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2024-12-06 00:00:00王培宇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4年10期

【摘要】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学生党员则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先锋军,如何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是高校领导者、党务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值得共同研讨的课题。笔者从高校大学生党建入手,调查分析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保障、教育培训、监察机制和队伍构建四个维度,构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为新时期提高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提供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一、提高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毫无疑问,高校中的党员是新时代先进青年的模范代表,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素养提高直接关系到党的建设质量和组织力量。学校党建活动的核心在于促进党员青年的全面进步,特别是在其成长发展上下功夫。高校需要努力完善大学党员发展的程序和标准,建立完善的党员教育和培养机制。提升学生党员的全方位素质和技术水平和党员队伍的整体水平,助力大学党组织建设工作迈向新阶段,从而有效提升高校党组织的综合实力与素质[1]。

(二)提高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是确保党的事业向好发展的关键保障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立进程中,共产党员扮演了至关重要的领军角色,他们是国家持续稳定增长的坚强骨干。大学生党员作为整个党的力量组成中的关键部分,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联着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效果。基于此,刻不容缓地提升高教院校中学生党员的综合素养,确保党员团队整体水平上乘,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向好有着至关紧要的影响。

(三)提高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有益增强

积极开展高校学生的党建工作,不仅有助于改善党的组织结构,还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促进自我提升的平台。事实上,提高高校学生党员的素质对于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极为关键,全面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轨迹产生深远正面影响。如果忽略了对学生党员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将会导致学生党员在实际行动和生活中无法获得学生的认可,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将会变得极为不利。

二、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党员发展制度保障不够健全

目前部分院校在学生党员成长的周期性评估体系上尚有不足。首先,对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先锋模范作用和群众基础等方面评估并未深入细致化,评价体系缺少清晰的指标设定。其次,未能充分引入师生群众的监督参与,影响了其精确度及广泛的认同感。最后,审查时对申请材料过于依赖,忽视了党性锻炼、榜样作用发挥以及师生评价方面的考查。

(二)大学生党员发展教育培训不够科学

一方面,部门高校对于大学生党员的培养计划未进行周密而系统的构建,尤其是在党校教学师资的配备上显得不足,必要的工作场地、经费和物资支持也有所欠缺,难以满足目前的党建专业化培训对学生党员的需求。另一方面,对学生党员培养过程的学习考核和日常监管不够严格,缺乏必要对迟到、早退、缺勤、消极的处理手段。这种现象的滋生和扩散,不仅阻碍了积极学习氛围的建立,也为培训成效的稳定性带来问题。

(三)党务工作者的自身素质亟待提升

高校基层党组织在选拔和培养党务人才过程中普遍存在偏重专业技能轻视党务管理的倾向,并有一定程度的随意性。部分党务工作者非党务专业出身,经验不足且政治素养有待提高,缺乏思想教育和相关业务的培训,导致理论知识欠缺、工作方法刻板、创新能力不足,无法对大学生党员预备人选和积极分子实施有效的思想教育和正确引导。目前,学院辅导员承担着大学生党员培育的重要角色,党总支书记、组织员等专职党务工作者人数相对偏少,这迫切需要增强针对学生党务的专业团队建设,以促进党建工作向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三、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策略

(一)规范程序,落实大学生党员发展制度保障体系

1.完善定期考评制度

推动和完善定期的考评体系需要结合党组织的定期考查与学生党支部的日常自查,尤其要把对党员的民意测评提升至核心地位。针对学生党支部的日常自查,要抓住自我存在问题的关键点,认真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计划,并将自查及改进情况上报给各级党组织。

2.强化党委预审制度

在校各党支部需细审候选人能否达标、教育训练是否符公平合理标准以及所有提交文件的准确与可信度。同时,须经由集体会议讨论并一致投票作出决策。预审结果应在相应党组织的公告栏和官方网站公开张贴,以便于广泛接受师生群体监督。

3.健全转正答辩制度

实行转正答辩流程,有助于让院(系)党组织、师生群众以及正式党员大学生预备党员进行更细致、更广泛、更真切的了解与评估。该流程主要涵盖“个人陈述职责”“个人答辩”和“集体测评”三大步骤。若转正答辩失败则安排该名学生或是重新参加下一次的答辩,或是延长预备期限。

(二)着眼实效,优化大学生党员发展教育培训体系

1.制定教育培训规划,提高教育培训科学性

高校的党委需积极承担起对在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主导责任,拟定具体有效的长短期教育方案,指导大学生党员的发展与培养。同时,高校要以重大节庆日、重要活动、重要节点为教育契机,创建多样并富有成效的教育和实践活动方案,如安排系列阅读沙龙、主题性报告会、知识竞赛、身边榜样的评选等常态化教学活动,以点燃学生在思想层面的积极性、主动进取性和创新性[2]。

2.创新教育培训形式,提高教育培训实效性

高校应当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传媒新平台,强调学生的个性和他们的现实需要及兴趣,通过不断地引入培训方式的创新、有趣和多元因素,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参与到党内交流与对话。这样,才能确保他们正确掌握关于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核心内容、现实目标及其与个人发展紧密相关的联系,并有效提升教育培训的成效。

3.发挥党校教育作用,注重教育培训长效化

高校要注重党校长期发展建设,由校党委对党校的教案、课程体系、选定教材及师资力量进行全面的复核。条件允许的高校可以自主制作党课视频资源、增设与党课相关的新课程、建设线上党校等举措,以此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教育影响。同时,变革“一次定终生”的培训模式,从大学生志愿加入党组织的初阶短期培训,到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后的系统化培训,乃至成为正式党员后的持续教育,都要聚焦于教育的长效性。

(三)增强素质,强化大学生党建工作人员队伍的构建

1.选优配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领导班子

选拔学生党支部书记可从精通政治指导的教师、担任班级导师的学者以及在党建领域有研究成果的专家教授中遴选。选任过程中,要确保将党性强、作风正、组织管理能力突出、热必党务工作的优秀党员选拔到党支部书记岗位上来,通过这种选拔体制可以为大学生党员的持续进步与发展打造稳固的领导阵线。

2.加强业务培训,培育学生党建工作专业化队伍

打造一批素养卓越、才能出众、熟稔业务、风纪严明的学生党建专业化团队,是提升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组织保障。高校应当围绕“走向外部、引入内部、深入基层”的培养实践思维,努力提升学生党务工作者的专业训练。此外,亦需要增强对专任及兼职组织干部的职能培养,积极利用群体智慧,密切协作,确保高校学生党员提质发展的保障体系得以落实[3]。

3.细化奖惩办法,推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绩效管理

想要提升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质量,首先,要设立明确的工作监管评估与激励惩戒体系,并持续对评估准则的具体事项进行细化。其次,高校应不断强化对党务工作者业绩的评估,确保明确的责任感、目标导向和实际行动。最后,高校还需要定期进行党务工作者的思想品德培养,最大限度地激发党务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和创新创业的热情。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张文秀.构建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22(08):85-87.

[2]周鸣.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质量保障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运用——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视角[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21,42(03):48-52.

[3]李尹辉.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D].湖南大学,2017.

【基金项目: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立项课题“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2023GXDJYB106)】

(作者简介:王培宇,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