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2024-12-09 00:00:00邵俊佳
消防界 2024年12期

作者简介:

邵俊佳(1985— ),男,汉族,河北秦皇岛人,本科,研究方向:消防监督执法。

摘要:消防部门负责火灾预防、火灾救援、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等重要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消防部门需要建设规范化的执法体系,强化不同岗位应当承担的责任,用规范、系统化的执法流程对消防人员的执法行为进行有力的约束,保障消防部门所有工作开展有法可依。从社会的角度上来说,消防工作的开展也属于社会管理的一部分,消防执法人员应当注重遵循程序,用公正、公开、公平的执法方式优化社会管理。本文讲解了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意义与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与社会创新的策略进行了浅析,期望可以给予消防人员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社会管理;创新策略

引言

在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住房建设项目正在快速推进。人群的密集增大了消防防护的难度,消防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做好火灾的预防、救援工作,还需要对人员密集处进行定期的检查,采取正确、合理的执法手段落实消防安全防护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消防部门需要从执法规范化的角度入手,建设健全的执法体系,并在其中明确执法主体、执法程序与执法内容,让消防部门中所有参与执法的人员都能够依照规章制度办事,提升民众对执法工作的信服度[1]。对社会的发展来说,消防执法的规范化会采取全新的执法方式与流程,也会将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现代化科学技术融入执法工作中,推动了社会管理方式的创新,既提高了消防部门执法的效能与效率,又为人民群众创设出了更加安全、美好的生活环境。

一、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意义

(一)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

开展消防部门执法工作的目的就是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旦发生火灾事件,没有采取正确的消防急救措施,会给周边的居民带来严重的安全性威胁。在传统的消防执法工作模式下,部分职业素养不高的消防人员会忽视消防宣传工作、消防检查工作、消防教育工作。这些工作往往不纳入消防部门的绩效考核中,或可以通过“表面化功夫”应付考核。工作人员态度不积极、不严谨、不认真,导致公众的消防意识不强,也不具备火灾自救能力,这会增大火灾的破坏力。在消防部门建设了规范化的执法体系以后,所有消防人员会按照特定的标准、规范开展消防工作,消防工作按部就班地完成,提升消防工作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出消防部门的价值。这不仅能够在各个建筑物中加大火灾预防力度,还会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提升群众的自救能力,更好地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

(二)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倘若消防部门的执法不够规范,许多消防工作无法严谨落实,这会直接导致部分区域消防设施建设不完善、消防预警机制缺少时效性。人民群众了解了消防现状之后会产生不安的心理,不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因此,消防部门需要建设规范化的执法体系,要求所有消防人员完整完成消防工作,增强各方主体的消防责任意识,既需要定期检查居住区域、公共设施区域的消防工作,又需要通过广泛宣传教育来增强人民群众的消防责任意识,引导群众自觉遵守消防法规,并在日常生活与工作过程中减少危险性行为,实现火灾的预防,维护社会的长期稳定。

(三)提升消防执法效率和公信力

在消防部门执法工作都有了特定规范以后,所有消防人员可以直接按照工作流程、标准开展工作,既能够提升群众对消防部门执法工作的服从度,又能够有效避免消防人员受主观意识影响出现工作行为不符合标准的问题,提升消防执法的效率。另外,消防执法规范化以后,消防部门会设立监督队伍,对所有基层消防人员的执法行为进行有力监督。群众可以在信息化平台中公开评价消防执法行为,一旦出现不符合规定、规范的执法行为,群众可以通过线上举报的方式向上级领导反映实际状况。在这样的执法环境下,群众对消防队伍的信任度更高,也能够认真聆听消防部门开展的火灾宣传教育,并在实际生活中履行自身的公民义务、职责,有效提升消防工作的价值,用较高的消防执法公信力提高群众对消防法律法规的服从性,增强公众对消防部门的信任感,使消防部门能够获得社会大众的支持与认可。

二、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一)执法程序不规范

在行政执法活动中,程序合法和事实清楚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执法程序不够规范的状况下,民众对消防执法的具体行为服从性不足,会损伤消防队伍的社会公信力。部分消防人员在日常执法的过程中,存在着“先处理,后取证”的行为,执法人员在看到违法行时,会先对违法人员进行处罚,后续再补充证据,这种执法方式缺乏公正性与公信力。另外,还有部分执法人员在开展突发工作的时候,对法律法规中的处罚区间把握不准确,存在处罚过重或处罚过轻的问题,这都可能会引发民众对消防部门的不满,也可能会造成不好的社会舆论。因此,为了保障消防部门的社会公信力,在消防执法的过程中,执法人员需要遵循规范化的基础原则。

(二)执法主体权责不清

消防工作内容杂糅,且消防执法工作涉及多个部门,但各部门的职责边界往往不够清晰,一些部门在执法过程中缺乏明确的定位,责任不清,工作人员相互推诿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同单位、不同部门没有做好工作分配与职责划分,基层执法人员的工作开展会根据自身主观意愿进行选择,有部分较为麻烦或耗时耗力的工作无人去做[3]

(三)执法监督机制缺失

对于任何工作来说,良好的监督机制都是保障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的基础要素,但部分地区消防部门只重视执法工作,并没有为消防执法单独设定监督岗位,造成了执法监督机制缺失的问题。在消防部门没有设定好监督的内容与监督的方式时,消防部门中所有执法人员的工作都会受到自身主观意识的影响。当然,也有部分地区的消防部门会单独设立监督岗位,并给负责监督的工作人员安排特定的监督任务。监督人员与消防执法人员同处一个部门工作,二者存在的同事关系、朋友关系都会影响到监督的公正性,消防部门没有开设群众监督渠道。群众监督消防执法工作或检查消防执法工作时,缺少与消防部门上级领导沟通的渠道,即使群众发现了执法问题也无从申诉,很多执法工作表面化,问题就在于缺少群众监督机制[4]

三、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

(一)健全与消防相关的法规体系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开展消防执法工作的基础要素,立法部门与消防部门需要沟通协作,不断完善与消防相关的法律法规,让消防部门所有执法工作都能够依照法规开展。首先,消防部门在确定法规体系的时候,需要根据以往的法规与自身的工作经验,对内容进行完善,不断提升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与针对性。在出现笼统性话语或职责划分不清的状况时,消防部门需要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经验确定责任,并且根据不同的违法行为,在法规中需要明确处罚措施。其次,不同地区的消防重点与消防措施不同。消防部门在制定法规时,需要结合地方特色与地方群众的生活习惯确定法规内容。例如,对于森林覆盖面积较大的区域,消防部门可以在法规中涵盖森林防火相关内容,并详细阐述对未遵循森林防火条款的群众应当采取的处罚措施。最后,时代在不断地发展,群众的生活习惯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消防部门在制定法规时,需要定期进行法规的完善,提升法规体系的应用价值,为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5]

(二)做好消防执法工作的职责划分

要想每一位执法人员规范完成执法任务,消防部门就需要划分好工作职责,让每一位执法人员清晰地了解到自身的职责权限、职责范围,在采取执法手段时,也能够以法律法规为基础做出正确的处罚。首先,消防部门的领导人员需要根据以往消防执法状况,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对职责划分不清的内容进行明确规定,由工作内容相对较少的岗位承接工作,提升消防工作的完成度。其次,消防执法工作的开展需要不同岗位、不同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即使消防部门清晰地划分了工作职责,部分工作也需要通过合作、协商的方式完成。因此,消防部门领导人员可以主动提出需要多部门共同合作的工作内容,引导消防执法人员在工作中,积极与他人配合,提升执法的效率与效果[6]

(三)创新消防执法手段

ZJ+MLsPTPPebspfM9/EDcg==

消防部门在执法之前,执法人员需要获取群众违法的数据、信息、证据,在证据链完善且确实造成消防威胁的状况下,消防人员才能够采取执法手段提出警示。然而,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消防执法手段过于简单损害了消防部门的工作形象。因此,消防部门执法人员需要创新执法手段,保障在执法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消防部门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通过智能化的信息获取与收集,了解区域内消防工作的开展状况,对于违反消防原则或消防要求的群众采取处罚措施。在消防部门建设完善的执法管理系统以后,所有执法人员或渠道的消防信息都可以在系统中保存,其他执法人员在开展执法工作之前,也可以通过系统检索更加完整的证据或条款,提升消防执法行为的规范性用规范化的执法方式,促进社会管理的创新,创造出更宜居且更安全的生存环境。另外,消防执法始终应当以劝导、建议为主,在群众接受劝导且认错态度良好时,执法人员可以根据既定的消防法律法规,选择处罚程度相对较轻的处罚方式,用温和、有效的执法手段,推动消防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7]

(四)完善消防执法监督机制

在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中,监督机制的设定与监督部门的组建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只有派遣专业化的监督人员监督执法过程,才能够有效避免执法人员出现工作态度不认真或工作不严谨的情况。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另外,消防部门的执法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消防执法的服务对象也是人民群众,消防部门在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的过程中,可以给予群众表达自身思想、意愿的平台。群众在发现执法不严谨、不认真的情况时,可以通过拍照、录像、录音等方式获取证据,为后续执法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完善且有效的监督机制下,消防部门执法工作的完成具有更强的规范性,大部分的工作人员都能够按照特定的规范完成消防工作,使消防执法在新时代“规范化”[8]

结语

为了改善消防部门的发展现状,消防部门需要进行执法规范化的改变,让所有执法人员都能够按部就班地完成执法作业。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积极应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化科学技术,实时监测消防执法过程,确保执法人员行为的规范性。

参考文献

[1]施奋飞.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意义及对策探讨[J].水上安全,2023(16):112-114.

[2]邢广学.消防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探究[J].法制博览,2023(34):166-168.

[3]孔令佳.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探讨[J].中国消防,2023(S1):81-82+85.

[4]朱林,吴天昊.加强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消防,2023(S1):83-85.

[5]周增则,张忠财.浅析消防监督执法的规范化建设[J].冶金管理,2023(17):106-107.

[6]严彪.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消防界(电子版),2023,9(04):90-92.

[7]魏鲁宁.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中的难点及可行性措施分析[J].消防界(电子版),2023,9(03):88-90.

[8]肖凯提·塔依尔.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探析[J].消防界(电子版),2021,7(08):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