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和国家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概念,旨在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一性。研究生教育肩负着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研究生是我们国家未来需要依靠的高层次人才。他们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思政教育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任务。研究生思政教育是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载体,是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的途径。在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因素,是人才培养和教育的现实要求。本文探讨如何运用需求导向的教育理念,选择合适的思政要素触发点,推动课程“隐性思政”的设计与整合,实现知识教学与价值导向的共鸣。
〔关键词〕课程思政;研究生教育;教学体系;应对策略
注:本文受辽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JG21DB354)资助。
一、“融入”的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2016年12月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应该坚持以道德教育为中心环节培养人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全过程素质教育,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局面。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要围绕‘培养谁、怎么培养、为谁培养’这个根本问题。”2017年,国家将“课程思政”纳入《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2018年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指出:要落实导师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坚持教学与育人的统一,坚持宣教与以身作则的统一,坚持探究与关注社会的统一,坚持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的统一,以德立己、以德立学、以德施教。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发展,形成协同效应。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充分挖掘课程和教学方法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的育人体系。
202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正式宣布高校实施课程思政改革,并对各专业作出科学安排。在《纲要》中,课程思政的内涵被定义为:把教育教学作为最基本、最基本的工作,深入挖掘思政教育资源中的各种课程和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了解真理,丰富知识,塑造人格,努力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纲要》还指出,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想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各课程的育人作用。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要同向,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要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人素质教育大格局。
由此可见,国家高度重视思政教育工作,把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放在首要位置,提出了利用“课程思政工作”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实可行的途径。当前,我国教育需要解决“培养谁、如何培养、为谁培养”的根本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当务之急是“将高校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和环节,实现立德树人的润物无声”。
二、研究生课程思政工作的特点是“融入”
认识论告诉我们,随着客观世界的不断发展,人的认知运动也必然会不断地发展,生生不息。从本科到研究生,课程思政思维是一个由浅到深、由外到内不断深化的过程。研究生课程的思政思维呈现出自身的深化发展规律,它不因教学过程的速度而盲目改变,而是在批判性思维、敏锐度、学术研究态度和研究程度等方面逐渐加深。大学生思政理论课以系统学习理论知识为主,系统学习中国国情、世界国情的基本历史事实和理论。研究生的培养以学术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本科生是学习新知识的群体,而研究生是研究新知识的群体。”因此,研究生的课程更加多样化,包括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普及课程、专业研讨课、研究生前沿科学讲座、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这种教育方法需要导师指导、科研实践和基础课程的有机配合。
研究生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多维、全面的立体教学。“课堂思政”要为学生建立知识体系。研究生一、二年级开设公共基础课、专业教育课、实践课,有机地讲解本专业的思想政治要素和知识,是学生获得大量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此外,思政因素应融入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思政教育可以在导师对研究生毕业论文、实践和项目进度的指导过程中进行,从而增强学生报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他线下主旋律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政治观点。通过参与这些积极的活动,学生可以改善他们的生活方式,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民族自豪感。因此,将德育与智育结合起来,既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又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是研究生课程的特色之一。研究生教育不仅要培养专业行业的顶尖技术人才,更要培养关心人民的爱国者。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应始终清晰,课程设置必须体现五教结合的实际效果,即最终培养学生成为为民族复兴使命担当的时代新人。
因此,研究生课程思政理念就是在课堂上通过创新形式积极激发学生的思政意识,在课堂外精心培养学生的思政理念。要将思政理念融入课堂。研究生导师根据专业课的内容,把思政教育因素与专业知识一起教给学生,以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统一,挖掘课程和教学方法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实现素质教育的全过程。这一切都应该体现在日常的思政教育中。在研究生阶段,要在导师的指导下,经常进行科学研究和实践。此时,课程思政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导师的长期影响可以使研究生更加自觉地接受课程思政教育。
三、“融入”的应对策略
1.挖掘思政元素
首先明确学生必须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通过课程学习必须具备哪些素质,并将其细化为具体指标。在此基础上,要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以深入挖掘思想政治要素,构建完整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课程思政”实施的出发点是把立德教育理念贯穿于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而不是仅仅依靠一两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即把思想政治理论融入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思政理论,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解决研究生面临的各种思想问题和困惑,树立积极的人格。而要实现上述目标,就需要构建一体化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并以思政理论对研究生教育阶段各学科的课程进行布局、统一规划,真正实现研究生的人文关怀、思想引导和心理咨询。因此,研究生阶段每一门课程的建设不能孤立碎片化。而应立足于当前的研究生培养,提炼思政理论来解决存在的问题,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找到最适合融合课程思政的课程知识和理论提取,实现思政知识点所需的全覆盖。不同课程有着不同的思政要素承载能力,要根据不同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的特点,挖掘出本专业最适合承载课程思政要素的专业课,并针对每一个需要融合的思政元素找到最适合的承载模式和专业知识,从而使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完美融合,避免生搬硬套,影响教学效果。
2.结合教学实际融入思政元素
首先要开发优秀的课程思政教材。要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兴趣,推出中国话语体系课程教材,既能构建知识体系,又能加强价值导向。可将国家战略、重点发展方向和典型人物作为课程思政元素的载体。对相关思政教学资源进行选择、设计、组合、优化,最终形成符合专业教学需求的思政教学资源库。
在课堂教学中,将思政元素整合到专业课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不同类型课程的差异和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专业教师应认真绘制本专业课程的“思政要素图”,明确课程中各思政要素的切入点。思政因素要与学生的职业需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国际国内时事相结合。
3.导师引领与学生自主的有机统一
导师在科研课题、学术论文等方面指导学生,皆可称为“课程思想政治指导”,也就是“课程思政研讨”。研究生思政教育应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以使之相信思政意义,避免表面形式主义。同时,要随时在政治信念、学术诚信、实习就业等方面进行思政教学的渗透,在亲切关怀中探寻学生的真实思想,切实引导每一位研究生走上正确的道路,帮助他们成长。
研究生阶段是即将步入社会的最后一个学习阶段。学生应该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将学习成果应用于实践的能力。研究生群体可以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日常学习生活相结合,如专业学习、科研、实践和竞赛等,将其学习转化为最终成果,并反馈给导师对思政教学内容的理解,导师以此作出教学评价,从而真正做到“师生双向互动教育学习”。总之,“研究生的课程思政不再是对已有知识和结论的被动接受和机械记忆,而是一个批判、应用、理解和拓展学习内容的过程”。
4.“隐性思政”是关键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是相互融合的。思政课程是“根”,课程思政是“枝”。思想政治教育无根而不牢固,无枝而不茂盛。思政课程是显性教育,课程思政是隐性教育。显性教育强调方向,即向研究生解释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理念和建设经验,强调“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隐性教育具有方位性,通过加强学校组织领导、地方支持和保障、建立典型示范、激励和评价机制等多维要求,将课程思政全面融入研究生学习体系的每一门课程。因此,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其他课程也要与思政课程的教育价值相一致,从而衔接好“教书”与“育人”的内在联系。研究生课程设计应加强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改革同步进行,使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相融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整合不是两个内容的简单叠加,而是一加一大于二的优化组合。研究生教育要做好思政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的协同发展。
“课程思政”在实施过程中关键是要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在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思政的“隐蔽性”。教育的本质在于点点滴滴的影响,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感受到思政教育的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通过言行发挥引导作用。要注意使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人格素质,从而达到管理和教育的目的。要注重通过科研实例开展分析和讲解,而不是直接讨论思想政治,要以事实说服人。教师要对学生赋予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感动学生。要重视对背景资源的挖掘,用事实说话,以文化人,以理服人。
(作者单位:鲁迅美术学院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