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到海水变蓝

2024-12-09 00:00:00陆晓彤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24年11期

出神的时候,数学老师的脑袋就像开了特效,边际不断放大,连同他不算茂盛的头顶。我怀疑,他的整个脑袋都不属于教室这个空间,甚至并不属于这个世界。当然,如此智慧、能够解出各种复杂数学题目的脑袋,在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是稀有的。不只数学老师,我晃神的时候,感觉任何一位老师的脑袋在我眼里都能够放大,而放大的脑袋上的嘴巴还在继续讲个不停——直到我回过神来,重新回到课堂上,把自己当成一个学生,而不是一个拥有放大特效的软件。

是不是我出神那会打开了什么“异世界”的大门?或者就是因为靠近了那么一点儿,才导致现实的课堂出现了一些弯曲——好像科幻小说里这么说。只是,我始终无法真正推开那扇大门,就像我始终无法理清楚现实中的人际关系一样。我想,如同大头特效,人和人之间一定存在另一种非实质的关联,大概有一根无形的线条在连接着彼此。我看不见,只能想象。而关系很好的朋友间的那根线条呢,应该是又粗又长的,经得起别人用剪刀一顿乱剪。同学之间也有一根线,只不过悠长而羸弱,毫不起眼,等班主任说什么凝聚力时,这根线才会像被念了咒语一般,短暂地将一些人拢到一起。

我应该是人群中间相对干净利落的那一个吧。他们身上的线好多,难免会缠在一起,会打结,继而陷入混乱。而我不喜欢把时间耗在解开一个结又要随时准备好再解另一个结的麻烦中,所以让自己尽量少出现这种线。每每感觉和班里某个同学要出现这根线了,我就退后一步,再退后一步。我只想专注于学业,把所有的时间放到能够提升成绩的事情上。

我跳进了书海、题海里,和那些晦涩、拐弯、偏执、高深、狞笑着的知识纠缠,偶尔从海里探出头来喘一口气,又扎进去,继续憋气、呛水,强迫自己再游一段。只有这样,我才能到达看不见轮廓的未来。我只要一直游,努力游,就一定能够看到岸边、到达岸边吧。

可惜的是,那个我想要的对岸,连一个模糊的幻影都没有。我每天做的,就是听课、做题、吃饭、睡觉,然后周而复始。当然,那些知识在我脑袋里也会打结——这时,上课老师的脑袋就会开启特效。我学得好累,好想逃啊,真的有另外一个世界吗?我知道没有一个人能够理解我,理解默不作声、专心学习的我,有很多时刻好想逃离这个重复而没有成就感的世界。我困在里面,打不开任何一扇门。我身上也没有线,连线头都没有。没有人理解我。

我会在寝室最东面的走廊上吹风、发呆,那是我一天当中难得的时刻。五楼,视野很好,往远处看是居民楼,下了晚自习就能看见有些空格被涂上了星星点点的亮光,里面有一户户人家的日常。那样的生活应该还可以吧,只是离我好远,我大概游不到了。傍晚时候,楼下的篮球场上会有男同学打球。他们打得很热,也很热闹,有一些女生在球场边看着、等着。这种热闹和我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清晨,楼下的树上有早起的鸟叽叽喳喳地叫。我听不懂它们到底在说什么,我只知道属于我的重复的一天又开始了。

某些时候,在五楼的走廊上,有一些念头会突然袭击我——要是变成一缕风就好了,飘散而去,不用在相同的地方反复而没有尽头地乱吹;要是能够按一个按钮就好了,“啪”的一下,世界往我身上回缩,直到我又变成小小的一团,蜷缩着,只需要不断地汲取营养就好了。但是,不可以啊!理智会把我拉回现实世界,告诉我“再坚持一会”。不知怎地,眼泪好像在心里流了一地。

人和未来之间也会有线吗?线的那端是什么?我会在哪个大学,会得到一种怎样的生活?在高中的任何一堂课上,都没有老师教我去想象属于自己的未来人生。但应该是有这样一条或几条线的,因为当下的努力不同、选择不同,通向的未来也有所不同。我只好这样说服自己,让自己继续绷紧一根弦,再一头跳进海里,游到海水变蓝,再游啊游,游到更好的岸边。

只是,我好像也给自己造了一间房子,没有人能够打开房门。刚开始我还听见有人在敲门——“走,我们一起去食堂。”“你去上厕所吗?”“你做出来了?这道题这么难……”但我始终没有勇气打开这扇门,让别人能够窥见房间里的场景,哪怕一个角落。钥匙始终捏在我手里,捏得钥匙似乎都流汗了。

我啊,是这个现实世界上多么普通的一个,穿着统一的校服,放学出来的时候,扔进人群中,不会得到特别的一瞥。我啊,又是那么努力的一个,希望通过学习拼出属于自己的未来。我啊,那么迷惘、孤苦,把所有的情感都垒起来,包裹起来,害怕泄露一点。

晨起的光线其实很好,傍晚的昏黄也别有味道,夜晚灯火起来的时候,人会卸下白天的躯壳……我需要送出一把钥匙,需要连接一根线,需要潜下去拼命游的时候多抬起头来喘息,看看海上日出、海上日落。高中生活,既然被叫作生活,应该也不只是无尽的消耗;青春时光,既然是时光,总应该有美的样子。

加油呀,坚持不住的时候,找找身边的线,别嫌麻烦,拉过来聊聊。想想通向未来的那根线,也许真的存在呢!顺着线游,才能真的游到海水变蓝。

陆晓彤

乐于在教书育人中见证成长的女教师;万千尘埃中最喜欢讲尘世故事的那一颗,爱极了自己创造出的另一个小世界;坚守内心,坚持写作,曾获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奖项,作品散见于《意林》《中国校园文学年度佳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