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着眼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党在高校的基本单位,承担着思想理论引领、教育管理与保障立德树人工作长效机制等职责。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定程度上存在党建品牌创建意识不足、学生党员流动大致品牌特色难维系、党内活动特色不足、宣传阵地建设有待完善等问题。因此,深化推进学生党支部品牌化建设,以此激发学生的青春动能,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对高校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校党建|品牌化|建设
高校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向高校基层延伸、提高高校党支部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对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一链三环”模式以立德树人为主链,在党建工作中紧扣“党建+思政”“党建+服务”和“党建+就业”三环,聚焦党性修养、专业知识、实践服务和文化宣传等具体内容,助力党支部影响力、号召力与凝聚力的提升,为学生党建品牌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具有可行性的新思路。
一、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品牌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品牌化建设对接新时代党建发展要求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与挑战持续涌现,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成为党在新时代新征程自我革新的重要趋势。学生党支部作为党在高校的基本单位,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必须主动对标新时代党建发展要求,借助品牌化建设更好地加强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党支部思想政治建设。
(二)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品牌化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开展学生党支部品牌化建设,有利于夯实立德树人长效机制,助力“五育并举”落地生根。借助党建品牌化建设,学生党支部得以增强思想引领、团结凝聚青年学子的功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党员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三)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品牌化建设是提升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保障
学生党支部品牌化工作开展的初衷与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在相关学习与实践活动中,学生党员得以提高政治理论水平与党性修养,得以亲身走进基层、走向群众,了解群众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并以此为驱动更好地开展相关服务工作。通过建设有影响力、有特色的学生支部品牌,进一步增强支部的凝聚力与号召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及参与服务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品牌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党支部党建品牌化创建意识不强,重视度不高
高校二级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身兼数职,除了负责党建工作外,还要承担教学任务、课题申报、学生社团机构的管理等。因此,部分学生党支部只注重常规的学生党员管理,缺少深入思考支部党建工作的内在活力和挖掘周围资源渠道的潜力,从而无法在实践中提升学生党员,为二级学院增强专业培养能力、为周边社区提供智慧决策、为社会生产实践提供创新能力。
(二)党支部内部学生党员流动性大,品牌特色难维系
党支部内每学年中都有新发展的预备党员,以及毕业班学生党员的转出。在党员流动性大的情况下,如何科学管理,保持已有党建工作成效的底蕴,使党建服务发展工作成效持续得到强化,而非一次次“削弱”从头再来?保持自身党建特色和成效的底蕴,这也是大多数二级学院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中共同面临的问题。
(三)党支部内部活动特色不足,学生党员参与度有限
目前大部分学生党支部建设形式单一,只注重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学习党的各级各类相关文件、会议精神、召开党员会议,党课分享会等,缺少社会实践类活动[1]。与此同时,在支部党课理论学习中,学习形式单一,学生党员思考不深入、分享的内容不够细致全面,有些理论学习流于表面,效果大打折扣。
(四)党支部党员之间凝聚力不足,战斗堡垒作用有待强化
学生党支部只注重理论教育的学习培养,短视社会实践的学习途径,没有立足自身支部党建,为党员广建平台、广搭桥梁,拓展党员联系群众途径,丰富党员联系群众内容,锻炼党员服务群众本领的举措[2]。因而,学生党员只能在理论上开始,却止步于理论。党支部不能深入理论联系实践,支部内的学生党员便缺少一同迎新境、遇疑难、齐思考、广尝试、破难题、共总结的机会,也就不能有效提升支部内党员的凝聚力,发挥党支部作为战斗堡垒的作用。
三、“一链三环”模式设计
“一链三环”模式,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主链,主链条紧扣“党建+思政”“党建+服务”和“党建+就业”三环的一种模式设计。模式设计如图1所示。
(一)主链: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贯穿在“一链三环”学生党建品牌模式构建的全过程。该党建品牌模式紧紧围绕党性修养、专业知识、实践服务和文化宣传等具体方面,深入开展“党建+”相关特色活动,提高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与专业素养,持续营造支部优良的党建氛围,谱写立德树人的新时代新篇章。
(二)第一环:党建+思政
思想建设是灵魂塑造。作为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从一开始就注重从思想上建党,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3]。高校学生党支部品牌化建设过程中,思想政治与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做细做实做好,不断加强支部同志的党性修养。
“一链三环”学生党建品牌模式下,立德树人的主链条紧扣“党建+思政”这个第一环。围绕党性修养教育,开展“党员身份时时记,强国知识天天学,思政教育月月办”系列活动,推进学习型党支部建设。要用好“学习强国”平台丰富新颖、权威准确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材料,开展有关二十大精神、革命文化、建党精神等的理论学习活动,在学习中激发青年同志提升自身思想政治修养的内生推动力。与此同时,结合线下品牌化特色化的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党支部对青年同志在思想政治修养提升上的外在引导力。以内因与外因相结合,让“党建+思政”助力立德树人工作成效提升。
(三)第二环:党建+服务
服务实践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高校学生党支部品牌化建设必须善于利用服务实践这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强化服务实践育人功能,有效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影响力。“一链三环”学生党建品牌模式下,第二环即为“党建+服务”,其一为服务学生成长,其二为服务社会需求。
关于服务学生成长,党建工作和专业学习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在“一链三环”学生党建品牌模式下建立帮扶机制,以互助的形式开展学业帮扶和成长启迪活动,助力广大学子实现学习进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相长中取得专业知识素养共同进步的结果。另一方面,专业知识与专业素养的提升使得青年学生开展党建工作的能力得到确切提升,从而能够更好地结合自身专业开展特色服务活动。
关于服务社会需求,主要涵盖党建赋能社区治理、党建乡村振兴两方面内容。首先,以党组织与基层社区共建为抓手,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鼓励支部党员同志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劳动教育等,在实践中锤炼本领,为基层社区治理创新持续注入“青创造”和“青动能”。再者,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育人才激活力。利用暑期三下乡的契机,由支部搭建三下乡队伍,结合自身专业深入乡村开展相关活动:有如利用自媒体和电商直播等方式,推广特色农产品和乡村特色产业,助力村民增收与产业脱贫;组织学生党员进行国家资助资产下乡宣讲,助力乡村学子梦想起航;有如结合专业知识,开展金融电信知识科普防诈骗或美育课题、科学科普等特色活动。以“党建+服务”的形式凝聚青春力量,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赋能社区治理、引领乡村振兴。
(四)第三环:党建+就业
党建是高校开展工作的基础,就业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党建+就业”二者结合既是党建工作的开展和创新,也将带领就业工作走上“新高地”。从政治上、民生上及具体工作开展上,党建促就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4]。“一链三环”学生党建品牌模式下,第三环即为“党建+就业”。
首先,通过开展相关主题的党日活动,帮助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再者,以党支部为引领,建设“党建+实习就业”信息共享平台。党支部需要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和企业资源,积极与用人单位保持联系,推动校企合作,进一步拓宽学生实习与就业的渠道。同时,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优秀校友、师兄师姐实习就业经验分享活动,在青年学子中形成“实习资源共享、实习就业经验共鉴、就业竞争力共提升”的良好氛围。同时,积极鼓励学子利用暑期、寒假假期的时间节点,积极参与实习工作,深入企业一线。
四、“一链三环”模式实践探索
(一)“党建+思政”建设方面
注重强化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督促学生党员每天进行理论学习,打卡学习强国应成为学生党员学习新常态。无论假期还是平日上学里,二级学院学生党支部的党员们应每日在“学习强国”平台上积极学习。学生党员们通过分享学习心得,加强了自身的政治素养和思想素养。另外,学生党员依托每月和季度的党日活动中,积极主动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坚持用科学的理论知识和坚定的党性信念指导日常的学习和实践。
作为学生党员,应秉承着在各自岗位上“有一分热,发一份光”担当精神,在学习、竞赛、干部、志愿、实践等重点领域全面开展活动,党支部内全体学生党员团结合作,相互支持帮扶,以将绳子拧在一处的凝聚力共同提升党性修养,提高专业本领,更高质量的服务奉献社会。
(二)“党建+服务”建设方面
在“一链三环”学生党建品牌的模式下,二级学院学生党支部可以成立一支以党支部书记牵头、学生党员带头、支部成员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队,联合社区开展“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工作,帮助社区解决问题,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与社区合作,进一步推动双方及其所属党员工作更加深入基层,贴近群众,能深入了解和熟悉社区乃至社会志愿工作,提高服务基层和群众的热情和本领,发扬社会公益精神,携手促进社区乃至社会和谐发展。
此外,学生党员应深入社会实践、走访社会基层以提升眼界视野,瞄准乡村振兴道路上的难点险境,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技能,迎接挑战解决问题,将青春热血服务奉献在祖国最基层的每个角落之中。
(三)“党建+就业”建设方面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5]。在“一链三环”学生党建品牌的模式下,二级学院学生党支部应立足长远针对不同学段的在校生进行意识引导与就业指导,稳抓毕业生群体的就业指导工作。对于大一大二学段的学生注重职业规划意识引领,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与职业规划比赛、职场礼仪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职业规划意识、在大学期间不断清晰与调整规划职业生涯,准确进行自身定位;对于大三大四学段学生,学院党支部及党员老师积极传达和为学生解读“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就业政策,引导学生支援祖国一线,奉献自身青春价值。此外,搭建就业信息平台;开展优秀校友就业创业经验分享会;求职就业指导培训;坚持线上线下招聘会双轨道驰行。深度整合各方面能动因素,全力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保障工作稳舵启航。
除此之外,学生党支部应积极进行多样性学校社区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使支部成员在志愿实践中形成正确的劳动观与职业理念,不盲目追求大城市与高薪工作,而是放下过高要求与期望,从基层做起,修正品行与积累经历,稳扎稳打。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生毕业生群体就业重点帮扶,为毕业生群体中的家庭经济困难生建立就业动态台账,毕业班辅导员及论文指导老师精准对接指导,提供多种就业渠道途径,使困难生毕业生群体稳固内心、提振信心、夯实能力与提高就业竞争力。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田燕飞,李阿利,邹亚.提高高校院系基层党建工作质量的路径探索——以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为例[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5(03):81-85.
[2]龚春明,万宝方.基于社会管理创新视角的高校党建工作模式新探[J].临沂大学学报,2013,35(02):1-4.
[3]张振飞.新时代高校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略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9):55-56,60.
[4]倪杨.高校基层党建与大学生就业工作融合的路径探索[J].江苏商论,2019(09):138-141.
[5]杨盼.新时代高校“党建引领就业”融合模式探究[J].中外企业文化,2022(02):235-237.
(作者简介:李华辉,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