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欧宁(1980— ),男,汉族,广西贵港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消防监督执法。
摘要:由于高层建筑内部构造的复杂性和周边环境的多样性,火灾一旦发生,往往难以迅速、高效控制,极易导致重大的财产损失,并可能危及人员安全。本文从高层建筑火灾的主要成因和特征入手,对火灾防控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层民用建筑;火灾特点;火灾防控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民用建筑的数量呈现出显著增长趋势。同时,国际间的频繁交流促使建筑在结构、材质、外观上趋向多元化,功能设计愈发复杂,建筑高度也在不断刷新纪录,其火灾防控工作日益成为城市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层民用建筑火灾防控工作成效直接关系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高层民用建筑火灾特点
(一)火灾蔓延速度快
在现代高层建筑建造过程中,经常使用一些易燃的装饰装修材料,尤其在大规模的高层项目中。同时,高层建筑内部结构包含楼梯井、电梯竖井、管线井、电缆井、排风道等诸多垂直贯穿若干楼层乃至整栋建筑的管井设施。若建筑设计未能充分考虑防火隔离措施,将导致火势迅猛扩散,并在易燃材料的作用下持续快速蔓延。另外,部分高层建筑中的管井结构无意中为火灾提供了类似烟囱的效应条件,增加了火情控制难度[1]。
(二)高层建筑中的人员疏散困难
首先,高层建筑楼层较高,垂直疏散距离较长,撤离至安全区域所需时间长。其次,一旦起火,烟气和火势将快速向上扩散,人员疏散耗费时间长。疏散主要依靠疏散楼梯来完成,若不对楼梯间防火门和其他消防设施进行维护保养,无法有效防止烟火入侵,烟气会迅速充满楼梯间,极大影响人员疏散。最后,高层建筑里的人员非常集中,还有老人、小孩等弱势群体,由于楼梯空间有限,会出现拥挤和踩踏,这些因素都加大了人员疏散难度。
(三)救援难度较大
当前,高层建筑物正朝着超高层方向发展。一旦发生火灾,外部救援行动面临极大挑战。一些既有高层建筑已经超出了消防车辆和设备的防火能力,无法实现及时控制火势的目的,尤其是当消防水量和给水高度不能满足需求时,就会错过最佳的灭火时机,给灭火工作造成很大影响[2]。
(四)火灾隐患形式多样
由于消防意识薄弱和相关措施不力,加之监管部门的监督缺失,致使防火设计不合规,从而增加了火灾风险。当前,部分高层建筑配备的消防设备不完备。在举报投诉、网络问政等平台,群众多数反映的是居住小区的消防安全和消防设施问题,如室内消火栓没有水、楼道的应急照明灯损坏等。部分居民在装修过程中使用各种易燃材料,极易导致火灾发生。
二、高层建筑火灾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易燃可燃外墙保温材料使火灾蔓延迅速
首先,火势猛烈且蔓延迅速。采用易燃或可燃物质作为外层绝热材料,若未经阻燃处理,极易形成三维空间的火势。例如,2022年12月1日,陕西省西安市某高层住宅楼火灾事件中,消防员逐层排查并疏散居民,成功营救8名被困者,其中5人抢救无效死亡,另外3人生命体征平稳。据调查,起火原因为儿童在一楼东侧门厅使用打火机点燃纸张,引燃该区域堆放的杂物。该楼一层公共区域墙面采用的可燃装饰板材被火源引燃后,火势迅速扩大,产生大量高温有毒烟雾。其次,这类材料燃烧时释放热量和烟雾量巨大,且含有高反应性的不饱和基团,属有机材料,其燃烧特性加剧了火场危害。再次,绝热材料常嵌入夹层之中,良好的密封性使得初期阴燃状态难以从外部察觉,加之有机材料产生的浓烟,消防人员难以迅速定位火源进行有效干预,待明火显现时,往往已错过最佳控制时机。最后,高层建筑外立面的绝热材料一旦猛烈燃烧,直接内攻几无可能,高喷消防车的作业面受限,难以在短时间内以足够的水量压制火势。在火灾初期,自动喷淋系统和室内消火栓等固定的设备,主要是对室内的部分进行保护,而对于外墙的火灾却是无能为力,即使采用了从内部进攻的战术,但由于氧气面罩的使用时间有限,灭火效率受限[3]。
(二)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不到位
高层民用建筑物中消防联动系统失效的问题根源多样。首先,在安装施工阶段,存在消防联动设备质量不达标的情况,致使系统功能残缺,加之验收流程缺乏严谨性,形式化严重;其次,物业服务机构未遵循设备维护规范,对故障点或损毁情况处理滞后,忽视了日常维护的重要性,导致消防联动控制机制失效;最后,鉴于消防联动系统年均维护保养成本高昂,物业服务方因预算考量,往往缩减乃至取消必要支出,使得设备得不到及时维护,系统因此陷入瘫痪状态。这类状况在火灾突发时表现得尤为致命,消防联动设备无法迅速识别并有效应对火情,直接加剧了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程度。
(三)消防通道管理不到位使生命通道不畅通
高层建筑因其多功能性和复杂结构特性,通常配备有众多疏散通道,由于管理疏漏致使通道不畅状况频发,如安全门被不当反锁、安全出口及楼梯间被杂物堵塞、消防车通道、登高作业场地被占用等问题,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m,消防车道上空4m以下范围不应有障碍物。然而,无论是老旧小区还是新建小区,道路边汽车停放、堆积杂物挤占消防车道的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小区物管单位在消防登高面地面划定停车线,默认居民随意停车,致使很多高层登高作业场地被汽车占用,给高层居民住宅火灾扑救和紧急疏散带来困难。这些均是火灾中人员伤亡的重大诱因。例如,2023年11月20日18时25分左右,江苏省无锡市某公司遭遇火灾,事故导致7人丧生,火势蔓延约5100m2,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392.97万元。该事件中,造成人员伤亡的关键在于该公司未能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员工疏散,加之外部疏散楼梯的安全出口被封闭,7名员工因此未能脱险。鉴于高层建筑庞大的体积与开阔的空间,一旦火灾发生,人员快速撤离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在人员高度集中的商业运营场所,庞大的人流加剧了短时间内向安全区域高效转移的难度。火灾的突发性往往引发人群恐慌,现场秩序难以维系,混乱中寻找安全出口变得尤为困难,尤其当疏散指示标志不够明显或受损时,其引导功能几近失效。火灾时,自动防火设施如防火卷帘和常闭防火门会自动关闭,不熟悉建筑内部布局的人员可能迷失方向,加之烟雾充斥走廊,本应作为生命线的逃生通道反而可能成为致命陷阱。
(四)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与充电问题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便捷且环境友好的交通工具选择,其普及率在消费者群体中显著上升。据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中国电动自行车的年销售与产量约为3500万辆,此数量占据全球总产销量的80%以上,社会保有量接近4亿辆大关。然而,伴随其快速增长的是产品质量缺陷、违规停放行为、不规范充电操作及薄弱的安全认知等问题,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电动自行车火灾事件的频发态势。例如,2022年7月14日,广西南宁青秀区某住宅区内,一辆正在一楼充电的电动自行车自燃并引发爆炸,继而引燃周围可燃物,造成严重火灾,导致1名居民重伤。探究“电动车入户”现象禁而不绝的背后原因,主要归结为三方面:首先,公众长期形成的习惯难以一时改变,普遍抱持侥幸心理,忽视电动车充电潜在风险;其次,部分老旧社区基础设施不足,缺少正规充电桩,促使居民采取如飞线充电或楼道、地下室内充电等危险行为;再次,高昂的充电费用与充电设施不足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最后,物业管理方面受限于无执法权限,仅能进行口头劝导,而部分业主对此类劝告置若罔闻。电动自行车的不当停放与充电管理漏洞,一旦引发火灾,极短时间便会形成猛烈火势与有毒浓烟,严重阻碍人员疏散,大大增加伤亡风险。
三、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工作现状
(一)防火设计水平参差不齐
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相关法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部分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不规范、不合理的情况。一是考虑到成本控制,部分开发商或设计团队可能会为了降低成本而牺牲部分防火性能的要求,如减少消防设施的配置、使用不达标的建筑材料等。这种行为无疑会降低防火设计的水平。二是监管与执法力度弱,地方监管部门对于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也直接影响设计水平的高低,如果监管不力或执法不严,一些施工设计单位在消防设计中没有严格落实相关规范,对于建筑的防火分区、消防通道、防火门、防火窗等关键部位的设计存在缺陷,这些不符合规范的设计方案有可能得以通过并实施,给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带来了隐患。
(二)消防设施设备配备与维护不到位
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设施设备是防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使用中,部分建筑存在设施配备不齐全、陈旧老化、维修不及时、擅自停止使用、缺乏定期检查等问题。一是部分高层建筑的消防栓、灭火器等消防器材被随意挪用或损坏,基本消防设施的数量未能达到规定要求,无法满足实际灭火需求。二是部分高层建筑没有建立完善的消防设施设备检查制度,未能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查,无法及时发现设施存在的故障和损坏。三是消防设施设备的维护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在实际中,一些高层建筑的消防设施维护人员可能缺乏专业培训和实践经验,无法对设备进行有效的维护和保养,且不知道如何在紧急情况下正确使用消防设施,导致在火灾发生时无法及时控制[4]。
(三)消防安全管理存在漏洞
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消防安全宣传与教育等。然而,在实践操作层面,一些高层建筑暴露出管理规定不完善、责任界定模糊、宣传教育不足等问题。问题的首要成因在于多数高层建筑的运营管理单位未能确切界定消防安全的责任主体,缺乏全面的管理制度构建,缺失专门的消防安全管理和执行团队,直接引发了管理制度的漏洞与责任归属的模糊状态。由于高层民用建筑的功能多样,业态分布广,人员出入频繁,素质参差不齐,对其进行集中的宣传和培训很困难,消防安全意识薄弱,如部分户主出于自身的便利,在走廊堆放杂物、鞋柜等;有的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楼梯间,楼道内,占用、堵塞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无视公共消防安全。对于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在日常工作中忽视了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增加了火灾发生的风险。
(四)消防措施落实不到位
高层建筑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个别单位为了赶时间、省资金、抢工期,不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施工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也是导致消防设施不达标的直接原因;在防火分区、分隔设施、隐蔽工程和材料的使用上,大量可燃、易燃等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材料被使用,面积较大的防火分区,因电缆井、管道井、空调系统等在穿过各楼层时未有效封堵;一些高层建筑工程在消防审核后,在设备安装、室内装潢、项目监理等过程中出于经济利益,致使偷工减料、使用伪劣产品的现象横生,个别单位更是在未经相关部门审核验收便擅自改建项目并投入使用,最终导致高层建筑在整体布局、防火分区、消防设施、消防通道等方面存在火灾隐患。
结语
综上所述,需要深入分析高层民用建筑火灾特点、火灾产生的原因,对高层民用建筑火灾防控工作的现状进行剖析,掌握其目前的消防工作状况。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从使用者、管理者、消防监管部门统一协调,共同努力,探索出有效、科学、合理的防火灭火措施,才能使高层民用建筑的火灾防控工作水平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丁卫民.高层住宅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隐患与对策[J].中国物业管理,2021(08):40-41.
[2]王文明.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分析及灭火救援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1,11(20):134-136.
[3]李金素,王宏彪.建筑“保温衣”为何成了“助燃剂”[N].中国应急管理报,2023-07-05(001).
[4]冯照剑,胡月桦.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难点及防控措施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03):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