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以学问为志业

2024-12-12 00:00:00邹小站
名作欣赏 2024年12期

耿云志,1938 年12 月生,辽宁海城人。1948 年秋发蒙入学,1959 年自本溪一中考入辽宁大学哲学系。1964 年8 月,入职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1979 年)、副研究员(1983 年)、研究员(1988 年)。198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 年1 月到1998 年任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1998 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2006 年,当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2015 年6 月,从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任上荣休。1989 年与丁守和先生等创立中国现代文化学会,任副会长兼秘书长,2002 年接任会会长,后任名誉会长。1992 年创立胡适研究会,任会长,后任名誉会长。2005 年创立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中心,任理事长,后任名誉理事长。其他社会兼职有:蔡元培研究会理事,孙中山基金会理事、名誉理事,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中心客座教授等。

初中阶段,耿先生的兴趣主要在文学方面,他阅读了当时能搜罗到的大量西方文学名著,同时也对文艺理论、文学批评感兴趣。这提升了他文字表达、辨析人物心理的能力,也使他对西方社会、西方文化有了比较感性的认识。

高中阶段,他对哲学兴趣浓厚,阅读了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马克思的《资本论》,以及其他许多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的著作,训练了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他在自编年谱中说,1958 年暑期,“我开始阅读《资本论》,第一卷我读得非常投入,比读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还觉畅快。如果说,黑格尔的书给我最大影响是开始深深植起宇宙、世界、人生、万物都是发展的历史观念,那么马克思的书给我最大的影响,是开始理解逻辑的意义,学会观察和透视事物间的内在联系。这些对我一生的工作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对哲学的浓厚兴趣,他选择哲学作为自己大学阶段的专业。

入职近代所之后的最初几年,由于频繁的劳动锻炼、政治运动,耿先生没有接触业务工作的机会。1972 年,近代史研究所受命启动中华民国史研究,他被分配到人物传记组,开始接触研究工作。根据个人兴趣,他选择为王国维、丁文江、梁启超、胡适、邵飘萍等思想文化类人物撰写传记。撰写《中华民国史》第一卷书稿时,他领受清末立宪派与立宪运动的研究与写作任务。由此,胡适研究及相关人物研究、新文化运动研究、清末立宪运动以及辛亥革命研究,就成为他的重要研究方向。

在国内外学术界,耿先生当之无愧是胡适研究的关键人物,其相关成果丰硕,先后出版《胡适研究论稿》《胡适年谱》《胡适新论》《重新发现胡适》《胡适研究十论》等论著。最近几年,他又在撰写《胡适传》,已写到1946 年,完成了约四十万字的书稿。惜天不假年,《胡适传》竟成先生的绝笔。为推动胡适研究,他又发起编辑《胡适全集》,编辑出版《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胡适论争集》《胡适书信选》《胡适传记作品全编》《新编胡适文选》等资料集。为推动胡适研究,他以胡适研究会名义编辑出版《胡适研究论丛》,多次举办有关胡适的研讨会并出版论文集,创办发行《胡适研究通讯》。耿先生以及相关学界朋友的努力,大大改变了学界对于胡适以及类似思想文化人物的认识。他提出,对于中国近代史上做出过重要贡献的思想文化人物,一方面要根据历史情形对其政治主张做出科学的分析,另一方面也要以严谨的态度实事求是地评价其专业贡献,既避免以政治定性抹杀其在学术上的贡献,又避免只谈其学术贡献,而不谈其政治上的立场与作为。这种主张得到学界普遍认可。秉持“跟着事实与逻辑走”的治学理念开展研究的耿先生,对于自己的研究有坚定的自信,对于国家必定走改革开放之路充满信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他关于胡适研究的诸多见解渐为学界同道所接受。对于自己最初研究胡适几年,受制于时代环境与个人见识而提出的一些不尽精当的见解,耿先生在后续的研究中有所修正,但从不暗改自己的文章,以掩己失,以显己明。他强调,一个诚实的历史学者,必须尊重历史,其中就包括尊重自己的历史。他表示,他对于胡适的一些看法的调整,正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时代变化。

耿先生从研究立宪派、立宪运动起步,扩展到辛亥革命、孙中山、梁启超、康有为等研究领域,并从理论上思考近代中国的革命与改革问题,发表大量论著。他主张将问题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加以考察,反对将暴力革命和和平改革截然对立起来,反对将革命或和平改革之中的某一种方式理想化、绝对化。他强调,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是改革与革命交替进行的,无论是革命还是改革,都不能一次性解决中国问题,但都各有其历史作用。近代中国的革命,有其发生的历史必然性。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与尖锐的社会矛盾,统治阶层昧于大势,不察人群思想与心理之变迁,自私自利而不肯放弃哪怕一点点特权,甚至经常做出激化矛盾的愚蠢举措,遂造成革命必然发生的形势。将和平改革理想化的人们,从个人的主观愿望出发,否定历史上的革命,是非历史主义的态度,实不可取。另一方面,因为历史上发生了革命,而将革命理想化为唯一可行的进步路径,进而根本否定历史上的和平改革思想与实践,也是对人类智慧的愚弄。他强调,革命之目的在扫除社会进步的制度性障碍,但革命只是社会进步的助产婆,而不是产妇。革命的发生,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而这个条件往往是和平改革带来的。革命要能真正推动社会历史进步,而不只是实现政权更迭,就需要革命发生时社会已具备了相当的新因素,需要在革命之后继续推动新因素的发展。身处当今时代,人们应摆脱主观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影响,以科学的态度深入研究近代以来的革命思想与革命实践,深入研究近代以来的和平改革思想与实践,探讨其成败得失,以为借鉴。

新文化运动是耿先生学术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领域。他认为,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枢纽,代表着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世界化与个性主义。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他就初步提出以世界化与个性主义作为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本取向。随着研究的深入,他的思考更加成熟、系统,并多次系统深入地阐述这一见解。他主持的“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丛书”“中国近代思想通史”,都力图贯彻这一思想。所谓世界化,就是积极参加到世界各国家各民族互动的平台,一面吸纳世界各国家各民族文化之所长,并结合本民族的历史传统与现实条件,实现外来文化的中国化、时代化,一面利用外来思想文化,并发掘本土优秀传统,创造适应时代发展与人民需要的新文化,以贡献于世界。所谓个性主义,就是认为人是一切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只有把每个人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解放出来,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能更加丰富起来,从而提升每个人的生存质量。这正应该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尤其是过去被压迫的广大劳动人民的追求,因而也是一切革命与改革的根本目的。以世界化与个性主义作为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发展的基本线索,是耿云志先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纵观人类文明史,洞察世界历史潮流,深研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进程,而得出的深刻洞见;是他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深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个个具体的个人的理性、欲望、价值、权利对于社会存在与文化进步具有根本性意义,而提出的卓越见识,饱含着深厚的人民情怀。“由解放了的个人,做社会的结合,乃是造成真正新社会的根基”,他为《中国近代思想通史》所写“前言”中的这句话,是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所下的一个简明的识断,颇值得人们深思。

编写一部“中国近代思想通史”,是耿先生创建近代思想史课题组(后改为思想史研究室,现名为近代思想史研究室)时就定下的目标。为此,他在鼓励研究室同人开展个人研究的同时,又先后领衔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近代中国人对民主的认识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等,出版《西方民主在近代中国》、《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丛书》(9 卷本)等具有重要影响的著作。2008 年,他又以“近代中国思想通史”为题申报院重大课题并获批,经十余年的努力,在他的坚持与督促之下,8 卷本《中国近代思想通史》终于在2022 年付梓面世。该书贯彻主编思想,将世界化与个性主义作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中心线索与基本趋向,紧紧围绕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与历史任务,将各家各派思想人物应对挑战,探索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种种方案,为中国近代思想通史的主体内容,从而将各家各派思想人物的思想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门类思想有机融合起来,搭建起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近代思想通史的基本框架。在写法上,该书注意全面反映中国近代思想的概况,注意考察思想家所面对的时代环境、所利用的思想资源,注意讨论思想之争鸣、传播及其发生的影响,避免直接以思想家的思想去解释复杂的社会现象。受时代条件之赐,得益于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该书在占有材料方面,超越了以往的同类著作。在具体的内容上,对于近代思想史上一些有重要意义的问题,该书在占有充分材料的基础上,独立研究,深入探讨,提出了一系列有说服力的新论断。可以说,该书是国内第一部对近代思想展开贯通式研究,有新见解、新框架、新资料的近代思想通史专著。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该书都会是中国近代思想史领域需要参考的著作。组织起有执行力的团队,持之以恒地开展工作,历十余年完成一部高质量的《中国近代思想通史》,体现出耿云志先生对学术事业所具的使命感。在主编该书的过程中,耿云志先生既对全书主线、写法、体例提出明确的要求,又充分尊重各卷作者的自主性,使得各卷作者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研究专长,凸显自身研究心得,体现出老一辈史家高远博大的学术胸怀、宽厚包容的学术气象。

1994 年到1998 年担任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期间,耿先生主管研究生、博士后、图书馆、学术委员会及文化史、史学理论、民国史、革命史、思想史等几个研究室。在学科建设上,他注重抓学风、抓精品、抓规划与项目、抓队伍建设、抓人才引进;在管理工作上,他注意与班子成员、与社科院以及研究生院的管理部门协调工作,注意抓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注意与所管部门负责人及相关同事做细致沟通,为近代史研究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耿先生是近代史研究所近代思想史学科的创始人。1988 年,他组建近代思想史课题组,以后又组建思想史研究室。他团结带领研究室同人努力开展研究,发表一系列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成果,出版“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集刊”,多次举办国际性、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建立与国内外学界的广泛联系,奠定了近代思想史学科学术重镇的地位。2002年思想史研究9e68fb5b5b37a0d3cc892ceb4b6061481afda0bdeee0ca9f50b572e95daa4a6a室被纳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批重点学科建设工程,以后连续开展重点学科建设。

耿先生对中国现代文化学会的工作倾注了不少心血,多次组织学术研讨会,出版了多部论文集,在推动中国现代文化研究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耿云志先生一生以学问为志业。他出身于哲学专业,又长期从事史学研究,故能兼有二者之长,其相关研究论著理论功底扎实,史料丰富,分析入微,思想性学术性俱佳,提出诸多为学界重视的独创见解,甚为海内外学界所推重。对于学问,他有明确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治学立场上,耿先生有深厚的人民情怀,关注普通人的生活与追求,孜孜探求使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得其所哉之道。在治学方法上,耿先生强调治学应遵循事实与逻辑的指引,充分占有材料,分析材料间的内在联系。立足于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使他具有追求真理的无畏勇气。遵循事实与逻辑的指引,令他对自己的研究结论抱有充足自信。

耿先生在学问上所取得的成就,与他个人的天赋、努力有关,与他坚定地为人民做学问的立场有关,同时也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的巨大进步。他关于胡适、关于清末立宪运动等方面的研究,就是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鼓舞下完成的。他关于新文化运动、关于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的诸多创见的提出,明显受惠于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社会变化。另一方面,他也以自己学问上的贡献,推动了中国近代史研究尤其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的发展,为改革开放时代的学术繁荣做出了一个诚实的学者的贡献。

耿先生堪称教书育人的典范。1993 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核准,耿先生担任博士生导师。自那以后,他先后培养20 位博士、博士后,他们现在大都已成为所在机构的学术骨干或学科带头人。耿先生对学生,学业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全面关心,受到学生们的衷心爱戴。耿先生一生在海内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讲学讲演不下百场次,在中青年学者中具有广泛影响。耿先生学行俱佳,以品立学,以学敦行,于奖掖后进不遗余力,深受青年学者的爱戴。

作 者: 邹小站,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会长。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思想史,关注清末民初思想、近代中国的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的国家观念等。出版有《章士钊社会政治思想研究(1903—1927年)》、《西方民主在近代中国》(合著)、《西学东渐:迎拒与选择》、《中国近代思想通史》(撰写其中第四卷、第六卷)等。

编 辑:得一 31217632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