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背景下高职英语课程文化自信教育路径初探

2024-12-04 00:00:00杨忻忻
今传媒 2024年11期

摘 要:伴随着“互联网+教育”教学改革,高职英语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基础课程,肩负着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重任。本文基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理论,研究新时代背景下的高职英语课程文化自信教学路径,旨在为探索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文化自信教育路径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英语课程;混合式教学;文化自信教育

中图分类号: J8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8122 (2024) 11-0153-04

基金项目: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横向课题: “涉外法律案件咨询翻译服务” (HZY2024-KJHX02)。

一、时代背景

斯密斯·J与艾勒特·马西埃提出的“混合式教学”,是将传统学习理念与E-learning纯技术学习理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混合式教学以独特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凸显优势,备受关注。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将混合式教学这一概念引入国内,并明确指出:“混合式教学模式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混合式教学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它凭借整合教学形式和资源,在保证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线上资源共享,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同时还强调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满足其个性和全面发展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混合式教学的内涵愈发丰富,已经由“在线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两种教学形式的混合”演变为“利用技术手段推进课堂教学、实践实操教学、网络在线教学深度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2],学界对其研究视角愈发多样,研究内容也愈加广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自信,要求全党坚定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强调“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更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3]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文化,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建设,是我们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4]因此,高校教师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出一条文化自信教学路径,尤为重要。

二、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大部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担负着重要人才输出和培养的使命。高职英语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重要基础课程,应与思政课一同担当起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任。然而,高职英语课程内容多偏重于介绍国外的语言文化,容易让学生产生以国外文化为优的错觉。高职英语课程是国内和国外知识文化碰撞交融的重要学科之一,是高职学生了解外部世界的重要窗口,理应肩负起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对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着重强调三点:一是要坚定文化自信。自信才能自强,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二是要秉持开放包容,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无论是对内提升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还是对外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都离不开融通中外、贯通古今。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是要坚持守正创新。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5]。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英语课程应优化教学目标,创新教学设计,将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认同感,着力培养“政治坚定、学业优秀、身体健康、积极向上”的新时代高技能人才。

三、教学案例分析

何克抗教授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能改变传统课堂‘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强调‘主导-主体相结合’”[6]。过去,课堂教学主要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掌握了学习主动权,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书本知识,而是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帮助他们主动掌握知识技能,进而更好地提升创新意识和能力。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好文化知识技能,更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和创新能力,这些正是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依据以上混合式教学的特点,本文以《新导向职业英语》第三版Unit2中 Works of all life教学设计为例,探索出一条高职英语课程文化自信教育路径。

课前,教师在学习通网络平台布置两个任务:一是了解当代前沿职业以及从事该职业所需的知识。二是预测未来的新兴职业,并说一说可能会用到的相关专业知识技能。

课堂授课,第一部分第一环节,在学生已完成课前布置的任务的基础上播放英文歌曲,请他们回答听到的关于职业名称的英文表达,并进一步补充与职业相关的英文表述。结合课前准备,让学生思考自己想从事的职业并给出理由,并通过播放视频,如科学家杨振宁放弃国外优越条件毅然回国献身祖国科研事业、张桂梅不畏艰辛致力于贫困地区教育事业、“中国飞人”苏炳添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他们树立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积极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第二环节,学生通过完成matching (职业匹配)热身活动,讨论教师列出的行业领域。通过学习通讨论并完成书中词汇网(word net)活动,理解并掌握本单元重点词汇,之后,结合自身专业,思考自己能从事的工作,为未来择业做好准备。

第二部分第一环节,讲授听力技巧,培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有效记笔记的能力。教师要结合我国传统故事,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第二环节,听对话What?s your dream job?完成听力测试conversation。教师根据学生的听力情况讲解文章,并让他们讨论自己的梦想职业,鼓励他们制定目标,敢于追求,合理规划,实现自己的梦想。通过播放视频《少年》,让学生感受中华儿女顽强拼搏的精神,进而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第一环节,听短文I Love Driving,请学生完成课本练习conversation,教师为学生提供主要行业男女从业比例统计表,请学生试着用英语表述表格内容并进行分析。教师要指明,职业不分性别,并结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申纪兰一生为争取男女平等就业而奋斗的事迹,借用毛泽东同志的名句“女性能顶半边天”,鼓励学生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平等、公正的内涵。第二环节,学生完成课本练习二。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例如,在给计算机专业学生讲授Software Developers时,请他们分小组讨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对网络安全员职责和品行的要求;教师指出网络安全员的职责是守护国家网络安全,必须要恪守职业道德,在总结归纳其行业职责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孔子思想中的“不学礼,无以立”,指明无论各行各业都要遵守职业道德。

第四部分,语言学习。请学生朗读和记忆句型,准备对话练习,上台展示,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过询问职业以及表达自己想法的句型练习,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我,并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兴趣爱好、性格等,讨论自己的工作追求,号召学生脚踏实地,实现理想。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出公共演讲技巧,让学生注意礼貌礼节,进而延伸至中国是礼仪之邦,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一言一行都应遵循礼仪规范。

第五部分,布置作业。教师请学生复习当堂所学知识内容,根据自身具体情况,思考如何规划未来工作,绘制思维导图,号召学生传承中华经典《论语》中“温故而知新”的治学态度。最后,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寄语“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结束课程,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勇于奉献,肩负使命,不辜负国家期望。

课后,在学习通发布自学资料,标题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寄语“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号召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努力学习,掌握更多实用的知识技能,努力成为国家所需的栋梁之材。在此学习板块分享几条视频:

第一条视频的第一个故事,讲述了高职学生吴宏伟的先进事迹。吴宏伟是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毕业后投身高铁事业,成为一名优秀的随车机械师,通过个人不断地努力和专研,先后承担“津保铁路”“西成高铁”和“津港高铁”的首发任务。这一视频说明高职人才通过兢兢业业和过硬技术,能够得到社会的肯定。第二个故事,讲述了宋增祥身为山东临沂职业学院智能制造学院院长,从事机电专业教学几十年,兢兢业业,致力于为国家培养所需的高技能人才,体现出高职人勇往无前、勇于奉献的精神。第三个故事,讲述了姜颖是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负责学校与葡萄牙高校联合创办鲁班工坊,致力于培养电气自动化和工业机器人的高水平专业技能人才,最终,鲁班工作坊在2018年12月成功建立。鲁班工坊结合中国实际,引入国外先进技术,秉承发展中国化职业教育的理念,经过大家不懈地努力,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多国的技术文化交流与合作,体现了高职院校不忘初心的办学理念。

第二条视频,以“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比作于易;天下大事,比作于细”为寄语,号召学生在以后工作中要脚踏实地,凡事从细处着手,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教师要通过分享真实事例,让学生了解我国职业教育现状,增强文化自信,激励学生斗志,号召学生勇于担当建设国家的重要使命。

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不仅能够掌握英语文化知识,还能够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充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实现本单元的育人目标。一是引导学生制定目标,敢于追求,合理规划,实现自己的梦想,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二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专业,先就业再择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四、结 语

高职英语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基础课程,是学生了解国内外文化差异的重要渠道,担负着传播知识文化和育人的双重使命。因此,高职英语课程文化自信教育应充分展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和旺盛生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着力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探索一种新的综合教学育人体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授国外的语言文化,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努力发掘中国元素,深入了解中华文化、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增强文化自信,从而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有本领、有担当、有理想”的新时代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2] 谭永平.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实施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2):5-9.

[3] 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EB/ OL]. http:/ / www. xinhuanet. com/ politics/ leaders/2020- 09/22/ c_1126527570. htm,2020-09-23.

[4] 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5] 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3-06-06(01).

[6] 刘华.在线课程融入高校课程教学系统:障碍及其突破[J].高等教育研究,2016(5):68-72.

[责任编辑:李慕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