绪十六年探花,曾任多地知府及科举考官;秦绶章为晚清名臣,曾任翰林院编修、内阁学士、福建学政、兵部左侍郎等;华金寿为传胪,多次出任各省学政;斌良是满洲正红旗人,官至刑部侍郎、驻藏大臣;文治是满洲镶红旗人,官至兵部侍郎,也多次担任学政;潘祖荫为咸丰二年探花,曾任太子少保、刑部尚书、军机大臣等,是晚清重臣。
此外,还有社会中下层的文人士绅,以其地方名望参与各类文化和政治活动:楼汝同以捐官入仕,累升山东道员;萧穆是桐城派文献大家,在上海江南制造局附设广方言馆任编辑三十余年;柳兆薰为吴江地方士绅,柳亚子曾祖父,清史部侍郎殷兆镛表兄;黄金台为浙江平湖县士绅,一生与书籍做伴。
以上这些晚清名流在日记中记录着政治、军事、生活、文化、经济等方方面面,真切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官场生态,对研究晚清历史有着极高的文献价值。
晚清时期,国内动荡不安,外患频仍,诸多作者在其日记中流露出对时局的深切忧虑。例如,不少作者的日记都记载了“庚子事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吴荫培记录下八国联军扫荡后的北京城满目疮痍、破败不堪的景象:“阴,未晓,起大风。晨别镜芙,由西安门外行,过西四牌楼南,一路店房大半焚毁,伤心惨目之至。进法界,有人携蒲桃两堆竟为法兵夺去。由此入英界,亦冷澹。出顺治门,抵菜市口,南为美界,人多于鲫矣。”吴荫培对此十分惶恐焦虑:“闻学政缺已全放。保定省护督廷雍为洋兵所杀,和议恐不易成。又闻洋兵已破紫荆关,明春德、俄、法等国将分道大举赴西安一路。吁!圣驾不返,首顽不诛,外人寻衅不能已。入夜焦思竟不能成寐。”他在日记中也常记录有关于八国联军和义和团的坊间传闻,“闻德人月初又赴关沟一路,为义和团民乘间败之于岔道,毙德兵十五人,德兵统大队前往。果然,则延庆危矣!此说传自经士,但冀其不确也”“而洋兵则初九日又至延城,十六日当未尽行,惟城中官署、居民闻尚不甚骚扰耳”,展现出当时北京市民惶恐不可终日的状态。
而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文治远在浙江,他在科考结束后请假一月为兄长服丧,又听闻京城沦陷,一时间痛不欲生,他在日记中写道:“至省,廿七日(6 月23 日)发折,报科考完竣,并请假一月持服。是后闻北方不靖,至八月初一日(8 月25日),闻北京失陷,痛哭悲愤,无以为生。”在这之后,文治又奔赴广东上任,他看到南方春色动人、一派祥和,想到北方失陷地区却在水深火热之中,两相对比,有“商女不知亡国恨”之感,不由得赋诗一首:“世乱分南北,江乡春意赊。晴光烘柳色,娇艳簇桃花。此地谁移俗,轻舟便作家。时危增感叹,可怕是繁华。”他用南国的温柔繁华反衬北地的满地狼烟,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忧思。
重大历史事件的爆发属于偶然情况,绝大多数时候则是平淡如水的日常生活。有趣的是这些作者同朝为官,在工作、生活中也常有交集,通过对丛书的整体阅读,一张晚清官场人际关系网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文治在光绪十五年己丑北闱监临日记中就提到了同事潘祖荫:“礼部奏派顺天乡试监临,奉旨派出文治、潘祖荫。向不谢恩。”由于潘祖荫德高望重,还正巧是文治乙丑年参加科考时的监考官,所以文治对他十分尊敬,称他为“伯翁”:“会同汉监临、顺天府兼尹潘伯寅夫子祖荫同至贡院查场。伯翁为余乙丑科朝殿师,场务谙熟,余得优游退让焉。”将不同的清人日记对照来看,许多人事关系多有重合交叠,可以非常立体地复现当时的交游情况。
此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同事间的工作矛盾,日记中也多有袒露。光绪二十三年丁酉科顺天乡试,文治担任学政,在工作中受到胡云湄、李小川等人的联合排挤,他认为自己老实懦弱,因此遭人欺负:“向来顺天乡试场务最为难办,余本庸懦无能,而提调李小川同年向称暴躁,视余太老实,用言侵侮,而其真是真非,彼固不能辩也。”其心理描写极其细腻,他在日记中这样剖白:“至委官以下,以至仆役十数百千人,终日环伺,余又在第一席,人所具瞻,此以眉视,彼以目语,隐约谈笑,使之闻之而不能问,如此则堂上已不可坐。若归住舍,则屋后门前时闻笑骂,真可谓羞愧难堪,毫无面目,罪由自取,无可怨尤。此时飞走路穷,无地可入,不羞死则易致心疾者,历科多矣。”文治总觉得人前人后都遭受非议,干脆称病请假:“修夜沉思,疲极而不能睡,乃于次日称病不上堂。此处仍当少忍,但称病睡一日,则精神复而心思清,可无恼矣。”其前因后果叙述甚详,读之令人感同身受。大概只有通过阅读日记,我们才能窥见一位朝廷重臣郁闷委屈的内心世界。这便是日记与众不同的特质。
晚清文人的一大娱乐方式是与朋友相约宴饮,享受美食美景。吴荫培就是一个很喜欢交友访客的人,日记中大部分是记录与亲朋好友往来的细节,他在一天中频繁地与多位好友会面,与此同时还不忘约定下第二天的饮酒活动,其社交能力可见一斑:“霁。晨出门拜客,晤程明甫,欢然道故。明翁欲以杯酒相约,余力辞。又晤李少梅观察、玉雨叔、张叔鹏。玉叔有酒船消夏之招,期以明日,叔鹏及汪柳师亦同时相约,只好辞之。午刻,都韶笙招饮寓斋。席散,赴唐梓寿处谈。途遇管嘉铭,茗叙于云露阁,兼晤郁少涛舅。夜饮执舅家中,因舅家前日柴房失火,特设筵谢客也。”他还常与友人一同听戏,“饭后到天乐园,请李镜如、王季皋、席蓉生、潘仲樵、刘翰臣观剧,听玉成部”,“夜公觞余于金姓妆阁,席散到荣华园观剧”;有时也去庙里赏花,“霁。晨过崇效寺观牡丹,晤凤老”;还替朋友画扇面,“在寓,为周贞伯画纨扇”;与朋友一同赏画,“午后到孙孟延处读画,有石谷一轴,精甚”,闲暇生活非常充实精彩。
同时,吴荫培还是一位美食家,经常记下所品尝的美味。例如:“晨,霄卓来,同到松鹤楼食鸭。”“是日,购鱼白食之,又饬钱仆仿淮饺法作面食,颇能乱真。”“晚,朱允钦招饮寓斋,蜀馔甚精美。”他还特别喜欢吃鲥鱼,常在日记中提及,如:“晚,佛照楼为我代购,得鲥鱼一大尾,重六斤余,夜饱餐甚觉鲜美。”“霁。晨,何梅老柬约过寓斋食鲥鱼,同座芸、花、穗及褚伯老诸人。晚席散,进城访铭师谈。始游东安市场。夜到杨馆,返寓极迟。是日,自购得鲥鱼一尾,重约四斤六两,值三番佛。”字里行间充满了生活情趣。
在出差或者出游的路上,作者们饱览了华夏大地的自然风光和地域人文,触目感怀,用笔记下一处处奇山异水。
道光十七年,土尔扈特郡王病逝,斌良奉命前往土尔扈特致祭。从北京去土尔扈特的途中都是大漠、草原、雪山、牛羊,塞外的奇特风景让斌良诗兴大发,创作了一系列具有异域风情的诗歌。如《二月十四日达布苏图诺尔过塔布达板写望》:“塞天雪霁顿开颜,万里绥边奏绩还。仿佛王蒙好图画,迷漫云气万重山。”《二月十五日察汗布尔噶苏喜见屯田》:“万峰环处有高原,渠溜潆洄碧玉溅。恰怪乌桓冰碛里,青青种麦见春田。”《道中即目》:“镕银海色粘天白,抹黛晴岚似带齐。山海奇观惊未睹,卷帘忍冻自题诗。”《写望》:“苍苍碧落圆,四望浩无边。山色翠贴地,草痕黄界天。牛羊纷似豆,牧马小于拳。揽辔神俱王,应歌《敕勒篇》。”冬季的草原广阔无垠,远处的雪山银装素裹,天地同辉,这样的山海奇观难得一见,即使天寒冻手,斌良也忍冻书写下此时此刻内心的激动。
光绪二十五年,文治担任浙江学政,浙江山清水秀,风景天下独绝,因此文治在浙江留下不少无题写景诗。例如:“此间风景特清新,水送山迎入富春。隔岸幽丛闻鸟语,一川细浪蹙鱼鳞。层层幽谷时闻鸟,簇簇深林不见人。千古钓台留胜迹,清风不染世间尘。”“此路经行第几回,午晴岸顶白云开。扁舟一叶中流稳,绝妙清风江上来。”“风和日暖破愁颜,放棹微波容与间。斜日满川风力缓,片帆忽已下横山。”文治的诗清新自然,读之宛如置身于江南如画山水中,不失为一种享受。
吴荫培也曾记述一次早起登泰山观日出的出游:“五鼓披衣起,高不胜寒,重裘之外再加斗篷,仍乘便舆,登玉皇顶,坐浴日卷云亭东望。时则风定云开,四山渐曙,始吐一线,旋露半规,红云摩荡之中,顷刻羲轮捧出矣。约半时许,光遂不可逼视,余遂返文庙饭。”他还于杭州石屋洞中寻幽探秘:“洞之巅有名乾坤洞者,只有一小坎,卑浅不足道。其西为蝙蝠洞,两崖相逼,一线中通,较乾坤自胜。下岭访水乐园,在烟霞岭下路旁,近人筑亭表之。”与此类似的游记还有很多,充满了趣味性。
日记贵在真实,白纸黑字的背后跃动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品尝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叙述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个人与时代的交织与碰撞。目前“晚清珍稀稿本日记”只出版了五种,期待其他五种以及更多的晚清日记被整理发表,将晚清真实的社会生态向读者尽数展现。
作 者: 王晨韵,凤凰出版社编辑。
编 辑:得一 312176326@qq.com
名作欣赏2024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