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混合教学模式探究

2024-12-04 00:00:00孔维双
今传媒 2024年11期

摘 要:融媒体的发展,推动了《新媒体文案》课程的教学模式变革。本研究通过对高职院校《新媒体文案》课程教学的“痛点”、改革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应采用新媒体教学平台,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模式进行教学改革,注重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媒体人才,使教学内容紧跟产业、行业发展,适应政府、企业、社区新媒体岗位需求,推动融媒体产业新业态持续发展。

关键词:融媒体;《新媒体文案》;混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8122 (2024) 11-0039-04

基金项目: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度校级教学改革课题重点项目:“融媒体背景下高职新媒体文案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探究”(JG23105)。

一、引 言

融媒体的发展,不仅融合了各种传统媒体的特性、样态和优势,也具备了极强的交互功能和传播手段,促进了当下媒体产业、行业、文化的不断转型升级。对此,高职院校要培养更多适应新媒体岗位需求的文案写作、运营等人才,现代文秘专业也要积极转型,探索时代发展要求的教学模式。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现代文秘专业《新媒体文案》课程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模式。

二、《新媒体文案》课程教学中的“痛点”透视

(一)课程建设不够完善

《新媒体文案》课程作为现代文秘专业的拓展课程,每周2课时,一学期共32课时。其培养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新媒体行业、新媒体文案人员的职业素养,掌握新媒体文案的通识写作技巧,文案在不同新媒体平台的写作框架、特点和要求及新媒体文案策划创意策略等。由于上课时间的有限性,且大部分教师偏重于理论教学,对优秀案例的分析不够深入,使得该课程的理论知识教学未能与实践技能操作有机结合,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训文案写作的时间也较为有限,难以胜任企业的新媒体文案工作。

(二)教学模式单一,效果不佳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理论教学过多、经典案例选取不足等问题。“教—写—评”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劳,缺乏积极性,甚至出现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当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时,他们第一时间不是去联想或思考问题背后的含义,而是迅速寻求网络的帮忙,结果给出的答案千篇一律。种种现象表明,单一的线下课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教学内容与新媒体产业、行业脱节

首先,《新媒体文案》课程内容转化缺乏实践平台。在电商文案产品卖点提炼和品牌文案写作的实践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在挖掘企业对新媒体岗位的需求时,未有效与企业和行业进行对接,导致教学内容与新媒体产业、行业脱节。其次,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具有一定的差距,导致学生缺乏市场环境分析、受众消费心理分析、产品定位分析以及社会热点事件分析等方面的能力,难以创作出符合市场和受众需求的优秀文案,在从事新媒体相关工作时,难以适应岗位职责与要求。

三、《新媒体文案》课程改革需求分析

(一)市场对新媒体文案人才的使用需求

2023年3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 67亿,较2021年12月增长3549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5. 6%,网民用网环境持续改善,物联网终端增长推动“万物互联”[1]。嗅觉灵敏的商家将企业目标转移到微信、微博、抖音短视频、喜马拉雅音频等新媒体平台,分享、促销产品,并通过后台大数据进行分析,精准定位消费群体,确立产品风格及品牌,进而吸引受众。随着新媒体平台传播力量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政府职能部门通过融媒体传播正能量,更多优秀新媒体文案策划、运营人员也成为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要需求之一。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区、乡村对高素质新媒体文案人员的需求也十分迫切。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符合市场经济、行业发展、政(政府)企(企业)社(社区)新媒体岗位需求的人才的重任,因此,要积极探索相关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

(二)现代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转型升级需求

根据行业、企业对新媒体人员需求的调研,发现很多单位急缺高素质的新媒体文案人员,而新媒体文案人员的培养需要高职院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融媒体背景下的现代文秘专业人才培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应用文写作》《档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知识,还要求他们掌握新媒体的各种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提升媒体职业素养,进而能系统地学习《新媒体文案》专业知识。高职院校要积极适应当前新媒体岗位不断升级变化的趋势,在相关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设计上与时俱进,通过教学改革和实践,在现代文秘专业的《新媒体文案》教学过程中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使人才培养目标与融媒体产业新业态相适应。通过教学改革,使教学内容紧跟时代和产业发展,从而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的融媒体文秘人才,使高职院校更好地帮助企业树立形象、服务“三农”。

(三)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提升需求

如今,媒介传播方式已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转变,使得人们的阅读方式更为自由,“碎片化”阅读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习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媒体融合与信息传播的速度也不断加快。对此,高质量的新媒体文案人员必须掌握媒体的采编规律、不同平台的语言风格,具备丰富的文化底蕴、优秀的文字写作能力、优异的文案创意策略、较高的审美能力、良好的项目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充满正能量的媒体素养等。高职院校现代文秘专业的《新媒体文案》课程开设于大二年级的第一个学期,此时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网络编辑基础,前期的学习内容使他们能更好地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文案的写作相融合。同时,良好的阅读分析及写作能力也使他们的新媒体写作更加专业、文案更加考究,具有特色。

四、《新媒体文案》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践探究

(一)课程教学以网络教学为平台

《新媒体文案》课程教学以网络教学为平台,运用BOPPPS教学模型,引导学生全方位地参与课堂教学,而不是被动地听教师讲授,要求教师及时获取课堂反馈信息,以调整后续教学活动,从而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2]。BOPPPS模型将教学过程划分为六个部分: 1.导入(Bridge-in),即在课堂导入部分引用近期火爆的新媒体文案案例,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比如,教师在讲解新媒体文案标题的拟写时,将关于日本核污水排放的新媒体文案标题作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该标题的拟写技巧。2.目标(Objective),即要求学生了解课程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以及每节课要学习的知识、技能,不断提升自身素养。3.前测(Pre-assessment),即知晓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比如,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在新媒体文案结尾的写作上会运用哪些设计形式,或者能说出有哪些常见的结尾设计形式,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启发、讲解。4.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learning),即通过设置启发性的新媒体写作问题,并发布在网络教学平台“学习通”上,让学生全方位地参与教学并掌握相关知识,以便及时发现注意力分散且在限定时间内未完成任务的同学,从而给予适当提醒。5.后测(Post-assessment),即通过在“学习通”上发布课堂训练及课后拓展作业,检测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并对知识进行延展。6.小结(Summary),即总结知识点,让学生把本节课的内容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发布在“学习通”平台上,以检测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便于补充纠正。BOPPPS模型的核心是学生全方位参与式学习和教师全程互动式授课,这种有效的教学设计应与新媒体教学平台有机结合,即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综上所述,教师通过新媒体教学平台不仅能时刻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还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时引导、点评、追评和鼓励,活跃课堂氛围。

(二)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

在融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现代文秘专业的《新媒体文案》课程应采用新媒体平台支持的线上教学和师生面对面的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的概念自20世纪90年代末由美国教育技术白皮书提出后,一直以兼具传统面对面教学和在线网络教学优势而被广泛应用”[3] 。此教学模式融合了线下面对面教学单一静态化的特点和线上网络教学灵活动态化的特点而被广大师生所喜爱。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模式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诸多便利,一时间教师成为主播,学生成为粉丝,教学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混合式教学模式根据网络平台的交互性、资源共享、过程监督等特点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增强课堂活跃度,实现全程参与的设计效果。《新媒体文案》课程线上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提供了共享、互动、讨论、点评等个性化学习空间,使一些不擅长表达的学生在教师提出启发式思考时,能够通过文字、语音进行互动。《新媒体文案》课程教师通过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围绕每节课的知识、技能和实训点进行授课,课前精心准备、课中全方位把控、课后进行任务驱动及实践训练。具体实施过程如下:课前,教师发布《新媒体文案》章节的教学任务单和配套学习资源,并通过“学习通”APP将教学资源、学习任务限时发布给学生;之后,再收集学生的学习困惑、难点以及感受,以便在线下课堂进行深入讲解。学生自主预学参与团队讨论,并提前将自己的学习困惑和问题以及预学心得发布在学习讨论区。课中,教师采用案例讲授法,通过经典案例引出本节课的讲授重点,如分析解读新媒体文案写作的平台定位、内容策划、文案结构等理论知识点,着重讲解课前预习中出现的疑难点,通过线上任务驱动,发布讨论话题和知识点检测、团队项目等,让每位同学都动起来,并在课堂上进行个别化指导。学生通过“每周一讲”案例分享环节分析文案的精彩之处,教师在课堂进行点评和补充亮点分析,鼓励学生收集和分享优秀的点评案例,并将其作为文案资源收藏、保存。课后,学生以探究式学习和实战驱动学习为主,根据“学习通”上的任务清单,每月完成一篇新媒体文案并发布在平台进行展示。教师通过“学习通”发布项目活动,指导学生进行“三场域”文案写作实践,引导小组成员每月在校园、企业、社区等场所进行自主调研,探究文案写作内容,义务为有相关需求的单位或部门撰写一篇新媒体文案;鼓励小组通过自主寻找或教师帮找的方式,为校内的宣传平台、校外企业的微信公众号、社区公益组织的微信公众号等撰写文案和线上展示;通过全方位多元化评价、线上投票、朋友圈点赞等方式反思课堂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新媒体文案实战写作能力。此外,教师还要收集学生的学习评价数据并进行分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图1)。

(三)课程教学评价与改进

《新媒体文案》课程的混合教学模式通过教学过程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一方面,教学过程评价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基于学生线上阅读的习惯化行为,运用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互动教学理念的BOPPPS模型进行线上教学,不仅关注到每个学生课堂的学习状态以及活跃程度,还促使他们根据教师提供的数据,不断调整心理状态。比如,一些学生因为开小差而没有及时获取课堂信息时,就会被“学习通”平台上的数据信息驱动,进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课后,教师通过线上限时提交课堂作业的设置,改变了学生拖延作业、不做以及团队任务不明确等不良习惯。学期末,教师通过分析学生在线上课堂互动、积极发言、新媒体文案创新策划等活跃数据和学生课堂作业按时提交的数据进行过程性教学评价,改变了以往线下课堂考勤与平时作业单向评价的模式。另一方面,教学过程评价体现在课后线下的作品实践中,即学生在教师的推荐或者指导下完成校内外新媒体平台的文案编辑工作,以此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自身将课堂理论知识转化为岗位技能的能力。此教学实践能够帮助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学生在大三实习时直接对接企业新媒体岗位的需求。由此可见,混合教学模式的评价侧重于知识转化、能力迁移、综合素养提升和平台实践等方面,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升。

尽管《新媒体文案》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还需不断完善,今后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要加强学生新媒体素养的培养,使他们了解并适应新媒体行业的发展趋势,不断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美学知识,加强课程美育,激发课堂活力,让学生发现和欣赏身边的美好事物,培养对美的敏感度,欣赏不同艺术的美,懂得不同的美学风格、色彩搭配。三是要深化产教融合,邀请企业具有新媒体文案创作经验的人员来讲座,与学校师生进行深入探讨,并根据企业当前岗位的需求适时调整课堂教学计划,同时,还要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这既有助于高校及时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也有助于推动专业发展,使参加实习的学生在校企导师的指导下,更快地适应新媒体行业发展,满足岗位需求。

五、结 语

融媒体时代,高职院校现代文秘专业学生应认识到,“秘书职业或者文秘专业自身的价值意蕴也推动了‘融媒体+秘书’思维的整体生态变迁与进步”[4]。因此,为了提升现代文秘专业学生关注热点、挖掘产品卖点、编写产品特点的新媒体文案能力,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把《新媒体文案》课程从专业拓展课调整为专业核心课,引导教师不仅要善于侧重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实战性、趣味性,还要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时机,重视课程的专业核心定位;另一方面,教师要重视课程产教融合的深入,加强学生人文、审美素养的培养,使新时代文秘人才发挥出在新媒体文案创意策划与写作方面的能力,为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科技世界网.关于CNNIC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核心数据[EB/ OL]. http:/ / www. twwtn. com/ anews/202303/39804. html,2023-03-24.

[2] 知乎. BOPPPS教学模型[EB/ OL]. https:/ / zhuanlan. zhihu. com/ p/463365779,2022-01-31.

[3] 梁中锋,李小娟,张媛,常瑀倍.融合新媒体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2):26.

[4] 张东.融媒体时代现代文秘专业的价值意蕴[J].秘书之友,2022(8):9.

[责任编辑: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