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院校生长军官学员决策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4-12-06 00:00:00葛亚凯姬纬通王立峰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4年10期

【摘要】“强军之道,要在得人”,军校学员作为军队建设的新型军事人才是实现强军兴军的中坚力量。军队院校生长军官学员决策能力培养是院校教育培养的重要环节,对于提升军官的指挥能力和综合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军队院校生长军官决策能力的基本构成出发,分析决策能力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军队院校生长军官学员决策能力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军队院校|生长军官学员|决策能力|培养|对策

未来战争不仅是军事实力的较量,更是军事人才的比拼,军队院校作为新型军事人才成长成才的“摇篮”,承担着“为国育才”“为战育才”的重任。军队院校生长军官学员的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军队指挥员的能力起点和综合素养,对未来战场的胜败起着关键作用。决策能力是指挥能力中的重要方面,研究分析生长军官学员决策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科学规划抓好顶层设计、优化完善军校课程体系、以战领教提升素质本领、构建紧贴实战的育人环境”四个方面提出提升军队院校生长军官学员决策能力培养的主要对策,为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一、军队院校生长军官学员决策能力的基本构成

决策是确定目标进而有选择的实施策略的过程,决策能力是决策者在决策活动中进行的选择、判断和优化方案的能力,是确定最佳方案、实现决策效益最大化的技能和本领。决策能力是指挥军官必备的核心能力,也是军队院校生长军官学员迈向基层第一任职需要的重要能力,决策能力主要体现在决策活动中,当面对现实问题时,生长军官学员需要客观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科学评估确定最优方案。决策能力的构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感知洞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科学评估能力。

(一)感知洞察能力是前提

面对复杂棘手的现实问题,首先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从各种信息中快速感知,准确地发现问题。感知是意识对内外界信息的觉察和感觉,感知力强调人的感性认知和感知能力,体现了大脑对外部信息采集、处理、筛选和分类的能力,是个体获取外部信息的基础。洞察是清楚透彻地观察,洞察力是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发现和深刻认知的能力,强调通过思考、分析和对事物本质的深入理解,从而探求事物的内在规律和联系。感知洞察能力需要具备扎实的思辨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能够从多角度、全方位进行思考,进而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规律,是发现问题的重要能力。感知洞察能力要求生长军官学员不仅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和反应速度,还要具备见微知著、洞幽察微的审视力,在观察事物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由表及里逐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二)分析判断能力是核心

分析判断能力是在固有经验和认知的基础上,根据现有信息对事物进行观察和研究,从而得出正确判断和理性认识的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是指挥员筹划决策的重要能力,其重点在于抓本质、找规律、破解战场迷雾,判明利弊影响。分析判断能力要求生长军官学员注重理论学习和知识积累,熟悉作战理论和基本常识,熟练掌握作战指挥的本质规律、基本原则和指挥流程。以指挥员的视角从全局观察分析问题,不断提升通过局部看全局、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精准判断能力。在面临复杂多变的战场情况时,只有具备更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才能快速准确地分析形势、评估风险,最终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要立足最复杂情况构设作战环境,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综合运用系统思维、对比分析等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不断提高分析判断的时效性与准确性。

(三)科学评估能力是保证

科学评估能力是决策者在决策活动中对决策方案进行全面、客观和科学的评估,从而确保决策有效可行的能力。科学评估是实施决策的重要依据和支撑,生长军官学员决策能力培养必须聚焦实战,通过模拟作战场景培养和强化学员的决策意识和指挥能力,利用兵棋推演、作战模拟仿真和计算机作战评估系统等方式对作战决策进行检验评估,从而提升学员的决策素养和决策能力。以兵棋推演为例,通过棋盘模拟战场,棋子模拟双方参战兵力,充分运用统计学、概率论和博弈论等科学方法,对作战全程进行仿真、模拟和推演,从而评估作战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检验决策质量的优劣。随着战争形态加速演变,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加持下,作战评估呈现出智能化、自主化的新特点,要不断学习科技赋能提升评估质效的有益做法,切实掌握运用智能化评估手段的创新方法,不断提升科学评估能力。

二、军队院校生长军官学员决策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从培养目标看,院校职能定位还不够清晰

军队院校是培养军事人才的学府,旨在为军队培养优秀的指挥员,从军校职能定位看,首先要突出“军”,即牢固树立“为战育才”的鲜明导向,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和对手之变,向打仗聚焦,向实战靠拢,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军事人才,奋力实现“强军目标”。但从现实情况看,军队院校担负的培养职能和培养目标各不相同,各院校生长军官的培养情况存在现实差异,培养质量也参差不齐。决策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需要涵盖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部分军队院校在生长军官学员决策能力的培养上重视不够,培养方式单一,内容上缺乏系统性,未能将决策能力培养与学员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紧密结合。少数院校自身的职能定位还不够清晰,教学内容和方法针对性不强,难以有效提升生长军官学员的决策能力。

(二)从培养效果看,在校所学与实践运用存在脱节

军队院校担负着生长军官学员的培养任务,在学历教育阶段,一方面,生长军官学员和地方高校大学生同样需要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生长军官学员需要学习掌握第一任职所必需的军事技能,可以说既要能“文”,又要能“武”。从近些年军队院校生长军官学员的培养效果看,生长军官学员到基层第一任职依旧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院校在教学中采取的“灌输式”“一锅煮”的培养方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也极大限制了生长军官学员的学习效果,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到实际运用时发现过时了,不够用了,甚至还需要在基层重新“补课赶队”。生长军官学员在校所学的内容与第一任职需要总是衔接不上,衔接不好,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院校精准对接部队需求,切实做到与部队基层需要的能力配套衔接。

(三)从培养手段看,依靠实习代职强能的做法粗放单一

赴部队实习代职是军队院校生长军官学员获得基层经验的有效途径,现实情况往往是计划制定得比较好,但实际操作和执行却大打折扣。军队院校在生长军官学员培养过程中安排了赴基层部队实习,从实际效果看,时间上能够确保,但实习效果和质量千差万别。实习从本质上讲也是一种学习任务,是在校期间由于场地和其他因素等不能呈现的教学方式,是真正了解部队、了解基层、了解作战的唯一途径。生长军官学员赴基层部队实习,院校的教职人员和学员队干部同样需要到基层部队“回炉”重造,院校与基层部队需要有“一盘棋”的思想,年初在制定联教联训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基层部队的任务实际,挑选有代表性的基层部队使生长军官学员能够真正了解和掌握部队的战斗力建设现状,学到知识,掌握本领。

(四)从培养环境看,突出“战”味对接战场还有差距

军队院校不同于地方高校,具有鲜明的军事属性,这就要求院校要在对接战场的衔接上找准差距。良好的育人环境对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院校的培养环境看,还没有真正按照实战标准去培养生长军官学员。军队院校生长军官学员在校接触的知识来源于教员,教员的知识来源于课本和阅历,有些教员甚至缺乏部队基层的任职经历,在课堂上往往是照本宣科,不能做到因材施教,能将实战的经验和部队管理的经验带入课堂的教员寥寥无几。军队院校绝大部分时间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因此,军队院校培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课堂的质量,而决策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这需要教员、学员队干部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做好“示范兵”和“引路人”。

三、提升军队院校生长军官学员决策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围绕“为战育才”要求,科学规划抓好顶层设计

“为战育才”是军队院校教育的根本宗旨,强调教育应紧密贴合实战需求,以培养能够胜任未来战场的高素质、专业化军事人才为目标。决策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就能够实现的,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规划,搞好顶层设计。军队院校要紧密围绕“为战育才”的目标要求,把培养和输送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作为根本使命,把决策能力培养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真正培养出精通指挥、精通专业的高素质指挥员。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名师必晓于实战,“为战育才”关键在于向战而师,军队院校应加大对教员的培育力度,通过专项培训、代职交流、参演参训等方式,切实提高教员的实战经验和教学水平。同时,还应积极健全激励措施,不断激发教员投身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热情和动力。二要积极完善教学保障。军队院校应围绕“教战研战、学战练战”模式不断完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训练场地建设,突出实战化要求,做到真正对接战场,不断锤炼生长军官学员适应第一任职的过硬本领。三要构建完善制度机制。军队院校应构建多方协作的制度机制,通过构建联教联训联演联考机制、成果转化运用机制、监督评价考核机制等,推动为战抓教各项工作科学有序展开。

(二)创新培养模式,优化完善军校课程体系

优化完善军校课程体系是根据新时代军事需求和学员特点,坚持创新办校办学理念,创新思维,创新教法,构建对接战场的“战味”课堂。一要完善教学理念。真正扭转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结合新型军事人才特点和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对军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全面改革和优化。二要细化培养方案。把决策能力培养作为重要指标细分量化,并转化为课程学习标准、训练管理标准等,积极引导生长军官学员从思维观念上重视决策能力的培养。三要注重学练结合。将决策理论、决策模型和决策思维等内容纳入课程体系,通过系统学习,使学员掌握基本的决策知识和技能。同时,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式,使学员的决策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充分锻炼。四要优化课程设置。对制约基层部队战斗力生成的能力短板在课堂上要做到“对症下药”,有助于部队战斗力生成的课程要保留,对生长军官学员第一任职意义不大的课程要勇于做“减法”,真正使强化指挥素养、提升决策能力的课程得到重视。五要创新培养模式。要积极探索院校——部队“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新模式,充分利用部队这个“大熔炉”“大学校”,树立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真正培养联合作战的新型军事人才。

(三)突出岗位练兵,以战领教提升素质本领

岗位练兵是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技能训练和实战演练,以提升专业技能和实战能力。生长军官学员可塑性强,引导和培养至关重要,通过岗位练兵、以战领教,生长军官学员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技能和本领。在教育实践中,应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生长军官学员的决策能力在近似实战的条件下得到充分锻炼。军队院校必须准确把握现代战争对新型军事人才的迫切需求,将决策能力培养作为重点工作紧抓不放。决策能力不仅依赖于专业知识和技能,还与学员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军队院校应注重培养生长军官学员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引导生长军官学员善思考、多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提升决策能力的关键环节,军队院校应积极搭建自主学习与实践锻炼的平台,通过采取课堂上充当“小教员”备课讲课,训练场上充当教练员组织训练,在演习演练中充当指挥员指挥决策等方式,使生长军官学员有机会在多岗位中历练成长,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本领。军队院校应加强与基层部队的交流合作,建立健全联教联训联演联考机制,在生长军官学员中积极开展模拟战场环境下的决策训练,通过实践锻炼使学员积累决策经验,提高决策能力。

(四)坚持实战导向,构建紧贴实战的育人环境

坚持实战导向,必须将实战标准贯穿于培养的全过程,以培养打赢现代战争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为目标,努力构建紧贴实战的育人环境。军队院校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实战导向,以打赢为目标,将战场需求和实战经验切实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全面提升学员的军事素养和实战能力。一要突出教学训练的“含战量”,实现生长军官学员“供给侧”和基层部队“需求侧”的精准对接,努力打造晓战善教的教员队伍和晓战善管的学员队管理干部队伍,真正使有部队基层经验的一线带兵人为生长军官学员系好军旅第一粒纽扣。二要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常态开展干部教员下基层代职锻炼,充分掌握基层部队实情,广泛请军内外专家学者授课辅导,拓宽眼界与视野。三要积极构建实战化训练场地,投入贴近实战的训练场地和设施设备,如VR模拟战场等,为学员提供近似实战的训练环境。四要引进先进教学手段,利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模拟战争场景和作战过程,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五要结合野外驻训、毕业综合演习等时机集中抓好生长军官学员的指挥演练和战术训练,将决策能力的培养贯穿其中,使生长军官学员对作战决策有更加清晰的直观认识和感受。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魏鹏涛,龙霞.“院校+部队”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长缨,2019(04):45-47.

[2]姚宏林.提高军队指挥院校实践性教学活动质量的思考[J].空军院校教育,2019,31(05):9-12.

[3]史越东.指挥决策学[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08.

(作者单位:武警工程大学研究生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