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人社部与全国总工会、中国企联、全国工商联共同印发了《关于实施集体协商“稳就业促发展构和谐”行动计划的通知》,提出在快递、外卖等新业态领域行业的用工规范和劳动标准。与此同时,随着经济转型以及就业压力的增加,有效地推动了零工经济规模的扩大,对促进就业创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在阐述零工经济与充分就业内涵的基础上,指出需要从法律角度做好零工就业者的身份认定、做好零工就业群体的税收管理、做好零工经济下的就业保障管理,以更好地优化零工经济,促进优质、高效就业,保证劳动者的权益。
关键词:零工经济;就业;现状;措施
新时期,劳动者的就业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同时,随着互联网、移动技术、数字化平台等发展,劳动者有了更多的就业选择。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目标,强调就业是最大、最基本的民生问题。按照上述要求,不同地区需要积极探索促就业的措施,以保证全社会待就业人员能够顺利就业,提升社会就业率,维护社会稳定。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以及国家和较多地区对零工经济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相继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支持,通过政策去规范零工市场,保障劳动者权益,这些都为零工经济的健康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尽管零工经济发展有较多的政策、技术等支持,但是具体发展中依然存在较多问题,需要持续优化零工经济,促进就业更加充分优质高效。
一、零工经济与充分就业的内涵
(一)零工经济
掌握零工经济的内涵是指导零工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基础。零工经济属于一种新型经济形式,指的是借助在线平台或者其他网络连接平台,有效地联系网络需求方与提供方,构建一种临时、灵活、短期的服务关系,基于这一关系而发展起来的经济模式。比如相应的网络平台有美团、饿了么、达达、滴滴等,相应的劳动者有快递人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
零工经济对应的工作形式具有灵活多样以及任务碎片化特点,零工经济工作具有短期、临时、灵活的特点。劳动者与劳动需求者之间不再是长期雇佣关系,不同劳动者可根据自身情况,包括兴趣、能力、时间、报酬等灵活地选择工作内容,比如自由撰稿人接受的写作任务、代驾司机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选择接单时间段,为不同需要代驾的客户提供代驾服务。零工经济中不同人员可参与某项工作中的一部分,且工作中同样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能力情况,类似于流水线的方式完成某项工作中的一部分,通过较多零工人员的共同努力,保证预期劳动效果。
(二)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指的是以某一工资水平条件为基础,想要工作的人员均能找到工作,并完成就业的一种经济状态,充分就业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36年由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提出,并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著作中有相关的描述。随着对充分就业的研究以及与我国实际国情相结合,按照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的定义,充分就业过程中需要保证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处于平衡状态,即有劳动能力同时也愿意工作的人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不同用人单位需要提供较多的岗位数量,满足不同从业者的工作需要,不同用人单位根据岗位需求,通过招聘员工的方式,保证劳动力市场在供需方面处于平衡。
二、我国零工经济的发展现状
在零工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零工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现阶段,我国已经步入零工经济3.0 时代,整个零工经济的发展的支撑为网络平台,动力为数字技术,核心为具有各种技能的劳动者,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劳动者与服务需求者之间的精准匹配,为经济发展找到新的增长点与突破点。
根据《互联网时代零工经济的发展现状、社会影响及其政策建议》(具体数据来源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所)的调查显示,在2019 年,中国“零工经济”在GDP总增量中的贡献度达到10.43%,通过数据预测分析,预计到2035年,在整个GDP总增量中,13.26%的贡献度将来源于中国“零工经济”,而且中国“零工经济”在GDP中的占比会上升到6.82%。结合工猫新经济中心分析数据,2023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中有29.7%是
灵活就业人口,对应的就业人员数量达到2.61亿人左右。预计到2025年年底,中国零工经济平台上对应的劳动力人数将达到10230万,复合年增长率达到8.6%。截至2023年底,我国灵活就业人口已达到2亿人,为零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员储备[4]。从经济效益来看,在2021年时,我国零工经济市场规模突破8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这一指标将逼近2万亿元。
第二,新时期,零工经济在就业市场中将成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涵盖的行业领域也在不断增加,比如餐饮行业、IT行业、设计行业、文化行业、金融行业、各种服务行业等。零工经济中根据不同人员能力、职业领域的不同,相应的职业种类较多,对应的收入也具有较大差异。比如网约车平台上的司机、外卖平台骑手、不同直播平台中的各类主播等,相应的收入从每日几十、几百到月入十几万不等。
第三,不同劳动者有了更加灵活的就业形势,较多劳动者可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去选择工作,比如下班后从事代驾服务、外卖服务、快递分拣员等。更多人能够根据自己的业余时间从事零工,增加家庭收入;部分人员在暂时无法找到理想工作的情况下,也可通过零工工作作为阶段性过渡,保证短期内有收入来源,以维持正常的生活。
三、我国零工经济的发展问题
(一)零工就业平台工作者身份认定困难
零工经济发展中涉及对零工就业平台工作者身份认定问题,且认定难度较大。第一,我国现有法律中关于平台就业者的身份称谓尚未统一,比如部分企业称之为“临时工”,部分企业称之为“自由职业者”,也有企业称之为“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称谓不统一会影响到零工经济中不同平台就业者的权益。当前使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没有明确零工就业者和共享平台之间的劳动关系。实际上较多平台为了降低成本,减少责任,并未直接明确两者是劳动雇佣关系,零工就业者被以“被雇佣人员”“临时劳务提供者”身份参与工作,缺少相对应的政策、法律规制、税收等管理依据。第二,零工平台就业者的身份界定在现有法律角度较模糊,影响到互联网平台与不同零工从业者之间的关系认定,不同于传统企业管理下的员工雇佣关系,使得零工劳动者无法得到社会保障、职业安全保障,也无法享受相关福利。第三,互联网零工劳动者在工作中存在自主性、灵活性,与传统劳动关系存在区别,现有法律事务依然以传统雇佣关系开展工作,造成司法实务中对互联网劳动者的身份认定存在难度,容易在零工劳动者与平台出现法律纠纷时,无法准确地做出判决,影响到法律的公平公正,甚至法院的判定结果会受到质疑。
(二)零工个人税负公平问题突出
零工经济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个人税负的问题,第一,零工经济下从事各项服务的劳动者,其在工作特点、收入情况等方面与传统工作者存在不同,相应地需要采取不同的税务制度。对于能力较强的劳动者,可能同时参与较多的零工劳动,涉及多个行业、多个税率标准等,致使零工劳动者的税收以及相应的税负存在不确定性。第二,零工经营模式具有多样性特点,零工劳动者的个人收入来源也具有复杂性,同时获取的收入具有正当性,需要缴纳相关税费,而且不同零工劳动者本身的收入也存在差异,这些都增加了税收管理的复杂性,且缺乏具体的依据和标准,造成不同收入划分之间税负存在公平性问题。第三,较多零工劳动者本身也不知道自己需要缴纳的税费,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进行纳税申报,不了解现有的税收法律法规。实际上较多零工劳动者也缺乏税务申报经验,甚至为了规避纳税,会对个人收入、经济交易加以隐瞒,增加税收风险。
(三)零工经济下用工关系难以保障
常规劳动关系建立过程中需要签订劳动合同,并按照法律依据为员工缴纳相应的社会保险,但是在零工经济形势下,不同企业采取的零工劳动方式更加灵活。首先,零工劳动方式包括全日制用工、非全日制用工、劳务外包用工、劳务派遣用工、临时用工等,无法维持正常的劳动关系,造成零工劳动者的不同社会保障难以实现。其次,部分零工劳动者在参与工作过程中,比如外卖员、代驾司机、网约车司机等,其存在较高的职业伤害风险,在劳动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很容易在发生意外事故后,对零工劳动者而言造成较多的经济损失。最后,零工经济中未建立有效的雇佣关系,不同劳动者也无法在从事劳动过程中获取培训机会,影响到不同从业者的能力提升。
四、优化零工经济促进充分就业的措施
(一)从法律角度做好零工就业者的身份认定
对于零工就业者身份认定问题,首先,积极对国外灵活就业者的身份认定方法以及零工就业发展情况予以总结,在开展我国零工就业者身份认定相关工作时可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指导。比如美国在认定就业者身份过程中使用司法判例法中控制权测试,而在明确劳动者具体责任方面,可参照ABC测试标准,ABC测试能够运用不同方案解决在零工经济中出现的各种纠纷,测试中侧重于对劳动者的保护,精确不同雇佣者的责任。此外,西班牙在《自雇劳动者法》中完成自雇者的划分,包括真正独立自雇者、经济依赖性自雇工人,有着不同的评定依据,指导具体的司法实践。其次,身份认定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不同零工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有无缴纳保险情况,以从不同方面作出多元化的考量、多角度测试,保证对不同零工经济劳动者身份的认定[5]。第三,在零工就业者的身份认定过程中,通过分析用人平台对不同劳动者的控制情况,比如对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等具体要求;分析不同劳动者对平台的经济依赖性,同时根据现有法律法规中的解释以及实际司法案例等,以从多角度综合对不同零工就业者的身份作出认定。
(二)做好零工就业群体的税收管理
鉴于零工就业群体规模较大,需要重视对这一群体的税收管理。首先,可以学习国外的相关经验,作为我国零工就业群体税收管理的参考,比如按照美国税制的做法,零工经济从业者在纳税税率方面同普通的个人所得税税率相同,零工经济从业者需要完成收入申报,填写纳税申报表格。英国有特别扣除制度,最高为1 000英镑,主要针对网约司机、资产租赁等零工经济收入人员。通过对国外相关零工经济中从业人员税收的管理,探索适合我国零工就业群体的税收管理方法。其次,积极加强税收宣传和教育工作,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平台、社交媒体等完成税收宣传,将税收政策解读、纳税申报流程等相关信息发布到不同用工平台中,帮助更多零工劳动者在参与零工劳动过程中了解我国的税收要求。考虑到零工就业者来自各行各业,专业、文化程度存在不同,需要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完成各种纳税的宣传与推广。
(三)做好零工经济下的就业保障管理
在零工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就业保障管理。一方面需要积极探索多层次、高水平以及覆盖面更广的劳动保障体系,切实保证零工劳动者的权益,让更多零工劳动者在劳动期间有相应的安全保障。另一方面,需要积极推动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比如可探索针对零工就业专用的社会保障项目,依据零工就业劳动的特殊性,可采取按服务次数或者服务日缴费模式,通过个人、网络平台、政府等完成专属社会保障,让零工就业人员在工作期间有保障。
五、结语
零工经济的发展能够增加就业机会,让更多人员参与就业,帮助更多人员解决就业问题,增加收入来源,缓解经济压力。零工经济在无形中还能有效发挥不同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针对一些自由职业者、创业者,更好地满足劳动者的劳动需求。针对零工经济的发展,需要做好零工就业者的身份认证,强化税收管理,并做好从业者的劳动保障,以更好地保障零工劳动者,促进零工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玉胜,吕静韦.数字时代零工经济的用工关系特点、发展困境及突破路径[J].天津社会科学,2023,(06):111-116.
[2]姜力,张坤.零工经济下技工院校学生职业跨界能力的培养路径研究[J].中国培训,2023,(10):96-98.
[3]程刚毅.数字化背景下零工经济及应对策略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23,39(05):92-103.
[4]董晓雅,常志军,高明杰.零工经济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3,(19):134-136.
[5]王佳欣.零工经济视域下居民充分灵活就业与权益保护[J].商业经济,2023,(09):39-4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