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一直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热点课题。如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应创新办学思路,明确创新教育的课程目标,完善教育体系,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将职业院校面向区域行业及企业开放,使创新创业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服务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创建产学研培养模式,确保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区域发展
注:本文系2022年度辽宁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研究课题“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研究”的成果。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国家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及“双高计划”的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正努力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使更多的大学生投身到创新创业实践中去,以适应社会和产业发展的需求。但如何发挥高等职业院校的优势,让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融入区域发展中去,这不仅是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更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推动力。
一、高等职业院校服务区域发展的必要性
支撑国家宏观战略。高等职业院校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培养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有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高职院校可以成为区域内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促进教育与产业融合。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方式,将教育资源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提升教育的适应性和实效性。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通过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能够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社会向技能型转变。
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高职院校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高职院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将创意转化为实际的企业项目,增加区域内创新型小微企业的数量。高职院校可以为地方产业输送新鲜血液,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二、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的主要问题
高等职业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服务区域发展,是实现地方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然而,在这一过程中,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来应对。
(一)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课程设置的开发与建立是否完善是反映教育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经调查发现,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在服务区域发展的背景下,课程设置的教学目标缺乏对学生在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价值引导,在服务社会的层面上定义不够清晰。所培养的学生目标与市场需求也不匹配,缺乏实用性和前瞻性。许多高职院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时往往照搬普通本科院校的模式,缺乏结合自身优势和地方发展实际的创新策略,导致同质化行动倾向严重。
(二)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经调查发现,大部分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没有实际创业经验,很多都是辅导员或行政老师兼课,甚至是后勤工作人员担任,并没有专职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这些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普遍存在对创新创业理念的认识不到位,指导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虽然有些高职院校聘请一部分社会创业成功人士进行了经验分析与讲解,但整体教师队伍的实践知识和专业技能就有待提升,教师实践活动资源匮乏,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
(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缺乏
大部门高等职业院校缺少与企业合作的实践平台,学生难以获得真实的创业体验和项目实操机会,这对他们掌握实际技能和积累经验非常的不利。校企合作层次不深,结对共建的合作关系不稳定,合作模式比较单一,难以形成有效的产教互动机制。政府出台的政策配套也不够完善,缺乏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学校和地方政府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资金力量投入不足,限制了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和企业项目的开展。
(四)校企产学研结合不紧密
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产教融合不够深入,高等职业院校的服务理念、服务意识、服务能力也跟不上企业创新发展的需要,仍然存在“重理念、轻实践”“重教学、轻服务”的倾向。这对于转型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的效果不明显,对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科技成果的转化、研发及应用受到很大影响,校企合作模式不够深入,就难以形成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有效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关于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的对策建议
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为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政府、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和效果,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一)优化课程改革更新教学目标
定期对企业和市场的需求进行调研,并更新创新创业的课程内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改革,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确保教育教学的内容与行业发展同步。引入跨学科的创新创业课程及课程设计,鼓励学生在不同领域进行创新思考。开发与区域产业紧密结合的课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引入真实创业案例,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健全学校与学校、企业与学校、学校与政府等协同发展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打造更适用于服务区域发展的特色精品课程。
(二)强化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优化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基于服务区域发展的基础上,高等职业院校应引进具有实战经验的创业导师和行业专家参与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并为现有教师提供创业培训和行业交流的机会,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把国际前沿的学术方法、最新研究、好的实践经验都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课堂中去,有效提升教师的实战能力。建立高职院校双创校外导师专项的人才计划,使“双师型”教师成为创新创业课程的主讲教师。高等职业院校还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提升教学能力。探索实施企业专家驻校计划,吸引有实际创业经验的专家加入教学团队。
(三)校企合作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创业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真实项目,通过比赛、工作坊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也应该结合学生的所学专业、市场的需求及未来创业的机会,搭建学校的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如辽宁师范高等专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成立专门的幼儿模拟实验室,虚拟仿真硅胶婴儿,让学生有更真实的体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完善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平台,充分发挥所有院校的科技园、创业园、创客空间等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作用,面向在校大学生免费开放,开展专业化孵化服务。学校还应争取政府和社会资助,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学生创业项目,让学生在已有专业基础的背景下,投入少量的资金进行创业。
(四)推进校企产学研深度融合
深入加强实施创业、就业“校企行”活动,主动吸引高职院校积极参与区域发展的大格局中,让企业与学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根据企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建立了深层次的合作关系,共同设计课程和实训项目。根据企业需求开设特定方向的班级,实现定制化人才培养。推动制定有利于学生创业的政策如税收减免、创业指导服务等。建立校内创业孵化器,为学生提供法律、财务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并与地方政府合作,针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开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参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为地方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策略的实施,高职院校不仅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市场、更具实效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为经济振兴和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实现高等职业院校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共赢。
[作者单位:辽宁教育学院(辽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