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的启蒙之美

2024-12-10 00:00:00郝玲
名家名作 2024年36期

[摘 要] 以《对韵歌》为切入点,从文学评论和文学赏析的角度深入探讨其在文化传承方面所展现的启蒙之美。《对韵歌》简洁明快的韵律如音乐般在耳畔奏响。对仗工整的词句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与审美。它以生动的意象开启文化之门,引领后人感悟汉语之妙,在音韵流转间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

[关 键 词] 《对韵歌》;文化传承;启蒙之美;传统文化;意象

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基石。在文学领域,启蒙读物以独特的方式塑造儿童的文化品格,构建文化认同感,为开启文化传承打开探索之门。《对韵歌》作为传统的启蒙读物,以简洁明快的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它在儿童的心灵深处播下文化的种子,激发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探索。

一、《对韵歌》的文学特色

(一)结构与形式

《对韵歌》的结构与形式是一大特色。对韵形式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宝库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它犹如一张精心编织的语言艺术之网。《对韵歌》中每一对句子犹如两颗相互辉映的明珠,整齐地排列在一起。如“云对雨,雪对风”这样的表述,句子之间形成了一种精妙的对称关系。这种对称并非简单的机械重复,而是一种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的呼应。从结构上看,它类似于古代对联的雏形,但又摒弃了对联的一些复杂规则,以一种更质朴、纯真的姿态出现,这恰好契合了启蒙孩童的接受能力。这种形式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语言的美感通过一种直观的、易于理解的方式展现出来。每一组对句就像是一个小小的语言魔方,通过词语的巧妙对应,构建起一个稳定而和谐的语言小世界。

(二)内容与主题

深入探究《对韵歌》的内容与主题,会发现它犹如一幅淡雅的自然画卷。其中所包含的自然元素丰富多样,云、雨、雪、风等自然现象的罗列,仿佛是大自然在文学作品中的一次优雅集会。这些自然元素的选取并非偶然,它们是古人细致观察自然的结晶,是对自然的诗意捕捉。每一个自然元素都像是一个独特的音符,当它们组合在一起时,便奏响了一曲自然的颂歌。其主题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简单罗列,更是对自然之美的一种细腻描绘与深情赞美。这种赞美背后还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崇敬之情。通过对这些自然元素的对韵组合,使得万物相互关联、相互映照的观念得以传达。这就像是在文学的花园里种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象征着古人对自然、对世界的哲学思考,虽然在《对韵歌》中这种思考是含蓄而隐晦的,但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次文化内涵的大门。

二、《对韵歌》的文化内涵

《对韵歌》的文化内涵深厚而悠远,宛如一条流淌在文学长河中的古老溪流。它传承了中国古代对韵文化的精髓,这种对韵文化在古代诗词、对联等文学形式中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对韵文化背后所体现的是古人对语言音韵美的极致追求。在古代,诗词创作者通过严格的平仄相对、词性相对等规则,创造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学佳作。《对韵歌》虽然是为一年级学生创作的启蒙作品,但它依然保留了对韵文化的核心价值。它像是一座桥梁,将古代高雅的文学与现代儿童的文学启蒙连接起来。《对韵歌》虽然没有严格遵循古代对韵的所有细则,但却巧妙地将对韵的灵魂融入其中。例如,在词语的选择上注重词性的对应,云与雨、雪与风,名词与名词相对,这种简单的对应关系是对韵文化在现代儿童文学的一种简化与创新。它让启蒙阶段的儿童在懵懂的文学探索之初,就能够触摸到中华传统文化这一独特的文学瑰宝,为他们日后深入领略古典文学的魅力奠定了基础。

(一)自然之美

《对韵歌》中描绘了大量的自然景观,如“云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虫”等。云与雨、雪与风展现了不同天气状态下大自然的奇妙变化。花与树,一个娇艳绽放,一个挺拔矗立,代表着大自然中生命的不同形态。鸟与虫,一个在天空翱翔,一个在地上爬行,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生态。而“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更是将山水的清秀与植物的色彩之美完美结合,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二)人文之美

《对韵歌》虽然篇幅短小,但也蕴含着一定的人文风貌,它以简洁明快的节奏构建起文本框架,每一组对韵词犹如精美的文学珠玉,在音韵的串联下有序排列。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学中对对仗的精妙运用,上下句之间词性相对、意义关联,展现出一种对称均衡的美感。这种美感不仅是形式上的,更在有限的字词中传递出丰富的文化意象,如“云对雨,雪对风”,简单的字词组合勾勒出自然景象的对应关系,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与诗意表达的缩影,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文化传承在文学启蒙阶段的一抹亮色。

(三)道德之美

道德之美是《对韵歌》的核心文化内涵之一。中华传统文化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对韵歌》作为启蒙读物,肩负着传承道德文化的使命。它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将道德观念融入对韵中,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能接受道德的熏陶。如“忠对信,博对赅”,这句对韵强调了忠诚和诚信的重要性。忠诚是一种高尚的品德,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对韵歌》向读者传递了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本文虽然没有直接体现道德观念,但通过对自然和人文之美的描绘,亦可以引申出一些道德之美。如从对自然的热爱中,建立启蒙儿童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三、《对韵歌》的历史哲学内涵

(一)历史背景

中华传统文化中,对韵一直是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早在古代,文人墨客就以对韵来展示才华、表达情感。对韵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在儿童启蒙时期,“对韵歌”有助于儿童学习语言、认识世界、培养品德,所以得到广泛应用。对韵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出现,经过历代文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成为启蒙读物中的重要内容。《对韵歌》是在继承传统蒙学精华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理念和儿童认知特点进行编写的。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形象的内容,引导儿童感受汉语的韵律之美、对仗之妙,为他们打开了中华文化的大门。

(二)哲学方面

《对韵歌》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对仗工整的形式、优美的意境,为读者展现了一种和谐、平衡、统一的哲学观念。如云和雨、雪和风都是自然现象,它们之间相互对应,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美感。这种和谐的美感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即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三)艺术方面

《对韵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从音乐方面来看,《对韵歌》的韵律和谐、节奏明快。它采用押韵的方式使每一句的末尾字音相互呼应,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感。从绘画方面来看,《对韵歌》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动物、植物等多个方面。通过对这些事物的描绘,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这幅美丽的自然画卷激发了儿童的绘画灵感,培养了他们的绘画素养。《对韵歌》亦可作为舞蹈的配乐,为儿童的舞蹈表演增添艺术魅力。

四、《对韵歌》的文学价值

(一)对韵形式的传承与创新

审视《对韵歌》,其对韵形式的传承与创新是值得深入探讨的一点。对韵形式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着深厚的根基,它是古代文人墨客在长期的文学创作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对韵歌》在形式传承方面表现得十分出色。它保留了对韵形式的基本框架,如两两相对的结构、词性相对的原则等。然而,它又并非是对古代对韵形式的简单复制,而是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这种创新体现在它的简化和通俗化上。古代的对韵形式往往伴随着复杂的平仄规则和丰富的典故运用,这对于启蒙阶段的孩童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对韵歌》则摒弃了这些过于复杂的部分,只保留了最基本、最直观的对韵要素。例如,在词语的选择上,它选取了儿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事物和简单概念,如云、雨、雪、风、花、树等,使得对韵形式在现代儿童文学领域中焕发出新的生机。这种传承与创新的结合,使得《对韵歌》既具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又能够适应现代儿童的阅读需求。

(二)意象构建的独特性

《对韵歌》在意象构建方面展现出独特的文学魅力。意象是文学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它是作者用来传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载体。在《对韵歌》中,意象的构建简洁而生动。它以自然元素为主要意象来源,这些自然意象的选择既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云对雨,雪对风”中的云、雨、雪、风,这些自然意象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诗意美感。它们在人的脑海中能够迅速形成相应的画面,云的缥缈、雨的淅沥、雪的洁白、风的灵动,这些画面相互交织,构成了一个充满生机和变化的自然世界。而且,这些意象之间的对韵关系进一步强化了它们的表现力。每一组对韵意象就像是一面相互映衬的镜子,通过彼此的映照,使各自的特点更加鲜明。这种独特的意象构建方式,不仅丰富了作品的文学内涵,还为读者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体验。

(三)文学风格的简约性

《对韵歌》的文学风格具有鲜明的简约性特征。这种简约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语言的简洁。整首《对韵歌》没有冗长复杂的句子,每一句都短小精悍,以最直接的方式表达出对韵关系。这种简洁的语言风格使得作品易于理解和记忆,符合一年级儿童的阅读能力。其次是结构的简约。它采用了简单的对韵结构,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复杂的层次,就像一座简洁而坚固的桥梁,将各个意象和对句连接在一起。这种简约的结构使得作品的整体感很强,读者能迅速把握作品的主旨和韵律。再者是主题的单纯性。《对韵歌》的主题围绕着自然元素的对韵展开,没有涉及过于复杂的思想和情感,这种单纯的主题使得作品更加纯粹,给人以简洁、明快的阅读感受。这种简约性的文学风格在现代儿童文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儿童文学的创作提供了一种范例。

(四)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

《对韵歌》在文学创作上巧妙地融合了多种传统文化元素,展现出独特的文化融合之美。除了对韵文化之外,它还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认知观念。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自然被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万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对韵歌》通过对自然元素的对韵组合,体现了这种传统的自然观。例如“花对树,鸟对虫”,花与树、鸟与虫之间的对韵关系暗示着它们在自然生态中的相互关联。这种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并非生硬的拼凑,而是一种有机的结合。它使得《对韵歌》不仅仅是一篇简单的儿童文学作品,更是一个承载着传统文化基因的文化载体。读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这种文化融合的创作手法为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五)审美价值的多元性

《对韵歌》的审美价值具有多元性的特点。从音韵美的角度来看,它的韵律和谐、节奏明快。每一组对句的平仄搭配虽然不像古代诗词那样严格,但依然能够产生一种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从意象美的角度来看,作品中的自然意象生动而鲜活。这些意象不仅能唤起读者对自然的美好回忆和向往,还能通过意象之间的对韵关系创造出独特的视觉美感。例如“晚照对晴空”,晚照的余晖与晴空的湛蓝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从整体的意境美来看,《对韵歌》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自然意境。这种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美好的世界中,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之美。这种多元的审美价值使得《对韵歌》在儿童文学作品中独树一帜,它能够满足不同读者在审美方面的需求,无论是喜欢音韵之美的读者,还是钟情于意象和意境之美的读者,都能在《对韵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审美乐趣。

五、结束语

《对韵歌》作为一种传统的启蒙读物,以简洁的形式、丰富的内容、优美的音韵、生动的意象和积极的情感内涵,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培养了儿童的认知能力、审美能力和语言能力,还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丰富的赏析价值。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深入挖掘其内涵和价值,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杨棵.论小学属对教学的语感培养:以《对韵歌》《古对今》为例[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2):122-124.

[2]宋国萍.关注字理品韵文涵泳经典润童心:《对韵歌》文本解读及教学[J].小学教学设计,2017(28):27-28.

[3]束夏梅.自主建构概念,培养深度思维:以《对韵歌》融合创新教学为例[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2(5):24-29.

[4]章蓓.立足已知,激趣促学,乐学生字:从部编本《对韵歌》教学反思看识字教学[J].魅力中国,2020(27):254.

[5]张至澄.创编我们的对韵歌[J].语文教学通讯,2024(27):103-104.

[6]吴森峰.《对韵歌》文本解读[J].小学语文教学(人物),2018(3):51-52.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畅家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