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2024-12-06 00:00:00孙悦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4年10期

【摘要】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引领下的亿万中华儿女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改革与建设历程中所铸就的一种独树一帜的文化。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的场合均对红色资源的保护、传承及利用表达了殷切的期望。正是因其内涵丰富和意义深远,红色文化已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认识不足、供需失调、建设形式单一等现实困境下,我们必须以历史为基石,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拓展红色文化育人的新途径,更要不断加强红色文化教学实践,让红色文化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发挥其独特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红色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红色文化得以诞生并不断发展,这一独特的文化形态与精神,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历经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沧桑岁月,旨在实现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的宏伟目标。这份文化源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承载着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的重任。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育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更需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与指导思想,将红色文化深度融入教育过程、教材与意识形态之中。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坚定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的新时代大学生。

一、红色文化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深入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其意蕴深远。“红色”二字,其所蕴含的意义有两层。一者,取自我华夏民族古老文化之中对“红色”的独特诠释,它象征着吉祥、繁荣、兴旺,自古以来便承载着国人的情感与希望。而另一者,源于我国社会主义道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赋予“红色”的崭新内涵,它代表着革命、进步、战斗,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象征。因此“红色文化”则是我国悠久传统文化、波澜壮阔的革命文化以及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有机结合。

(二)红色文化的呈现形式

深入剖析红色文化的呈现形式,我们可从两个层面加以论述。其一,从物质层面审视,红色文化常常凭借诸多文化载体以展现其深厚内涵。诸如革命遗址、革命纪念馆、红色旅游地等,还有那些承载历史故事的物件以及精彩的影视文学作品。其二,从精神层面来看,红色文化因其高度的融合性,使得其在经济、社会、生活、政治、军事等诸多领域均能显现出其独特的精神内涵。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深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我们可以发现它是一门以应用为核心、价值性与效率性相互依存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求为出发点,遵循道德品质形成的内在规律,通过言传身教等多种富有成效的途径并且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觉悟、法治观念以及道德情操进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社会实践。由此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党和国家依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对人才的需求,对大学生展开的有目标、有计划的教育和培养,旨在将他们塑造成社会进步与经济建设所需的栋梁之材。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第一是时代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如同智者般洞察时代的变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其内容与方法,确保其与社会的发展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与历史的长河同步前进。这一特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属性,它决定了其作为一项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二是政治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据着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得以具体实施的重要途径。通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得以将党的精神、理念以及价值观传递给青年学子,从而塑造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是科学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它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本质特征,紧密贴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发展阶段的客观实际。不仅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教育下,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成为高素质、强能力的新时代青年。

第四是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际上,其核心在于不断更新和深入发展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确保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充分的认识、理解和掌握,并且促使教师积极在社会实践中贯彻和应用这一意识形态。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一)从红色文化中坚定理想信念

在高校里,思想政治学习和教育的目标是“明理、增信、崇德、力行”[1]。红色文化这一独特的文化形态,源于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历经百余载的艰辛奋斗与不懈探索。这一文化,既凝聚了党的智慧与勇气,又展现了党的坚定信念与崇高追求,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懈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体现。这与思想政治教育宗旨和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生动了解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二)从红色文化中坚持初心使命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史诗。红色文化如同一面不朽的旗帜,飘扬在革命与建设的每一个战场上,它承载着无数革命先烈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红色文化,这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形态,它记载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建设的真实历史事件,传递着那段峥嵘岁月中的红色记忆。这些记忆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精神的传承。因此,我们应该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坚持初心使命。

(三)从红色文化中吸取前行力量

红色文化展示了革命先辈对共产主义真理的坚定信仰和忠诚,彰显了无数勇敢战士的英勇无畏,同时也展现了全国各族人民之间如纽带般紧密的关系和深沉的民族团结。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大会上强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艰巨、更艰苦的努力”[2]。当前,中国正处于民族复兴的紧要关头,国际局势波谲云诡,机遇与风险交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将红色文化深深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土壤,我们需汲取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以其内容为镜,激发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认同,将这种认同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动力,坚定我们的自信、信念与信仰。

四、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认识不充分

第一,一些学校对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并未给予足够重视。部分学校重智轻德,造成学生没有养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第二,一些思想政治课教师对于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认识不够充分。部分教师对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与重要价值认识不足,仅将其视为一种形式或是附加的内容,并未充分发掘和利用其蕴含的教育价值。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协同性薄弱

在深入推进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相互融合的过程中,部分高校确实呈现出统筹意识相对薄弱和社会资源利用不够充分的问题。一是存在主体之间协同程度不足。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贯穿整个高校体系,打破各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学科间的融合,实现思想政治学科和思想政治课程的协同发展。然而实践中,思想政治学科并非可以完全融入所有学科,难以将教育教学与解决现实问题有效联系起来。二是存在组织协同功能不强。尽管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中具有重要角色,一些高校在红色5de8e6b68df0c09b7292a4b7be5350c6文化教育的组织和实施上,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协调机制,导致教育资源的分散和浪费,无法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供需失调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文化融合方面,目前仍然存在供需失调的问题。第一,教育者没有充分认识到授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影响了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准确契合。第二,红色文化资源供给不能满足学生需求。通常情况下,学生不仅对所提供的内容感兴趣,还对其提供内容所产生的后果感兴趣。然而,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下,教师更重视学生的理论学习,却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对现实的要求,从而造成红色资源的流失[3]。

(四)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红色文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融入形式比较单一。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目标单一。在实施红色文化教育时,思想政治教育者受传统课堂边界的局限,过于专注于目标知识传授,而忽略了红色文化教育对学生责任意识、行为养成等方面的情感影响。另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在传授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其形式单一,手段陈旧,已然成为了阻碍学生深入理解红色文化的一道屏障。目前,多数高校依然沿袭着以理论灌输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传递知识,但却往往忽视了学生对于情感的体验和感受,从而使得红色文化的魅力难以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便难以意识到红色文化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五、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徒径

(一)以史育人,加强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开发

红色文化记载着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成就,体现着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同时,红色文化也是我们党艰苦卓绝斗争的见证,蕴含着丰富的红色资源。红色文化的传承需要从传统的、理性的表达方式向现代化的、多样化的表达方式过渡。第一,要重视红色资源的整合,建立完善的红色资源数据库,利用网络技术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筛选、收集和利用。第二,要选择红色资源相对集中的革命老区和革命纪念地,利用社会实践期间,组织红色活动,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红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使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促进个人发展[4]。

(二)以情动人,开辟红色文化育人不同渠道

校园文化宛若一股无形的力量,对学生全面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培育人才的沃土,更是弘扬红色文化这一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舞台。在推进红色文化传承的进程中,校园文化应当成为坚实的基石,贯穿于思想政治课程的方方面面,使学生不断开阔视野、提升素养。学校作为育人的摇篮,应当积极整合校园内的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其中的丰富内涵和独特价值。通过定期组织各类红色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些活动,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理解红色文化的精髓和内涵。

(三)推己及人,强化红色文化的教学实践

理论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然而唯有通过实践,才能将学生的认知能力转化为内化的自我意识。在融入红色文化的进程中,学校必须肩负起重要使命,需在深刻领会的根基之上,满足他们多元化的学习需求,设计结合实践与理论的学习活动。第一,老师可以从实践入手开展红色主题教学;第二,学校可以在革命日组织专题活动宣扬革命文化;第三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5]。这样的教育模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能够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注入新的活力。

(四)教学相长,重视红色文化育人成效评价

学校应建立红色文化主流化效果评估机制,优化与红色文化相关的社会学、政治学等课程的设计。克服传统教育评价的局限,进行教师评估、学生评估以及行政部门评估,从多个角度检验红色文化对人才培养的效果。应以评价结果为指导,持续加强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增强对红色文化培育学生成果的重视。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周国桥,李培良,陈娉婷.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价值与实践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03).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N].人民日报,2021-07-02(2).

[3]王晨.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大思政课”建设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04).

[4]崔毅.红色文化融入思政理论课的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14).

[5]孙小焕.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的价值培养研究[J].爱国主义教究,2023(04).

(作者简介:孙悦,中共吉林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政治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