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岛作战背景下士兵沙地专项体能训练

2024-12-06 00:00:00孙治野张迪牛欢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4年10期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和优化士兵登岛沙地作战的专项体能训练内容与方法。通过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分析,发现沙地专项体能训练有其特殊性,士兵需要更强的力量、更快的速度、更持久的耐力、更好的平衡和反应能力,其训练内容包括四个部分:动作准备、增强力量、提高速度和灵敏以及再生恢复;训练方法需要创新训练环境的设置,模拟不同的战场环境,以增强士兵在多变环境下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需要分解登陆作战的专项动作模式,如攀爬动作、匍匐动作、跨越动作、直线加速动作、锐角变向动作等,并根据专项模式开展力量、速度、灵敏等素质练习。另外,良好的训练一定要依托充分的准备活动进行伤病预防和积极的再生恢复促进机能提升。

【关键词】登岛作战|沙地训练|士兵|专项体能训练

全面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全局高度提出的,军队打赢能力始终是维护国家利益的核心支撑,当今中国对其军事手段和军事能力的支撑保障作用提出全新的更高要求[1]。在沙地作战环境中,士兵面临着特殊的地理和物理挑战,如松软的沙地、不稳定的地形和多变的气候条件,这些因素对士兵的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力量、耐力、敏捷性和协调性方面,有效的体能训练对于提高士兵在登岛作战中的生存能力和作战效率至关重要,体能训练的战略地位在沙地作战中也尤为突出[2]。登岛作战往往还涉及到多兵种的协同作战,包括海军、陆军和空军的紧密合作。这种多维度的战术行动要求士兵具备高度的战术意识和快速反应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战场情况[3]。然而,前人在研究登岛作战方面多以水陆两栖的抢滩登岛作战和航渡作战进行分析,在常规的硬地环境下军事体能训练中针对耐力、爆发力、速度、灵敏、协调、柔韧等素质训练均有所涉及。但是在松软的沙地上完成各种战术动作与硬地作战所需体能有所区别,因此,传统的体能训练往往忽视了沙地环境的特殊性、整体动作的衔接和移动、跳跃中平衡控制能力的训练等,造成完成作战动作衔接的问题,这可能导致士兵在实际作战中的表现欠佳。本研究旨在填补这一空白,提出一套专门针对登岛作战背景下沙地环境的士兵专项体能训练内容与方法,进而促进部队沙地作战战斗力提升,在实战中提高登岛作战效率,有效降低登岛作战伤亡率。

一、登岛作战所需专项体能特点

登岛作战发生在多变的海岸线和沙滩环境中,这些区域通常具有不稳定的地形和松软的沙质。士兵必须在这些条件下快速移动、部署和执行战术动作,这对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沙地环境中执行战术动作,如快速奔跑、匍匐前进、跨越障碍等,由于沙地的阻力较大,这些动作的执行难度和能量消耗都比在硬地环境中要大。沙地的松软特性限制了重型装备的机动性,使得士兵在某些情况下需要依靠自己的体能来携带装备和物资,这增加了对士兵力量和耐力的要求。沙地环境中,视线可能受到限制,隐蔽性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士兵需要快速找到掩体并利用地形进行隐蔽,这要求他们具备快速的反应和适应能力。此外,沙地环境的高温、湿度和反射的阳光可能对士兵的生理状态产生影响,沙地的热辐射效应也会增加士兵的热负荷,影响其体能表现。

鉴于上述挑战,登岛沙地作战对士兵的体能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士兵需要通过专项训练来提高在沙地环境中的适应性和作战效率。

二、登岛作战士兵沙地专项体能训练内容与方法

(一)沙地专项体能训练的内容

1.动作准备训练是沙地专项体能的基础

《军事体育训练教程》中详细描述了热身活动,强调了在热身过程中应该重视动态拉伸和软组织按摩。与传统静态拉伸相比,动态拉伸能更有效地准备肌肉组织,提高肌肉及软组织的温度,加强神经肌肉联系,强化动作模式控制,并有助于预防运动损伤,动态拉伸适用于全年不同训练周期。士兵沙地的动作准备训练应当包括肌肉激活、动态拉伸、动作整合和神经激活等四部分内容,在肌肉激活中提高肩带和躯干的深层稳定肌群激活程度,为后续的快速、大幅度的专项动作打牢力量传递基础;在动态拉伸环节,充分考虑登岛作战中奔跑、跨越、匍匐等动作所需的关节活动度,依托动态拉伸动作将四肢关节活动度达到登岛作战动作所需幅度;在动作整合环节,保持四肢与躯干的联动动作更加顺畅;最后在神经激活环节,依托高频动作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快速进入作战状态。

2.力量训练是沙地专项体能的核心

力量训练在发展士兵的爆发力、弹跳力、速度和耐力中起着重要作用,需要特别发展的三种力量类型包括速度力量、力量耐力和爆发力。在初期训练阶段,应避免立即进行超负荷练习,而是让士兵逐渐适应训练强度,以安全有效地提升体能。力量训练应结合登岛背景的攀登动作、跳跃动作、跨越动作等专项动作模式开展,动作是运动的基本单位,影响技术的有效性、能量传递和动力链的效率。训练应突出专项动作模式,加强神经系统和肌肉、关节、骨骼之间的整体协作,循序渐进地提高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下肢控制能力和爆发力。

3.速度灵敏训练是沙地专项体能的关键

通过快速反应和移动训练,提高士兵在多变环境中的适应性。中枢神经系统通过支配肌肉、骨骼和关节等效应器,协同完成战术动作。训练中应进行开放式速度灵敏训练,以提高大脑对动作模式的识别能力,加强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效应器的联系。建立与实际战术动作相似的神经肌肉联系,并通过重复训练加强这种联系,是提高移动速度和运动表现的关键。在沙地进行移动专项训练,包括直线加速度训练、锐角变向训练、钝角变向训练等,加强神经对肌肉的控制,提高士兵对战术动作的神经肌肉联系。

(二)登岛作战沙地专项体能练习方法

1.动作准备练习方法

动作准备通常包括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准备活动,肌肉激活练习包括手臂内外旋的激活肩袖练习,比如招财猫、T/Y/ W抬臂等,以及桥式支撑的躯干激活练习;动态拉伸包括行进间前/后/侧搬腿、前弓步体侧屈、侧弓步拉伸、后撤步跪蹲、伟大拉伸、手足走等肌肉拉伸练习;动作整合练习包括军步走、跨步跳等手脚协同练习;神经激活练习包括高频转髋、高频小步跑练习等,可以结合手势、口令进一步提升神经系统兴奋性。

2.力量练习方法

循环练习作为机体适应阶段的一种练习方法不仅有趣,还能让不同肌群得到交替训练,适用于全身和综合力量训练,建议项目间隔30~60秒,循环组间间隔1~3分钟。其次,在机体适应阶段后,根据个体差异调整训练强度和重复次数,还可使用深蹲、半蹲、硬拉、引体向上、臂屈伸等练习方法,进行4~6组或更多组数的最大负荷训练,每项练习重复12~18次,组间间歇1~3分钟,每周不超过3次。在具备一定力量水平后,开始发展爆发力及爆发耐力,使用实心球、负重背心等进行快速移动、跳跃和超等长练习。并携带装备在沙地上进行长时间专项军事动作训练,例如负重攀爬、负重匍匐等,提高力量和耐力。为了提高沙地动作稳定性,还需要进行一定的核心力量qsQbZE4EbUPgJLkHKlkHmwwWyd/H4pmU7ezECmTmkMM=训练,常采用静力性练习,练习时间每组在30~60秒,如:腹桥、背桥、侧桥。平衡训练方法核心的一点是要使身体保持在非稳定状态下,如平衡垫上蹲起触摸地面标识物、不同方向单腿跳上平衡垫站立等。通过在沙地与硬地结合的核心力量训练,增强躯干部位的稳定性及力量,提高动力链的传递效率,可以将上下肢的力量进行稳定的衔接与转换。

3.速度灵敏练习方法

设置沙地障碍,训练士兵的敏捷性和协调性。包括原地左右转髋、双脚同步快速踏地、双脚交替快速踏地移动、基本准备姿势踏跳单脚落地、转体90~360度踏跳单脚落地、侧向跳栏架等。训练计划还应围绕实战需要,考虑起动、加速、制动、平衡、本体感受、多方向速度等。结合训练场地进行组合步法训练,如弹力带侧向、前后、斜向移动训练,穿沙衣多方向移动训练等。此外,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模拟实战中场景训练士兵专项移动动作。

三、结语

登岛两栖多兵种协同作战抢滩登陆环节中,在复杂的环境、松软的沙地上作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沙地专项体能训练有其特殊性,对力量、速度、耐力、平衡、灵敏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其训练内容包括动作准备、力量、速度灵敏和再生恢复等四个方面,训练方法需要创新训练环境的设置,模拟不同的战场环境,包括沙地和硬地,以增强士兵在多变环境下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需要分解登陆作战的专项动作模式,如攀爬动作、匍匐动作、跨越动作、直线加速动作、锐角变向动作等,依托专项模式开展力量、速度灵敏、平衡等素质练习。另外,良好的训练一定要依托充分的动作准备进行伤病预防和积极的再生恢复促进机能提升。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全面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N].解放军报,2017-11-04(001).

[2]徐宗贤,蔡累,黄福云.渡海登岛作战演训时卫生防疫工作的特点与对策[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3,31(04):344-346.

[3]王兵,张永军,原丰浩,等.跨海登岛作战卫勤保障的特点及方法[J].实用医药杂志,2007(10):1241-1243.

(作者简介:孙治野,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军事体育训练中心高级教练,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军事体育训练;张迪,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军事体育训练中心;牛欢,首都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