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自发组成的国防教育教师学习共同体存在不少缺陷,如缺少制度化管理、教师合作意愿不强、活动种类偏少等,使得教师学习共同体只是一个初步的雏形。本文从国防教育教师学习共同体现状出发,提出通过完善教师配比、丰富活动种类、争取学校政策支持的方式来进一步完善学习共同体,以期有利于国防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高等教育|国防教育|教师发展
随着国内外学界对学习共同体的深刻研究,目前广泛认可的观点是,教师学习共同体能突破传统教师培训的单一形式,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的范式。考虑到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紧迫性、军事理论科学的综合性质以及国防教育师资的匮乏,国防教育教师自发组建学习共同体尤为迫切。然而,当前国防教育领域教师所构建的学习共同体,严格来说,仅可被视为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初步雏形。为了确保其能够规范、持续、繁荣发展,尚需走上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路径。这一道路的必要性在于,通过明确的结构和运作机制,国防教育教师学习共同体才能够更有效地实现其潜力,为国防教育师资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鉴于此,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探索国防教育学科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路径,以期为提高国防教育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为国防教育学科创生积蓄力量。
一、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学习共同体”这一概念最早由博耶尔[1](Ernest L. Boyer)提出,他1995年在题为《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The basic school:a community of learning)的报告书中强调,有效的学校教育的核心在于构建真正的学习共同体[1]。在这个共同体中,教育者共同追求一致的愿景,平等地交流思想,遵守纪律规则的同时保持欢乐的氛围,并且关心照顾每一位学生。学者们对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内涵与特征达成共识,重点强调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形成源于教师的主动自发,并视之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刘桂辉(2015)[2]提出,教师学习共同体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组织,形成一种以学习为导向的组织形态。原霞(2012)[3]认为“教师学习共同体”是能为团体中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的团体。
二、学习共同体为国防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寻找新的视角
学科的不成熟影响了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当前,国防教育学科仍处于创生阶段,需要教师在争取外部建制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理论研究来推动国防教育学科的建设;而在另一方面,正因为没有学科作为依托,国防教育教师面临着没有专业的学术刊物、没有制度化的学会或者研讨会等难题,这使得国防教育教师的学术发展受到更多的阻碍,发展的程度受到限制。
国防教育教师学习共同体可以突破培训、个人精力有限的限制,提升国防教育教师学科归属感。国防教育教师学习共同体是基于一定教育教学情境和问题研究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组织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围绕着教育教学和课题研究的内容,展开交流、进行合作。在这样一个团体学习过程中,国防教育教师既分享了个人的经验,也对其他教师的先进知识和实践资源进行了借鉴,在思想碰撞中见仁见智、博采众长,达到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提升学术水平的效果,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目标和理念。
三、构建国防教育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优势与问题
(一)国防教育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优势
当前,高校国防教育教师队伍一般是由部队转业干部、地方院校毕业生、军事院校毕业生等构成,学科专业涵盖面广,有军事学、教育学、历史学、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等,这对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有着先天的优势。现阶段国防教育教师之所以能够自发形成团体互帮互助,正是因为教师们专业不一、教学与实践经验不同,而军事科学综合性强、内容更新快,单靠教师个体很难把握军事课的精髓,因此组成团体探讨课教学内容时,能充分发挥利用各教师的特点与专长,为成员们提供多角度的思考与理解、甚至获得一些直观具体的教学素材。
(二)国防教育教师学习共同体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国防教育教师学习共同体雏形的运行来看,其组织管理还没有设立规范、建立制度。形成团结合作的文化氛围,是教师学习共同体有序发展的基础,在学习共同体内外部建立相关的组织制度确保活动的正常开展,是教师学习共同体运行的关键。而当前的国防教育教师学习共同体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具体表现为教师之间合作意愿不足,彼此之间担心成果拿出来共享之后得不偿失;组织略显涣散,成员们并没有明确活动开展的时间、频率,更没有制定活动的规则等,缺少制度化的规范与保障,活动更多是临时性的、自发性的,教师参与范围不够广泛。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教师职业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此外,教师共同体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师参与积极性不足、有效深入互动缺乏、专业引领不强等问题(皮武和朱守信,2022)[4]。学习共同体的设立更多是教师自愿自发形成的,缺少学校政策的支持与物质条件的保障,而这些对维持国防教育教师学习共同体尤为重要,是共同体正常运行的动力来源。
四、规范完善国防教育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策略
(一)吐故纳新,国防教育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完善之路
当前,国防教育教师学习共同体雏形有许多可取之处,如已经将教师集体备课、开展学术讨论常态化,不少教师开始有意识的与其他院系教师开展科研合作,共同完成课题研究等。但是要使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共同体,集体备课等活动不仅需要常态化,更需要制度化、深入化。在与其他教师合作的同时,更可以吸收其进入学习共同体中,为学习共同体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学科的创生。在继承发扬现有优良传统上,对学习共同体进行制度建设,由自发性无序走向自发性有序。此外,当前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模式较为单一。国防教育教师为解决某一问题,在自发组成的团体中,大家地位平等,互相帮助,可以说是一种同行互助的相处模式。在规范完善过程中,需要引入其他交叉学科教师甚至专家进入其中,推动学科创生的进程。
(二)优化教师配比,构建多元的学习共同体模式
共同体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建立开放制度,吸收其他院系教师搭建跨界交融型学习共同体(陈秋惠,2017)[5]。学习共同体应充分利用现有优势,积极吸收在教学科研上已开展合作的相关教师进入共同体中,实现资源的多重聚集与跨界融合,为国防教育教师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为学习共同体注入新的活力。
其次,引入校内外国防教育专家或者教育专家创建引领型学习共同体。正因为国防学科创建的迫切性、军事理论科学的综合性以及国防教育师资的短缺性,所以学科建设在摸着石头过河中,更需要专家的引领才能少走弯路,使课程与学科、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可引入校内外国防教育专家或者教育专家,以举办讲座、培训、研讨等方式协助国防教育教师解决学科创建和军事教学实践中的疑难问题,推动国防教育教师教学水平与学术水平的提升。
(三)丰富活动种类,扩展学习共同体类型
可以从活动目的角度将高校国防教育教师学习共同体划分为教学型学习共同体和研究型学习共同体,其中研究型学习共同体包括课题共同体和学科建设共同体。当前的国防教育教师学习共同体雏形已经具备这两种类型,但是在活动种类上,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除去集体备课、学术研讨之外,可以不断丰富活动类型。军事科学变化快,教学内容更新速度快,如周围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武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可通过定期邀请军事专家开展讲座等方法弥补共同体专业配比不足带来的缺陷。此外,可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如博客群、QQ群、微信群、论坛、研究社区等。利用零碎时间进行交流互动,可提升问题解决的效益等。在每学期开始之前,经过集体讨论确定后,应记录下这一学期需要举行的活动、时间、每次活动的负责人等。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负责人应由成员轮流担任,以syjxKDK908Dwq3dbkDHEU4TtWfrQlF6aqWtdU1Fsnr0=此培养成员的参与意识与责任意识,增强成员的积极性。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Boyer E L .The Basic School:A Community for Learning[M].Jossey-Bass,1995:16-17.
[2]刘桂辉.大学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及价值[J].教育与职业,2015(05):94-95.
[3]原霞.教师学习共同体:高校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的一种新范式[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1):156-161.
[4]皮武,朱守信.学习共同体:区域教师发展的选择与期待[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26):34-37.
[5]陈秋惠.教师专业发展视阈下高校国防教育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D].厦门大学,201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信念的现实反思与建构发展”(2023SJYB0365);2021年南京体育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学习素养视域下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G20213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秋惠,南京体育学院,体育与人文学院讲师;周椿宝,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金融与经济学院讲师,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