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世界其实很简单,他们常常会拒绝无效社交。但在家庭日常来往中,七大姑八大姨等亲戚们百般“拉扯”下,年轻人疲于应对各种热情下的窥视、试探和说教,不自觉地陷入精神内耗,最终挣扎得精疲力竭。为了重回清净,年轻人会拿出各种奇招,如辛辣地回怼,圆滑地打太极,将话题引至对方的家庭轶事,故作“木讷”地消极回应等来对付聒噪的亲戚们。又或毅然决然地封闭房门,与亲戚实现真正的断联,不回应、不参与,问就是社恐。
社会学用一个有意思的名词来描述这一现象——断亲,“懒于、疏于、不屑于同二代以内的亲戚互动和交往”。这一现象越来越普遍,渐渐引爆网络讨论,演变为年轻人群体里的潮流。
“90后”“00后”的父辈为维系血缘亲情会委屈自己,甚至让自家的孩子也退一步以求海阔天空。过年过节,亲戚们的层层盘问和直白攀比屡见不鲜。每一次都像光天化日之下被粗鲁地扒开遮羞布,接受他们略带着恶意的指指点点,还要装作若无其事,不与其计较,免得失了格调、丢了情分。
柴旦就常常遭遇这样的困境。家庭聚会时,大伯、二姨总少不了问起她的情况,“现在在哪里工作?”“一个月赚多少钱?”“给家里交生活费了吗?”一连串“冒失”的问题抛过来,让柴旦一时无法应付。一旁的父母只得随声附和,父亲还不得不违心地表扬一下大伯、二姨的孩子,夸他们多么优秀,以满足大伯、二姨的炫耀欲望。
遇到这样的场景,柴旦恨恨地放下杯子,耳旁苍蝇嗡嗡叫。妈妈在桌下紧紧地捏着柴旦的手,让她忍忍。不出意料,茶余饭后,爸爸妈妈会因受这群亲戚的炫耀刺激而产生连锁反应,努力工作,好好赚钱等各种念叨扑面而来,温暖的港湾成了台风中心地带,平静中暗潮涌动。
于是,“断亲”这一有效的举动被这届年轻人采用,一时成了风尚。
传统农耕社会,小农家庭难以抵御天灾人祸,于是聚族而居,抱团成村成为自然而然的选择。在血缘和地缘基础上,人们通过日常往来架构亲密关系,获得生存资源,形成费孝通笔下的熟人社会。费老还提出“差序格局”这一概念,进一步说明,“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简而言之,熟人社会里以自己为中心,向外按照亲疏远近扩展关系网,关键时刻的雪中送炭、互帮互助依赖于此。
现代社会则是陌生人社会,市场经济活力四射,科学技术发展为今天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社会福利制度逐步完善,核心家庭,甚至个人都能独自对抗生存危机。此时,迫于生存需要而形成的人情社会里最现实的核心基础逐渐瓦解。那些“丑态”百出的亲戚让新一代年轻人有了不舒适的感觉,因而他们拒绝延续父辈们的做法,主动选择“断亲”。
灵犀就选择了主动“断亲”。
灵犀的父亲早早进城打拼,起早贪黑,照看老父母,沉重的家庭压力让他华发早生,沧桑无比。可当一家人的生活稍有起色,为年迈的老父母建房子安享晚年时,住在村里的亲姐妹开始酸言酸语,挑拨二老和父亲的关系,四处散布父亲赚到钱不顾亲姐妹的谣言,也不断宣扬她们在家照顾老父母的辛苦与功劳。久而久之,风言风语让其父亲越发心寒,不再参与她们的任何聚会。
灵犀则更为果断,早早远离家族圈,逢年过节避开见面,亲戚的微信一般不加。童年在村里长大的灵犀比父亲还要清楚这些亲戚的尖酸刻薄,看到父母在冷嘲热讽下受的诸多委屈更令他庆幸自己当初的果断。
时代变迁,乡人离土离家,再深的感情都会在时空交错间淡化。交通发达使得异地流动更为平常和频繁,年轻人为理想主动奔向大城市,而年老的亲戚们则多会留守家乡。施展才华的平台和努力打拼的方向不同,贫富差距渐渐加大,最基本的聊天话题都像平行线不相交,长时间的不刻意联系,再久远深刻的童年记忆也会褪去五彩斑斓的色彩,只余黑白。
让童年留在记忆里,让生活留在现实里。亚南的选择就是过好现在的生活,关注自己的生活。
周六晚上,亚南匆匆赶往地铁站,准备回家。坐在地铁上的他神情激动地捧着手机吧嗒吧嗒地和网线那头的漫展搭子发消息。他看着屏幕,盈满心间的是对漫展的期待与放松。
亚南大学毕业后留在广州,降低了回老家的频率,一年不过一两次。他在私企做策划,加班是常态。这样的生活他过了五年,回老家对他来说是一件奢侈又耗时的事。亚南将周末那少得可怜的闲暇安排得满满的,和志同道合的搭子参加漫展,回来后沉心看书学习准备考证,晚上惬意地追几集热门剧。一周就这样过去了。
新一代年轻人生活在互联网时代里,虚拟世界不受时空和身份限制,根据兴趣爱好凝成社群文化。因同而聚,构成差异化圈子,私人信息得到一定的隐藏,边界非常明显。亲戚圈子里的八卦热情和攀比妖风十分精准地命中年轻人的“忌讳”。再加上工作学习的繁忙,时空被极度压缩,年轻人十分珍惜自己的宝贵空闲时刻,更为关注自己的生活。
在时间的冲刷下,以血缘、地缘等为基础建立起的亲戚关系随着社会发展逐渐发生深刻的变化,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强行绑在一起凑团圆伤人伤己。年轻人顺应时势选择了一种让自己更为舒服的相处方式,合则处,不合则散。
“断”字,乍一看不近人情。实际上,断亲并非决绝地将亲缘关系断掉,而是对无效社交的清除。“断亲”不应该被看成自私、冷漠甚至无情。恰恰相反,“断亲”,是现代年轻人对亲密关系进行深入思考后的选择,是年轻人对现实生活的巧妙应对,是促进人与人之间在合适的社交距离中融洽相处的特有之举。“疏远”一段有压力的血缘关系,建立明确的边界线,理清公与私的领域范围,使自己置身于一段健康、带来正向回馈的关系中,踽踽独行中获得温暖的支持,才是这一代年轻人真正的心之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