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情 修身 明志

2024-12-10 00:00苗思雨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4年43期

古诗文在如今似乎失去了实用价值,走向了不归路,千古佳句名篇成了华丽的堆砌。古诗文在如今有何用?吾之浅见:唯炼情、修身、明志尔。

一要炼情。周国平曾言:“人生在世,莫过于情。”作文中的无数“君不见”,是为了让论证有气势,却忘了李白行路的艰难与悲愤。若无情,何以成文?倘若全篇无情,只有引用,让自己的头脑成了古人思想的跑马场,写之何用?现实中的人们也忘记了古诗文的美、古诗文的情,思维模式化,这就造成了情感阻碍,使情感感知力钝化……我们为何自小要读诗?是要体味“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念,因为数年后的我们也将成为异客,漂泊他乡,但一个来自家里的电话会让我们不再孤单;是要欣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因为成年后的我们也会有人生失意、壮志难酬的境遇,而“不完美也是美”的诗意会让我们乐观地生活;是要明白“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爱与放手,因为未来的我们也许会遇上纵然爱之入骨也要放手的人,但因胸怀天下之大,我们便能豁达地走下去……古诗文让我们与古人对话,他们的故事与我们发生情感共鸣,让我们获得情感的感知力。

二要修身。不必“君不见”以彰底蕴,不必“揆诸当下”以举事例,去读读古诗文吧,以古诗文修身养性。且看,刘禹锡一篇《陋室铭》,虽处陋室,却怡然自得,是无争之心、淡泊之境使然。且闻,周敦颐一篇《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是慎独之品、崇善之质使然。读古诗文,是用一面魏征曾用的镜子照自己,是闻《五代史伶官传序》的声声警钟,通过与先人比较而寻自己的薄弱处;读古诗文,是用一点房玄龄曾用的烛光找自己,是听诸葛亮《诫子书》的谆谆教诲,通过先人之模范而向其靠拢。读古诗文何益?修身养性哉!

但这就囊括所有了吗?不,当结尾必引“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之时,你会发现古诗文之另一妙处:明志。倘若众人皆引此句,可谓口号响亮而无益,雷声大而雨点小,是文章的异化,是形式主义的滋生。去读古诗文,我们当立心明志,放声去读辛弃疾,大声吼出文天祥,让他们的诗文浸润我们的心田。唯其如此,我们才能在古诗文的殿堂里净化自身,看清内心使命,立下自身志向!这才是读古诗文的意义。

在如今古诗文的异化情境下,我们要用古诗文炼情、修身、明志,传承好优秀文化,让其回到正轨!

【湖北襄阳五中高三(28)班】

点评

这篇作文开篇直陈弊端,提出观点:古诗文“炼情、修身、明志”,而后直泻而下,一气呵成。全文围绕“炼情、修身、明志”展开分析,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语言干脆、凝练、深刻。更难能可贵的是,作文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名人逸事、诗文佳句等使论据丰富,也体现了考生深厚的文学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