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探讨了工程机械组合式产品的成本核算过程,旨在优化成本管理,提高企业效益。首先,本文强调了在产品设计阶段引入成本意识的重要性,主张采用目标成本法,以市场定价为基础,反向推算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目标。其次,针对组合式产品的特性,提出了模块化成本核算方法,通过拆分产品为独立模块,实现对每个模块成本的精确计算和控制。最后,结合ERP系统,建立动态的成本过程管控,实现成本数据准确核算和分析,以便于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提升决策效率。
关键词:工程机械;组合式产品;成本核算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中应用到的机械设备越来越多,这为建筑机械制造企业创造了大量的机会,同时,行业竞争也变得激烈起来。优化工程机械组合式产品的成本核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企业收益,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一、产品结构与成本关系
在工程机械组合式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产品结构对成本的影响显著,本部分探讨了这一关键主题。产品的复杂性和模块化程度直接决定了制造过程的难易度和资源消耗。例如,高度集成且定制化的组合式产品(D6095动臂塔式起重机)需要更多的设计时间、专用工具和特殊材料,从而增加前期的研发成本和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成本。反之,标准化和模块化的产品设计可以实现部件的批量生产和重复利用,降低单位成本。此外,产品结构还影响间接成本,如库存管理、物流和售后服务。复杂的产品结构可能导致更高的库存持有成本和更复杂的物流安排,而简单、模块化的设计则有利于降低成本并提高运营效率。因此,理解产品结构与成本之间的动态关系对于制定有效的成本核算策略至关重要。
二、平行结转分步法成本核算概述
(一)平行结转分步法的概念
平行结转分步法也称不计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它是指在计算各步骤成本时,不计算各步骤所产半成品的成本,也不计算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而只计算本步骤发生的各项其他成本,以及这些成本中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将相同产品的各步骤成本明细账中的这些份额平行结转、汇总,即可计算出该种产品的产成品成本。
(二)平行结转分步法的特点
(1)不计算各步骤半成品成本,只计算本步骤所发生的生产费用。
(2)各步骤之间不结转半成品成本,半成品成本不随半成品实物转移而结转。
(3)为了计算各步骤发生的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必须将每一生产步骤发生的生产费用划分为耗用于产成品部分和尚未最后制成的在产品部分。
三、山河江麓公司成本核算案例
(一)山河江麓公司简介
2021年4月由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与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注册资本20240万元,注册地址位于湘潭九华经开区江南大道5号。公司全称:山河江麓(湘潭)建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河江麓)。主营业务: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梯及其相关建筑起重机械产品的研发、生产、营销及售后服务。
(二)山河江麓成本核算面临现状
工程机械制造行业在成本核算领域已积累长久的实践经验,多数企业已成功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确保生产运营环节费用的准确合理分摊。然而,对于初创企业的成本核算,经验的适用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从零开始摸索。例如:原材料的过程管控对成本核算的影响、整机成本的核算规则制定等。面对日益复杂与竞争态势持续升级的市场环境,公司的成本核算需快速完善,以适应新的市场挑战与需求。
(三)山河江麓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1.产品BOM标配不明确
由于产品配置灵活多变,组成塔机主要部件为:头部部件(平衡臂、起重臂、司机室、上下支座等)、塔身部件、爬升部件、机构电控、安全装置、主电缆、钢丝绳、随机附件等;目前公司塔机产品型谱中保持14种常规生产机型,每个部件均可按客户需求进行二选一配置:不同的配置对应的BOM清单有差别,工艺流程也有差异,实际成本也会不一样。
同时BOM未明确该机型的何种配置为生产和销售主推的基础型号,由此直接导致签订的销售合同中选配形式多种多样,每份销售合同签订的配置均可理解为该机型的衍生型号新产品,加大了生产难度,提高了物料管理难度,也阻碍了标准成本核算的精准度。
2.成本核算方法不科学
(1)管理与核算理念落后:采用连续两次月度盘点间的存货余额差异,类似倒扣料的生产成本直接材料领用方式;此方法不能精确核算所生产的某部件原材料实际消耗量,也无法提高车间物料的有序管控,还容易造成较大的生产浪费;
(2)制费分摊偏差较大:标准制费率根据年度制费预算金额与年度预计生产台量的指标进行计算,但实际生产中的产量远低于预算产量,而月度制费发生额与预算相比偏差较小;在采用标准成本核算的前提下,当月完工入库产品承担的制费偏低,造成实际成本失真,影响产品毛利率;
(3)成本结转方法选择:在初创企业中采用标准成本法作为结转依据,易出现基于零部件试制、车间生产时物料损坏补领或超额领料、工艺设变带来的物料损失、人工制费分摊的公允性等方面,因超额部分在标准成本中无法体现,造成部分成本不能及时结转;
3.存货实物与信息流管控脱节
(1)物料流转管控状况:原材料入库手续办理不及时,出现未办理入库出库手续,但实物已被领用的情况;仓库根据手工单据检料发料,经常出现缺料二次补料手续不完整;
(2)产品出入库的料件完整性未管控:因产品特性,整机完工之后仍然以部件形式分散存放;但部件的存放地点由车间人员插空指定,并无明确标识的固定摆放位置;而各部件的零配件装配完成度要求工艺规定不明确,造成主部件周围零落未装的散件四处可见。
(3)存货使用手工台账管理:产品和零部件进销存、领用及产出均通过台账管理,且台账的更新时间全凭仓管的个人素养。物料流转过程无工序、无监管,上阶零部件的完工产出数量与下阶物料的领用数量有明确的配比关联,若在一段时间内出现小批量多批次的不同零部件生产领用,则容易出现通用下阶物料的实物领用混乱,台账出账不清。
四、山河江麓成本核算优化策略
为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流程,构建全面的成本管控架构,明确成本核算的对象,范围、周期及步骤,确保成本核算的精确度与统一性。公司针对影响成本核算的问题进行逐条解决,主要以下方面:
(一)设定研发阶段目标成本把控
产品开发项目由技术、工艺、制造、品管、财务等部门共同参与,各司其责。项目立项申请表中增加成本相关指标要求,技术人员负责测算新产品的样机成本和小试成本目标值;其内容包括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制造费用、加工费、试验验证费等。同时需对新产品未来3-5年的经济效益做出预测,其主要指标包括产量、产值、成本、利润、市占率等。
(二)建立标准成本制定规则
一般而言,产品标准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由此可分别建立以下规则:
1.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
(1)直接材料用量标准确认:直接材料用量标准是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材料数量,根据公司产品的设计、生产工艺状况结合实际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要求,考虑降低材料消耗的可能等条件分别制定标准耗用量。工艺部门在ERP系统中搭建工艺BOM并及时维护,保证BOM中物料品号的唯一性与用量准确性,使准确性达到100%以此确定材料的标准用量。
(2)直接材料价格标准确认:商务部在原材料采购入司、外协件加工入司前与供应商签订合同价,未签订合同价的原材料及时向供应商询价,以此确定材料的标准单价。
2.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制定
(1)直接人工的工时标准确认:标准工时由工艺工程师根据图纸、工艺路线、工艺参数、核定产品自制部件标准工时,细化到产品自制部件的各工序,编制工序工时明细表等流程确定。
(2)工资率标准确认:工资率标准分为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以上年直接生产实际发生的工资总额为标准工资总额,以上年生产实际耗用的工时总额为标准总工时,测算单个工时的标准人工费用。
3.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
制造费用按其形态划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类;以上年生产实际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费用为标准制造费用总额,以上年生产实际耗用的工时总额为标准总工时,测算单个工时的标准制费。
(三)推动实际成本过程管控
(1)选用合理的成本核算与结转方法:ERP成本核算选用平行结转分步法,存货成本结转按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当期产生的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由当期的完工产品按标准工时分摊。
(2)推动ERP上线:通过系统管控,整合采购、品管、仓储、制造、营销、财务等部门,实现生产计划确认、物料请购、采购、到货、验收、入库、领用、完工、发货等流程的信息处理和决策,优化审批流程,结合管理和审批权限,降低成本控制风险。
(3)提高相关岗位人员的管理素质:组织员工对公司制度的学习,熟悉各自岗位的职责范围,及与上下游岗位的信息传递机制与效率;组织对ERP相关模块岗位的学习与操作培训,通过讲解ERP信息流的传递过程与实物流匹配的关键节点,和单据传递的有效性与及时性。
(4)揭示材料成本差异:选取当月销售的机型,进行标准成本与订单实际成本对比,计算产品价差与量差,是成本控制的核心环节;通过对差异分析,体现实际成本是节约还是超支,如果实际成本比标准低,即为节约差;如果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即为超支差。为了便于比较,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应使用统一的BOM,否则两者就缺乏可比性。
(5)财务日常严查“双流”传递的同步性:财务部修订《物料单据流转管理细则》并经报批发布,每周按《细则》要求随机抽查采购入库,工单发料,完工入库等等岗位作业,对应的ERP单据传递时效和现场实物的流转,是否随时做到单随料走。
(四)健全企业成本管控相关制度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日益显露出一些岗位的管理真空和职责划分不清,财务部陆续发布了《物资出门管理制度》、《存货盘点管理制度》、《物料管理操作细则》等制度,对相关岗位的操作行为进行规范,对事项流程予以闭环;并将物资出门流程由线下审批调整为线上审批。
五、实施成本核算管控应用评价
(一)保障实物流信息流同步性
落实物料流转异动必受ERP管控,避免车间、仓库出现账实不一致的情况;对相关岗位操作的正确性保留了证据链,加强了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二)加强关键点成本控制
按ERP工单入库台套数量对应的标准工时结算工人工资,以控制人工成本及期间费用的消耗。同时企业对各岗位人员进行统筹,缩减不必要的岗位,做到减员增效。
(三)提高成本核算精细化
多配置产品标准成本制定,在BOM架构中先搭建基础型号,再增加对应可替换的选配层级,同时确保ERP中多选一的部件易于分辨性与操作便利性;
ERP维护产品超级BOM架构,工艺BOM架构按销售合同配置进行选择搭建,保持生产工单配置与合同要求一致,实现订单制实际成本核算。
六、结语
成本的组成复杂,涉及环节众多,控制难度大。对此,公司需积极应对,谨慎处理影响成本的各项因素。本文通过公司所经历的实际状况列举案例,以点概面的描述如何解决处在成长阶段的公司,面临的成本管理问题。并通过多样化的成本控制策略,最终实现成本核算准确化、成本管理制度化,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廖云定,李益华,林丽.项目成本实务管理中的BIM应用[J].西部交通科技, 2021(12):201-204.
[2]朱银花.制造业成本控制问题分析[J].纳税,2021,15(36):128-130.
[3]宗娅洲,赵菲,虎晓红.基于钢铁企业按日成本核算的研究与实现 [J]. 包钢科技,2021,47(06):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