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1]。西部地区作为覆盖范围广、在全国举足轻重的区域,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中谱写新篇章,既事关西部地区的发展方向,也事关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西部地区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就西部地区发展问题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中央多次就西部发展问题作出重大决策部署。这些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重大决策部署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推动西部大开发”“新时代怎么样推动西部大开发”等重大问题,为新时代推动西部地区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4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对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进行了战略部署。这次座谈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首次西部大开发主题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蕴含着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的科学方法论,对西部大开发实践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意义。
一、人民至上: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是推动西部大开发的根本遵循。一直以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都强调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多年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成就也确实如此。西部人民在持续发展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物质生活更加丰裕,基础设施更加便捷,教育、医疗卫生等环境逐步改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较以往有了显著提高。但是,西部地区民生领域仍有不少短板。西部地区曾经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贫困情况严峻复杂。中央重点支持的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全部在西部,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有12个在西部。经过不懈努力,西部地区脱贫攻坚全面胜利,56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5086万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也要看到的是,这种成就是阶段性的,当前西部脱贫地区的资金资源仍有短缺,基础设施仍不够健全,产业基础仍然较为薄弱,这些因素深刻制约着西部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影响着西部地区民生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2]。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庆时的讲话内容来说,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3]。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包括西部地区人口在内的所有人口共同参与、共同发展与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六个坚持”,首要就是“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4]。这一要求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谋划推进西部大开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群众是西部大开发的动力主体。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进程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要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坚持共同富裕的总体方向,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着力解决收入有落差、城乡不平衡、地区差距大等现实问题,努力实现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更好满足西部地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关系民生之本,要在具体实践中抓出成效。要加快推进以县域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培育一批工业大县、农业强县、旅游名县,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提升乡村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要统筹做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坚持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将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点,提升县城人口集聚能力和产业承载能力,优化完善城乡间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之间良性互动、融合发展、成果共享。
二、自信自立: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发展。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就强调要大力发展内地企业,处理好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一五”计划、“二五”计划和“三线建设”时期,党中央在西部地区布局大规模新工业基地,建设了一大批交通、能源和工业项目,形成了以基础工业、国防工业为主的支柱工业和以成都、兰州、西安等城市为依托的工业基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按照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战略构想,西部地区顾全大局,有力地支持了东部地区发展,自身经济社会也有了一定进步。世纪之交,1999年3月,江泽民同志在“两会”的党员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中正式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构想,“西部大开发”开始正式出现在党和国家的总体构想和战略部署中。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西部大开发”第一次出现在党中央的文件中。2000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转发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初步设想的汇报〉的通知》,国务院成立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五”计划,强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西部大开发的序幕由此逐步拉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作出了新的部署,2019年3月,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定义了“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对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作出部署,西部地区的发展进入新阶段。
党领导西部大开发、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5年来,尤其是部署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5年来,西部地区的发展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主要包括:开放型经济格局加快构建,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经济实力稳步提升,高质量发展能力明显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大为改观,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等。西部地区的发展成就是党领导人民探索实践出来的,是在党中央的正确决策和坚强领导下,是在西部地区干部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顽强拼搏下,是在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的接续奋斗中,一以贯之、不断累积形成的。实践充分证明,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正确的,推进西部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奋斗方向是正确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部署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自信自立的领导方法和实践品格。西部地区已经取得的历史性发展成就是自信的底气,党领导西部大开发的历史经验与实践规律是自立的定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所提到的:“西部大开发作为国家战略,是一以贯之的。没有任何动摇,更没有削弱,而是不断加强和完善。”坚持自信自立的方法论就是要始终保持自信底气,保持实践定力,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历史进程中为西部发展作出新的历史贡献。
三、守正创新: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坚持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方法,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接续推进西部地方发展的重要经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尤其是党中央2019年部署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以来,党领导人民共同努力,深刻把握客观经济规律,立足西部地区发展实际,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概括来说,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形成全国上下“一盘棋”布局,在西部大开发的全过程、各环节、各领域贯彻体现党的领导,统筹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二是坚持发挥比较优势,根据地区自然禀赋和发展水平,对经济发展条件好、生态功能强、边疆地区等不同地区分类施策、因地制宜,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三是坚持生态优先,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到突出重要位置,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力度,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推进西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增强西部地区发展内生动力,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五是坚持完善政策支持,实行优惠政策,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东西部协作机制,补齐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短板,提高西部地区发展保障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强调的“六个坚持”战略部署,是守正创新的生动体现。在产业发展方面,守住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这一主攻方向,同时锚定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深化东中西部科技创新合作,探索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生态保护方面,守住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同时完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深化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在对内对外开放方面,守住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的基本路径,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自贸试验区建设等具体实践,同时更加主动服务对接区域重大战略,提高西部地区开放水平。在安全保障方面,守住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基本底线,同时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创新跨地区产业协作和优化布局机制,大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民生保障方面,守住推进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总体布局,同时部署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促进城乡间公共服务共享。在民族关系方面,守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总体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同时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
坚持守正创新的方法论启示就是在已有的正确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优化和完善,就是在“一张图”视野下辩证思考,既要坚持方向也要创新实践,从而实现更优效果。在西部大开发这一实践中,守正就是要坚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坚持西部大保护大开发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方向,确保西部大开发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行。创新就是要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根据时代发展需求和具体区域实际,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四、问题导向:西部地区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5]坚持问题导向就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问题导向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践的重要思维特色,是党领导西部大开发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基本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西部大开发突出成效的同时也指出,“西部地区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要切实研究解决”[6]。富于理论自觉而又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是党领导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的实践逻辑。
坚持问题导向,首先需要精准研判问题。结合实际情况,西部地区发展仍面临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基础设施仍有滞后,产业结构相对单一,整体发展水平仍然偏低;区域内发展分化问题比较突出,内部发展不平衡较为明显;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人才流失严重;城镇化发展水平与东部地区还存在不小差距,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城乡融合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生态环境脆弱,面临着水土流失、荒漠化、石漠化等生态问题。总的来说,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比较突出,限制区域协调发展的短板仍有不少,实现共同富裕的难点困点依然较多。这些问题既有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复杂难啃,也有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棘手难办,还有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的方法论,就是要保持头脑的清醒和实践的自觉,深入分析现实问题,把准问题根源。
坚持问题导向,还需要精准研判实践对策,实事求是地推进具体实践。西部地区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事关全局、刻不容缓,但任重而道远,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研判和解决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通过精准施策、因地制宜,一个一个解决问题。同时,既要从长远谋划,增强实践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也不能急于求成,必须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五、系统观念:西部地区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
西部地区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这是由西部地区的国土面积、人口数量、民族类别、资源禀赋、国防边境等综合要素决定的。西部地区包括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内蒙古、西藏、青海、宁夏、新疆12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面积占全国72%,总人口占全国27%,与13个周边国家接壤。西部地区的开发、开放、发展,不仅事关国防边境安全、水安全、生态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大局,还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
坚持系统观念的方法论,强调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从全局谋划一域,由点到面去运筹。一直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东北振兴、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都是党中央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宏观筹谋。同时,党中央坚持“一盘棋”思维,一体化推进,比如部署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为西部城市提供“走出去”的更大平台,部署推动的长江经济带发展为西部提供了更好融入中部和东部的载体,部署实施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努力实现川渝两地协同联动、上下贯通、条块结合、点面并重。
系统观念还要求以一域服务全局,由面到点去落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部地区考察调研的讲话,充分彰显了对省市的具体部署。比如“:坚定不移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7],“(贵州)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8],“(广西)要立足独特区位,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9]。因此,坚持系统观念的方法论,要胸怀大局,全国“一盘棋”思考,主动参与并积极融入区域协调发展,同时要充分掌握西部地区的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尤其具体掌握每个省市的特点特色,走出因地制宜、因地制胜的新路子。
六、胸怀天下: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
中国共产党不仅关注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也关注全人类与全世界的发展,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西部地区覆盖范围广,边境线长达1.8万多公里,与周边13个国家接壤,这种自然条件赋予了西部地区得天独厚的开放资源。因此,就西部谈西部,甚至就中国谈西部,而不谈世界,是片面的。而且,就开发谈开发,就发展谈发展,而不谈开放,也是片面的。以开放谈开发,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是符合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契合西部地区实际的重要战略选择,有利于西部地区更好利用国内外的资源和市场,有利于西部地区发展生成新的活力,带动社会各项事业进步。
实践中,党中央将西部各省的发展放在整个中国、放在广大欧亚大陆、放在全世界的宏阔视野下去考量,部署南向、北联、东融、西合的开放架构,基本建成了连接四面的铁路、公路、航线的交通线,逐步形成了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其中,西部陆海新通道通江达海、畅通八方,东通长江经济带,南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北连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欧班列往返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这些都为西部地区打通了一条特有的开发开放之路。有数据显示,5年来,西部地区布局建设6个自贸试验区和40个综合保税区,累计开行中欧班列3.5万列,占全国总数的50.5%[10]。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提高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水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强调的“六个坚持”之一,体现的正是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顺应大势的视野与思维。坚持胸怀天下的方法论,就是要继续秉持广阔视野和博大胸怀,拓展世界眼光。需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平台,完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开放大通道建设,提高西部地区的连通性和可达性。需要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深化与东中部、东北地区合作,进一步推动形成以东带西、东中互促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需要完善沿边地区跨境经济合作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布局,推动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24-07-19(001).
[2]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24-07-19(001).
[3]习近平在重庆考察时强调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N].人民日报,2024-04-25(001).
[4]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强调: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4-04-24(001).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9:248.
[6]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强调: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4-04-24(001).
[7]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王岐山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N].人民日报,2013-03-10(001).
[8]习近平在贵州调研时强调:看清形势适应趋势发挥优势 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发展[N].人民日报,2015-06-19(001).
[9]习近平在广西考察工作时强调:扎实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N].人民日报,2017-04-22(001).
[10]沈虹等.开新局、闯新路、绘新篇——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观察[EB/OL].(2024-05-11)[2024-6-10].新华网.http://www. news.cn/politics/20240511/71e9a91d6bfd40d5a6d59710f09a1125/c.html
作 者: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讲师
责任编辑:胡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