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为中国经济在复杂环境下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系列政策调整与部署,体现了中央应对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心。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中国经济有望在未来持续回升,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2024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召开会议(以下简称“会议”),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部署下一阶段经济工作。会议重点讨论了经济增速放缓、宏观政策调整、房地产市场调控及扩大内需等议题,提出要坚定信心,全面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在面临结构性调整的同时,也受到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尽管如此,会议明确指出,我国经济的基本面依然稳健,市场广阔,潜力巨大。此次会议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做出系列政策调整,确保在困难中保持稳定增长。
正视困难 坚定信心
会议指出,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及市场广阔、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等有利条件并未改变。同时,当前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要全面客观冷静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抓住重点、主动作为,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科学认识经济形势是开展经济工作的基本前提。可以看出,此次会议强调要全面、客观、冷静地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不仅指出“我国经济的基本面稳固、市场广阔、韧性强、潜力巨大等优势没有改变”,也坦诚面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这种全面、科学的经济形势判断,展现了党中央的深刻洞察力,有助于引导全社会正视挑战、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应对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以来,尽管面临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国经济整体保持平稳运行,呈现出稳中有进的态势,新兴生产力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措施坚实有力,重点领域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取得了积极进展,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对于下一阶段的紧迫工作,此次会议强调,要聚焦关键领域,积极主动作为,切实落实现有政策,同时加大力度推出新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提升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全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认为,会议作出的部署是一套宏观经济政策组合拳,方向明晰、举措有力、意义重大,释放了持续改善发展环境、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认为,本次会议的召开时间与往年不同,提前至9月进行,这表明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及宏观政策的高度重视。会议直面当前形势与问题,对经济形势作出了务实判断,在肯定成果的同时,强调了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问题。此次会议还对财政、货币、房地产、资本市场、企业扶持和民生保障等方面进行了重要部署,有助于加强与资本市场的沟通,回应市场的期待,预计后续会有更多政策陆续出台并落实。
宏观政策 形成合力
会议强调,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切实做好基层“三保”工作。要发行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实施有力度的降息。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对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要回应群众关切,调整住房限购政策,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抓紧完善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要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研究出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政策措施。
持续发力、乘势而上,此次会议明确释放出加强宏观调控、形成政策合力的信号。针对会议提出的加大财政和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央行将落实会议部署,采取包括“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实施有力度的降息”在内的举措,加快推出金融增量政策文件。在已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未来还将根据市场流动性状况进一步调整。同时,政策利率将下调0.2个百分点,推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和存款利率同步下行,促使商业银行降低存量房贷利率。通过切实落实各项政策,积极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表示,会议强调了确保必要的财政支出,切实做好基层“三保”工作的要求,并提出要合理发行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及地方政府专项债。这一系列部署释放出财政政策将加大力度、提高效能的积极信号,同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紧密联动,结合房地产和资本市场的新部署,有望更好地形成促进经济向好的政策合力。
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至关重要。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资本市场研究室主任张跃文表示,会议围绕提振资本市场进行了部署,有助于增强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回升和高质量发展。近期,关于并购重组、市值管理等改革举措陆续出台,有利于进一步提振投资者信心,加快市场回暖进程。
优化环境 立法纾困
会议指出,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要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要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提升消费结构。要培育新型消费业态。要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托育产业,抓紧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要加大引资稳资力度,抓紧推进和实施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等改革措施,进一步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诸多挑战。通过规范涉企执法和监管,减少不必要的干预和负担,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加稳定和公平的经营环境。这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帮助它们渡过难关,维持就业稳定,进而推动经济的复苏与可持续发展。
“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这一表述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留下了深刻印象。她指出,此次会议高度关注各类经营主体的发展需求,针对优化营商环境作出了一系列部署,有助于稳定并增强企业和居民的信心与预期。
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唐纬坤特别注意到,会议明确提出“要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为非公有制经济创造良好环境”。他说:“这次会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关心和重视,这些举措将为企业提供透明公正的法治环境和稳定的经营预期,切实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激发其活力与创造力,使我们更有信心应对当前的各类挑战。”
会议还提出要将促消费与惠民生相结合,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提升消费结构,并鼓励发展新型消费业态。对此,西单商场总经理高少云表示:“西单商场作为一家拥有90多年历史的老品牌,正在进行升级改造。我们将顺应消费新趋势,打造汇聚新模式、新业态的商业平台,更好满足和创造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会议还强调要加大引资和稳资力度,推进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改革。住友电工集团中国区销售董事总经理武尾敬三表示:“在全球投资环境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中国积极释放吸引外资的信号,扩大外资准入,这为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注入了信心与稳定的预期。住友电工对中国的发展前景始终充满信心,并将继续加大投入。”
会议重申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必要性,强调要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和监管行为,并通过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陈丽芬认为,创造一个稳定、可预期的经营环境将使企业能够专注于其生产与发展,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而通过法律手段保障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将为其提供有力的支持,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地产调控 止跌回稳
会议强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对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要回应群众关切,调整住房限购政策,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抓紧完善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要求对商品房建设进行严控增量、优化存量和提高质量,并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支持盘活闲置土地。这表明政府希望通过稳定市场,增强信心,避免经济波动,同时优化供给侧结构,以满足真实需求,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此外,会议还提出调整住房限购政策和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直接回应购房者的需求,减轻他们的负担,刺激市场需求。通过这些措施,政府旨在提升民生,改善生活质量,并构建房地产市场的新模式,确保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这是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要求。”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指出,这一提法进一步表明了稳定房地产市场对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性。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止跌回稳”不仅涉及成交量,还包括成交价格。预计第四季度,各地将陆续出台重大政策。同时,相较于之前的“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策略,此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商品房建设的要求,即“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这意味着未来各地的土地和住房供应将根据城市实际情况推进,避免盲目扩大住房供给。
对于房地产企业“白名单”项目的贷款支持,会议强调要“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陈文静指出,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未来有望加大力度,深入推进项目融资“白名单”机制的落实。这将进一步改善企业的资金环境,确保项目顺利交付,稳定购房者的预期。
在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虞晓芬看来,会议明确提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要求,并部署了一系列措施,如“严控商品房建设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支持力度”“调整住房限购政策,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等。虞晓芬表示:“这些举措释放出强烈的稳增长、稳楼市信号,同时明确了实现市场止跌回稳的具体思路和措施,政策效果值得期待。”
展望未来,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马泓认为,随着各项政策的逐步落地,房地产市场有望在阶段性底部筑底企稳。预计销售和房价跌幅将逐渐收窄,房企的偿债压力也将有所缓解,流动性风险得到缓释。部分一线及重点二线城市的土地市场可能会率先回暖。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也有望加快推进,房地产投资可能先抑后稳。
守住民生 兜劳底线
会议强调,要守住兜牢民生底线,重点做好应届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零就业3BZl2Kf1lGmxLDx8i6cz1w==家庭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加强对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要加强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要抓好食品和水电气热等重要物资的保供稳价。要切实抓好粮食和农业生产,关心农民增收,抓好秋冬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此次会议强调了保障重点人群就业的重要性,尤其是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这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随着经济增长放缓,确保这些群体的就业能提升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性,减少因失业带来的社会问题。同时,对低收入群体的救助和对就业困难者的帮扶,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此外,会议提出的“保供稳价”政策和粮食安全保障,旨在应对物价上涨和供应链不稳的挑战,确保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这些政策不仅能够增强民众的生活满意度,还能维护国家的粮食安全。通过综合性的政策措施,会议旨在平衡宏观调控与民生保障,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回应社会关切。
山西省社科院山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三部部长高剑峰指出,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将就业问题置于兜牢民生底线的框架中,针对当前的重点就业问题、低收入人群救助以及保供稳价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安排。结合此前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会议不仅从宏观调控的角度作出了部署,还涉及微观主体的具体政策,特别是在解决结构性矛盾上具有突出针对性,展现了政策组合中的重要部分。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表示,当前就业市场受到经济周期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此次会议中,特别强调了重点人群的就业问题和对低收入群体的帮扶,显示出中央对就业问题的高度重视,也揭示了当前就业形势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会议内容不仅是对当前就业形势的准确研判,也为就业市场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为中国经济在复杂环境下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系列政策调整与部署,体现了中央应对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心。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中国经济有望在未来持续回升,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责任编辑 李秀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