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救援器材照明性能评估与提升策略研究

2024-12-09 00:00:00张强
消防界 2024年12期

作者简介:

张强(1991— ),男,汉族,陕西清涧人,本科,研究方向:灭火救援。

摘要:光电一体化、结构强化与快速充电等技术创新性的结合,能有效突破当前消防救援设备照明效能的局限,从而推动装备性能的全面升级。灭火救援器材的照明功能关键在于其亮度表现、环境适应性及能源持久度。通过精细的光学设计优化,显著提升灯具的亮度和能效,确保其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提供均匀且稳定的照明表现。同时,能源效率升级与快速充电技术的结合,可以显著增强设备的续航力,从而大大缩减充电时间,有利于确保救援行动中电力的供应。此外,通过采用结构强化设计,设备的耐久性和抗震性得到大幅提升,能确保其在极限环境条件下稳定运行。本文针对灭火救援器材照明性能评估与提升策略展开研究,不仅能优化消防器材的照明效果,还有利于提升其实用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灭火救援器材;照明系统;照明性能

引言

在灭火救援过程中,照明设备的效能直接影响生命财产的保护程度及救援行动的高效执行。由于目前众多灭火救援设备的照明功能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亮度偏低、不适应各种环境条件且能耗偏高,从而严重制约了救援人员视线的清晰度和目标识别效果[1]。首先,要解决照明不足的问题,此问题严重妨碍救援人员在低光条件下的视觉清晰度和目标识别,可通过选用高效光源及优化光效设计来达成[2]。其次,照明系统的环境适应性不足,无法在复杂多变的救援场景中稳定提供光源,智能照明系统可根据环境动态调整光强和角度,增强照明的稳定性和适用性。最后,高能耗问题不仅提升了救援设备运营开支,也制约了照明系统的工作持续性,通过采用低能耗、高效照明技术能显著减少能源消耗,有利于提升照明系统的持久运行效能。

一、灭火救援器材照明性能评估方法

(一)照明性能评估指标

评估灭火救援器材的照明效能,需要构建一套科学严谨的评估指标体系,确保在危急状况中能稳定提供必备的照明保障[3]。评估标准的核心在于照明亮度,这对保证救援人员在危急状况下的视线清晰度和操作效率至关重要。同时,色温也同样重要,因其能增强光线穿透力并优化视觉舒适度,其中光源的色彩再现指数(CRI)高,意味着其能准确重现物体的真实色彩,这对于救援人员识别环境中的物体和情况至关重要[4]。均匀照度度量是评价光源效能的重要标准,它能确保光照分布均匀,从而防止在使用中出现暗区,能够保证照明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此外,必须精细调整色彩坐标、闪光频率、光谱分布以及光衰减的规律性参数,色彩坐标揭示了光源的色彩特性,而闪光灯频率的稳定性能显著影响救援人员的视觉舒适度及任务执行效率[5]。光谱特征直接决定光源的光输出特性,针对不同的救援环境,选择适宜的光谱分布至关重要。光衰减定律揭示了光源性能随时间下降的现象,优质光源的特点是光衰减轻微,以保证长期使用的亮度稳定性。在评估灯具时,照明效果固然重要,但还需兼顾其体积、重量、耐热性能、防水防潮能力、散热效率以及使用寿命等关键物理特性[6]

(二)照明性能测试方法

在火灾及应急情况下,要想保证灭火救援器材的照明功能,必须执行一套严格的标准测试和评估程序,这包括室内全面照明效能评估、室外遮挡目标识别距离实验,以及持久连续运行测验。在室内整体照明性能测试过程中,需要在全暗无外部光源的黑室内利用三维可调节支架精确安装灯具,从而能够灵活调整灯具的位置和照射方向[7]。利用光度计测量各个平面位置的照度读数,使得评估灯在各个角度的光照强度分布及整体照明覆盖区域,这些数据能够对灯具在聚光和广角模式下的效能进行对照分析,确保其在各类照明需求中都能表现出色[8]。在夜间开阔场地的遮蔽目标识别测试时,需要选取典型遮挡物如火灾产生的烟雾柱进行评估,测试员通过在不同距离下运用灯具照亮目标,旨在测定设备的最大识别范围。评估需专业人员参与,以保障评判结果的统一性和准确性,其核心价值在于验证灯具在实战灭火救援中的辨识效能,目标是让救援人员在最大视野范围内清晰识别关键目标。连续工作时间测试:在封闭室内环境下,以满充状态启动灯具并持续照明,测量光通量降至初始值70%所需的时间,以此评估灯具的电力持久性。在测试环节,持续监控灯具的电流、电压和温度等参数的动态变化趋势,这些数据确保了灯具在长期运作中的高效性能,确保在实际紧急救援中能稳定、持久地供应照明。

二、灭火救援器材照明性能存在的问题

(一)照明亮度不足

在火灾救援行动中,现有灭火救援装备在复杂环境中常遭遇照明强度不足的困境,主要表现在整体亮度偏低和聚焦性能不理想两方面。为了提升照明系统的效率,需整合优化光源配置、驱动技术及光学设计这三个关键环节。照明系统的效能关键取决于所选光源,由于其卓越的高光效和稳定性,LED光源在照明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LED光源的电光转化效率是核心参数,能够衡量电能转化为光能的程度,通过优化光电转换效率可实现更强的发光亮度。采用优质LED芯片并优化光源设计,能有效提升整体照明亮度,增强在复杂环境下的照明表现。

(二)环境适应性较差

在消防救援行动中,照明系统能够保障救援人员的安全,同时提升工作效率,尤其在灭火行动中,现场环境复杂多变,照明系统展现出卓越的环境适应性和抵抗外部干扰的特性。为了提高照明性能,需要深入优化、精选高强度材料、强化防水防尘功能以及增强信号屏蔽性能,照明设计的架构需兼顾光照的均匀度与亮度要求,同时着重于确保照明系统的稳固耐用与运行稳定性。在设计中,需要选用耐高温和抗冲击的材质,以保证系统在极限气候条件下仍能稳定运行。通过精准设计光学元件、优化光路,可以提升发光效率,从而减少亮度损耗。其中,LED芯片理应是照明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高质量的电源能有效防止短路,从而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无忧。选用高耐温、抗磁性优异的外壳材质,能出色抵抗高温和强磁场,显著增强系统对极端环境的适应力。在优化照明系统设计时,防水、防尘性能是不可或缺的考量要素,设计采用IPX4防水等级,确保系统能在遭遇雨水和湿度环境时仍能稳定运行;升级的防尘功能可有效抵御尘埃侵入,确保系统内部持久清洁,维持其长期稳定和高效运行。

(三)能源消耗和续航能力不足

灭火救援设备的照明系统目前面临显著的能源效率挑战,主要表现在电池续航力有限、能效偏低以及快速充电技术的欠缺,现有灭火救援器材照明系统的电池容量及续航能力有限,市面上普遍采用的铅酸电池和镍氢电池虽应用广泛,但它们体积庞大、重量问题明显。例如,铅酸电池能量密度偏低,大约在2000mAh至3000mAh的典型容量,难以满足长期运行的需求。在高强度的灭火救援行动中,手握探照灯经常需连续工作长达6小时至8小时,但当前电池的持久力明显不足以支撑这种长时间稳定光照需求。当前产品的驱动电路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仅70%,意味着有30%的电能转化为无用的热能损耗。不匹配的光源和电源组合会引发过热问题,从而降低能效利用。低效能不仅大幅增加能源消耗,还对设备耐久性和稳定性构成不利影响,而灭火救援器材照明系统的充电效率低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三、灭火救援器材照明性能提升策略

(一)设计合理的照明光学系统

照明设备直接关系到救援任务的高效执行,为了实现高效能与用户体验,灯具的设计需全面优化光源、光学组件及结构体系。在光学设计中,反射镜与透镜的精心构架不可或缺,曲率半径决定反射镜聚焦光线的精度,透镜的形态与厚度则操控光的传播路径及折射特性,通过优化这些参数设定,能大幅提升光能的提取和利用率。LED芯片确保光源的稳定且高效输出,驱动电路则优化了电能至光能的转化效率,光线追踪技术是一种高效工具,能精确模拟光在光学系统中的行进路径,从而协助设计者优化参数设置。通过多元方案模拟分析,能评估各设计选项的效能,从而择优确定最佳方案。

(二)提高灭火救援器材照明系统的环境适应性

提高灭火救援器材照明系统的环境适应性,必须从结构设计的适应性提升、关键部件的精选以及性能的深度优化三方面进行强化,这些改进不仅提升了其系统效能,还确保了其在严苛条件下的稳定运作。通过选用航空级铝合金的高强度和轻量化特性作为骨架材质,并采用骨架强化和精密机械间隙管理技术,能抵御外部冲击与振动对设备造成的损害。通过采用悬臂式固定和隔热优化的外壳结构,设备在高温条件下能显著增强抗耐性,有效保障内部电子元件的稳定运行。关键组件的精选直接决定照明系统的效能,依赖高耐用的电子电气元件,如耐高温的LED芯片和适应宽温范围的驱动芯片,确保照明系统在各种温度环境中的稳定运作。电池组必须具备出色的高温和低温环境适应性,以保证在极端条件下仍能持久、稳定地运行。在材料挑选上,对光学系统进行优化是关键,高导热性钻石复合材料的运用能显著增强LED芯片的散热效能,确保其在高温条件下仍能保持稳定运行。选择透镜和反射镜材质时,必须考虑其优秀的透光性和耐高温特性,以优化光效率并增强持久性。采用防水疏水涂层能有效防止水分和尘埃侵入设备核心部位,增强设备在各种环境下的耐受性能。在性能提升上,运用有限元分析技术优化照明系统的设计,包括结构和材质选择,从而显著增强设备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三)提升灭火救援器材的能源效率和续航能力

在现代消防设备的革新中,能源效率与持久续航被视为核心关键指标,利用磷酸铁锂等高能密度技术,能在维持体积和重量不变的情况下大幅提升单次充电续航。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卓越的安全性能和持久的使用寿命,使其在消防救援设备中备受青睐,新型5A·h磷酸铁锂电池驱动的LED手电,能为救援人员提供超过10小时的持久照明,其续航时间是传统镍氢电池续航时间的三倍。通过技术创新,我们实现了电光转换效率超过90%,从而成功降低了30%以上的能量损耗。高效的能效转换仰赖于尖端的恒流驱动模块和卓越的热管理技术,无论在何种环境条件下,该手电都能保持稳定运行,能防止因过热导致的性能下滑。传统电池的充电周期冗长,而新型技术革新使其充电时间缩短至30分钟内,同时提升了放电能量效率约10%,使得救援人员能迅速为设备充电,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反应速率。通过液体冷却和智能优化的热管理技术,电池和设备的安全性与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些技术能精准调控设备温度,从而显著提升电池寿命和保持其稳定性。高功率快充技术的引入实现了快速充电,确保设备在持续高负荷使用下仍能保持稳定供电。整合上述创新,显著提升灭火救援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与持久工作时长。通过高容量密度电池、集成高效的光电转换系统、高能效驱动模块、快速充放电技术及先进的热管理系统,现代救火设备不仅能保证更持久的操作时间,且能在紧急状况下迅速恢复运行能力。最后,在复杂环境下,光学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至关重要。采用高导热钻石复合材料制作的透镜和反射镜,结合悬臂式固定和隔热设计,有效提升了系统在频繁温度变化中的稳定性,确保聚光效率波动小于5%。此外,通过在镜片两侧涂覆防水疏水涂层,光学部件在进水和水下环境中的有效工作时间得到了显著延长。高导热钻石复合材料不仅具有优异的散热性能,还能在温度变化时维持透镜和反射镜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提高整个光学系统的耐用性和可靠性。这些设计和材料的创新应用,使得光学系统在严苛环境中依然能够保持高效、稳定运行,极大提升了其适用范围和实际应用价值。

结语

综上所述,分析现有灭火救援器材照明系统的性能短板,尤其关注光学设计、环境适应性和能源效率,是改进装备照明效能的关键方面。通过优化这三方面可以提升设备的照明表现,详尽分析现有照明系统的运行情况,其存在的缺陷能作为改良的坚实依据。随着LED技术、电子控制和电池技术的迅猛进步,未来的消防设备将具备更强的照明输出、卓越的环境适应力及超长的工作持久性,从而大幅提升救援效能与成果。对各环节进行全面优化,将大幅提升灭火救援设备在应急情况下的效能,从而有力保障救援行动的高效完成。

参考文献

[1]黄雅蕾.消防员个人照明装备的应用与发展[J].光源与照明,2022(11):32-34.

[2]浦敏.基于半导体温差发电的隧道应急照明和疏散救援技术[J].机电工程技术,2021,50(11):258-260.

[3]刘广军.西成高铁紧急救援站照明及其控制方式的设计[J].照明工程学报,2020,31(03):54-57,+75.

[4]耿艳杰.大功率远程照明装置研发及应用[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8,31(11):74-76.

[5]陈昱丞.加强消防救援队伍器材装备保障能力的相关思考[J].今日消防,2023,8(01):22-24.

[6]张文杰.基于RFID技术的灭火救援器材装备管理研究[J].今日消防,2022,7(11):23-25.

[7]刘坤,曹国军.试析立足现有器材体系提升消防救援队伍灭火救援能力训练水平[J].城市情报,2023(10):40-42.

[8]黄政翔.浅谈跨区域灭火救援中消防器材设备保障的对策[J].中国设备工程,2022(22):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