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方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高校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地方红色文化有效融入高校党建工作,以提升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和吸引力,首先分析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接着探讨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对策。通过强化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加强红色文化与党建工作的融合研究以及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旨在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地方红色文化|高校党建|文化融入
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文化内涵。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党建工作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将地方红色文化与高校党建工作有机结合,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地方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高校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文化内涵,能够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支撑。通过将红色文化融入党建工作,可以有效提升党员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践行力。地方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历史背景,能够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实践平台。通过挖掘和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可以创新党建工作的形式和内容,增强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同时,地方红色文化还能够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教育环境,促进党员和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传承红色精神。地方红色文化的融入有助于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通过将红色文化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可以推动党建工作的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地方红色文化的融入还能够促进高校党建工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增强党建工作的服务功能和引领作用。
二、当前高校党建工作融入地方红色文化面临的问题
(一)认识与重视程度不足
尽管地方红色文化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当前高校党建工作在融入地方红色文化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部分高校对地方红色文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导致红色文化资源未能得到有效整合和利用。这种认识上的不足使得红色文化在党建工作中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影响了党建工作的实效性。部分高校领导和党建工作者对红色文化的价值和意义缺乏深入了解,未能将其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此外,一些高校在红色文化教育中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使得红色文化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不足,难以形成长效机制。
(二)形式与内容相对单一
高校党建工作的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往往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导致红色文化教育的效果不佳。部分高校在红色文化教育中仍然采用传统的讲座、报告等形式,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部分高校在红色文化教育中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使得红色文化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不足,难以形成长效机制。这种形式和内容上的单一性不仅影响了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也制约了红色文化在高校的传播和推广。
(三)素养与机制欠缺
高校党建工作者在红色文化素养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部分党建工作者对地方红色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难以在实际工作中有效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这种素养上的不足不仅影响了党建工作的质量,也制约了红色文化在高校的传播和推广。部分高校在红色文化融入党建工作方面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有效的措施,导致红色文化与党建工作的融合不够紧密。这种机制上的不完善使得红色文化在党建工作中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影响了党建工作的整体效果。
三、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建工作的解决对策
(一)强化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高校应深入挖掘地方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系统梳理和分类整理,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库。这不仅包括红色历史遗迹、革命纪念馆等物质文化遗产,还涵盖红色故事、革命精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丰富的教育素材和实践基地。高校应加强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联动,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这可以通过与地方政府、红色文化研究机构、革命老区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例如,高校可以定期组织师生前往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或者邀请革命老兵、红色文化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和交流。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师生的红色文化认同感,还可以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高校还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红色文化教育的形式和手段。例如,可以通过开发红色文化教育APP、建设红色文化网站、制作红色文化微视频等方式,将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网络化,使之更加便捷地为师生所用。同时,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的红色文化教育体验,使师生在虚拟环境中亲身感受红色历史的厚重和革命精神的伟大。在整合和利用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过程中,高校还应注重将其与党建工作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例如,可以将红色文化教育纳入党课教学内容,通过开设红色文化专题讲座、组织红色文化主题讨论等方式,深化师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还可以将红色文化教育与党员发展、党员教育管理等工作相结合,通过开展红色文化主题党日活动、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等方式,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和责任感。
(二)创新红色文化教育形式与方法
高校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红色文化教育形式,打破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入更具互动性和参与性的教育手段。例如,可以组织红色文化主题的戏剧表演、诗歌朗诵、音乐会等活动,通过艺术的形式展现红色文化的魅力,使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红色文化的力量。高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红色文化教育的方法。例如,可以开发红色文化教育APP,利用移动终端设备为学生提供便捷的红色文化学习资源。同时,可以通过建设红色文化主题网站,发布红色文化相关的文章、视频、图片等,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取红色文化知识。此外,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打造沉浸式的红色文化教育体验,使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亲身感受红色历史的厚重和革命精神的伟大。在创新红色文化教育形式与方法的过程中,高校还应注重将红色文化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红色文化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志愿服务等形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的社团活动、学术讲座、研讨会等,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和学习红色文化的机会。高校还应注重红色文化教育的系统性和持续性,避免碎片化的教育方式。例如,可以将红色文化教育纳入高校课程体系,开设红色文化专题课程,通过系统的教学内容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红色文化。同时,还可以通过定期开展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红色文化主题征文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
(三)提升党建工作者的红色文化素养
高校应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者的红色文化教育培训体系,通过定期组织专题培训、邀请专家讲座、开展实地考察等方式,提升党建工作者的红色文化知识水平和理论素养。这些培训内容应涵盖红色历史、革命精神、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等方面,使党建工作者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高校应鼓励党建工作者积极参与红色文化研究与实践活动,通过撰写红色文化研究论文、参与红色文化主题的学术交流、组织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等方式,提升其红色文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同时,高校还可以设立红色文化研究专项基金,支持党建工作者开展红色文化相关的课题研究,鼓励他们在研究中不断深化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在提升党建工作者红色文化素养的过程中,高校还应注重将红色文化教育与党建工作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例如,可以将红色文化教育纳入党建工作者的日常培训计划,通过开设红色文化专题课程、组织红色文化主题讨论等方式,使党建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增强红色文化素养。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的党日活动、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等方式,激发党建工作者的学习兴趣,提高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高校还应注重党建工作者的红色文化实践能力培养,通过组织党建工作者参与红色文化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形式,使他们在实践中深化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的党建工作创新项目,鼓励党建工作者在实践中探索红色文化融入党建工作的新路径、新方法。
(四)建立红色文化融入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
高校应制定系统化的红色文化融入党建工作的规划和方案,明确红色文化融入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确保红色文化融入党建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这些规划和方案应涵盖红色文化教育、红色文化研究、红色文化实践等多个方面,使红色文化融入党建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高校应建立健全红色文化融入党建工作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通过设立专门的红色文化融入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红色文化融入党建工作的各项工作。同时,高校还可以成立红色文化教育研究中心、红色文化实践基地等机构,为红色文化融入党建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和资源支持。这些机构应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解决红色文化融入党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推动红色文化融入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建立红色文化融入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的过程中,高校还应注重将红色文化融入党建工作的各项措施制度化、规范化。例如,可以将红色文化教育纳入高校党建工作的年度计划,制定红色文化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红色文化教育的时间、地点、内容和参与人员。同时,还可以制定红色文化融入党建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定期考核和评价,确保红色文化融入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和持续性。高校还应注重红色文化融入党建工作的创新性和灵活性,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红色文化融入党建工作模式。例如,可以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的党建工作创新项目,鼓励党建工作者在实践中探索红色文化融入党建工作的新路径、新方法。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的党建工作交流活动,分享红色文化融入党建工作的经验和做法,推动红色文化融入党建工作的共同进步。
(五)加强红色文化与党建工作的融合研究
高校应设立专门的红色文化与党建工作融合研究机构,通过组建跨学科的研究团队,开展红色文化与党建工作的系统研究。这些研究团队应包括历史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专家学者,通过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深入探讨红色文化与党建工作的内在联系和融合路径。高校应鼓励和支持红色文化与党建工作融合的学术研究,通过设立专项研究基金、组织学术研讨会、出版研究成果等方式,推动红色文化与党建工作融合研究的深入开展。例如,可以设立红色文化与党建工作融合研究课题,鼓励学者开展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探索红色文化在党建工作中的应用模式和实践路径。同时,还可以组织红色文化与党建工作融合的学术论坛,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和探讨,分享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在加强红色文化与党建工作融合研究的过程中,高校还应注重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措施,通过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推动红色文化与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例如,可以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红色文化教育课程的开发,通过开设红色文化专题课程、组织红色文化主题讨论等方式,深化师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还可以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通过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的党建活动、组织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等方式,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和责任感。高校还应注重红色文化与党建工作融合的实践探索,通过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形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前往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或者邀请革命老兵、红色文化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和交流。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师生的红色文化认同感,还可以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建工作的探索,深入分析了其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通过强化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创新红色文化教育形式与方法、提升党建工作者的红色文化素养、建立红色文化融入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强红色文化与党建工作的融合研究以及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可以有效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未来,高校应继续深化红色文化与党建工作的融合,不断探索创新,为培养更多
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程世利,罗景群.地方红色文化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成效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改革与开放,2021(16):68-72.
[2]林卡.本土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基层党建的可行性路径探究[J].精品生活,2024,30(8):76-78.
[3]汪恭艳.皖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地方高校党建的路径研究[J].求知导刊,2018(13):77-78.
[4]吴陈舒,李平.“三全育人”视阈下安源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五航”思政工作体系的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6):147-148.
[5]杨芳.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地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践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44):92-93.
【基金项目:广东省2021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建筑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2021GXJK648);广东建院2020年度院级重大科研项目“建筑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ZD2020-10)】
(作者简介:文豪,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谢伦晞,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