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双减”政策应运而生,旨在减轻学生课业和校外培训负担。在这一背景下,小学家庭体育作业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由此,本文聚焦于小学家庭体育作业的实施策略,探讨其在当前教育环境下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家庭体育作业对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家庭亲子关系、培养学生自律习惯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实施过程中存在资源不均衡、家长参与度不足、安全问题以及作业监督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包括提供多样化体育资源、增加家长参与指导、强化安全教育和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等策略,旨在优化家庭体育作业的实施效果,为小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双减;小学;家庭体育作业;实施
一、引言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而学生健康成长是教育的核心目标。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实施的“双减”政策,不仅旨在减少学生课内外负担,也强调了对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视。在这一背景下,小学生的体育教育尤为重要。家庭体育作业作为连接校园与家庭的桥梁,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家中继续发展体育技能,还能促进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增强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然而,如何在“双减”政策下有效地实施小学家庭体育作业,确保其目标的实现,成为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家庭体育作业实施的意义
(一)增强学生体质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家庭体育作业的实施对于增强学生体质具有显著意义。体育活动是增强学生体质的有效途径。通过在家中进行的体育作业,学生可以得到适当的身体锻炼,这对于他们的身体健康和体能发展至关重要。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往往面临学业压力和时间限制,无法充分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家庭体育作业成为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补充。同时,家庭体育作业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如:跳绳、做瑜伽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增强他们的协调性、灵活性和耐力。此外,家庭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轻松自在的锻炼空间,使他们能够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有效提升体质。
(二)促进家庭亲子关系
家庭体育作业在促进家庭亲子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工作忙碌或其他原因,许多家长难以找到与孩子互动和共度时光的机会。家庭体育作业提供了一个共同参与的平台,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参与体育活动,如:一起踢足球、打羽毛球等。这样的共同活动不仅有助于增强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它能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1]此外,家庭体育作业还能够帮助家长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榜样。当孩子看到家长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他们更有意愿模仿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长期来看,这种亲子共同参与的体育活动能够深化家庭成员间的理解和信任,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和支持的成长环境。
(三)培养自律习惯
家庭体育作业在培养学生的自律习惯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自律是学生个人成长和学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规律的家庭体育作业,学生不仅在体育活动中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了自我管理和自律。家庭体育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独立完成指定的体育活动,这需要他们自我安排时间、设定目标并坚持完成。这种独立性和责任感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学生通过定期完成体育作业,可以逐步建立起自我监督和时间管理的能力。这些技能不仅在体育活动中有所体现,也将转化为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能力。此外,自律还与学生的情绪管理和抗压能力紧密相关。定期的体育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缓解压力,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在完成家庭体育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挑战和困难,如:坚持锻炼的难度、提高运动技能的挑战等。通过克服这些挑战,学生不仅提升了体育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持和努力。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家庭体育作业实施的问题
(一)资源不均衡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家庭体育作业实施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资源的不均衡。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不同家庭所拥有的体育资源和空间的差异。一方面,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拥有宽敞的居住环境和丰富的体育器材,如:跑步机、瑜伽垫、篮球架等,这些条件有利于孩子进行多样化的体育活动。[2]另一方面,经济条件较差或居住空间有限的家庭,则难以提供同样的体育锻炼条件。例如:一些家庭仅有非常有限的室内空间,不足以进行跑跳等活动,或者缺乏必要的体育器材。这种资源不均衡直接影响了体育作业的执行和效果。对于资源有限的学生来说,他们无法完成某些体育作业要求,或者只能进行非常有限的活动。这不仅影响他们体育技能的发展,还导致他们在体育学习上感到沮丧和不公平。此外,资源不均衡还容易导致学生之间的体能差异加大,进一步加剧教育不平等。
(二)家长参与度不足
另一个显著问题是家长参与度不足。家长的参与对于小学生在家中进行体育活动至关重要。然而,现实情况是,许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对体育的认识不足或对孩子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无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监督。
例如:一些家长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一起进行体育活动,或者不了解如何有效地引导和监督孩子的体育练习。缺乏家长参与不仅影响孩子体育活动的质量和安全,还会导致孩子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下降。家长的参与不仅能提供安全保障,还能增强活动的趣味性,鼓励孩子更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缺乏这种支持和鼓励的孩子,会感到孤独和无聊,进而失去持续进行体育活动的动力。
(三)安全问题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家庭体育作业实施中的一个显著问题是家庭环境中进行体育活动的安全隐患。
首先,家庭环境中缺乏专业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在家中进行体育活动,孩子们往往使用非专业的器材,或者在不适宜的空间进行活动。例如:家庭中的地板过于滑,容易造成跌倒;空间狭小,容易导致孩子在活动时撞到家具。
其次,家长对体育活动的安全监督和指导能力有限。与专业体育教师不同,大多数家长缺乏专业的体育知识和教学经验,无法正确指导孩子进行安全的体育活动。例如:家长不了解某些运动的正确姿势和技巧,无法为孩子提供正确的引导,从而增加受伤的风险。
最后,家庭体育作业中常缺乏适当的安全预防措施。在学校进行体育活动时,通常有明确的安全指导和紧急应对措施,而在家庭环境中,这样的安全措施往往被忽视。孩子在家中进行体育活动时,没有穿戴适当的保护装备,如:护膝、护腕等,且在发生意外时,家长不知道如何进行及时有效的急救处理。
(四)作业监督难
在“双减”政策下,实施小学家庭体育作业时,教师面临着有效监督和评估家庭体育作业完成情况的难题。
首先,家庭体育作业的性质导致教师无法直接观察学生的活动过程。不同于在校园内进行的体育课,家庭作业缺少了教师的现场指导和监督。教师无法亲眼看到学生在家中如何执行体育活动,无法判断他们是否正确、安全地进行练习。这种缺乏直接监督的情况限制了教师对学生体育技能发展和作业完成情况的准确评估。[3]
其次,依赖于家长或学生自我报告的方式来评估作业完成情况存在着不可避免的主观性。学生会夸大其作业完成的程度或质量,而家长的报告也会因为缺乏体育专业知识而不够准确。这种情况使得教师难以对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进步进行有效地评价。
最后,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反馈渠道也是一个问题。在学校环境中,教师可以直接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进步和困难。但在家庭体育作业的情况下,这种直接的沟通被削弱,教师难以获取关于学生在家中体育活动的实时信息和反馈,这进一步增加了监督的难度。
四、双减背景下小学家庭体育作业实施的策略
(一)提供多样化体育资源
在“双减”背景下实施小学家庭体育作业的策略中,提供多样化体育资源是一项关键措施。
首先,学校可以开发一系列适合在家中进行的体育活动指南。这些指南应包含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如:简单的家庭健身练习、瑜伽、舞蹈、跳绳等,确保不同年龄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指南中应详细说明每项活动的步骤、所需空间和器材,以及安全指导,以便家长和学生能够轻松地跟随。
其次,对于缺乏必要体育器材的家庭,学校可以考虑建立一个器材借用系统。学校可以提供一些基本的、便于携带的体育器材,如:跳绳、瑜伽垫、小哑铃等,供学生借用。这样,即使在家庭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学生也能够进行一定的体育锻炼。
最后,学校可以利用数字资源,如:在线视频和移动应用,为学生提供虚拟的体育教学和锻炼指导。通过在线平台,教师可以上传体育练习的视频,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运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观看这些视频并跟随练习,这种方式不仅方便灵活,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增加家长参与指导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增强家长在小学家庭体育作业中的参与和指导是一项关键策略。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和教育机构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以确保家长能够有效地支持和参与孩子的体育教育。
首先,学校应提供易于理解的体育作业指导材料给家长。这些材料可以包括印刷手册、视频教程或在线资源,详细说明如何帮助孩子完成特定的体育作业,如何确保活动的安全性,以及如何激发孩子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这些资源应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需求,提供适宜的活动建议和指导。[4]
其次,学校还可以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体育活动。为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适合家庭共同参与的体育活动,如:家庭运动会、亲子运动挑战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增加家庭成员间的互动,还能促使家长更直接地参与孩子的体育学习过程。
最后,为了促进家长持续地参与,学校应设立定期的反馈和交流机制。通过家长会、电子通信或在线平台,教师可以定期向家长反馈孩子在体育活动中的进展,同时收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以改进家庭体育作业的设计和实施。
(三)强化安全教育
在“双减”政策下,为了确保小学家庭体育作业的安全执行,强化安全教育是一项必要的策略。这需要学校和教师采取一系列具体的措施来提高学生和家长对体育活动安全的意识,并确保安全实践成为家庭体育活动的核心组成部分。
首先,学校应制定详细的安全指导原则,并将这些原则纳入家庭体育作业的规划和设计中。这些指导原则应包括具体的安全措施,如:适当的热身运动、使用安全的体育器材、选择安全的运动环境等。这些原则应通过家长会、学生集会、书面材料等多种渠道向学生和家长进行宣传和教育。
其次,学校需要组织专门的安全教育活动。这可以通过线上课程、研讨会或互动式教学活动进行,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如何在家庭环境中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演示视频或现场示范,向学生展示如何安全使用体育器材,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安全地进行体育练习。
再次,教师应在布置家庭体育作业时,特别强调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在布置每项体育作业时,教师应明确指出相关的安全注意事项,并鼓励学生在进行活动前后进行必要的热身和放松运动。
最后,学校应建立一套有效的紧急响应机制,以应对可能发生家庭体育活动事故。家长和学生应被教授基本的急救知识,学校应确保家长了解在发生事故时如何快速有效地获取帮助。同时,学校还可以提供急救培训课程,增强家长和学生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四)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为了在“双减”背景下有效实施小学家庭体育作业,建立一个有效的反馈机制是至关重要的。这个机制应该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在家进行体育活动的情况,并对家庭体育作业进行适当的调整。
首先,学校可以开发一个在线平台,使学生和家长能够轻松地上传家庭体育作业的完成情况。这个平台可以是一个专门的网站或应用,提供上传视频、照片或文字描述作业完成情况的功能。通过这个平台,教师可以直接查看学生在家中进行体育活动的情况,包括他们使用的器材、活动空间和运动的具体方式。[5]
其次,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在线或面对面的反馈会议,教师、学生和家长可以在这些会议上交流体育作业的进展情况。在这些会议上,教师可以向家长和学生提供具体的反馈,指出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学生和家长也可以在这些会议上提出他们在执行体育作业时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最后,学校可以建立一个定期的评估和回顾机制。这意味着每隔一段时间,教师、学生和家长可以一起回顾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家庭体育作业,讨论它们的有效性和影响。这种评估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家庭体育作业的实际效果,还可以促使他们根据学生的具体需要调整作业内容。
五、结语
在“双减”政策的框架内,实施小学家庭体育作业是一个复杂但极为重要的任务。通过提供多样化的体育资源、增强家长的参与和指导、加强安全教育,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就能够创造一个既安全又充满活力的家庭体育环境。这些策略的成功实施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铺设坚实的基石。
参考文献:
[1]杨阳.“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家庭作业设计策略[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3,(09):9-10.
[2]王庆.“双减”政策下小学体育家庭作业的实施策略与效果研究[J].体育视野,2023,(16):66-68.
[3]谢庆辉.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实施策略[A]第八届中国体能训练科学大会论文集[C].中国班迪协会、澳门体能协会、广东省体能协会,广东省体能协会,2023:4.
[4]米小飞.“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与实施路径研究[A]2023年智慧城市建设论坛上海分论坛论文集[C].中国智慧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中国智慧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2023:2.
[5]顾德新,吴嗣勇.基于“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家庭作业的实施对策[J].体育教学,2023,43(02):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