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红色文化视域下公安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发展

2024-12-06 00:00:00王阿芳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4年10期

【摘要】沂蒙红色文化中所体现的革命风貌对公安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新时代背景下通过认真挖掘沂蒙红色文化的丰富内容和深厚内涵,将沂蒙红色文化与公安职业特点紧密结合,充分运用沂蒙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发掘其中蕴含的时代价值,有助于涵养和提升公安文化软实力,促进公安事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沂蒙红色文化|公安文化软实力|公安职业特点

沂蒙红色文化是沂蒙地区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长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实践的洗礼,逐步孕育并展现出的优秀红色文化。“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是沂蒙红色文化的核心内容,其中所体现的革命风貌、理想追求、高尚情怀和奋斗状态与公安事业“为民服务”宗旨是一致的。新时代背景下,通过弘扬和传承沂蒙红色文化来提升公安文化软实力,对于公安机关更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义重大。

一、沂蒙红色文化与公安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一)沂蒙红色文化的内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沂蒙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感人等突出特点,其中所特有的物质载体和丰盈的精神内涵对于公安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发展具有独特的重要价值。沂蒙精神基本内涵正式表述为“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2]。这种具有丰富内涵和地域特色的先进革命精神,为公安文化软实力的有序提升提供了精神指导和思想来源,也成为推动公安事业发展的重要文化支持和智慧力量。

沂蒙红色文化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其精髓在于融合生死相依的坚韧、无畏牺牲的勇气、不懈奋斗的毅力及无私奉献的情怀,这些精神特质无疑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璀璨的瑰宝。特别是,“党群同心、军民情深”的深刻内涵,正向展现了军民之间如同鱼水相依、共赴患难的深情厚谊,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价值导向,尤为重要的是,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沂蒙红色文化不仅广泛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积极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为提升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自信构筑了坚固的基石。这种文化力量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特别是对于增强公安文化软实力,具有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是推动国家文化繁荣,促进社会安定和谐的强劲动力。

(二)公安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在当前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公安工作面临前所未有挑战的大环境下,公安文化作为引领公安事业不断前进的精神灯塔,其肩负的使命愈发重大。因此,深化和加强公安文化软实力的研究也更加迫切。“公安文化软实力是指公安机关通过吸引感染而非强制力达到目的的能力,是公安机关一切难以量化的非物质力量的总称”[3]。这种非物质力量实质上就是一种文化的力量。正是这种文化的力量使公安工作以一种亲民、柔性、温和的形象暴露在广大人民群众面前,从而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和认可,以此促进警民同心协力共同为全社会的公共安全工作尽到各自的责任。公安文化软实力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公安机关内部,它起到了凝聚公安干警人心和促进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作用;而在公安机关外部,对于树立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营造警民团结的社会氛围,也发挥了一定的引领作用。公安文化软实力本身所张扬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将公安职业特色和公安事业特点鲜明地表现出来。

“公安文化软实力实际上是指公安文化本身所弘扬出来的那种创造生存的力量,它既包括公安文化对内所形成的凝聚力,也包括公安文化对外所形成的吸引力、渗透力和影响力等,从内外两个方面构成了公安文化软实力”[4]。基于此,可以将公安文化软实力具体归纳为三方面内容:一是警察良好形象的塑造力。良好的公众形象对各行各业的健康发展都至关重要,尤其是公安机关。警察良好形象的塑造力正是依靠公安机关的每一位警察公正执法、为民服务的点点滴滴的辛勤付出才形成的。二是警察职业道德的表现力。警察这一特殊职业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秩序的特殊使命和重大责任,警察通过自身职业道德的表现赢得群众的尊重和认可,进而成为道德模范和榜样,引领广大群众遵纪守法、依法行事。三是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公安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要义,而且是公安机关履职尽责的根本来源。

二、沂蒙红色文化对提升公安文化软实力的意义

沂蒙红色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特色文化资源,通过深入挖掘其丰富内涵和重要价值,对公安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发展都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公安文化软实力是公安机关在长期的公安工作实践过程中经过经验教训的积累和集体智慧的沉淀,与契合公安精神的沂蒙红色文化在思想本质上是一致的。公安机关的社会影响力、人民警察优秀素质的感染力和良好形象的鼓舞力是公安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础。沂蒙红色文化蕴含丰富的文化软实力,是塑造人民警察良好品德的精神食粮,也是激励人民警察个人成长的精神源泉。

当前公安文化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理论脱离实践,国家发展形势与公安职业特点没有得到有效结合,以致于公安文化软实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另一方面,内容与形式相脱离,部分公安机关开展的文化建设相关活动普遍存在多样化、热闹化现象,形式大于内容,内涵凸显不明,文化建设流于形式,不利于公安文化软实力的有序提升。从长远来看,文化建警、文化育警与文化强警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过程。因此,要从根本上加强对公安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认识,通过补齐短板、拓展思路,创新具有中国特色公安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模式。

作为一种独特而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沂蒙红色文化当中所体现的革命风貌、理想追求、高尚情怀和奋斗状态等精神,是提升和发展公安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思想宝库。沂蒙红色文化可以通过思想观念和道德情操去激发人民警察的自身潜能,不断实现自我完善,提高自身思想觉悟,提升内在道德素养;而“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体现出的文化人格,又是蕴含丰富内涵的美育资源,对于滋养公安文化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沂蒙红色文化是培育公安机关社会凝聚力的精神家园。公安机关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社会治安、人民安危的使命,面对新时代社会的发展形势,公安机关面临一系列挑战,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增强硬实力的基础上,提升和发展文化软实力,是当前我们必须要正视和面对的问题,只有这样,公安机关才能在日益复杂的执法环境中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坚实信赖,才能完成各种艰巨的执法任务。

沂蒙红色文化是塑造人民警察良好品德的精神食粮。沂蒙红色文化具有丰富多样、生动感人等突出特点,期间所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优秀代表,这些榜样对增强人民警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能起到典型示范和积极引领的主要作用。此外,沂蒙红色文化当中的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教育资源能够激发人民警察的内心情感,产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达到显著的教育效果,促进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不断提高。

沂蒙红色文化是激励人民警察个人成长的精神源泉。人民警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建设者和忠实捍卫者,其思想政治品格和职业道德意识不仅关系到个人成长与发展,还影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我国公安事业的长远发展。沂蒙红色文化中含有很多契合公安精神的红色文化要素,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资源,可以丰富人民警察的精神内核,培育他们的道德情操,增强人民警察的职业荣誉感和身份认同感,进而提升人民警察的综合素质。

三、沂蒙红色文化对公安文化软实力的涵养与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5]。新时代背景下,将弘扬沂蒙红色文化与公安事业发展相融合,发掘其中蕴含的时代价值,有助于涵养和提升公安文化软实力。

(一)坚定忠诚信念,指引公安精神方向

公安队伍建设的总要求是“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第一个要求就是“对党忠诚”。公安机关作为国家的忠实捍卫者,“忠诚”始终是公安队伍的首要政治品格,也是公安职业精神的鲜明政治特色。公安队伍用自己的身躯和行动践行着忠诚于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伟大的人民,也忠诚于宪法和法律,忠诚于公安职业道德。面对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公安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考验,通过弘扬和传承沂蒙红色文化的忠诚内涵,践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公安干警坚定“对党忠诚”的信念,筑牢思想根基,指引公安精神方向。

(二)坚守为民观念,增强公安服务意识

公安队伍建设的第二个要求是“服务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党与人民群众“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重要表现。而沂蒙红色文化的根本遵循正是群众路线。在公安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与人民群众心连心,保持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了解群众需求,成为老百姓的贴心守护者和暖心关爱者,用实际行动优化为民服务,守卫好一方平安。

(三)信守公正理念,开拓公安工作思路

公安队伍建设的第三个要求是“执法公正”。执法公正是从警的基础。人民警察在执法过程中,能否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不仅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事关国家机关的重要形象。公安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行政执法部门,要确保执法公平公正,必须建设一支法治素养高、执法能力强、服务态度好的高素质公安队伍。广大公安民警只有做到认真执法、处理公正、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这样人民群众才会心悦诚服、遵从警令。通过“执法公正”的具体力行,根据群众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作出回应,积极处理,不断开拓公安工作的新思路。

(四)遵守纪律原则,提升公安担当水平

公安队伍建设的第四个要求是“纪律严明”。纪律严明,是人民警察正义形象的主要形式,是公安战斗力的具体表现,是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重要保证。新时代的公安队伍必须在纪律作风建设上有更高层次的标准和更加严格的要求,传承和发扬“沂蒙红色文化”中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大局为重,服从命令,正确对待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不断提升公安使命意识和担当水平,成长为“纪律严明、作风严谨”的人民卫士。此外,还要努力完善执法监督机制,不断提高执法规范化水平,将公正文明执法落到实处;增强公共安全管理和服务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健全完善公安队伍建设的相关制度,建设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公安铁军。

沂蒙红色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而且是公安机关的特色精神食粮,更是推动公安事业蓬勃发展和公安队伍持续壮大的强大思想动力。在新时代背景下,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善于从沂蒙红色文化中汲取营养、获取能量,以此来涵养和丰富公安文化。同时,通过弘扬和传承沂蒙红色文化,我们不仅能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还能全方位推动中国特色公安文化软实力的全面提升,进而为公安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首先,通过弘扬和传承沂蒙红色文化来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沂蒙精神饱经沧桑,历久弥新,始终镌刻在公安队伍和人民警察的血脉之中,引领着公安队伍建设的发展。弘扬和传承沂蒙红色文化,对于激发公安队伍内在活力,不断加强队伍建设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也为新时代提升公安文化软实力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就提升公安文化软实力而言,要在提高公安民警的整体素质上下足功夫,要以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目标,用沂蒙红色文化中的丰富内涵来熏陶和教育民警,把沂蒙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融入到公安文化活动中,充分发挥公安文化的“育警”作用,结合工作实际、贴近广大民警、满足精神需求。

其次,通过弘扬和传承沂蒙红色文化来促进和谐警民关系。通过弘扬和传承好沂蒙红色文化,引导广大公安民警深入到人民群众当中,用实际行动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沂蒙红色文化成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思想动力。对于人民群众而言,要通过多渠道、全方面的途径和方式来激发其参与公安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与公安文化建设的活动相结合,使他们产生浓厚兴趣和高涨情绪,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相关活动中去,以此来拉近警民距离、密切警民关系。

最后,通过弘扬和传承沂蒙红色文化来推动公安事业的发展。在提升和发展公安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根据新时代复杂形势的发展需要,始终坚持“政治建警”的总体要求,严格按照党和国家对公安工作的具体要求,认真遵循公安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不断提高人民警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使公安文化软实力成为公安工作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保障。

作为涵养公安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精神资源,弘扬和传承沂蒙红色文化对于我们坚守自己的文化阵地和维护国家安全意义重大。公安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不仅促进了公安工作的高效运行与公安队伍的坚实构建,而且激发了公安文化的蓬勃发展与持续创新,确保了公安机关能够卓有成效地执行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宁的使命,为构建平安中国贡献出积极而深远的力量。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https://www.gov. 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2]白玉刚.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N].学习时报,2022(7):第一版.

[3]张国祚,兰卓.关于公安文化软实力的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21(6):120.

[4]董昕.江苏公安文化软实力发展现状与提升策略——以盐城平安文化建设为例[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3(5):83.

[5]中新网.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3-08-21].http://theory.people.com.cn/ n/2013/1014/c40531-23198599.html.

【基金项目:2024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24JDSZK050)研究成果;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沂蒙精神对新时代基层治理的启示研究”(23CYMJ05)研究成果;山东省教育厅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思政课’视域下公安院校思政课现场教学牵引机制建设研究”(M2023008)研究成果;山东警察学院人文社会科学计划项目“基于沂蒙红色文化资源融合策略的公安院校思政教育研究 ”(YKYPYZX202202)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阿芳,山东警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