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工业实验室是生产工艺、开发技术、检测评价的科技堡垒。国防科技工业实验室是科学生产试验的基本单元,涉及的保密工作事项几乎涵盖了所有基础科学保密工作的方方面面。国防科技工业实验室的保密工作迫切需要深入研究,从源头和底层深入探析,落实到位。
一、党政保密管理探析
国防科技工业实验室的党政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带领整个试验室推动科技的发展,还需要贯彻落实上级的保密工作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夯实保密工作政治责任。同时关于涉密信息的载体随着保密工作的开展亦越来越多。知悉、存储和处理的信息越来越多,涉及公文保密、会议保密、活动保密、通信与办公自动化保密、组织管理保密等诸多方面。党管保密室保密工作的根本原则,也是最大优势化,用“心”抓保密。是党政保密管理从全局出发。将保密工作纳入党务目标考核。对重要内容从制度落实、责任追究、保密管理、监督检查。细化分解考核指标,对保密管理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管理不规范的做到奖优罚劣,建立党管保密的决心。保密工作贯彻“党管保密”的工作要求,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法管理”的方针;坚持“业务工作谁主管,保密工作谁负责,促进保密工作与业务工作相融合”的原则,实现“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设防”的工作目标。
二、组织机构的管理
将保密组织机构依据人员变动,统一调整。优化队伍服务于保密工作。成立保密检查队伍,按季度随机保密自查,做到自查自评,专项检查。对自查出的问题不予包庇,一经查出,在当月绩效考核中施行奖惩。
三、涉密人员管理
做好保密工作,根本在人,重点在涉密人员以及涉密人员对保密工作认识的意识形态。需要彻底理解涉密人员的基本定义。涉密人员是接触、知悉、执行和经营国家秘密事项人员的统称,是国家秘密事项从确定、流转、运行到解密整个生命周期的直接参与者,也是国家秘密的直接保卫者。涉密人员上岗前应当经过保密教育培训,掌握保密知识技能,签订保密承诺书,严格遵守保密规章制度,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秘密。新入职人员的保密意识形态管理。新入职人员要补好保密常识课。需要在入职保密岗位前充分了解保密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了解保密工作与本职工作的关系,牢固树立国家安全利益至上的意识,增强保守国家秘密的自觉性。
涉密人员是国家秘密运行的承载主体;涉密人员是国家秘密事项的实施主体;涉密人员是国家秘密的保护主体;涉密人员是保密法律义务的履行主体。
涉密人员的保密素质决定着保密工作的成败。保密工作需要事无巨细的工作态度,整个保密过程需要全周期的管理,不容许出现任何“断点”。所以加强涉密人员队伍的建设,提高队伍的“抗战”能力,是加强保密工作的一条永恒主线。
保密意识的提高离不开对涉密人员的培训。鉴于检测专业的发展,人才队伍的壮大,科研人员接触的事件广泛,需要保守的秘密事项也与日俱增。需要将保密教育培训融入到在职人员岗位工作中,实现涉密人员保密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提升涉密人员的保密意识形态。
保密意识的提高离不开对涉密人员的审查管理。加强完善保密人员的检测考核制度,充分发挥以查促教、以查促改的作用,及时发现漏洞、发现隐患,补好漏洞、杜绝泄密的事件。对于个别不适宜在涉密岗位的人员,要及时作出调整,消除隐患。
保密意识的提高离不开加强涉密人员的考核管理。加强涉密人员的责任考核,可以有效提升考核的效果。加大考核结果的应用力度,促进涉密人员保密工作主体责任真正落实到实处,增强涉密人员的保密责任意识和责任。
四、培训保密管理
国防科技工业实验室要求涉密人员培训率覆盖达到部门100%。参加院每年组织的保密教育活动月。组织专项保密教育活动,部门涉密培训教育,涉密人员年度保密教育培训时间累积不少于15学时,非涉密人员年度受教育培训不少于4学时。
“严禁使用手机、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存储、传递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和商业秘密。这是对所有涉密人员提出的最基础的要求。应该刻到我们工作单位的保密文化里,成为我们单位保密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单位负责人、书记介绍起保密文化如数家珍。在我们单位保密元素随处可见,目的就是潜移默化地培植树牢大家的保密意见。如今我们部门不断提出“点线面”结合、不断提升保密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为圆满完成各项配套任务营造了浓厚的安全保密文化氛围。聚集“点”以多种形式展开保密工作例会。各专业、各班组、各部门的例会以“点”带“面”。学习方式以传达上级最新的保密要求,以最坚决、最迅速、最有效的措施将上级要求传达至全体干部职工;变填鸭式灌输教育为宣讲“短、平、快”小众教育方式,瞬间理解保密例会精髓。促使保密教育针对性更强,人员受教育程度更深,收获更大,接收速度最迅速。单位还开展畅通“线”。在保密观软件上开展保密知识培训、答题。在APP线上学习,确保保密教育这根弦不断线。“点线面”串联起基层保密的培训要求。
五、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
国家秘密载体是国家秘密最常见的存在方式,是保密的最优对象。主要指在制作、传递、使用、保存、维修、销毁属于国家秘密的产品、设备的全过程,所有的全周期的全部活动。按照国家秘密信息载体形式分,国家秘密载体可分为密件和密品两大类。密件是秘密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以文字、符号、图形、声音等形式载有国家秘密物件。密品,就是指含有国家秘密信息的设备、产品。制作过程的管理,涉及过程中所有收集的原始资料有的国家秘密,有的也会成为国家秘密,只要还未履行定密手续,有关承办人需要对资料精心妥善保管。制作阶段,所有文件包括文件、资料的草稿、废稿、废页、讨论稿、征求意见稿、审议稿,承办人员都应当妥善保管。不需要保存的及时按照程序销毁。制作阶段,禁止将密件委托给未取得涉密资质的单位印刷、制作。密件使用期间需要临时存放,应在符合保密管理要求的地点存放。使用过程中不得将密件随意存放在无安全条件的任何地方存放。在离岗、离职前,需要全部清退,办理移交手续。密件销毁是指已失去使用价值或有使用价值但属于多余的密件,密件经程序审批销毁后,由责任人或者承办人到指定接收销毁的管理机构实施销毁。
六、手机保密管理要求
涉密人员使用普通手机需要注意管理要求。普通手机连接网络,互联网是面向大众的公共网络,安全保密级别低,不具备任何保密性。手机短信、微信等通信工具也不具备保密性,通信信息极易被监听、监控。手机网络是开放式的无线网络,手机内存储的信息比较容易被网络攻击窃取。因此涉密人员在使用普通手机时,应严格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相关保密要求。禁止在通话、发信息、发微信中涉及国家秘密。禁止在手机网络任何信息平台发布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商业秘密和个人言论。禁止在手机上存储、处理和传输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禁止将手机连接涉密信息系统、涉密信息设备或者涉密载体。禁止在手机上存储核心涉密人员的工作单位、职务,以及其他涉密人员等敏感信息。禁止在涉密场所开启或者开通其他功能。禁止使用境外机构、境外人员赠送的手机。
七、目前基层保密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
1.保密工作制度执行度不够。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有些科研人员在目前的保密工作中严肃性意识不到位、理解能力不到位,对发生的泄密隐患的危害性、严重性理解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重业务,轻保密”。其二,保密制度中处罚条款不够细化和明确,处罚力度轻。即使处罚,能公开处罚的范围小,使警示性大打折扣。长期以往,保密制度的权威性就消减,给保密工作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保密检查效果的整改情况有待提高。保密管理规定季度检查,院进行保密检查,年终检查,还有专项检查。各项检查给科研人员、涉密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量,检查内容及问题不能及时融会贯通到涉密人员的心中,久而久之检查只能停留在发现问题整改问题。不是所有涉密人员能做到举一反三。涉密人员逐渐形成应付差事的心理,这种心理状态亟待解决。
八、加强基层保密管理的建议
1.建立健全高效工作模式。保密工作势必会给科研一线员工增加管理程序和要求。需要有关部门协调统一办理。在各项职能管理的部门需要加强统一协调办公能力,勇于担当责任,减少推诿。为涉密科研人员提供一条便捷的程序办理路径,提供保障工作。
2.细化保密工作责任制、考核以及奖惩办法。将工作制度落实到实处。细化奖惩制度、条款,同时增加奖金的惩罚力度,将惩罚原因最大程度地公开,而且要具体实际,体现保密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切实发挥警惕效果。中国军转民
(作者简介:邹树宏,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试验中心,高级工程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保密管理;郭明科,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试验中心,研究方向为保密管理;张锐,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试验中心,在职硕士,研究方向为保密管理;仲莹莹,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试验中心,研究方向为保密管理;李学航,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试验中心,硕士,研究方向为保密管理;唐源,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试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