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游戏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将体育课程的教育目标与体育游戏进行有效融合,营造寓教于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教师预设的教学任务。想要以该种教学形式,提升体育课堂教育质量,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现阶段的运动基础和成长规律,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的本质和运动的难度,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以耐心引导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运动意识,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表现,引导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发展。在本文中,针对如何有效实施游戏化教学策略,提升体育教学体系的革新与完善,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分别探索与研究,提出可行性较强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游戏教学方法;小学体育教学;融合策略探讨
一、引言
考虑到小学学生还未形成约束自我行为的思维和良好行为习惯,教师应增加对学生体育活动的监督与帮助,利用好学生现阶段活泼好动的特点,将其转变为教学优势,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是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对体育内容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对新知和运动项目的好奇心,让学生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爱好,发展户外兴趣,为以后多种运动项目的广泛涉猎和专精某项运动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培养体育运动精神和良好品质。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师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体育课堂中给予学生良好运动体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和运动积极性的提升,让学生掌握更多运动技能和安全运动知识,培养出更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二、在体育课堂上融入游戏意义,教师主导组织开展游戏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只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支撑学生完成多项学习任务和多种户外运动,所以,如何提升体育教学有效性,成为很多体育教学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体育课程排课量的增加,教学时间更加充裕,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体育体系,已经不适应学生现在的运动需求和体育教学目标,而且过度一成不变的训练内容和单一浅薄的体育结构,会降低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影响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无法达成预设的良好教育效果和身体锻炼情况。
将趣味游戏与小学体育有效融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贴合学生现阶段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学生的具体需求出发,设计体育课程内容和开展形式,提升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课堂内容的趣味性,营造寓教于乐的体育氛围,让学生以愉悦的身心状态积极参与到体育游戏里,达到锻炼身体素质,活跃肢体的作用,同时,对学生的生活状态形成积极的影响,促使学生的心理状态正向发展。体育活动营造的趣味游戏活动不断强化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赋予学生学习多项体育的动力,让学生在面对任务时,克制自己的惰性和逃避心理,以坚持不懈的意志坚持到训练最后,对学生实现核心素养的教育工作。
在体育课堂中融合游戏教学思想,还能够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学生的积极状态和教师的耐心引导,是构成有效沟通的关键因素,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在新课改教育目标中提到,应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所以,教师选择为学生赋予自由的活动空间和灵活的运动氛围,但这并不代表着教师对学生的运动过程不管不顾,而是要全程监管并选择合适时机有效介入指导。教师有效改变传统教育课堂中扭转学生对体育锻炼负面态度的强硬手段,而是选择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想法,满足学生的多样成长需求,让学生从内心喜欢体育课堂,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有效形成,对整体教学质量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在小学体育课堂中,以趣味娱乐形式开展多项训练,使得活动的开展更具运动性,更满足体育教学的要求,让学生掌握标准的运动方法和体育技能,达到增强体质的作用。例如:多种游戏和体育训练拼接而成的接力赛,既能让学生提高运动综合水平,又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同时,创新运动游戏可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以种类繁多、趣味灵活的游戏,减少课堂的单调乏味氛围,只有师生共同努力,对运动有积极主动的兴趣,才能构建一个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高效高质小学体育课堂。
三、在课前精心备课时融入游戏,趣味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体育教学工作开展前,教师的课前备课是影响整体教学效果的首要环节,尤其是针对低年级学生对体育运动没有足够深入地了解情况时,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就更能显现出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教师在备课时,要体现出当下时代背景下最新课程理念,充分考虑教学各个环节,对学生体育运动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促进养成,选择符合学生现阶段性格特点与成长规律的游戏化教学理念,渗入在各个体育教学步骤中,促进整体教学体系的革新与优化。在课前导入时,教师可尽量选择生活化、趣味化、儿童化的语句,作为本堂课的导入方式,这是游戏化教学的一种体现形式。在教学设计时,引入多种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或是创设趣味情境,组织学生开展不同类型的体育任务,都是根据学生的运动基础和兴趣爱好而制定的贴合活动。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定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选择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入景动情,呈现良好教育效果。
在开展体育锻炼前,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针对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提出有效应对方案,才能避免学生在锻炼过程中,因为前期准备不足而出现的肌肉拉伤或是关节扭伤等危险问题。在传统课前热身时,教师总是运用头部运动和上下肢体的小范围活动,实现对身体各个部位的简单拉伸和关节激活,这种单一不变的活动形式,影响学生在刚进入课堂学习时的积极性。所以在课前备课时,制定结构更为完整的课前备课计划。也要通过选择趣味热身活动,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轻松灵活课堂氛围的效果。
教师可以将原本引导学生进行的头部简单活动和肢体小范围运动,转变为趣味反应游戏,创新热身运动的形式,促进游戏与小学体育的有效融合,创设趣味课堂。教师以吹哨为开始,发出不同指令,学生需要对教师的指令做出相反的身体动作,例如:如若教师喊出“向左转”,学生的正确做法是向右转;如若教师喊出“前进一小步”,学生的正确举动应该是退后一小步。以这样的趣味形式实现课前准备热身,学生更易于接受和积极参与,提升课前准备活动质量。
四、在课中体育训练时融入游戏,创新活动促进学生掌握
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是注意力不易集中,自制能力较差,如果一直进行单调形式的体育练习和户外活动,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和兴奋程度降低,因此,教师应在课中体育训练时融入多种游戏,创新活动开展形式,促进学生对体育内容的掌握。在体育课堂中体现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以手脑结合,动静结合,营造寓教于乐的教学氛围,突出在玩中学习、在学中玩耍的教育理念,游戏环节的推进要做到灵活而不杂乱,既能保证循序渐进,又能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在体育课堂中引入游戏这一教学模式,本身就是对传统教育体系的一个创新,更是对现有教学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这种生活化气息的活动形式被引入到体育课堂中,启发学生理解重点内容,以潜移默化的形式促进学生掌握多种运动技能,推动体育课程改革的进步和学生课堂主体性的提升。
在体育课堂中,创新多种形式的准备活动,调动学生的活动热情,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为提高活动强度,分小组组织不同角色的老鹰抓小鸡游戏,其中扮演老鹰、小鸡妈妈、小鸡三种角色,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达到在一定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积极性强化,引导学生从相对静止的身体状态进入到比较活跃的课堂环境,发挥热身的基础作用。但在传统课堂中,教师的课前准备活动或是热身阶段,大多是选择让学生绕着操场慢跑几圈,或是做一些简单的健身操,学生的思维未被全面激活,身体各关节活动仍在准备阶段,快速进入到重点内容的训练和体育技能的掌握,不利于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呈现。所以,教师必须根据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以及本节课设置的训练任务,适当安排一些相关的体育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本节课教育重点内容是篮球时,教师可以选择用拆解游戏化的方式,鼓励学生用胯下传球接力、运球接力、两人一组胸前顶球等方法,活跃学生的肢体,掌握篮球的基本特性,以达到熟悉球性的目的。
小学体育教学结构大多是以旧知识衍生新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理论和运动技能,但在传统教学形式中,教师采取的教学理念是重复性练习,达到牢固掌握的教育效果,但多次对某一动作的单一训练,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展开短跑训练时,教师过度强调学生的练习次数,不断让学生在多次往返中提升跑步效率,试图掌握调整呼吸节奏的方法,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课堂情绪,产生单调枯燥的体育学习印象,而且得不到良好教育效果。在本文中,以融合趣味游戏的形式,创设轻松体育教学课堂,选择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开展综合性的比赛,将多种体育训练融合为趣味接力,既能缓解各项运动的练习密度,又会减轻学生的运动负荷。例如:可以将简单的短跑拆分,前15米需要同时进行高抬腿动作,在中间20米中以后蹬跑的形式前进,在最后15米加快学生的跑步速率,以冲刺跑达到终点。
在游戏化教学结束时,教师可通过节奏缓慢、运动量小的趣味游戏,做到对整体体育课堂的总结,放松学生的身心,让学生的身体从激烈运动的状态恢复到相对安静平衡的状态。教师可通过播放舒缓节奏的音乐,融合缓慢放松的舞蹈形式,促进学生的精神放松。从行为训练角度入手,综合多种有效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体育能力,让学生以养成教育形成正确行为习惯和终身运动意识。
五、在课后整理总结时融入游戏,综合评价赋予学生动力
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促进课堂教育体系的健全发展,以教学评一体化的表现形式,体现教师在课堂中的引领作用和主导作用,在课后整理总结时,融入多种趣味游戏,发挥出综合评价能够赋予学生运动动力的积极作用。在参与活动时,要通过引导和现身说法,指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的思路,也能对自己的综合能力有一个简单的评估,教育学生接受大家对自己的不同意见,勇于从多种批评和鼓励中找到适合自己提升进步的内容,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对个人综合能力和体育水平有全面正确的认知,有益于培养学生清晰明了的生活思维模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可以趣味游戏的形式,为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提供更多依据。例如:在进行“萝卜蹲”的游戏时,教师可以表扬最后的优胜者节奏感较强,反应敏捷,鼓励其他的失败同学找到淘汰原因,下次继续努力。也可以组织匿名互评的形式,写上你认为在这次游戏中表现最佳的同学和原因,有些同学的票中选择的不是最后的优胜者,他觉得另一位同学在游戏过程中的快速反应力让他感到震惊和欣赏,最后失败的原因可能是不小心失误。促进同学间的和谐交流和互相评价,学生间温馨共处。
教师还可通过创设情景性游戏,将不同游戏关卡中学生的优秀表现,作为鼓励性评价的基础信息。例如:在开展以“小同志送情报”为游戏名称的障碍接力训练时,设置“绕过敌人的岗哨”名称的游戏,即为躲过其他同学扔过来的口袋;设置“安全渡过小河”名称的游戏,即为走过平衡木;设置“爬过荆棘林”名称的游戏,即为在布条编成的荆棘下匍匐前进,最后通过一路奔跑,安全送达情报。教师可以表扬某位学生在“安全度过小河”中平衡能力较强,另一位同学在“绕过敌人的岗哨”中反应敏捷且活动迅速,还有一位学生在“爬过荆棘林”时谨慎沉稳,以鼓励性表扬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强化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
六、结语
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构建趣味化教学结构,融合多种游戏革新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氛围,通过创设情境、故事编排、组织竞赛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和运动技能的练习。从教育系统论的观点上,对教育体系进行创新改革,从深层次上落实体育与健康双重教育目标,大面积提升教学效益。以小学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游戏化教学形式为载体,让学生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和体育的丰富内涵,满足学生现阶段身心发展的需要和个性化需求,培养出更多富有创新精神和运动意识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蓝孝华.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影响[J].田径,2021,(11):6-8.
[2]陈玉宏.刍议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体育游戏的作用与策略[J].青少年体育,2021,(07):111-112.
[3]王欢.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07):141-142+145.
[4]张群.玩中学,学中玩——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探究[J].田径,2021,(03):77-78.
[5]于慧.寓教于乐:游戏活动与小学体育教学融合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2,(30):110-111.
[6]申翠.有效融合:彰显传统体育游戏的魅力——浅谈传统体育游戏在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5,(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