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革命传统的新闻、通讯、报告、演讲、访谈、述评等的理解与分析

2024-12-10 00:00梁诗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4年43期

任务锦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要求考生阅读关于革命传统的新闻、通讯、报告、演讲、访谈、述评等实用性文体的优秀作品,联系思想实际和亲身见闻,以正确的价值观,深入理解其内容,学习其写作手法。这一要求具体到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中,主要在“学习多角度观察社会生活,掌握当代社会常用的实用文本,善于学习并运用新的表达方式”这一层面展开。

对于革命传统优秀作品,我们可以创设相应的社会情境,开展探究性学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一是理解分析作者阐述了哪些具体内容,在简要概括后说明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二是结合文本谈自己对文中关键词、关键句的理解。三是结合历史和文本,分析作者的人民立场、博大情怀。四是从文体的角度,欣赏文本的文体特征、艺术特点,比如毛泽东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观点鲜明、态度坚决、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的豪情、自信与睿智,充分体现出作者的高瞻远瞩、远见卓识。

考生要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和积累的语言材料,利用新的阅读经验重新审视以往的积累,提升语言材料积累的质量,进一步用革命传统优秀作品去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理论和观点,进一步加深对它们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考生要对文章体式惯例和主要艺术手法进行归类,对于新闻、通讯、报告、演讲、访谈、述评等类别,建构起必要的文体知识。解读这类实用性文体,考生可以就“技术分析”连接其“实用”的功能,真正在“基础学科”“语言学科”“工具性”上做一些理性思考,运用分析、比较等多种语文思维能力,在完成这些学习任务的过程中,综合理解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来解决问题。

针对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陈国栋同志的报告是一个重要文件。请各大区区长主持讨论,细致地讨论,讨论两次至三次。我基本上同意这个文件所述的意见。但觉:

(一)假定今年年成比去年确实好的情况之下,征购一千一百亿斤,力争办到,这是变被动为主动的第一着。今年年成如果在秋收以后确实较去年好,确实证明无妄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征购到这个数目字呢?

(二)下年度销售计划,我感觉不但一千另二十亿斤,是太多了,这个文件上调整为八百五十五亿斤,似乎也略为多了一点。是否可以调整为八百亿斤,或者八百一十、二十亿呢?告诉农民,恢复糠菜半年粮,可不可以呢?苦一年、两年、三年,就翻过身来了。多储备,少食用,以人定量,粮食归户……忙时多吃,闲时少吃,有稀有干,粮菜混吃,仍然可以吃饱吃好,可不可以这样做呢?

(三)多产粮,是上策。田头地角,零星土地,谁种谁收,不征不购,主要为了解决饲料,部分为了人用。恢复私人菜园,一定要酌给自留地。凡此种种,可以多收。既已多收,可以多吃(例如菜)。

(四)好好地精细地安排过日子。是否可以按照一九五七年的实际产量安排过日子呢?一九五七年的日子不是过得还不错吗?这样做,农民的粮食储备就可以增得较多了。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

……以上几点意见,只供同志们此次讨论的参考,切勿下传。不对之处,准备修改。

(摘编自毛泽东《粮食问题》)

〔注〕这是毛泽东于1959年7月5日为印发粮食部副部长陈国栋关于一九五九至一九六零年度粮食分配和粮食收支计划调整意见的报告写的批语,题目是毛泽东拟的。此前还曾批示:“要十分抓紧,按人定量,忙时多吃,闲时少吃,忙时吃干,闲时半干半稀,杂以番薯、青菜、萝卜、瓜豆、芋头之类。”

1.材料中多处使用了选择疑问句,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

2.食为政首,谷为民命。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请根据材料,谈谈毛泽东的《粮食问题》对我们“保障粮食安全”有什么启示。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一个大的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包含着许多的矛盾。例如,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有中国社会各被压迫阶级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有人民大众和封建制度的矛盾,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等,情形是非常复杂的。这些矛盾,不但各各有其特殊性,不能一律看待,而且每一矛盾的两方面,又各各有其特点,也是不能一律看待的。我们从事中国革命的人,不但要在各个矛盾的总体上,即矛盾的相互联结上,了解其特殊性,而且只有从矛盾的各个方面着手研究,才有可能了解其总体。所谓了解矛盾的各个方面,就是了解它们每一方面各占何等特定的地位,各用何种具体形式和对方发生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的关系,在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中,以及依存破裂后,又各用何种具体的方法和对方作斗争。研究这些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就是说的这个意思。我们的教条主义者违背列宁的指示,从来不用脑筋具体地分析任何事物,做起文章或演说来,总是空洞无物的八股调,在我们党内造成了一种极坏的作风。

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所谓主观性,就是不知道客观地看问题,也就是不知道用唯物的观点去看问题。所谓片面性,就是不知道全面地看问题。例如:只了解中国一方、不了解日本一方,只了解共产党一方、不了解国民党一方,只了解无产阶级一方、不了解资产阶级一方,如此等等。一句话,不了解矛盾各方的特点。这就叫作片面地看问题。或者叫作只看见局部,不看见全体,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这样,是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的,是不能完成革命任务的,是不能做好所任工作的,是不能正确地发展党内的思想斗争的。孙子论军事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他说的是作战的双方。唐朝人魏徵说过:“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也懂得片面性不对。可是我们的同志看问题,往往带片面性,这样的人就往往碰钉子。《水浒传》上宋江三打祝家庄,两次都因情况不明、方法不对,打了败仗。后来改变方法,从调查情形入手,于是熟悉了盘陀路,拆散了李家庄、扈家庄和祝家庄的联盟,并且布置了藏在敌人营盘里的伏兵,用了和外国故事中所说木马计相像的方法,第三次就打了胜仗。列宁说:“要真正地认识对象,就必须把握和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媒介’。我们决不会完全地做到这一点,可是要求全面性,将使我们防止错误,防止僵化。”我们应该记得他的话。表面性,是对矛盾总体和矛盾各方的特点都不去看,否认深入事物里面精细地研究矛盾特点的必要,仅仅站在那里远远地望一望,粗枝大叶地看到一点矛盾的形相,就想动手去解决矛盾。这样的做法,没有不出乱子的。中国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同志们所以犯错误,就是因为他们看事物的方法是主观的、片面的和表面的。片面性、表面性也是主观性,因为一切客观事物本来是互相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人们不去如实地反映这些情况,而只是片面地或表面地去看它们,不认识事物的互相联系,不认识事物的内部规律,所以这种方法是主观主义的。

(摘编自毛泽东《矛盾论》)

〔注〕这是毛泽东于1937年8月所写,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作了讲演。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包含许多矛盾,这些矛盾及矛盾的两方面都具有本身的特殊性。

B.从概念范围上看,主观性包含着片面性和表面性,这体现了客观事物间的联系性和内部规律。

C.知道客观地看问题、用唯物的观点去看问题,就能在研究问题时抓住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有效地避免主观性。

D.想要克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需要注意区别主要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方面,也需要注意矛盾的各种不同的斗争形式。

2.材料第二段使用了“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等熟语,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

答: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请根据材料谈谈《矛盾论》对我们认识新时代存在的矛盾、问题有什么启示。

答: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