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发电行业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及消防应急管理研究

2024-12-09 00:00:00魏斌
消防界 2024年12期

作者简介:

魏斌(1989— ),男,汉族,甘肃临洮人,本科,中级职称,研究方向:新能源风力发电安全管理。

摘要: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新能源发电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新能源发电项目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面临诸多安全挑战,尤其是安全生产管理和消防应急管理方面。本文旨在探讨新能源发电行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并分析消防应急管理的关键要素,以期为该行业的健康、安全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通过总结新能源发电企业的实践经验,结合应急管理部的相关政策指导,本文提出了一套系统、科学的安全管理与消防应急管理体系框架。

关键词:新能源发电;安全管理体系;消防应急管理

引言

新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等,作为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对于缓解能源危机、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新能源发电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具有特殊性,如设备分散、环境条件复杂、技术更新迅速等,给安全生产和消防应急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构建一套适应新能源发电行业特点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消防应急管理,成为保障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新能源发电行业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一)新能源发电行业安全管理现状

新能源发电领域在安全管理中面临诸多挑战,如安全管理基础薄弱、规范体系不完善、人员技能水平不足、管理方式存在差异等,降低了新能源发电设施的运行效率并削弱其安全保障。同时,随着诸多新能源工程逐渐完工投入使用,设备规模巨大、电站分布广泛、环境相对艰苦、人员紧缺的问题不断突出,构建适应新能源迅猛扩张的生产安全管理系统非常紧迫。

(二)新能源发电行业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策略

1.明确“十六字”生产管理模式

在新能源结构调整发展阶段,安全管理是保障行业稳健性与持续增长的核心要素。“远程集控”是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借助及时跟踪平台,执行远端操作和监控多个新能源发电站运作状态。整合性管理模式能够降低在场操作人员的数量,借助统一控制,提升操作效率和反应速度。“分级诊断”是对不同层次的设备和系统进行分级管理与诊断,通过分级诊断,可以根据设备的重要性和故障率等因素,确定不同的维护和检修策略。需要进行多次和全面的检查,良好的仪器适用性能够延长维护周期。“片区维护”是指将发电站按地理位置划分为若干片区,每个片区配备专业的维护团队,团队成员承担监管辖区全部电站的定期检修和应急修理任务,借助区域管理,能够达成资源共享和合理配置,提升行政管理效能。“专业检修”强调保障工作技术的专业化和标准化,维护技术团队具备高超技术和丰富经验,具备对发电设备进行优质维护保养与保修的能力。这不仅能增强机械的稳定性,提升运作效率,还可以延长机械使用周期,降低运行成本[1]

2.强化“一核多元”技术管理手段

在新能源发电行业中,技术管理手段的提升是确保安全生产和高效运营的关键。针对领域迅速发展要求,我国相关新能源发电企业提出并实施“一核多元”技术治理模式。“规划引领”是技术指导的根本,借助合理规划,确立技术指引的关键环节。以风力发电机组为例,规划引导企业拟定具体的技术规划方案,明确技术研究的关键领域。通过运行控制技术、风力发电站的最佳布局设计等,提升研究效率,减少材料损耗和重复投资。“标准先行”是技术治理的根本,条理化的管理框架能够保障技术方法的统一性和操作步骤的标准性。生产标准化设施的安装配置、调整校准、运作和维护保养等能够保障所有操作方法得以有效执行。例如,在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采取统一技术管控,能够保障太阳能板的组装品质,改善电线接点减少系统耗损,提升发电效果。“创新驱动”是技术更新关键,借助不断的技术革新,有助于持续增强竞争力,缓解技术“空心化”问题。变革不仅展现在新科技的探索和运用上,还涵盖技术管控手段的改进和完善。

3.加快“全业务流程”数字化赋能

通过加快“全业务流程”数字化赋能,可以实现生产管理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提升管理效能和品质并满足安全性能标准。构建高速、稳固的传输系统,实现生产数据及时传递和远距离监管。以风能发电设施为例,借助传输渠道,可以及时收集并传送风电机组运作数据,为远程监控和缺陷检测提供数据支持,提升数据传输速度和稳定性,同时为未来数字技术的应用打下基础。通过建设集中化的数据中心,可以实现海量生产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数据中心保存多种数据,同时能够进行数据的探究与评估,识别潜在挑战和改善的空间。数据控制中心为数字化升级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通过建立高效繁荣数字工具管理架构,完成生产阶段的全面监管和自动化操作。数字化方法有助于提升生产效能,减少人力成本并降低操作失误风险[2]

二、新能源发电行业消防应急管理

(一)消防安全管理现状

新能源发电项目有太阳能发电站、储能设备等。目前,新能源变换领域中防火安全管理能力不一、防火设施配置不足、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存在缺陷、应急措施不完善等问题十分显著,存在一定风险。

(二)新能源发电行业消防应急管理策略

1.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标准

在新能源发电行业中,消防安全管理是保障工程顺畅运作的关键。应急管理部在《“十四五”应急管理标准化发展计划》中规定,拟定了新能源汽车、储存能量的电池系统、分布式的太阳能发电系统等新能源场所、设施材料的消防安全管理标准。新能源转换工程,如风力发电站、太阳能光伏发电站、蓄能系统等,设备分布广泛,地貌条件多样,技术迭代迅速。当前灭火救援规范难以满足新型号产品、新能源设备需求,消防安全管理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新能源发电企业制定明确的执行准则[3]。在太阳能发电站搭建阶段,法规应设定光伏板之间的安全距离、电力线路接点处安全标准、逆变器安全措施等,这些准则能够指引企业执行标准化流程,同时能够提高建筑物消防水平,减少火险隐患。消防安全管理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提高消防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执行规范化管控,能够运用适宜的方法与前沿技术,提升防火安全管理质量。要设定初期预警系统的装配规范与技术指标,保障在火灾初期可以迅速发现并控制,防止火势扩散并减少财产损失[4]

2.强化消防设施配置与维护

在新能源发电行业中,消防设施安装与维护是保障工程消防安全的关键环节之一。新能源生产企业必须遵循消防安全管理标准,配备完备的消防设施,包括火警自动报警装置、消防装备、给水设施等。强化消防设施与装备器材的周期性审查,保障其良好运作。新能源发电行业项目如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风力发电场、生物能发电设备等,具有设备配置多样、地形地貌多变、安全隐患显著、物料复杂等特点。必须装备高效率、可靠性高的灭火器材,用来预防可能的火险。例如,太阳能电站需要配置防火预警系统,以便快速检测和触发警报;风力发电场应装备火灾扑救设施,以便火灾发生时能快速执行灭火任务;绿色能源电站应设置消防用水设施,以便在发生火灾时可靠供应灭火用水。

加强防火设施的定期检修与保养,是保障其良好、正常运作的关键。消防设施在长期运转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损耗、损坏、故障等难题,倘若拖延维护与监管工作,可能导致灭火系统故障,降低灭火效能。因此,新能源发电企业须拟定周密的保养检修方案,按时对消防设施进行检验评估,保障其工作状态。例如,按时对防火预警体系进行查验,核实警报装置、传感组件、操控单元等,确保其正常运作。按时对消防设施进行检验,核实消防设备、喷淋头、通道口等运行状态是否正常;定期对消防供水设施进行检验,审查水箱状态、抽水机械、输送管道等是否运作良好[5]

3.完善应急响应机制

在新能源发电行业中,建立高效的应急管理系统是应对突发状况的关键。健全的应对机制框架能保证在紧急时刻快速、高效地实施应对行动,确保人员和设施安全。新能源发电企业必须制定详尽的应急响应计划,构建应急管理体系、应对流程,按时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反应速度与团队协作效率。制定应对紧急情况的操作指南,涵盖防火措施、报警流程、撤离、扑救、增援等所有环节。周全的预案计划需要涵盖消防措施、警报系统、人员的撤离路径、灭火操作、救援行动等。例如,太阳能发电站的应急计划应涵盖防火措施,每季检验太阳能光伏板电路接点,预防电线火灾事故;火警状况的应急处理流程,如发现火灾马上通知,并激活烟雾探测器;人员的疏散路径,如明确新能源电站的安全出口,确保人员有能力迅速、顺畅疏散;灭火的实施步骤,如利用消防工具、救火装备进行初步灭火,掌控火情;救护程序,如组建救护小队,执行现场救护,帮助消防人员执行扑灭火情和救援任务[6]

应急管理调度中心是应对紧急事件核心调度平台,承担整合所有应急物资、人员职责。应急管理机制需要明确应急职责和权力,保证在火灾发生时,快速、高效执行应对措施。例如,太阳能电站的应对策略体系包括应急管理主管、应急管理人员、应急协调人员等,明确责任与权利界定,确保火灾发生时快速激活应急响应计划。调集所有应急物资和人员,统一指挥。合理配置资源是确保紧急处置顺利进行的关键,包括人员、建筑物、物资准备、信息等。资源配置须涵盖救援团队的构建、设施装备、物资储备、信息控制等。

三、新能源发电行业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及消防应急管理案例

以某新能源发电企业为例,该企业在新能源发电行业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和消防应急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明确“十六字”生产管理模式、强化“一核多元”技术管理手段、加快“全业务流程”数字化赋能等措施,该企业成功构建了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新能源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同时,在消防应急管理方面,该企业严格按照消防安全管理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有效提升了新能源发电项目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结语

新能源发电行业的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和消防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明确安全管理模式、强化技术管理手段、加快数字化赋能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新能源发电项目的安全生产水平。同时,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强化消防设施配置与维护、完善应急响应机制等措施也是保障新能源发电项目消防安全的重要手段。未来,随着新能源发电行业的持续发展和技术创新,安全管理体系和消防应急管理将不断完善和优化,为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7]

参考文献

[1]吴杰,杜思阳.新能源发电并网接入技术稳定性及可靠性分析[J].自动化应用,2023,64(S2):24-26.

[2]李宇骏,陆艺源,牟同鹏,等.新能源发电经换流器并网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综述[J].电网与清洁能源,2023,39(12):79-94.

[3]武光华,李宏胜,柳长发,等.间歇性新能源光伏发电配额作业调度方法研究[J].电网与清洁能源,2023,39(12):159-164.

[4]黄兆浩,毕素玲,刁智伟,等.新能源发电侧储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电工技术,2023(S1):240-242.

[5]许嘉雯.储能技术在新能源发电技术中的应用研究[J].应用能源技术,2023(12):41-45.

[6]李貌.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管理技术发展趋势[J].汽车测试报告,2023(22):64-66.

[7]于千傲,陈梓锋,樊秋海,等.新能源安全生产管理对策[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3(0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