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生存所必需的资源首先是食物,在繁殖时需要筑巢场所。为了雏鸟有时也需要特别的食物,当然有时也会需要栖息地。如果是喜欢隐蔽的地方,茂密的森林再好不过了。
——[日]松原始《乌鸦的教科书》
凡是鸟类,都会生蛋,也几乎都要筑巢孵卵。鸟蛋娇贵而脆弱,产一个蛋要耗费鸟妈妈很多资源,而且鸟蛋也是许多动物垂涎的美味,因此,鸟妈妈对鸟蛋倍加珍惜,总要为鸟蛋找一处安身之所。筑巢是鸟类繁殖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虽然不是所有鸟类都能建造出喜鹊那样富丽堂皇的豪宅,但大部分鸟类会自己筑巢,而且设计千差万别,技术各有千秋,方法千奇百怪,选材五花八门。
鸟类学家郑光美把鸟巢大致分为五大类。
一是地面巢。鹧鸪、鹌鹑、褐马鸡等常常在草丛中或灌木下营巢,仅仅用树叶、枯草和石子等马马虎虎修饰一下。燕鸥、大鸨和鸵鸟的巢更加简陋,家徒四壁,就是地面的一个凹坑,无须任何装修,能防止鸟蛋滚动就行。
二是水面浮巢。虽说“鱼潜深渊水,鸟巢茂林枝”,但也有许多鸟不按常理出牌。??、水雉、丹顶鹤等一般用芦苇等水草构筑漂浮于水面的盘状浮巢。
三是洞巢。森林性鸟类最典型的鸟巢是树洞巢。啄木鸟是著名的树洞巢建筑大师,褐头山雀等也能在树上自主打洞建巢。啄木鸟等初级洞巢鸟是巢位贡献者,在群落组织结构中发挥关键作用,对群落中物种多样性有重要影响。戴胜、犀鸟、猫头鹰、白眉姬鹟等最省事,随便找个现成的树洞做巢。伴人而居的麻雀、楼燕、灰椋鸟等在人类建筑物的缝隙中,挂席为门,营造房洞巢。翠鸟、岩鸽、崖沙燕等则会在岩洞或土洞中构筑岩洞巢。漂亮的蜂虎通常麇集在悬崖峭壁上用尖嘴啄洞,花费几个月艰辛营造的洞巢口小洞深,可以有效防止天敌打扰。
四是编织巢。斑鸠、白鹭等毫不在意美观精致,仅仅用树枝等简单搭成一个浅碟形巢,为了偷懒,它们还常常利用旧巢。歌声悠扬婉转的画眉鸟在灌木枝上以枯草编织外粗内密的碟状巢。大部分树栖鸟类如乌鸦等会编织碗状巢,乌鸫以枝条、枯草、松针等混合泥土筑成深杯状巢,喜鹊巢由碗状演变成了椭球状。黑胸麻雀、日本树莺等用各种巢材编织出精美复杂的球状巢。攀雀、银喉长尾山雀等以植物纤维编织出精致美观的瓶状或靴状巢。北长尾山雀的巢精巧复杂,主材是地衣,用蛛网黏合,内衬柔软的羽毛。这种椭球形巢只在侧上方开一个小小的进出口,既安全又舒适。
五是特殊巢。家燕、金腰燕等别出心裁,它们主要用泥土筑造泥巢,巢内衬以干草、羽毛。金丝燕更加标新立异,在峭壁上以唾液将羽毛等混合胶结成唾液巢——爪哇金丝燕等几种金丝燕的住宅堪称“黄金屋”,是高级补品“燕窝”的来源。长尾缝叶莺不落窠臼,将树叶缝合成叶巢。织布鸟是动物界的建筑大师,也是鸟类中最优秀的纺织工。非洲群居织布鸟常常齐心协力在高大的金合欢上建造巨型鸟巢,这种空中“公寓楼”中常有几百个单独的巢室。
阿根廷的棕灶鸟别具匠心,虽然在大树上营巢,却既不利用树洞,也不利用树枝,而是用泥土建造形似面包的土窝。用草屑、泥土与水分及唾液充分混合建成的土窝通过太阳的烘烤变得十分坚固,能耐风雨侵蚀。棕灶鸟花费大量心血建造的房子既坚固又精美,但棕灶鸟热衷于住新房,每年都会在旧巢上搭建新巢。因此,棕灶鸟的楼房会逐年增高,两层楼、三层楼很常见,有些棕灶鸟可以建起八层高楼。
东南亚、澳大利亚茂密的热带森林中,有一类长得像雉鸡的鸟——冢雉,其繁殖方式类似于爬行动物。大多数冢雉挖坑、生蛋、埋土,一气呵成,然后撒腿就跑,不用坐巢孵卵。蛋在坟墓似的土堆——冢巢中,利用太阳能或植物枝叶腐烂发酵产生的热量孵化,雏鸟孵化后自行破土而出,自食其力,独自闯荡。
冢雉虽然只管生不管养,但好歹还有个独造的冢巢。优雅的雪白色眼斑燕鸥没有巢,把蛋直接下在树杈上,稍有不慎就会滚落,鸟爸鸟妈轮流孵蛋,换班时简直是在玩惊险刺激的杂技。
杜鹃、牛鹂等巢寄生鸟则既无鸟巢也不孵卵。
虽然乌鸦跟喜鹊一样喜欢在能看到美妙风景的乔木上安家,但乌鸦建房子的水平远逊于喜鹊。不过,乌鸦是隐藏巢穴的一把好手,巢址的选择颇费心思。大嘴乌鸦喜欢在樟树、栎树、石楠等常绿阔叶树上筑巢。它们十分注意巢的隐匿性,巢与树枝结合在一起,隐藏在茂盛的树叶中。鸦巢与环境非常协调,如果不刻意观察,很难发现它的存在。
小嘴乌鸦不像大嘴乌鸦一样神经质,它们并不介意“寒林叶落鸟巢出”,会在初春空荡荡的银杏、梧桐、悬铃木等落叶树上筑巢。因为工业化进程加快,许多乌鸦也与时俱进,会堂堂正正地在一些高大的人造建筑顶上安家落户。
乌鸦是模范夫妻,离婚率很低,它们维系婚姻的最重要方式就是共同筑巢育雏。乌鸦筑巢的方式与材料都类似于喜鹊。但跟大多数的鸟巢一样,鸦巢也没有顶盖。乌鸦用樱花、银杏等的树枝做材料编织碗状巢,巢底铺垫一些草茎、棉麻、树皮、羽毛之类的柔软材料。
由于鸦巢相对简单,所以建造费时也较少,一般只需两周左右。当然,如果第一次筑好的巢被毁坏,则第二次筑巢就会抢进度,仅仅几天即可完成——这是为了避免错过最佳繁殖时间。正因为筑巢时间短,孵化期也不长(一般约18天),因此乌鸦只需要在春寒料峭的初春开始建房子,就能保证孩子出生后正好享用那些还在沉睡中的虫子。
乌鸦对筑巢没有喜鹊那么痴迷,但依然是称职又敬业的父母。虽然孵卵工作一般由乌鸦妈妈负责,但乌鸦爸爸在此期间会不断地将食物带回巢穴喂饲乌鸦妈妈,帮乌鸦妈妈解决后顾之忧。乌鸦宝宝孵化出来后,乌鸦父母还会照顾它们很长时间,短则两个多月,长则半年以上。乌鸦父母与孩子互动时常常情绪高涨,不仅精心喂养、清理粪便、整理羽毛,而且在遭遇袭击时会奋不顾身地保护孩子。
即使小乌鸦已经可以飞翔了,乌鸦父母还会追上小乌鸦并在空中为其喂食。“日出照东城,春乌鸦鸦雏和鸣。雏和鸣,羽犹短。巢在深林春正寒,引飞欲集东城暖……”唐朝诗人韦应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乌鸦爱子心切的情感。
乌鸦勇猛而精明,但有时候也会不自觉地成为大斑凤头鹃的养父母。大斑凤头鹃相当专一地以鸦科鸟类为宿主。我们知道,大杜鹃孵化之后,会把宿主巢里养父母的卵和雏鸟拱出巢外,保证养父母只养育自己。与大杜鹃不同,大斑凤头鹃的雏鸟不会将养父母的后代赶尽杀绝。在被大型猛禽或流浪猫等捕食者攻击时,大斑凤头鹃的雏鸟会从泄殖腔里排出含有苯酚、硫化物的有毒液体予以反击。有了这种巨臭无比、弥久不散的生化武器的保护,在捕食压力较大时,有大斑凤头鹃寄生的鸦巢中,乌鸦雏鸟生存的概率反而更大,因此,大智若愚的小嘴乌鸦等宿主才会心甘情愿地忍受大斑凤头鹃的寄生。
喜鹊与乌鸦绝非凡夫俗子,它们的聪明才智令人敬佩。当种群密度较低时,它们会孵育更多的后代,而当种群过分拥挤时,它们又会进行计划生育,主动减少自己的孵卵量。它们无须像那些在地面营巢的鸟类一样依赖保护色躲避天敌,它们是勇敢的斗士,不仅穿着打扮端庄大方,而且可以光明正大、堂而皇之地将家安在高高的大树上。它们不仅在大树上生儿育女,而且把树枝和巢顶当成观景台,闲暇时就站在这里赏风景、唱情歌。
鸟类筑巢不为栖息,只为繁衍,所谓“倦鸟归巢”其实并无科学依据。鸟类大多的时候居无定所、随遇而安,然而为了养育后代,给孩子一个安全温暖的庇护所,就必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安家。正因为喜鹊与乌鸦等鸟类时而住在家里,时而流浪在外,人们才能欣赏到“倦鹊绕枝翻冻影”“中庭地白树栖鸦”“满林鸦鹊卧明月”的美妙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