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依据课标编制教材是语文课程在内容方面不变的要求,语文统编教材的修订也是体现经典性与时代性的需要。基于王荣生选文分类理论对初中语文教材2024“修订本”选文进行梳理,对新增选文设定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进行单篇定位,并结合单元任务要求进行整体关照,从学习链的统整、知识链的建构、问题链的生成、活动链的延展四个方面挖掘选文功能。探析教材使用注意的要点:捕捉细处“由点联篇”,探索深处“由篇联篇”,走向广处“由篇联本”,为一线教师使用“修订本”语文教材提供指引。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语文教材;“修订本”;选文分类理论
引用格式 梁俊.初中语文教材“修订本”新增篇目分析[J].教学与管理,2024(34):49-52.
2024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2024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根据2022年版课程标准修订)》的通知,总主编温儒敏教授表示,“新教材”是在原有版本基础上的修订和完善,为了更好地体现2022版课程标准的要求,课文只有少数增删。对于新修订的语文教材,温儒敏教授建议使用既符合出版行业通行又简便易懂的说法,即“修订本”。此次修订是符合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的必然之举,尽管是在稳步合理的基础上推进,部分教师仍不免会觉得苦心经营的任务、情境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随着单元内一篇课文的更换而功亏一篑。之所以产生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想法,究其根本是未能切实把握教材选文分类及其功能的核心要义所在。
一、文本梳理:“修订本”的主要变化
对于初中语文学科而言,“修订本”从七年级开始随着年级增长而逐步完成替换使用,所以“修订本”七年级教材的“修”体现在何处是目前最受大家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七年级上册教材的梳理展现“修订本”的变化。
1.教材结构变化
首先,删减栏目:练习系统的有机整合。将原来每篇课文后“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合并为一个板块。但是教材栏目数量减少不代表语文学习内容缩水,“修订本”在每单元后新增“阅读综合实践”板块,致力于提升学生综合技能,联系实践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其次,强化阅读:任务群的彰显。原“名著导读”板块改为“整本书阅读”,保留《朝花夕拾》《西游记》经典文学篇目。名称的修改积极响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2022版课标),指向“拓展型语文学习任务群”,强调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并以教材的形式加以落实,引导深度阅读。
再次,体现任务:活动探究单元的设计 。以任务情境的形式展开,如教材第五单元设置为活动探究单元,根据活动任务单围绕单元主题设置指向阅读与写作的学习任务。这一举措对标2022版课标提出的“设计语文学习任务,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1],在实践运用中学习,以任务为导向,促进单元整体教学。
2.教材选文变化
从选文数量上看,“修订本”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教材选文只有少数增删,修订后的七年级上册教材删除四篇,新增六篇。新增内容分别为《往事依依》《回忆我的母亲》《梅岭三章》《我的白鸽》《大雁归来》《小圣施威降大圣》。从内容上看,人民教育家于漪《往事依依》和当代作家陈忠实《我的白鸽》是语文教材选文时代性的体现。从分布上看,第三单元和第六单元新增一篇,第四单元和第五单元各增加两篇,新增篇目分布零散广泛。从体裁上看,新增篇目包括散文、组诗、科普小品文和小说,种类丰富。
通过上述对“修订本”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变动内容的简要梳理,可以看出文选型教材的本质并未发生变化,即“用教材教”。用好新教材、及时关注教材变化、落实课标精神是一线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所以,应当明晰“修订本”教材新增篇目选文定位、承担的教学任务以及如何更好地使用。
二、文类厘清:“修订本”选文分类及功能
文本是沟通课程、教材与教学的重要载体。文本类型、体裁的不同,其在教学中的功能也有明显区别。对教材文本甄别类型、锚定功能、依体而教,是把握语文教材选文本质、从容应对“修订本”选文变化、助力单元整体教学的钥匙。“从教材编撰角度来讨论‘选文’,确认‘选文’的类型及其功能发挥方式,是极为重要的。”[2]王荣生教授从教学的角度鉴别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类“选文类型”,此选文分类理论仍适用于“修订本”选文分析。
1.单篇定点:选文类型的鉴别
单篇选文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单元的有机组成,聚焦单篇定位,发挥单篇价值是选文最基本的要求。明确在单元系统中选文分别扮演的角色,对单元内选文进行分类必不可少。王荣生教授提出的选文分类理论经过二十多年实践检验,得到语文学界广泛认同。 “定篇”是由权威学者选编原汁原味的经典名篇,体现中华文化之精华。朱自清先生强调文言作品的学习,提出中学生应诵读相当分量的文言古文。“我国现当代文学中有较高地位,且已形成定论的鲁(迅)巴(金)茅(盾)的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应被视为经典而作为定篇来教”[3];“例文”聚焦不在“文”的完整或片段,而在“例”的特定和典型,将本来含有无限可能性的文本,限制在特定知识点作为用以支撑的例子;“样本”如同叶圣陶先生讲的“样品”,侧重于方法的学习;“用件类选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使用选文中所教授的知识来触发学生从事一个与该选文有关的语文学习活动”[4],难点在于如何根据理路进行分类。“囿于历史和语文教材编撰的局限性,当下语文教材对文本类型的模糊性定位,从不同程度上紊乱了课程理路,制约了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深入发展。”[5]为进一步明确选文类型,本文整理了4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并结合教材助读系统及练习系统尝试对选文进行准确定位,以七年级上册新增篇目为例对选文类型进行鉴别(见表1)。
2.单元关照:选文功能的发挥
“单元中单篇文本之间可以互相联结、补充、转化和融合,既体现共同的教学价值,又有独立的特征与意义,共同发挥以文化人,文以育人的作用。”[6]在单元整体教学的关照下,单篇选文功能在保留自身特性时也要兼顾全局。“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类选文在保留各自特色的同时需要整体规划。单篇选文需要完成从“自我”向“比较”、从“内化”向“创生”、从“零散”向“结构”、从“习得”向“运用”的转变,以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1)自我——比较,学习链的统整
“修订本”第六单元增加吴承恩《小圣施威降大圣》一文,节选自2022版课标推荐阅读经典书目《西游记》,我们将其划分为“定篇”。对于“定篇”而言,因其重点在课文本身,正如朱自清所强调的那样,“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7],所以“定篇”不用承担太多附加任务,尽可能清晰、明确地领会选文“自我”。在助读系统中提示学生需要梳理故事经过、复述故事,在练习系统中设置通过孙悟空和二郎神形象说一说其性格特征,要求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形象有透彻了解。这些内容都是指向课文本身,体现了“定篇”的作用。在单元关照下,该选文所在的第六单元体裁丰富,小说、神话、童话、寓言皆有涵盖,共同指向“想象”。在单元导语中要求学生调动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阅读时需要关注单元整体特征,感受文学的奇思妙想,将单元选文形成学习链框架,在全面解读单篇的基础上与单元进行关联,从“自我”走向“比较”。
(2)内化——创生,知识链的构建
“例文”重点在“例”不在“文”,没有必要对选文进行面面俱到的分析, 反之应该直接将内容聚焦到所“例”之处。以《大雁归来》为例,在“修订本”之前的部编教材中出现在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与《大自然的语言》等被共同编入阐释事理的说明文单元,教学内容容易出现以科学理性去探究自然的偏离。而在“修订本”教材中,《大雁归来》所在的第五单元皆为与动物相关的选文,单元导语中要求注意细节描写,“任务三:记述与动物的相处”明确指出《大雁归来》的细节描写生动贴切、含义丰富,指向写作技能知识的学习,因此我们将其划分为“例文”。选文类型确定后,学习目标设定清晰明了,直接将视点聚焦到“细节描写”。本单元设计的三项任务层层递进,梯度明确,在关注人与动物的主题关系上有机融合细节描写的语文知识,帮助学生内化语文知识,为写作做铺垫。文中“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等细致入微的观察记录为学生学习细节描写提供了优良范例,实现了从选文知识的“内化”到写作练习的“创生”。
(3)零散——结构,问题链的生成
“样本”类选文的教学内容一般根据学情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堂生成相机作出调整,指向语文学习方法的获得。“修订本”第三单元导语指向默读,通过开头、结尾、关键句把握文章中心和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该单元《往事依依》在阅读提示中呼应单元要求,引导学生阅读时勾画语句,把握文章层次结构,联系文章标题、开头、结尾体会文章主旨。第五单元在“任务一:体会人与动物的关系”中提醒学生结合文中抒发情感、发表见解的语句,利用圈点、摘录、批注等阅读方法关注文中情感表达、展现结构语句。该单元《我的白鸽》在助读系统中呼应单元要求,通过旁批提醒学生“引起后面故事”“体会这种‘寂寞’”等。第四单元在单元导语及写作部分均指出“理清思路”,该单元选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时间顺序写作为例制作表格,引导学生通过填写表格梳理写作思路,掌握写作方法。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将这三篇指向阅读、写作方法的选文划分为“样本”。“样本”类选文教学正是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在其最近发展区内进行获得新知识的系列转化,在课堂中表现为师生间共同完成课程内容的动态过程。关于阅读和写作的方法由一个个问题生成与解决而逐渐获得,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从“零散”的积累走向系统性的“结构”,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
(4)习得——运用,活动链的延展
“用件”主要用于提供资料与信息,建立起知识与实践间相联系的桥梁,利用所学知识,通过多样的活动设计进行迁移应用。如“修订本”第四单元陈毅的组诗《梅岭三章》,其中体现的陈毅献身革命矢志不移的精神更适合学生从把握人物精神的影响上进行探讨。在“修订本”新增板块“阅读综合实践”中设置了三分钟演讲活动,学生谈谈从人物身上感受到的品质精神,表达崇敬之情。从教材的设置可以看出其选文分类偏向“用件”,在习得关于本单元人物所体现出的崇高精神和人格力量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运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语文素养。这是“用件”之为“用”的实用性功能体现,形成从教材选文习得性知识走向实践运用,通过语文活动促进学以致用。
三、文选建构:“修订本”使用注意要点
语文教材向来以“文选型”为主流,所以对于教材修订研究最终落脚点在于选文问题。选文是语文教材的“核心构件和功能发挥的重要载体”[8],不同类型的选文对应的教学策略各异。“修订本”在单元编排、练习系统匹配的一致性等环节体现出进步性,但在具体教材使用中关于知识点与选文、选文与选文以及选文与整本书的关系处理上仍然有一些需要我们注意的地方。
1.融入关键概念,捕捉细处“由点联篇”
“修订本”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用三项任务串起单元。四篇选文都指向人与动物的关系,强调“细节描写”。但是在单元任务单等内容中对“细节描写”这一关键点缺乏具体化的介绍,仅停留在抽象的概念表述即“是什么”,未能指出其边界即“不是什么”。虽然单元任务中呈现了关于细节描写的特点,如“细腻、具体、生动”,但未能系统融入具体如何呈现的例文。
由“细节描写”的概念着手,在此基础上通过展现“细节描写”的特点进行多篇串联:《大雁归来》中初归大雁“低语”“曲折穿行”“静静地滑翔”等体现出细节描写的细腻及对大雁的观察细致入微;《猫》中第二只猫乱跑、爬树、扑蝴蝶、晒太阳、捉老鼠等体现出细节描写的具体;《狼》中“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体现出细节描写的生动,让读者身临其境。根据细节描写的表现进行多篇串联:语言描写,《猫》里第二只小猫丢失后张妈连道“可惜”,“我”、三妹、李妈间相互寻猫对话等等,这些语言形象地刻画出对第二只猫的喜爱之情和丢猫后的急迫之感;动作描写,《我的白鸽》中白鸽“落在我的手臂上,抢夺手心里的玉米粒,落到我的肩头,旋即又弹跳到手臂上”等动作细腻地刻画了白鸽逐渐与“我”熟络的样子;心理描写,《狼》中“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展现出屠户决心与狼决战的心理变化。由关键概念串联其单元选文篇目,形成具体化、序列性的知识。在单元选文教学中融入“为何”“如何”的具体内容,将单元阅读经验有效转化为写作支架。
2.明确选文体式,探索深处“由篇联篇”
“阅读教学教什么?第一个要考虑的就是教的这篇课文的文类,即体式分类。阅读思维是文体思维。文体的实质不是文章形式因素,而是这一类文章的社会功效。”[9]不同类型的文体所具有的教学功能不同,文体笼统导致教学内容偏差,影响单元整体教学发挥。郑振铎《猫》一文在注释中仅指出选自《郑振铎选集》,注释内容单薄,长时间来部分教师将其处理为散文体裁,“修订本”在注释里也未指出其属于小说体裁。加之“修订本”在该文后新增选自《陈忠实文集》中的散文《我的白鸽》,学生更容易主观臆断将其同化为散文进行误读。
体裁直接影响到选文教学。“文体的实质不是文章形式因素,而是这一类文章的社会功效。不同的文章(作品)运用于不同社会场合,具有不同的社会功效。”[10]显然“小说”的界定更契合本单元教学需要,这也是教学伊始师生必须明确而不可含混的内容。从单元人文主题上看,人与动物产生矛盾冲突,引导学生思考二者的关系。在本单元中,这两篇选文可进行“定篇”互连,从文章结构、写作手法、思想主题等多方面进行比较阅读,找到深度探索的锚点,在异同对比中加深对选文的理解,增强思维深刻性。
3.找准功能定位,走向广处“由篇联本”
“修订本”将以往“名著导读”改为“整本书阅读”,而整本书阅读内容正是在其所处单元“定篇”选文基础上引申的,其共同特点是“用以由节选文本引向长篇作品、由选篇引向整本书阅读的选文。”[11]也即为“引子”。所以,在实然界定中部分选文类型出现了交叉,但在应然的教材使用中必须找准选文功能定位。
如何化解实然与应然间的冲突?我们需要找准选文功能定位。由“篇”到“本”需要发挥“定篇”在选文教学中的引领导向作用,以单篇为起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建立“由篇到本”的联结点,完成整本书的纵深辐射。“对选文的阐释、对选文类型的把握乃至编撰水准,关键在教材的练习题设计。”[12]不妨结合选文课后练习进一步分析。以《小圣施威降大圣》为例,学生在该篇选文学习中养成默读习惯,寻找关键词,带动整体阅读,提高阅读速度,并合理展开联想与想象的能力,为《西游记》整本书阅读奠定基础。课后三道练习题分别为“快速阅读课文,梳理故事经过,用简练的语言讲给同学听”“孙悟空和二郎神各自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运用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和林庚《<西游记>漫话》对《西游记》思想意义和艺术特点的精辟见解赏析课文。”前两题指向“定篇”,设计的学习重心在领会选文本身,围绕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展开探讨,指导阅读,注重学生表达交流。第三题表面上看是提及《西游记》整本书,但不能简单地将其定位为“引子”,仔细阅读练习里提供的两则材料,评析观点都是围绕“小说”的特点来阐释,其用意都是让学生领会作品,感受小说的魅力,同时鲁迅和林庚精辟的见解为《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提供了抓手。
总的来说,我们需要顺应教材修订,厘清选文变化,准确把握选文类型功能,促进单篇和单元教学的融合,领略教材使用需要注意的要点,迅速高效利用好“修订本”,让“用教材教”有章法可依。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9.
[2][12] 王荣生,倪文锦.论语文教材中的“定篇”类型选文[J].全球教育展望,2002,31(01):46-50.
[3] 南帆.文学理论新读本[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113.
[4] 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304.
[5] 王清.基于选文类型的课程自觉与重构——以《纪念白求恩》为例[J].教学与管理,2019(28):38-40.
[6] 何裕奋.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三种思维[J].教学与管理,2024(11):30-34.
[7] 蔡富清.朱自清选集:第二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3.
[8] 陈先云.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标准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08-209.
[9][10] 李海林.如何构建一个可用的阅读教学内容体系[J].中学语文教学,2010(11):4-8.
[11] 王相文,李冲锋.基于选文类型编制语文教材的再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2014(02):18-20.
【责任编辑 杨 子】
*该文为2020年度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现代语文教学论视域下‘群文阅读’研究”(SK2020B01)、2024年度滁州学院研究课题“统编语文教科书语言知识的分布与呈现”(2024WY014)的研究成果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24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