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验中肝功能指标检测在肝硬化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2024-12-11 00:00:00王晖
婚育与健康 2024年24期

【摘要】目的:探讨生化检验中肝功能指标检测在肝硬化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9月—2024年9月检验的16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参与主体,使其处在肝硬化组,同期检验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120例纳入乙肝组,并选择同期符合要求的16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组,观察和比较不同组别的肝功能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和乙肝组相比,肝硬化组的AST、ALT、ALP及TBil水平明显更高(P<0.05);肝硬化组的CHE、ALB及TP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和乙肝组(P<0.05)。多指标联合检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是96.25%、99.17%及97.50%。结论:生化检验中肝功能指标检测的作用显著,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处在肝硬化的范畴内,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可在临床检验科推广应用。

【关键词】生化检验;肝功能指标;肝硬化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liver function indexes detection in biochemical tests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WANG Hui

Qibo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Qingcheng County, Qingyang, Gansu 7451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liver function indexes detection in biochemical tests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Methods:A total of 160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who were tes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21 to September 2024 were selected as the main participants,and they were placed in the cirrhosis group,120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who were tested atthe same period were included in the hepatitis B group,and 160 health examination individuals who met the requirements at the same time were selected as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The liver function indicators of different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s:The levels of AST,ALT,ALP and TBil in the cirrhosis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 and the hepatitis B group (P<0.05);The levels of CHE,ALB and TP in the cirrhosis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 and the hepatitis B group (P<0.05).The sensitivity,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the multi index combined test were 96.25%,99.17% and 97.50%,respectively.Conclusion:The role of liver function indexes detection in the biochemical testis significant,which can be used to judge whether the patients are in the category of liver cirrhosis,and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follow-up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It can be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in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Key Words】Biochemical test; Liver function index; Liver cirrhosis

肝硬化是一种肝脏慢性疾病,全球流行率为1%~3%。在某些高风险地区,如东亚和非洲,肝硬化的发病率较高,主要与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流行有关。有文献报道,酗酒是许多国家的人肝硬化的重要病因,在西方国家尤其常见[1]。早期肝硬化无显著特征,大多患者确诊时该疾病已较为严重,肝损伤的问题明显,容易确诊为肝癌[2]。肝硬化诊断是临床的重要操作,虽然可以明确患者疾病类型,通过科学有效的治疗避免各项症状更加严重,但由于肝脏病变具有明显的复杂性,所以有时难以清晰地看到病变范围。并且,肝组织活检会对患者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也加大了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在医学领域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生化检验技术应运而生,逐渐为肝脏疾病的诊断提供新支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21年9月—2024年9月检验的160例肝硬化患者、120例乙肝患者以及160例健康体检者,肝硬化组中,男/女为87/73;年龄48~70岁,平均值(63.25±4.15)岁。乙肝组中,男/女为70/50;最小年龄者为46岁,最大年龄者为69岁,平均值(62.38±4.07)岁。健康体检组中,共有85例为男性,有75例为女性;年龄区间为42~68岁,平均值是(61.80±3.86)岁。三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纳入标准:①肝硬化组临床诊断结果与肝硬化的要求一致,乙肝组临床诊断结果与乙肝的要求一致;②精神状态正常、重要脏器无疾病;③神经系统无异常者;④对本研究知情并表示可以积极配合。

排除标准:①既往病史与目前诊断涵盖恶性肿瘤者;②近期接受过引起肝功能指标不稳定的药物治疗者;③肝肾等重要脏器有严重疾病或其他异常问题者;④由于某原因无法参与并配合本研究者。

1.2方法

对所有接受检查的对象强调保持空腹状态的重要性,引导受检对象积极配合,在采血当日清晨提前8h禁食,以受检者的肘静脉血为操作的重点,结合科室要求进行专业化采集,将5mL作为采集的标准值,以3000r/min(离心半径为10cm)离心10min,查看血清和血浆的主要状态并进行操作,保持规范的分离,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作为应用工具,于规定时间内进行肝功能指标生化检验,检测指标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且白蛋白(albumin,ALB)的测定也是关键一环,此阶段借助比色法完成,采用相同方法了解患者TBil的差异性,并对三组的总蛋白(total protein,TP)进行确定及对比。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三组肝功能指标,并将肝功能指标的诊断效能作为研究的重要因素。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组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肝硬化组的AST、ALT、ALP及TBil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乙肝组,CHE、ALB及TP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和乙肝组,两组之间的比较有明显区别(P<0.05),见表1。

2.2肝功能指标的诊断效能

在肝硬化诊断中,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敏感度为96.25%(154/160),特异度为99.17%(119/120),阳性预测值为99.35%(154/155),准确度比较理想,为97.50%(273/280)。

3讨论

肝脏是人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可以调节血糖水平,通过储存和释放葡萄糖维持能量平衡。同时,肝脏参与脂肪的合成和分解,影响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水平,并合成血浆蛋白(如白蛋白和凝血因子),并参与氨的转化[3]。并且,肝脏也具有较强的排泄作用,属于帮助人体分泌的器官之一。如果肝细胞由于某种因素呈现异常状态,则血清中的酶含量与病变前不同。当发现肝脏代谢功能有障碍时,可以反映出肝功能损伤的程度[4]。在目前的临床中,检测患者血清酶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方式,也会利用专业设备检测其同工酶活性,由此可以明确肝脏有无发生异常问题,将肝脏指标的具体值作为参考,由此判断肝功能正常与否。

生化检验是诊断出现不适感患者有无面临肝硬化的有效方式,其中ALT和AST属于有代表性的指标,在肝硬化早期,这两项指标相比正常值增高。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和乙肝组相比,肝硬化组的AST、ALT、ALP及TBil水平明显更高(P<0.05);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彰显出较大价值,对于肝硬化的诊断效果显著,本研究中表现出96.25%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是99.17%和97.50%。综合上述内容发现,肝硬化的发生与体内肝指标的异常变化密切相关,相应指标的上升提示患者肝功能出现病变。研究指出,随着肝硬化的发生,AST会表现为大幅度的增高。在判断肝脏细胞有无严重受损的过程中,ALT属于关键性指标,如果患者肝脏发生了急慢性病变,或者受到药物刺激而呈现异常状态,那么细胞中的ALT会持续扩散,逐渐与循环系统产生接触,临床介入检测后会发现ALT指标高的情况。肝胆系统疾病诊断具有专业、复杂的特征,其中应用频率较高的指标涉及ALP,倘若患者存在肝硬化,那么ALP水平将会明显高于普通群体。

CHE是一种主要在肝脏合成的酶,其水平受肝脏功能、营养状态和其他因素的影响[5]。在代偿期,肝脏功能尚能支持CHE的正常合成。CHE水平在肝硬化代偿期并不会产生显著波动,但如果处在失代偿期,则CHE水平相比正常状态下更低。有些情况下CHE水平的降低提示患者体内营养成分不足,或者面临贫血严重的问题。研究指出, ALB水平在肝硬化诊断中有一定参考性,如果该水平越来越低,提示其在肝脏代谢功能方面处在劣势,对肝脏损伤的严重性有所了解[6]。肝细胞与血液中未结合的胆红素息息相关,体现出较强的吸收和代谢,当肝功能与正常状态不符时,血液中的TBil也表现出异常性,该指标可以评价肝脏的排泄水平是否较高,清晰界定肝脏是否可以及时、有效解毒[7]。但是单一指标检测的功能有限,难以呈现出理想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而本研究以多项肝功能指标为切入点,使其和临床检测工作相结合,尽可能降低误诊和漏诊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生化检验属于临床中可靠、有效的操作方式,不仅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检查,也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无需使受检者花费较多成本,对肝硬化的识别有所帮助。但在临床实际检验工作中,要高度重视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为患者普及肝硬化症状生化检验的要求、注意事项,并告知检验人员按照临床规定进行专业、严谨的操作,血液样本的送检和储存也要符合要求,从而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裴旭东,陈新菊,张晓虎,等.外周血谷胱甘肽S转移酶M1和T1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易感性及肝功能的关联[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2,32(8):1121-1125.

[2] 伍彩霞.生化检验指标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4,18(6):71-74.

[3] 谭健安,李清龙,周恩湘.肝硬化患者血清PCT及炎症指标检测意义[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8,13(8):886-888.

[4] 肖孟生,符丽珍,朱德康,等.谷氨酰胺联合益生菌治疗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8,34(6):626-628,635.

[5] 朱小芳,尤旭,赵磊,等.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及TLR4/MyD88通路变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4,34(7):1002-1006.

[6] 王朋,李泽宇,蒋亚婷,等.MELD评分、ALBI评分联合β2-微球蛋白对肝硬化合并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3,39(12):2839-2844.

[7] 梁忆佳,李金洋,赵氲,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指标检验的临床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22):5458-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