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德育模式是在一定的德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经长期德育实践而定型的德育活动结构及其配套的实施策略。文章从当下的教育大环境、儿童品德的自我建构理论、“小格言 大德育”德育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等进行论证分析,探索“小格言 大德育”德育模式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格言 大德育”;德育模式;构建与实施
一、提出背景:当下的教育大环境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个人的品德修行。“立德”是我国古代“三不朽”之一,《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他在讲话中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传承国学,立德树人,是教育发展的趋势。
二、理论依据:儿童品德的自我建构理论
我国历来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但由于一直以来过于偏重于说教式的教育,忽略主体意识的自我唤醒与自我反思,学生自我教育欠缺,因此中小学德育普遍低效,这种外塑型德育强调道德灌输和转变学生的思想,强求由外而内改变学生的德行,把部分当全部,把要求当结果,收效甚微。要提升德育效果,必须对儿童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有正确的认识,并遵循儿童品德形成内生外化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才能真正实现儿童品德的自我建构。
李季教授在《德性内生:论儿童品德的自我建构》一文中提出:儿童青少年品德形成发展有两个基本程式,一是“外塑—内化—内生—外化”的品德形成程式,一是“他律—自律—自觉—自为”的品德发展程式。这两个程式视作儿童青少年品德形成与发展的两大基本规律。基于两大程式而派生出德育的两大原理:其一,外塑意在内生,内生方能外化—德育引导“内生外化”原理;其二,他律达成自律,自觉才可自为—德育促进“自觉自为”原理。
品德形成规律展示的是儿童青少年品德形成过程(由道德规范转化为品德素质)的生成特征,而品德发展体现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由被发展逐渐演变为自发展)过程的成长特征。
三、建构程式:善言—善悟—善行
“小格言 大德育”德育模式着力建构由外在道德规范约束向主体品德素质的内生的转化;着力推动学生由外塑被动发展向自觉发展演变。“小格言 大德育”德育模式的实践操作正体现品德形成的规律和演变过程。“善言—善悟—善行”,这是“小格言 大德育”所建构的德育程式。
(一)善言:诵读经典
通过在国学经典著作中精选适合学习与记诵的格言,把蕴含着丰富传统美德因子和中华民族最基本文化基因的小格言植入学生的内心,透过经典的名言警句,把优秀的传统美德、立身处世的哲理,渗透心灵,潜移默化,在经典的熏陶下,学生的言行、气质,就会逐渐变化,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品德形成的外塑阶段。
1. 确定诵读内容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经典的难易程度,确定各年级的学习内容。经充分论证,确定各年级学习内容如下:一年级《三字经》,二年级《弟子规》,三年级《大学》,四年级《论语》,五年级《中庸》,六年级《道德经》。各年级根据所定的篇目,甄选适合该年级学生学习感悟、背诵力行的格言(名言警句),每天学习背诵一句,每学期20周计算,约100句。
2. 明确诵读要求
语文教师每天把当天要记诵学习的格言统一写在黑板的右上角,学生不理解的,可作简单的讲解,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自我感悟、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成长。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唤醒学生的自我教育,达至“德性内生”。诵读学习时间:每天集中诵读学习三次,每次约五分钟。带领学生齐读,背诵;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互相提问,互相背诵,达至温故而知新,同时,让背诵格言成为学生美好的学习生活。班主任与语文教师不定时检查学生的记诵情况,适时利用学过的格言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感化。
(二)善悟:德性内生
诵读国学经典,在于领悟体味,是为了“明其理,悟其意,修其身心。”读国学经典,能修养心性,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品国学经典,能涵养智慧,升华人生境界。“每日善悟”,乃是品德形成由外塑到内化、内生的过程,从不求甚解的读,到天长日久的熏修,内化体味,再内生成自己的个人感悟。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伟大的过程,这善悟是日积月累后的深厚沉淀,也是长时熏修后的幡然顿悟,更是厚积薄发的自然流露。
(三)善行:外化于行
学国学,贵在力行。从“善言”到“善悟”到“善行”,这是“诵—悟—行”的过程,是品德形成的最终结果——外化的体现,也是品德发展的最终体现——道德实践的自觉自为。
设计印制《“小格言 大德育”生活力行表》,在要记诵的小格言中寻找生活力行点,把小格言中德育元素,转换为可力行、可实践的生活要求,让学生每天对照力行,把对小格言的理解体悟外化为行为习惯。家长每天对照评价孩子的力行表现,每周检查孩子记诵格言和写学习感悟的情况,打通家校共育的渠道,从而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
四、预期效果:“小格言”如何实现“大德育”
静心阅读,涵泳经典,并在经典中汲取人生智慧。“读经的孩子最聪明”,也许现在学生积累的只是一句不起眼的格言,学生不一定理解,但在漫长的人生历程中,这些格言会随着学生的人生阅历,不断内化,在某一天突然顿悟,理解其中深刻的内涵,为学生的人生助力,给予学生生活的正能量。
另外,通过每天记录一句小格言,以小见大,日积月累,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经典名句,这些小格言会在学生的脑海里不断发酵,会给学生的一生带来无穷的智慧与力量。同时,通过日行一善和日有所悟的熏修,长养学生的善心、善言、善行、善悟日益增多,恶言、恶行、恶念就会越来越少。
一个德育模式的形成,需要诸因素统一结合构成;一个德育模式的定型,需要长期的德育实践。“小格言 大德育”德育模式的构建,符合儿童品德的自我建构规律,将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变化。
参考文献:
[1][美]理查德·哈什,约翰·米勒,格林·菲尔丁.道德教育模式[M].傅维利,王念泉,董畹倩,译.北京:学术期刊出版社,1989.
[2]李季.德性内生:论儿童品德的自我建构[J].中小学德育,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