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换新: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承路径

2024-12-06 00:00:00王江玥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4年10期

【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在新时代传承以及发扬红色文化,不仅可以有效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还能够切实激发红色信仰。新时代红色文化具有红色信仰的传承价值、文化自信的导向价值和时代新人的培育价值;但是随着历史虚无主义的蔓延,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承也面临着许多困境,历史虚无主义以否定历史记忆降低红色文化的价值、以调侃革命先烈解构红色文化的引领、以泛娱乐化外溢阻碍红色文化的传播。因此,必须要树立红色意识、筑牢红色阵地和深挖红色资源,做红色文化的继承人、代言人和讲述人,更好地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

【关键词】红色文化|传承|历史虚无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1]。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红色文化不仅记录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还凝聚了无数先辈的智慧和牺牲精神。对现代社会而言,红色文化不仅能够增强人民群众的“四个自信”还能够激发全社会的奋斗精神,促使人们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然而,尽管红色文化在多个领域得到了传承和发扬,但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仍然存在,影响了对红色文化的正确认知和传承。为了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需要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警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内蕴与宗旨:新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承的价值

(一)红色信仰的传承价值

红色文化作为新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深刻凝聚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了无数优秀共产党人的智慧,并且直接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红色文化不仅承载了我国革命的历史记忆,还融入了对人们未来社会的展望,通过红色文化的传承,中华民族能够更有效地防范外部威胁。只有传承好红色基因,引导人民坚定跟党走,才能保证中国共产党永不变质,共和国永不变色[2]。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的渗透对我国文化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这不仅阻碍了国家的发展,还妨碍了红色信仰的有效传承。红色文化作为传承红色信仰的核心动力,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通过弘扬红色信仰,使得党和国家能够引导人民群众正确理解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深远意义,在这一过程中红色文化为群众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起坚定的红色信仰。同时红色文化也促使群众突破不良思想文化及落后意识形态的束缚,从根本上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不仅有助于维护国家的历史记忆和精神财富,也为新时代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文化自信的导向价值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3]。红色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鲜明样态,是推动文化自信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抓手[4]。从红色文化资源来看,我国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其能够作为在新时期传承以及发扬红色文化的关键载体。常见的红色文化资源如革命遗址、英雄人物、红色精神、红色历史事件、艺术作品、纪念日等,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多元化的渠道。红色文化的历史传播传承责任是红色文化点不断开拓创新文化发展模式的动力[5]。通过传承红色文化,能够使这些资源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活力,凝聚党和人民的向心力,为文化自信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感悟红色文化使人民群众能够接触并了解中国共产党在面对“三座大山”时所进行的勇敢斗争,这不仅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还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其次,红色文化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证明了新中国建设和发展的伟大成就。红色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是其核心部分,强化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当今时代,面对部分西方国家对我国人民的误导和文化侵蚀,传承红色文化显得尤为重要,这有助于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优秀文化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结合,坚持追求真理,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三)时代新人的培育价值

红色文化作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有助于引导全国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其一,红色文化是培养新时期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助力,为新时期培养时代新人提供了明确的政治方向,帮助他们以坚定的政治立场把握“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其二,红色文化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青年人才能够深入理解党的智慧和现代化的理想信念,并且成为了鼓励广大青年成长的重要动力。红色文化贯穿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融合了优秀的政治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要素,广大青年人才通过感悟红色文化不仅能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鲜明政治性和先进人民性,还能认识到自己肩负的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责任,从而在自身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其三,红色文化为新时代青年人才提供了精神支撑,帮助他们培养矢志不渝的优秀品格。新时代青年群体以勤奋好学和强烈的好奇心为特征,这使他们能够快速理解红色文化的价值,但也可能受到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影响其全面发展。因此,发挥红色文化的作用尤为重要,它能够引导青年群体深入汲取红色精神。红色文化在政治方向的培养方面能帮助青年树立坚定的“骨气”,抵制利益诱惑和不良文化思想。红色文化还通过工匠精神、斗争精神和红旗渠精神等多种精神力量鼓励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奋勇向前,为青年人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不仅激励青年人才不断进步,还为他们的成长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二、挑战与突破:历史虚无主义与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的困境

(一)价值困境:以否定历史记忆降低红色文化的价值

红色文化承载着历史的生命和灵魂,是一个民族战胜无数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历史文化记忆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文化传承过程,然而历史虚无主义者往往以孤立和抽象的方式审视历史文化记忆,强调偶然性和无意义性,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严重扭曲了历史事实,阻碍了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承。一方面,部分人群通过编造虚假言论,试图降低红色文化的价值,他们采用虚无解构的手法对历史进行歪曲描述。尽管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能够识别虚假言论的危害,但是部分群体仍容易被表面上有理的历史虚无主义言论所误导,这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党中央对此类行为作出了明确的解释,指出这些行为的目的在于贬低中国共产党在人民心中的地位,阻碍社会主义制度的深入实施。另一方面,历史虚无主义者还通过媒体渗透来否定红色文化的意义。历史虚无主义者以“解密者”的身份在各种媒体渠道上发表有害言论,展示虚假的“红色记忆”,从而使公众对党和国家产生负面印象。在传播虚无主义理念时,这些人群常常利用学术期刊、专题研讨会、广播电视及新媒体等多种渠道,以历史题材为主进行传播。观众在这些作品的影响下,可能会被虚假历史所误导,对红色文化产生误解。同时历史虚无主义者还采用碎片化的叙述方式,断章取义真实历史事件,从而进一步瓦解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的理想与信念。所以在应对这些挑战时,需要深入分析虚无主义的传播机制,提升公众对历史真实的认知和辨别能力,从而有效维护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引领困境:以调侃革命先烈解构红色文化的引领

历史虚无主义者会利用特定的事件对历史人物的缺点以及错误进行过分夸大,这同样会对红色文化形成错误的解构,更是不尊重历史人物的表现。一方面,在红色文化中,有着大量的英雄人物,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只为保护祖国以及人民群众,是不容被调侃、被解构的。历史虚无主义者会将“还原历史真相”作为出发点,不能够结合新时期唯物史观的立场以及特定的历史背景对历史人物进行更为全面的解释,仅仅只能立足于现代人的角度看待历史人物,且多抱有审视以及苛责的态度。常见的解构思维有当代人标准、单向度思维等,对特定的历史人物进行全盘化的否定以及批判,以达成恶意抹黑英雄人物的目的。同时,对于历史中明确存在的反面人物,历史虚无主义者则会对其进行“洗白”以及“翻案”。另一方面,为了持续宣扬历史虚无主义以及解构红色文化,历史虚无主义者还会借助伪科学手段来“证明”其所谓的“真相”。在谈论特定的历史人物时,历史虚无主义者会掺入大量的主观思维以及个人的臆想。看似是在为人民群众提供科学知识科普以及历史文化宣传,实际上却披着科学外衣的虚假论调,使用了虚假的科学知识揭秘了主观层面上的历史真实事项,伪装成了科学知识的传播者。例如,他们可能会依赖回忆录、独白等难以验证的资料,并对实际存在的历史概念进行曲解,从而达到对历史人物进行抹黑的目的。党中央对此指出,历史虚无主义者往往会为了给英雄人物寻找所谓的历史真相而使用看似科学的言行,此类言行属于机械唯心主义。此外,历史虚无主义者还会使用软性包装历史人物的方式刻意抹黑英雄人物的形象,试图以此削弱红色文化的传承,不仅对英雄人物进行负面塑造,也对红色文化的正面形象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三)传播困境:以泛娱乐化外溢阻碍红色文化的传播

“泛娱乐化”主要指的是以娱乐的方式展现公众话语,使其能够转变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精神,尤其在红色文化的传播领域,历史虚无主义者常通过这种方式阻碍红色文化的传播,他们将娱乐化的手段与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结合,掩盖其真实意图,为所谓的言论加上“娱乐化”的外壳,使红色文化的传承受到了更为隐晦的挑战。在日常生活中,历史虚无主义者会直接进攻新时期的文化市场,目的在于持续降低红色文化对于社会公众的影响力。以视频为例,历史虚无主义者会将所谓的思维意识形态直接融入视频内容中,在拍摄红色文化相关的视频时,常制作大量恶搞英雄人物的视频,或将特定历史人物过度神圣化,当人民群众观看此类视频时,就会产生“革命战争是简单的”的错误思维,进而影响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此外,历史虚无主义者还擅长制造大量的负面话题,导致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受到了进一步的削弱。历史虚无主义通过错误的舆论导向,不断动摇公众的信念,他们认为只要采用错误的舆论导向,就能够持续动摇人民群众的决心,并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瓦解其斗争意识,从而威胁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时间点,历史虚无主义者就会出现,利用多种渠道传播所谓的“如果论”,试图抹黑党对中国人民的领导,并试图抹杀历史发展过程中特定的必然性,片面地将个人层面上的主观意愿强行凌驾于历史的客观规律,这种行为不仅歪曲了历史事实,还可能导致公众对红色文化的信任度下降。在日常生活中,人民群众会在接触大量信息时发现不同角度的负面新闻以及话题,其均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为了降低红色文化影响力而采用的手段,这些信息常常转移社会矛盾,将焦点直接对准中国共产党,引发负面的社会舆论,在一些严重情况之下,这种负面的社会舆论甚至可能引发信任危机,进一步削弱红色文化的社会基础。

三、思考与建构: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承对策

(一)树立红色意识,做红色文化的继承人

“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6]。红色文化的核心是其蕴含的精神形态及其展现的价值理念[7]。新时代弘扬红色文化的传承,需要深入树立红色意识,并做红色文化的积极继承者。红色文化不仅承载着革命历史的记忆,还肩负着引导人民群众全面认识历史的重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8]。首先,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坚守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直接体现了红色文化中党性先进的价值观,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的具体表现,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人民群众能够明确历史的真实面貌,明确“历史是不容任何人改变”的道理。红色文化的传播不仅需要准确的历史事实,还要依赖于对这些事实的真实再现与分析,因此,新时代的历史理论研究者应当全面收集和整理红色文化相关的历史资料,系统记录真实的历史事件,并将这些鲜活的历史记忆转化为现代化的教育资源,从而丰富红色文化的资源库,并提升其感染力。其次,要全面和辩证地看待历史。历史虚无主义往往具备极为孤立、过于片面、碎片化明显等特点,这就会直接导致历史的整体出现断裂,更是忽视了历史发展特有的规律。因此,在研究历史时应坚持辩证的历史观,广阔的思维视野,使得历史事件从静态的固定事项转变为动态的发展过程。这样一来,红色文化中的历史事件不仅能被更深层次地分析,还能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及世界历史的大背景有效衔接,有助于揭示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并进一步加强其对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教育和引导作用,能够确保红色文化在新时代中的传承与发展,使其不仅保留历史的真实性,还能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

(二)筑牢红色阵地,做红色文化的代言人

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变之大局,我国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成果[9],红色文化能够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感,以不断提升综合国力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面对历史虚无主义对历史的扭曲与误读,需要通过筑牢红色阵地来维护和传承红色文化,加强红色文化的宣传和推广,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历史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历史经验,不仅是对过去革命历史的记录,更是对未来的指导,面对历史虚无主义对红色文化的抨击,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这一文化阵地。其次,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来看,有大量的党员干部愿意为国家的进步以及民族的团结前赴后继,以极高的保家卫国意识以及救国意志助力了新中国的建设,在新时期的红色文化中,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也是红色文化中的重要传承要素。红色文化不仅要在内容上真实客观,更要在表达上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使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红色文化的价值不能停留在革命年代为了崇高理想流血牺牲的信念上,还要体现在新时代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不断满足里[10]。所以文艺工作者应以英雄人物为创作基础,创作出符合时代主流价值观的文化作品,对资源的深入挖掘和适当重塑,做到在弘扬红色文化的同时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传递正能量,激发人民的爱国情感。此外,在红色文化的宣传方面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向人民群众推送优质的红色文化资源。最后,需要对红色文化的相关素材进行系统整理提炼出其深远价值。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应得到充分发挥,帮助人民群众更好地理解历史、认同国家的价值观,所以要对红色文化内涵和价值进行深入挖掘,更好地将其精神和价值观融入到当代社会的发展中,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总之,红色文化的传承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未来的担当,筑牢红色阵地、做红色文化的代言人,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的重要任务。

(三)深挖红色资源,做红色文化的讲述人

新形势下,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意识到了舆论场域在传承以及发扬红色文化中起到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国的网民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就使互联网成为新时期红色文化传承与发扬的关键场域。基于这一现状,必须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打造全新的红色文化记忆场域,以确保这一宝贵精神财富能够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扎根并传承。一方面,对红色文化相关的革命旧址进行修缮。革命旧址作为红色文化的实物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革命精神。结合历史文化、历史事件以及当地的民俗文化展现红色文化的魅力,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红色精神。另一方面,开展精品化的红色文化展览。建设以及完善红色文化展览馆、革命事件纪念馆等,通过系统化的展示,让历史文物“活起来”,全方位展现红色文化智慧,从而实现红色文化的传承。传统的线下红色文化活动更容易受到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网络舆论阵地,影响了其传播效果。因此,就需要增强对网络红色文化舆论阵地的重视程度,持续拓宽红色文化的传播范围以及增强其传播力度。结合新时期的网络平台的特点构建现代化的红色文化舆论矩阵,确保线上红色文化宣传能够与线下红色文化活动保持有效衔接。可以打造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抖音账号等,高频次推送新时期的主流社会思想以及历史观念,在网络平台的内容推送中,应结合新时期的主流社会思想和历史观念,说明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危害。以正面事例与反面事例结合的方式引导人民群众树立辩证客观的思维,增强他们对历史的认知和判断能力,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红色文化活动,从而在网络舆论阵地上占据有利位置。

四、结语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全新时代传承红色文化以及应对来自历史虚无主义的挑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举措。要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深入分析红色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使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辉。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83.

[2]周静.论新时代红色基因传承的鲜明特色[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3(2):16-20.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194.

[4]滕慧君.全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承路径探析[J].人民论坛,2020(22):138-139.

[5]曹月娟,程俊超.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传承路径[J].青年记者,2020(20):85-86.

[6]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N].光明日报,2005-06-21(1).

[7]文丰安.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J].学习与探索,2020(11):54-62.

[8]习近平.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奋力前进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N].人民日报,2016-07-21(1).

[9]曹芳.弘扬红色文化坚定文化自信[N].内蒙古日报,2019-02-18(5).

[10]徐晓宇,张一达.对新时代传承红色文化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8):80-82.

(作者简介:王江玥,澳门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党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