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来,在加强军事文化建设,打造强军文化上,全军文艺工作者勇担责任使命,为繁荣发展强军文化、培养战斗精神作出了重要贡献。基层文艺轻骑队作为文艺工作者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激励官兵、鼓舞士气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鲜明的独特作用,已经成为新时代强军文化的重要特征。新时期,努力发挥文艺轻骑队文化育兵功效,对服务保障备战打仗,丰富基层官兵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文艺轻骑队|基层官兵|文化服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文艺队伍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近年来,基层文艺轻骑队得到广泛发展,成为新时期传播军事文化、服务广大官兵的重要载体,在激励官兵、鼓舞士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基层文艺轻骑队建设应把握的时代要求
军队文艺工作要不断丰富基层官兵业余文化生活,符合部队需要,不仅要突出军味和战味,更要发挥好鼓舞军心士气的作用。基层文艺轻骑队作为军队文艺工作者的重要载体,开展文化工作要紧盯基层部队特点,做到守正创新、聚焦备战打仗,才能更好地服务基层官兵。
(一)基层官兵所处环境复杂性,要求文艺轻骑队必须机动灵活
基层一线所面对的环境异常复杂。客观上,受自然环境、驻地条件的影响,文化服务保障力量比较有限,这就要求文艺轻骑队必须轻装简行、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在各种复杂环境下为一线官兵送上接地气、暖兵心、强斗志的综合服务大餐。主观上,文艺轻骑队所传播的军营文化也应当简洁有效,要让官兵既能感受到轻快趣味、释放压力缓解心情,又能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因此,开展文化活动应当对文化节目充分预想,合理编排,以高姿态俯身走好新时代文化服务的“长征路”。
(二)基层官兵文化需求的多样性,要求文艺轻骑队必须定位精准
当今世界信息化浪潮迅猛发展,文化伴随多样化信息的传播也必然会展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官兵所获取的文化资源的源头、途径必不相同。基层文艺工作者要不断拓展文艺演出形式,寻求适合基层特点的汇演方式。因此,文艺轻骑队员要主动走进训练场、深入到班排,在与广大官兵同吃、同住、同训练的同时,创作出更加精准更接地气、能够满足官兵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体现基层官兵训练、生活的优秀作品。
(三)基层官兵人员构成和任务复杂多变性,要求文艺轻骑队必须主动融入
受担负任务和环境的影响,基层官兵人员构成复杂多样,文化服务保障不能及时跟上。基于此,基层文艺工作者要主动融入。一方面要借助当下新兴的AI技术、大数据技术来为基层官兵展示更具科技感的文化作品,增强文化服务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另一方面,还应当积极融入地方文化力量,不断扩大基层文化服务内容,通过将接地气有人气的文化活动引进军营。比如,采取临时租借地方先进的文化设施场地、邀请专业的文化群(团)体进入军营送文化服务等方式,既能主动融入群众,让文化活动更加丰富,还可以节省文化创作成本,减轻了轻骑队员的演出压力。
二、基层文艺轻骑队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近来年,文艺轻骑队在转型重塑中探索前行,以基层文艺力量为主体的文艺轻骑队伍活跃在基层一线,并得到广泛发展,但仍然存在思想重视不够、节目质量不高、专业人才不够等问题,亟需解决。
(一)政治站位不高、思想重视不够
新颁发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规定》明确“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从实际情况看,当前基层军事文化队伍还普遍存在认识不深、重视不够、特色不明等问题,只是满足于解决低层次的有无问题,尚未深刻感悟到文艺轻骑队在服务基层官兵精神文化生活、聚焦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促进官兵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服务形式单一、节目质量不高
一方面,基层的文艺轻骑队主要是根据任务实际,灵活抽组具有文艺特长官兵组建,人员相对不固定,接受专业培训也相对较少,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直接性导致节目原创性不足,内容单一陈旧且质量偏低,间断性影响着文艺轻骑队整体服务水平。另一方面,有的单位轻视文艺轻骑队作用,单纯依托地方文艺进行文化慰问,表演节目欠缺军事文化特色,与部队任务和官兵生活联系不密切,甚至出现低俗节目等现象,聚焦正能量不够,致使教育性欠缺、质效性不强。
(三)人才队伍欠缺、力量建设不足
打造强军文化,发挥好文化熏陶人、教育人的作用,文化队伍是关键。军队改革后,全军有解放军文艺中心、战区政治工作保障室、军兵种宣传文化中心和个别部队文工团仍保留有军事文艺专业岗位,仅能保证重点方向和重要行动中的文化服务,很难实现基层全覆盖。一方面基层文艺轻骑队主要采取“依托部队管理,任务抽组使用”的方式,临时集中、自发式培养,缺乏持续稳定的人才来源,给队伍建设带来严重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文艺轻骑队没有专门编制,导致一线骨干保留困难,经常出现刚刚培养起来,就面临退伍现象。
(四)文化装备不全、物资保障不力
近年来,各级都比较重视“强军文化建设”,在大力抓集中抓的情况下,推出了一系列极富军事文化色彩的优秀作品。但文艺轻骑队的常态化建设需要的是各级的持续用力,不能抓一阵松一阵,物资保障也经常是任务来了才临时补充,没有形成相对固定的、常态化的保障机制和经费使用办法,因此导致基层普遍甚至存在个别文化器材陈旧,性能较差的情况,常因经费保障跟不上而影响文艺轻骑队工作的展开。
三、加强基层文艺轻骑队建设的对策建议
要持续加强军队文艺工作,坚持为强军服务、为基层服务、为官兵服务、深入推进转型发展,重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不断提高对锻造“四铁”过硬部队、培养“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贡献率。
(一)始终聚焦铸魂育人,牢牢把握政治性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积极主动把加强强军文化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扛在肩上,始终聚焦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求,敢于善于勇于文化创新,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务实作为。采取多种形式向官兵普及军队文化建设理论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唱响“姓军为战”主格调,着眼“党味”“战味”“兵味”,整体联动,精心谋划。基层部队要结合自身实际把建好文艺轻骑队作为一项年度重要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和安排,统筹用好旅政工费和营连俱乐部经费,主动为文化队伍建设搭建舞台、创造条件,按需购买文化器材,着力解决文艺轻骑队开展文化活动条件受限问题,确保活动有场所、工作有阵地、经费有保障。
(二)始终回应官兵需求,充分体现群众性特点
宣传强军文化要找准与官兵的“共鸣点”,注重在“知军、知战、知兵”上下功夫,找准需求、摸准官兵期待。把“慰问”(看望大家)变成“融入”(情感融入),让官兵参与节目的创作,通过兵写兵、兵演兵、兵唱兵的真实形象来演出,真正做到人到、心到、情到。积极推广“订单式”“定制式”基层文化服务,把官兵“要文化”和基层“种文化”匹配起来,输送符合基层官兵需求的文化。基层文艺轻骑队要找准提质增效的“突破点”,在投放文化服务过程中应在丰富形式内容上下功夫,可以借鉴地方综艺、新媒体上出现的新形式内容,加强自主创新,探索设计能调动官兵积极性,提高参与度,实现短平快效果的活动,以解决文艺轻骑队专业化不够、内容过于平实等问题。
(三)始终着眼时代挑战,积极发挥引领性功能
时代在飞速发展,我们也不能亦步亦趋,而是要领跑在前,基层文艺轻骑队必须在思维理念上寻求蜕变,盘活强军文化传播的方法模式,统好时代提供的丰富资源。针对强军文化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要进一步创新文艺轻骑队工作方式方法,结合时代特点、军营特色开辟出一条适合自身工作的管用招法,不能仅局限于传统的巡演,坚持注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共性需求与个性需求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充分发挥强军文化在强军事业中的引领作用,要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新生态资源,建立全军“文化服务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并根据官兵的多样化需求,运用5G+VR/AR等技术手段,充分发挥5G技术高宽带、低时延、大连接的显著优势,运用人共智能电子白板等新技术,构建起异地、多人、多端实时共享互动的全息影像,打破传统服务时空限制,从“文化服务数据库”中搜索资源直接嵌入现场,为官兵提供沉浸式文化体验。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习近平强军思想学习纲要(2023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3.
[2]习近平关于军事文化重要论述研究[Z].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2021.
[3]刘笑伟.让强军战歌更加激越嘹亮[N].解放军报,2022.
[4]龙方成,杨阳.发展强军文化培育战斗精神[N].光明日报,2023.
[5]陈明辉.军队文艺“轻骑队”建设应补齐人才短板[N].解放军报,2021.
[6]曹帮平.增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战斗性[N].解放军报,2015.
(作者简介:于珂珂,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学员六队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军队文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