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雨天,24小时便利店。
我熟练地挑选好爱吃的品种,端着热气腾腾的纸杯临窗而坐。窗外的行人步履匆匆,有的人因为疾速行走,鞋尾拖出连绵的水渍,一下一下很有规律。便利店的门关了又开,顾客们快速地进出,似乎谁都不想在这里多耽误一分钟。
坐落在北回归线以南,湿润温暖是这座城市最明显的气候特征。就连隆冬时节最常见的北风,也褪去了特有的凌冽。可在这宜人的气候中,我却体会到一种因孤独生发出来的寒冷。
雨势渐小,为了早点离开这里,我加快了进食速度。突然,我听到头顶传来悠扬舒缓的管弦乐声,仿佛在酝酿某种细腻轻柔的情绪。随着旋律的推进,一个沉稳的男声开始了浅吟低唱:“轻轻,落在我掌心;静静,在掌中结冰……”歌里唱的竟然是下雪,真是好美的意境!自从搬离老家,我和雪花几乎再也难以打照面,但它破开了我记忆深处的坚冰,带我回到儿时的冰雪世界。
我的童年,是在华北一个小村子度过的。由于出生在一月,我对冬天的印象,总是因掺杂着长大一岁的兴奋和喜悦,而变得格外清晰。乡村里见不到漂亮的洋娃娃,也没有菜式繁多的餐厅,我却从未感觉生活单调。窗外那片洁白空旷的大地,带给我童年的大部分快乐。
“我慢慢地听雪落下的声音,闭着眼睛幻想它不会停……”小时候的我,一直以为雪花是天使落下的羽毛,最喜欢在大雪纷飞时溜出家门。我呵着双手去接飞舞的雪花,一朵化了就去接另一朵,来来回回,不知疲累。妈妈从来不会阻止我这“无聊”的行径,只是偶尔会在做针线活儿的间隙,喊我进屋帮忙掰玉米,避免我的手生出更多的冻疮。
屋外的雪花漫天飘着,屋里的妈妈静静陪着。这种安详的幸福,只在童年的冬天才能享受到。
一曲终了,心中涌动的温馨与回忆却久久没有消散。回到家后,我搜索了这首《雪落下的声音》,发现它由“治愈系”歌手陆虎演唱,是一首传唱度非常高的歌曲:曾两度登上央视跨年晚会,还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唱响过。真正的好音乐,总是能打动万千听众,带给人一份由衷的感动,以及对记忆深处美好场景的回溯。
《雪落下的声音》,缓解了我独处时的空虚感,重拾儿时的平静,这是我观看综艺节目时无法做到的。每当前奏响起,我便觉得歌里的那场雪开始落进我的心田,以“沮丧”“压抑”为代表的坏情绪,便通通被冰封住了。婉转的乐声如水般温柔,我在它的陪伴下专注地读书和写作业。
心静了,世界便不再动荡。
后来,我用压岁钱买了一个播放器,将这首歌和它的各种纯乐器版翻奏,以及陆虎的许多作品都导了进去。难得的是,这首歌也得到父母的喜爱,让他们感觉回到了家乡。
一个难得闲适的周末,我又放起了《雪落下的声音》。妈妈微眯双眼,静静地听着。一曲终了,她微笑着说,在少女时代每一个落雪的冬夜,她都会在炕上偎着姐姐做针线活。等到窗外风雪的声音小了,她们就知道该睡觉了。爸爸也停下记账的动作,和我们分享起老家人的近况。那些生发于故乡的细腻牵挂,在雪这个“老熟人”的牵引下,一点一滴涌上他们的心头。
整首歌里,我最喜欢的一句 :“你没办法靠近,绝不是太薄情,只是贪恋窗外好风景。”它既描写出一种无奈,又表达了主人公的释然。通过这句含义丰富的歌词,我想到了眼下的生活——离开眷念至深的故乡,是为了过上更好的日子;父母每天忙碌不着家,也并非故意……只是每一次选择,都会伴有必然的失去。享受幸福的同时,我们就得接受缺憾的存在。
过去的那些美好并没有消失,它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悄悄住进人的心底。遇到合适的契机,一切自然还会重见光明。
我慢慢学会了这首歌,还在班上的元旦联欢会上献唱过。刚开始,原本嘈杂的教室安静了下来。唱至半程,同学们开始了思索。我和大家的目光交汇到一起,清晰地感受到那份安静所揭示的秘密:即使每个人的际遇不同,感动的情绪也是可以相通的,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正是其中的媒介。
雪落下的声音,一定要静静听。当世界不再嘈杂,那些温暖又难得的治愈时刻才会真正降临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