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原始思维作为人类发展中重要的思维方式,深刻影响着我们。保留原始思维中的神秘性,继承原始社会中的图腾文化,建立超越技术和理性之外人与世界的认知和理解。艺术是人类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需要通过神秘性探寻更深层次生命本身的还原。
[关 键 词] 原始思维;图腾;艺术神秘性;概念思维;逻辑思维
一、原始思维中的神秘性
(一)原始思维中的神秘因素
“‘神秘的’这个术语含有对力量、影响和行动这些为感觉所不能分辨和察觉的但仍然是实在的东西的信仰。”在原始人的思维中,一切存在物都具有神秘属性,最初人类无法区分主体与客体,比如悬崖和峭壁的位置与形状,原始人本能地在想象中感到恐惧,因而会加以神秘属性。原始人对自然界的恐惧和无力感,使其在自然物上覆盖神秘色彩,从而使原型知觉具有神秘属性。原始人会将存在物感知为有生命的,同样也会完全感知他们所画的图像,其与它相像的和与被代理的存在物是一样的,也是有生命的,可以赐福或降祸,同时也会对图像中的存在物产生恐惧,他们的图像也具有神秘属性。
灵魂观念是原始人类意识的主要内容,即人类生命除了肉体以外,有着神秘的“神灵”和“灵魄”的存在。在人类学科史上的开创性著作《原始文化》中,泰勒提出了灵魂观念,在原始人看来,自然界也和人类一样存在着灵魂,人格化的灵赋予万物灵性,就出现了“万物有灵论”。用皮亚杰提出的“泛灵心理”来解释,他列出儿童的相关特征,尽管不给幼儿时期的儿童灌输灵魂和神鬼的信息,但他们也会对黑暗产生本能的恐惧。幼儿会把无生命物体看作是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他们会把事物同化于自己的活动中,是基于内在的主观世界与物质的宇宙未分化的混沌状态的一种表现。他们会通过感官的直接印象判断所处的环境,会通过想象产生神秘感,原始人就如同身处黑暗的儿童一样。
原始思维基本上是一种感性直观思维,专门注意神秘原因,它无处不感到神秘原因的作用。原始思维没有逻辑思维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却具备“心象—概括”的技能,从而形成一定的概念。列维-布留尔在著作《原始思维》中,首先论述了集体表象,表象在该集体中代代相传,它在集体的每一成员身上都留下深刻的烙印,并激发起他们的崇拜、恐惧等感情。集体表象包含情感或运动成分,智力活动可分析性很少。“存在物与客体之间是靠神秘的互渗”来彼此关联的。“互渗律”是列维-布留尔的理论中对于原始思维的解释特征,原始人会将包含着集体表象之一部分的人和物都以不同形式和程度的“互渗”,在集体表象中主体与客体、知觉和情感、明显和隐蔽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影响。“互渗”就是一种神秘的相互作用,将万物普遍联系,而人作为生态的存在者与自然界密不可分,这种万物的“互渗”,在原始人的思维中乃是“原逻辑思维”,又叫作“神秘的思维”。
“互渗律”在中国文化中还有一定程度的遗留。中国美学基于“以理节情,情理结合”的平衡,更强调意境上的渲染,追求由内而外的韵味,更注重心理满足和情感感受,与中国哲学思想相一致,中国哲学思想强调的不是对立面的冲突与排斥,而是对立面之间的渗透与协调,符合“互渗”最基本思维方式,同时“互渗”也依然影响着我们。
(二)原始思维向逻辑思维进化
在列维-布留尔的研究中,将最低级社会的原始逻辑向如今的逻辑思维过渡,并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前表象没有形成人格化阶段,在最低级的社会中有个到处渗透及弥漫的本原,能活动或似乎具有潜在感力的人和物都有灵性,发生作用时赋予他(它)们生命,更像是感觉形成的互渗;第二个阶段是人格化的灵被以为赋予万物灵性,这就是万物有灵论阶段,这个阶段更符合我们的客观思维和自我意识的发展,适合我们理解及探索;第三个阶段是祖先英雄崇拜阶段,最原始的容易与文化低级的社会集体所特有的原逻辑和神秘的产生联系,比如图腾;第四个阶段是从原逻辑思维解脱出来向逻辑思维转变阶段,当集体表象的神秘的前关联的共生的东西在感觉中减弱时,互渗则通过可想象的方式过渡,渐渐出现客观属性,人和物的集体表象开始向概念思维发展,靠经验获得的知识的逻辑思维则增强;第五个阶段是逻辑思维容纳部分原逻辑思维继续进化和发展阶段,原逻辑思维不同于逻辑思维,原逻辑不避免、不害怕、不关心矛盾的态度,和我们的思维中刻意避免矛盾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虽然我们很难客观探索原逻辑思维,但我们依然需要扎根原逻辑思维。
现代人身上依然残留着原始思维,逻辑思维的进化保留着原始思维方法,它们是可兼容的。科学理论依然存在很多神秘及不确定性,所以需要采用推理的方式。例如,物理学中牛顿力学中“力”的概念、“质点”的概念以及“功”“能”“波”的概念等,量子力学中因为无法同时精确地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在微观世界中粒子的状态不确定因素只能用推理的方式得到答案,最初都是运用原逻辑的隐喻方式推理出来的,采用“互渗”的方法实现其抽象和概括的。所以,现代科学抽象概念和理论研究需要保留原始思维方式,前沿的科学家也必须具备诗人的素质,顾及“互渗”得到动态的平衡激发灵感。
(三)潜概念思维获得的抽象概念
神秘的性质为原始人提供了知觉方法,也为概念提供了抽象和概括的方法。在集体表象中原始思维也是通过“互渗律”支配达到抽象的,原始人不认为有抽象概念思维,原始人更加关注客观在空间中的形状、位置及动态,并不注重表达精神及情感。人类社会中发现了作为图腾崇拜等集体表象,被认为是“人类思维”本身结构的必然结果,随着发展形成了幻想形式的思维,这些思维中的部落氏族意识形成的集体观念保留了其中的抽象能力。
在列维-布留尔提出的第四个阶段概念思维的发展过程需要经历潜概念思维,原始人的思维是具体的、直接的、感性的思维,概念思维则是逻辑的、规则化的、客观的。两者实则对立,但向概念思维过渡需要经历一段抽象概念与猜疑推测的、有经验的概念相互融糅形成的潜概念过程。例如,表达“牛”的图形,从开始画一头牛—画牛的线条—画牛的头—画牛的角,用图形符号来表征概念,这个过程就为思维空间奠定了基础,原始符号、原始语言的出现使我们拥有了构思及想象的抽象能力,为概念思维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潜概念思维既有表象思维的部分特点,也有概念思维的部分特点,是表象思维发展到概念思维的中介,是形成概念思维的前奏,两者相互依存。如今的我们在潜意识思维及非理性思维中依然保留着潜概念的身影,在现代人中仍保有“活力”。
原始社会的思维方式中充斥着各种神秘力量、神秘影响,各种形式的互渗与混入知觉提供的物质中,形成了实在世界和虚幻世界,并相互交织,合而为一。它们的世界虽然闭塞,但远比我们的世界更复杂。
原始思维存在的世界,只有一部分和我们的世界相符,我们真的很难深入其中去理解和体会。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列维-布留尔的原始思维,不管学者们如何理解,原始思维是人类民族思维发展的源头和必经阶段,原始思维的神秘性是源于原始人生存条件和客观实际,是人类思维对人本身的力量和自然界统一的过程,在人类生存发展中具有切实的实用性。
二、原始社会中艺术的产生——图腾崇拜
“图腾”来自北美印第安文化,是氏族的标志或象征。每个氏族往往采用一种动物(或者植物)作为本氏族的标志,并且认为他们的祖先是由这种图腾演化形成,万物赋予了人格化,图腾神秘和超自然力量可以作为精神指引和保护之用。原始人与自然联系后进一步扩大成群体意识,形成原始社会图腾联结的群体,在对抗自然中结成的群体关系,甚至比有实际血统关系还要牢固。例如,某些部落相信自己是由图腾动物或植物直接繁衍而来的,从而形成部落图腾崇拜,建立起特殊及神秘的亲属关系。普列汉诺夫在《论俄国的所谓宗教探索》中提出“图腾崇拜的特点就是相信人们的某一血缘联合体和动物的某一种类之间存在着血缘关系”,这也是图腾崇拜的核心观念“血缘关系”,这种信仰体系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紧密程度,表现出人们试图努力理解和控制自然愿望。
图腾蕴含着巨大的文化功能,图腾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对生命和精神的探寻和超越,反映了万物生命存在的意义,具有明显的生命意识,在人类生产与审美活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为此后哲学和美学提供了文化价值。我国著名人类学、民族学家岑家梧先生对图腾崇拜和原始艺术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其XDGI090jbc0kafBAVxqB6BgB9lAsW/SlceuyS57VvM0=《图腾艺术史》中列举了图腾制的四个特征,总结为以动植物为崇拜对象,认为其是人类祖先或有血缘关系;成员要崇敬作为图腾祖先的动植物,制定不损害或不杀生的制度;建立群体意识,在各种日常生活表现中,图腾作为同一的信仰;男女达到规定年龄举行图腾入社制,在共同图腾群体中禁止结婚。图腾艺术开始并不是为了纯粹的审美意义,但是体现了早期原始人类的审美及创造能力,是原始人对于生命本体超越性的最初尝试,其中蕴含着更深层的社会意义。
在《原始思维》一书中,斯宾塞和纪林讲述的例子,比如“随便拿个图像问土人是什么意思,他们会回答没有任何意义,但类似的图案画在神器上或画在特别的地方,他们会告诉你非常确定的意义”,如同完全一样的图画,一个画在珠灵卡上代表橡胶树,另一个画在珠灵卡上则代表青蛙。斯宾塞和纪林认为,这些有意义的图画纯粹是“约定的”,这个说法并不准确,更准确地说是“神秘的”。图案画在神器上时就比图案本身有更多意义的原因是,图案与此物体的神圣性质进行了互渗,赋予了力量,这个图案可能就具有了宗教的、象征的含义,也会伴随着强烈的情绪观念,所以没有神秘意义的图画什么都不是,神秘的互渗又只是决定着画着此图画的物体的神秘性质,而图腾具有此相同的神秘性质。
原始先民把有生命现象的植物或动物视为图腾,人们还能理解,但把云、雨、雷、月、日、岩石、木头等非生命对象视为某种图腾,会令人感到匪夷所思,这就带有神秘性质了,这就可能是物象与神圣性质进行了互渗。它们在精神现实层面同自然的交往,对未知的既可能产生自然力量的恐惧和敬畏的神秘感,“无形存在”与神灵沟通形成的图腾崇拜,伴随着人类心灵和宇宙之间建立了神秘联系,从而产生了神秘心理。
图腾艺术也具有强烈的神秘性,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中对禁忌的解释是,“禁忌代表了两种意义,一种是崇高的、神圣的,另一种是神秘的、危险的”。图腾艺术诞生后衍生出的象征含义形成图腾艺术符号,图腾艺术符号所表达的神秘性向禁忌需要的社会功能演变。原始禁忌仪式(塔布仪式)中的图腾装饰及乐舞等隐含了原始艺术的最初形式,禁忌作为审美意识发生的心理机制,体现在潜意识对“本我”限制、压抑与“超我”向往、追求。当现实压抑本能,无法满足自我需求时,就需要创造宣泄的出口,使心理获得满足,所以与禁忌观念相关联的图腾艺术则表现为怪诞狰狞、恐惧惊慌等,即与美感相冲突的神秘内涵。在图腾仪式中记录和塑造的图腾形象,则演变为原始绘画、装饰、雕塑等艺术萌芽,图腾仪式活动中的载歌载舞,是诗、歌、舞、乐的最初雏形。图腾艺术丰富的神秘性,由原来象征着原始祭祀仪式的神圣功能向审美愉悦功能转化,为原始艺术提供因子,推动了后面的文艺发生。
我们需要保留原始思维和继承原始社会中的图腾,寻觅艺术的神秘性。神秘性对于理解中国思想有着基础性的意义,混沌是神秘的,古代哲学中的神秘主义分为两系——重魂和重魄。重魂以儒家为代表“神性自我”,重魄以道家哲学为代表。儒家以人的心性为本体,而道家以自然为本体,自然也是神秘本体,本体既是神秘的。道家最为代表则以虚静代之,在虚静中与道为一。在中国画中,“空”和“无”的表达最能体现出神秘,其来源于道家“空无”的哲学思想,“空无”是指空纳万物,空是对超然时空的追求,无是蕴含着一切,中国画中“空无”乃是宇宙灵气的往来,承载着生命的流动。潘天寿指导儿子作画时,让他“体味山的静寂空阔”。石涛则是通过绘画体现出“道”,他的“一画论”以道为基础,是对宇宙本体论理解的外化描述,“一画”乃从心生出,一切尽在“一画”之中,“一画”便是一切。其中“一”蕴含“万”,是包孕万象于一体的“氤氲”,可见中国绘画艺术无不透露出神秘的特征。
如今的社会逐渐趋于被同质化和技术化而取代,那么生活的意义会越来越无趣,所以我们要对神秘性保持敞开的情怀,唤起对神秘性的追求,通过原始思维研究艺术神秘性,使我们的生活除了理性和技术之外,还有不一样的声音共存。
参考文献:
[1]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M].丁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28.
[2]普列汉诺夫.论俄国的所谓宗教探索[M].刘亦宇,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383.
[3]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M].赵立玮,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M.海德格尔,孙周兴 .艺术的起源与思想的规定[J].世界哲学,2006(1):4-11.
[5]孙周兴.艺术的方向和姿态[J].新美术,2014,35(3):15-17.
[6]陈晋.差异与互渗:列维-布留尔的人类学遗产及其当代意义[J].思想战线,2024,50(1):38-47.
[7]邓晓芒.从隐喻看逻辑推理的起源: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的启示[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35-47.
[8]陆丽青.弗洛伊德宗教思想研究综述[J].世界宗教研究,2010(2):178-185.
[9]李文英.弗洛伊德“禁忌”理论研究:基于《图腾与禁忌》研究的审美人类学视角[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2.
[10]洪惠镇.试论中国画笔墨传统及其现代化[J].新美术,1998(2):15-22.
[11]巫建洲.论绘画中的神秘性[D].天津:天津美术学院,2022.
[12]赵梦如.当代艺术中的“神秘性”叙事研究[D].沈阳:鲁迅美术学院,2022.
作者单位:南昌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