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炼单元聚焦点 绘制教学规划图

2024-12-06 00:00:00许华丽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4年12期

【摘 要】要让单元整体教学实现有效统整,前期的规划极为重要。教师需要结合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提炼单元聚焦点,设计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还要明确不同课型,适时微调教材,优化学程,绘制系统的教学蓝图,让教学内容更加紧凑且富有逻辑,让学习任务更具驱动力,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单元聚焦点;教学规划

要让单元整体教学实现有效统整,前期的规划极为重要。实践发现,如何在单元整体视域下,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洞察不同板块的编排逻辑和内在联系,找到单元聚焦点,进行系统的教学规划,一直是单元整体教学中的难题。对此,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探讨具体的规划策略。

一、瞄准两条线,提炼单元聚焦点

统编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方式进行编排。其中,人文主题指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语文要素指向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聚焦两者的最佳契合点,就能找到统摄单元整体教学的单元聚焦点。

(一)剖析人文主题

人文主题在单元整体教学中起着引领作用。明确人文主题,能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教材的人文内涵。

本单元以冰心的名言导入,引出“童年”这一人文主题。从纵向看,统编教材共编排了7个童年主题的单元。相比之前的同类单元,本单元的课文中多了人物曲折的心路历程,体现了成长的内涵。从横向看,单元内三篇课文都通过对人物心情的刻画,对童年的生活经历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再现了成长过程中的多种滋味:《牛和鹅》中有对鹅的极度害怕,《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中有演砸后的羞愧和不解,《陀螺》更是悲喜兼备。口语交际《安慰》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成长体验予以积极回应,树立正确的成长观。单元习作《记一次游戏》则引导学生反观自身,记录游戏体验,体会成长。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指出,第二学段应“阅读富有想象力的儿童文学作品,欣赏富有童趣的语言与形象,感受纯真美好的童心”。因此,可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进一步细化为“童年的酸甜苦辣都是成长”。

(二)统整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为单元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整合语文要素,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理解,提高教学的效率。

本单元有两个阅读要素。其中,“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侧重阅读策略,“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侧重阅读能力。可统整这两个阅读要素,让学习策略的过程同时成为习得能力的过程。这样一来,“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成了统整的关键,同时也成为批注的主要对象。“体会人物的心情”自然也就成了批注的主要内容。

阅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写作,写作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因此,单元整体教学还应该统整阅读要素与习作要素,实现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记一次游戏,把游戏过程写清楚”,在具体的习作中还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当时的心情。“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心情”成了习作的隐性要求,与阅读要素“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彼此呼应。由此,“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再次成了统整的关键。为实现读写的双向互补,可让学生批注自己和同学习作中描写的心情,进一步落实阅读要素。

最终,“用批注的方法阅读,体会人物的心情”成了统整阅读要素与习作要素的不二选择。

(三)确定学习目标

综合上述内容,不难发现:“童年的酸甜苦辣都是成长”侧重学习情境,体现人文性;“用批注的方法阅读,体会人物的心情”侧重学习任务,体现工具性。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交融,就能在创设情境的同时落实任务,将工具性和人文性融为一体,由此提炼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单元聚焦点“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可以感受到童年的酸甜苦辣都是成长”(如图1)。

《牛和鹅》中,从“我”害怕得哭出来到“挂着泪笑”,童真的画面呼之欲出,学生能体会到酸甜交织的成长感受。《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中,对于作者从期待自信到羞愧不解的苦涩经历,学生能感同身受。《陀螺》中,读懂了“我”的心路历程,学生便会主动地代入角色,链接自己的生活,产生情感共鸣,让批注成为自发行为。

基于以上分析,围绕单元聚焦点,可确定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如下。

1.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与同学交流阅读的收获或感受,体会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的乐趣,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2.在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之处做批注,通过提问题、写感受等批注方式,感受童年的酸甜苦辣都是成长。

3.能把游戏的过程写清楚,写出自己的心情与感受,感受童年的成长,并借助自主批注和他人批注,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立足聚焦点,绘制教学规划图

单元整体教学把一个单元看成一个有机的学习和认知整体。教师应立足单元聚焦点,厘清单元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学习任务,并根据教学所需微调教材,在学习内容与学生认知之间搭建通道。这是单元整体教学得以实施的前提。

(一)依据教材,设计学程

依据教材的编排顺序,设计不同的课型和任务,层层推进,可以使单元学习内容的价值最大化(如表1)。

在起始课上,学生可通过阅读篇章页,知道人文主题与童年成长有关,明确用批注的方法阅读、体会人物心情的阅读任务,和完成《记一次游戏》的习作任务,开启单元学习之旅。在核心课上,学生通过对单元首篇课文《牛和鹅》的学习,对批注的角度和方法有了清晰的认识,对人物的心情有了深刻的体会。在延展课上,学生围绕课文《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和《陀螺》,针对“在不理解的地方做批注”和“在体会深刻的地方做批注”这两个点,进行练习强化,从不同的角度体会作者的心路历程,形成对成长的认知;围绕《记一次游戏》,关注习作中人物的心情变化,进一步运用批注的方式进行阅读,加深对成长的理解。在整理课上,学生通过语文园地里的“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对本单元的各个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这样,学生遵循“学以致用、螺旋上升”的原则,在“学习—练习—运用”的过程中,经历意义的建构。

(二)微调教材,优化学程

开展单元整体教学,需要立足课程标准与语文教材之间的联系,以单元聚焦点为核心,用统整的眼光审视单元各部分的关系,帮助学生“由点构成线,由线构成面”,形成立体的知识结构。

教师应基于教材内容间的隐性关联,领会编写意图,对原有教材进行微调。如:本单元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梳理总结了批注的角度和方法,是对《牛和鹅》的承接和补充,因此需要将其拆分出来,与核心课重组,以加深学生对批注的认识。“词句段运用”要求用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心情,与习作《记一次游戏》的要求高度吻合,因此也将其拆分出来,与延展课重组,承担“初试身手”板块的功能,降低学生习作的难度,让知识的运用变得更加自然。口语交际《安慰》与《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后第三题“……‘我’的演出窝囊吗?可以怎么开导‘我’?”高度契合,因此可以将其前置到《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后面,赋予《安慰》以真实的学习情境,真正实现为素养而教。如此,通过对课文、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等进行拆分和重组(如图2),微调了教材的教学顺序,优化了学程,形成了以单元聚焦点为核心的单元知识网络。

(三)立足整体,绘制蓝图

深入剖析教材及学生学习需求后,教师应立足单元整体,围绕单元聚焦点,精心设计以表现性任务为驱动,以教材内容为基石,体现教学目标,融合多种课型的单元教学蓝图,助力学生有效掌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在实践层面,应嵌入表现性评价机制,使评价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单元始终,确保学习任务有效实施,从而在根本上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与提升(如表2)。

综上,在单元整体教学中,从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中提炼单元聚焦点,可使单元教学目标变得明确。立足单元聚焦点,绘制教学蓝图,可以让教学内容更加紧凑且富有逻辑,让学习任务更具驱动力,让教学效率得到提升,使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人文主题的内涵和价值,还掌握批注式阅读的策略,习得体会人物心情的能力。这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刘徽.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

[3]王荣生.语文课程“学习主题”辨析:语文课程标准文本中的关键词[J].课程·教材·教法,2023,43(3):71-80.

[4]牟原喜.统编教材单元统整视域下的教学模式探寻:以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20(15):36-39.

(浙江省东阳市外国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