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政教育工作开展,事关高校育人,对于人才队伍建设而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新时代背景环境下,高校育人要关注到学生专业能力、职业素养、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的培养问题,加强思政教育的创新优化,能够使高校教育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队伍,这对于满足企业用人需要,推进社会经济发展进步而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立足校企合作模式构建,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创新教学路径进行了探索分析,实现思政教育提质增效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校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思政教育|创新路径
校企合作模式下推进思政教育创新发展,有助于提升思政课程教学实效,推进高校教育教学工作高效、高质的开展,为社会发展培养时代新人。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企合作模式在高校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地运用,加强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针对、有效地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立足于校企合作,如何推进思政教育创新发展,是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开展应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此,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结合思政教育发展新形势、新特点,紧扣时代背景,建立起全新的思政教育模式,能够助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及进步,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助力“中国梦”的快速实现。
一、校企合作对思政教育的积极影响
(一)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环境
思政教育之根本在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感,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领高校学生明确自身成长及发展之方向,深刻意识到自身的职责与使命,从而唤醒高校学生内在动机,引导高校学生在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下,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及进步目标。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要立足于职业教育的形势,把握人才培养之关键点,借助于校企合作之契机,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及成长起到积极地引领作用[1]。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思政教育融入社会环境,引导学生在思政知识学习中,将其与自身专业发展、成长问题进行结合,感受企业文化,深化思政教育质量,助力高校学生的发展及进步。
(二)实现思政教育内容之新
思政教育是现阶段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应关注的一个重点内容,加强思政教育引导,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高校立德树人教育高质量开展,是新形势下高校教育应把握的核心议题。从校企合作视角创新思政教育,能够将现实案例与思政理论知识进行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在思政学习过程中,思绪由书本奔向现实,深刻感受思政教育的功能及作用,并在实践中加深思政知识的理解及掌握,对学生的学习及成长起到积极地引领作用。通过融入校企合作,将学校教育、企业教育、社会教育合为一体,使学生在参与思政学习中,实现举一反三,并结合思政知识,指引自身的发展及进步。
(三)转变学生思政学习观
思政课程是高校公共课程,而非专业课程,这导致学生对思政知识学习缺乏足够的重视。从校企合作视角推进思政教育开展,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紧密结合,从而使高校学生重视思政知识学习,以一个认真、积极、主动的状态面对思政知识学习。思政教育融入校企合作当中,学生在企业实训当中,结合企业管理氛围、企业文化、思政知识内容引导,促进学生思政学习观的转变,以一个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投入到思政学习及思考当中,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全面发展及进步的思政教育目标。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思政教育之困
(一)教学理念之困,制约思政教学有效开展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观念,会对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有效开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但受到传统教育观的影响,高校教师将教学侧重点放在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上,紧随“就业导向”的教学观,强化专业能力、技术教学[2]。受此影响,思政教育游离于职业教育之外,思政课程未能够有效地融入到高校教育教学当中。受教师教学理念影响,学生对思政学习缺乏认知,将思政看作是“鸡肋”课程,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参与思政课程学习时,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对思政知识内容的学习一知半解,影响到了课程教学的效果及质量。
(二)教学方法之困,影响学生课程学习兴趣
高校思政教学工作开展,方法、策略的科学选择,会对思政教育的效果及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在思政教育过程中,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思政教育以讲授式的方式开展,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难以激发学生参与思政课程学习的兴趣,制约思政教学的质量。同时,结合思政教育内容来看,一些理论知识存着抽象性,这给学生理解思政知识及运用思政知识产生不利影响,阻碍学生对思政知识内容、内涵的理解及运用。受到教学方法的束缚,高校学生对待思政知识的学习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制约了思政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开展。加之学生在思政课程学习中缺乏兴趣,对思政知识内容未能够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及思考,影响到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也影响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及进步。
(三)教学资源之困,导致思政知识难以内化
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对于教学资源的有效运用,能够使学生对思政知识内容做好学习及思考,有效地发挥思政教育的功能及作用,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高校思政教育局限于书本,思政内容与实践脱节,制约了学生的理解。如在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思政知识来源于课本,体现于课堂,思政内容与学科之间缺乏有效地融合,导致学生在思政知识学习后,难以对思政知识内容进行有效地运用。同时,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导致学生在面对思政学习时,兴趣缺失,对思政知识内容缺乏深入地学习及思考,影响到了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三、校企合作视角下思政教育创新对策分析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要立足于时代形势发展变化,凸显出思政教育的有的放矢,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将实践教育和理论教育进行紧密结合,完善思政教学载体,以需促学,引导高校学生在思政学习中,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职业观,全面深化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高效、高质开展。同时,结合校企合作视角推进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要立足于时代形势之变,凸显思政教育创新发展,对高校学生起到正向、积极影响,使高校学生把握时代形势发展之变,明确自身的学习及成长方向,促进高校学生品德熏陶和思想升华,使高校思政教育高效、高质开展[3]。
(一)立足校企合作,革新教学理念
以校企合作为根基,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高校教师要积极革新自身的教学观,对思政教育之变化进行深层次思考,奠定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之根基,以提升思政教育之实效性。在推进思政教育创新发展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理念成为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关键,对此,教师要积极革新教学观,让高校思政教育在校企合作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4]。
1.立足校企合作,将企业精神与思政教育进行紧密结合。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的开展,立足于校企合作视角,要注重对思政教育的新形势、新变化进行把握,结合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对思政教育的内容、内涵进行丰富,将其与思政教学工作进行紧密结合,对学生的学习及成长进行积极引领。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校企合作的契机,积极建立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针对、有效、科学的选择,以校企合作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正向影响,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及进步。
2.凸显实践教学,让思政教育高效、高质开展。在校企合作视角下,高校教师要树立起“知行合一”的思政教育观,结合高校教育教学特点,以就业为导向,对高校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及发展。这一过程中,联系校企合作,教师要注重对思政教学内容做好科学设置,将课堂教学内容与企业实践进行紧密结合,结合企业实践丰富思政内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在校企合作中,结合企业生产实践,以示范激励、实践引导的方式,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量。
3.关注能力素养培养,强调学生成长发展。从校企合作视角入手,推进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创新发展,应对学生的能力、素养培养问题予以高度重视,从学生的发展层面入手,以校企合作方式,助力学生发展进步。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目的在于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对于高校学生日后的成长及发展而言,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对此,教师要立足于这一点,以校企合作引导学生参与到企业实践工作中,明确自身的价值所在,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引导小学生活学活用思政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职业素养,为高校学生的长远发展及进步奠定坚实基础,充分发挥高校思政教育的功能及作用。
加强理论革新,把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关键,使高校思政教育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焕然一新,针对、有效地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进步。
(二)采取多元化教学,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除了对教学理念进行创新,也要对教学方法创新问题予以高度重视,以此来点燃高校学生参与思政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高校学生以高涨的学习热情投入思政学习及实践活动当中。对此,立足于校企合作视角,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时,应创新教学方法,为提升教学效率及质量奠定基础。
1.强化直接感知,感受思政之源。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引导,要注重联系企业生产环境、文化环境,将思政教育与企业生产实践进行结合,结合企业文化、精神的融入,使高校学生对思政内容进行直观化的学习及思考,引导高校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深化思政知识的理解。
2.积极推进活动赏析,借助企业实践活动深化思政教育质量。校企合作视角下校企合作创新发展,应注重对实践活动进行运用,组织高校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思政学习及实践当中,借助于企业生产活动,引导学生对思政知识内容进行直观化的学习及思考,利用实践活动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及质量。
3.强化实践学习,实现思政教育提质增效目标。在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联系校企合作,带领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具体岗位当中,以实践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对专业技能进行有效地学习及感知,从而加深思政知识的学习及思考,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及发展。
借助多元化方法运用,使高校思政教育得到针对性开展,引导高校学生在校企合作中,感知思政元素,深化思政知识学习,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及进步的思政教育目标。
(三)做好教学资源调动,推进思政教育创新
校企合作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要注重对教育教学资源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做好教学资源调动,为思政教育创新发展提供帮助。这一过程中,高校思政教育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应对时代形势变化,推进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开展[5]。
1.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专业能力、思政教育能力,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工作进行紧密结合,以深化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在思政教育中,以校企合作为契机,高校教师要对思政教育教学形势的发展变化予以重点把握,能够根据教学形势及特点,做好教学安排及设计,助力思政教育高质量开展。同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将思政教育与实践教学活动进行紧密结合,对学生做好价值教育引领,将思政教育由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层面过渡,以针对性的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及质量,对学生的学习及成长进行科学、有效地引导,建立起更加高效、高质的思政教育教学模式。
2.丰富思政教育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思政知识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及思考。从校企合作视角入手,开展思政教育创新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思政教育教学资源进行丰富,如联系信息技术运用,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直观化地展示。同时,借助于信息技术融入,联系时事政治,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内涵进行丰富及拓展,对学生的学习及成长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高校学生对思政知识内容加深学习及理解,对思政知识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及感知,指引高校学生的发展及进步。通过拓展教育资源,也使高校学生在面对思政知识内容学习时,有一个更加广阔的学习视野,使学生对思政知识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及思考,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积极引领,推进思政教育创新、深化发展。
3.加强校企思政教育资源有效融合,深化思政教育质量。以校企合作方式推进高校思政教育优化创新,应注重将企业教育资源、学校教育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为思政教育创造发展提供沃土。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结合校企合作,对学生的思想状况、道德素质、政治素养、职业素养等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分析,积极运用实践活动,将思政教育落实到实处,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
借助于教学资源的调动,将学校教育资源和企业教育资源进行有效地融合,使高校思政教育得到创新,引领学生加深思政知识的学习、思考、运用,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
综合上述分析来看,联系校企合作视角推进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要以学生为中心,把握高校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学习特点,引导学生对思政学习予以高度重视。同时,把握校企合作契机,对思政教育理念、方式、方法进行优化及创新,凸显思政教育的实践性,对学生参与思政学习,促进学生能力、素养发展,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形势发展需要,适应企业用人需求,推进高校教育教学工作高校、高质开展。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孙敏.课程思政视域下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究[J].教育艺术,2024(03):38-39.
[2]田桂瑛,双海军.应用型高校物流专业实习中的思政教育探索[J].物流科技,2024,47(04):176-178,184.
[3]蔡政策,黄井泉,麻永红.融合思政和技能的实践教学案例设计与资源建设模式探索[J].计算机教育,2024(02):122-127.
[4]胡海峰,肖婷.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发展[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4(04):112.
[5]高莹.高校校企合作共建专业课思政的融入——以“室内软装”课程为例[J].纺织报告,2024,43(01):4-6.
(作者简介:杨薇,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作者单位:大连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