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备受关注,人们更加重视学生的德育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其中的“体”代表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小学教学中,开展体育教学可以锻炼学生身体素质。花样跳绳作为一项重要的体育运动项目,在体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活动时间自由、花样多、灵活性强,深受小学生的喜欢。因此,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灵活利用花样跳绳,优化课堂活动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本文对花样跳绳的优势进行分析,进一步分析花样跳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体育;花样跳绳;优势;应用策略
一、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课程受到更多的重视,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应当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借助花样跳绳,优化课堂活动设计,激发学生体育技能学习兴趣,全身心投入课堂活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将花样跳绳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使得课堂内容更加丰富,锻炼学生跳绳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构建高效体育课堂。
二、花样跳绳的优势分析
(一)花样跳绳是以传统跳绳作为基础
逐渐形成的新型跳绳玩法,有着很多的转体和步伐变化,依靠手臂做出转圈摇动的动作,可以呈现多种类型的摇绳动作。花样跳绳改变了传统跳绳的单一性,融入舞蹈、杂技以及健身操等内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借助花样跳绳,可以加强学生协调性和耐力培养[1]。
(二)花样跳绳具有多元效益
在体育教学中,任何的体育运动都存在着安全风险,因此,教师需要重视体育运动环节的风险防控。相对于很多的运动项目来说,花样跳绳比较安全,在运动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对运动的强度进行调节,具有非常强的自由性,同时,花样跳绳的器材比较简单、安全,在运动时即使出现问题,对学生身体不会造成很大的损伤。
(三)有利于学生运动能力培养
花样跳绳是一项纵向的运动项目,长期的运动能够利于学生骨骼生长,对学生身高有着促进作用。在运动时,学生的肌肉也得到锻炼,有利于学生协调能力的提升。同时,在跳绳时,学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力量,提高学生的爆发力和弹跳力,有利于学生强健体魄的形成。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花样跳绳的应用原则
(一)趣味原则
小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对新事物充满热情。小学体育课堂中,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课堂活动方式进行创新,增强课堂活动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教师应当坚持趣味性原则,有效利用花样跳绳项目,设计新颖的花样跳绳动作,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制定层次分明的跳绳计划,让学生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引导学生以饱满的热情面对体育项目学习,构建高效体育课堂。
(二)合理原则
小学体育教学中,为了有效利用花样跳绳,需要注重合理性的原则。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以篮球、足球和田径等项目为主,花样跳绳并没有受到重视,对其开发和利用比较少。对于花样跳绳运动,不少学生认识不够全面,缺少正确的跳绳方式,为了改变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单一的情况,教师应当有效利用花样跳绳项目,帮助学生了解更多跳绳方法和技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花样跳绳的作用。
(三)综合原则
在花样跳绳利用时,应当遵循综合性原则,体育教学中引入花样跳绳,能够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兴趣,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得花样跳绳的作用得到体现。同时,在综合性原则下,教师可以引入多种竞赛活动,将体育运动、训练活动和竞赛活动结合,强化学生综合素质。
四、小学体育教学中花样跳绳应用策略
(一)革新理论,优化课堂内容设计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学科受到更多地重视。花样跳绳运动对于场地的要求相对较低,使用的运动设备也比较简单,在小学体育教学更加易于推广。为了能够使得花样跳绳的作用得到发挥,教师首先要重视花样跳绳运动,不断革新体育教学理念,从学生入手,对体育教学体系进行创新和完善,促进体育学科发展,加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2]。
例如:人教版小学体育“跳绳”的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教师可以引入编花跳绳的项目,在动作讲解之后,鼓励学生练习,加强学生肌肉力量训练,进一步锻炼学生协调能力。但是,编花跳绳的动作比较复杂,单纯在课堂上演示,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应当改变课堂教学方式,通过室内外结合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视频,帮助学生了解花样跳绳的基本动作,采取慢放、倒放以及暂停等功能,对高难度动作拆解展示,借助反复观看的方式,加深学生体育动作理解,活跃课堂氛围。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花样跳绳的基本动作,以此作为基础,组织学生开展练习活动,掌握更多的动作,如:交换双脚跳,理解动作技术要领。之后,教师提供给学生场地和时间,先让学生单独练习,之后组织学生两组小组练习。在练习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六人小组,组织学生进行编花跳绳运动。在练习时,教师需要对学生动作进行观察,对于学生的错误及时纠正,并且指导学生正确的动作。最后,教师还需要加强学生鼓励,要求学生开展集体跳绳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
(二)优化队伍,强化动作示范
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想要保证课堂有效性,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优化课程内容设计,控制好课堂活动节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现阶段的小学体育课堂中,花样跳绳专业人才不足,很多学校不重视教师的专业能力,对跳绳运动课堂质量产生影响。因此,作为小学学校,应当重视教师专业性培养,引进专业能力强的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做好教师专业素养培训,为花样跳绳运动开展做好准备。作为体育教师,需要做好课堂活动设计,加强正面引导,帮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3]。
例如:人教版小学体育“一带一跳”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相关动作,作为小学学校,应当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引入专业化教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优化课堂活动设计。“一带一跳”需要两个人合作完成,对于小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因此,小学体育教师,需要了解学生运动情况,对课堂活动进行优化设计,引导学生学习体育动作,强化学生身体素质。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发挥学生自主性,采取自由组队的方式,通过演示帮助学生掌握体育动作,之后,让学生开展分组训练,对练习中的问题做出分析。对于学生练习中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节奏清晰的音乐,让学生跟着节奏跳绳,逐渐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在练习之后,需要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验,组织学生进行“30秒双人跳”运动,跳的次数多的获胜,并且要保证动作标准。通过优化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跳绳动作,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三)引入创意教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花样跳绳没有固定的应用模式,为了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创意教学,探究新的跳绳方式。在教学活动中,花样跳绳的玩法与人数有着密切关系,主要有个人跳绳、双人跳绳以及多人跳绳等,人数多少影响着跳绳的难度。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跳绳动作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4]。
例如:人教版小学体育“多人跳绳”的教学中,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和掌握花样跳绳动作,教师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结合基础的跳绳动作,进一步探究新方式。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向学生展示多人跳绳,让学生了解跳绳动作。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在技巧训练时,可以开展个体跳跃、高抬步、单脚跳等活动,加强学生反应能力、协调能力训练。之后,教师逐步提高活动难度,从单人跳变成两人、三人,通过训练加强学生动作练习,逐渐树立学生合作意识。在学生能够完成两人或者三人跳绳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六人一起跳绳,在小组划分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各方面因素,将跳绳和多媒体结合,优化课堂活动设计。通过丰富多样的跳绳动作,帮助学生掌握花样跳绳方式。作为教师,应当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权,让学生自由组合,选择相应的跳绳方式进行训练。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自主创新跳绳的方式。
(四)借助趣味游戏,构建高效课堂
兴趣对教学效率和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借助趣味游戏,让学生主动参与运动。利用趣味游戏,能够有效创新课堂活动,对跳绳运动方式进行优化。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考虑跳绳运动,引入合适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让学生掌握跳绳方法。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利用竞争游戏开展教学,开展小组比赛活动[5]。
例如:人教版小学体育“跳绳”教学中,很多学生在掌握跳绳动作和技巧后,认为跳绳训练很枯燥,难以调动训练积极性,不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因此,教师可以巧妙引入游戏活动,加强学生能力训练,优化跳绳教学活动。如:利用“同舟共济”游戏,加强学生协调能力。在游戏时,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排成一个纵队,双手各拿着一根绳子,当作“船”,在教师发出口号后,学生跟着节奏双脚跳,在规定范围内,能够保持口号响亮、一致的小组获胜,反之则失败。在讲解游戏规则后,做出示范,之后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练习,构建趣味性课堂氛围。在开展竞争性的游戏时,需要引入相应的奖罚制度,能够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花样跳绳的魅力,通过合作方式完成任务,收获成功的喜悦。在实际的课堂活动中,教师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灵活引入和利用游戏活动,充分发挥花样跳绳的作用,加强学生身体素质锻炼。
(五)结合分层教学,优化体育教学活动
小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是小学生身心开始发育的时期,作为教师,需要考虑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开展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层次性的教学内容,满足学生不同的运动需求,发挥花样跳绳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在运动中健康成长。
例如:人教版小学体育教学中,针对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学生思维意识处于发育阶段,更易于学生终身运动意识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当以花样跳绳基础知识教学为主,加强运动安全控制,构建良好的运动环境,让学生在运动中健康成长。针对高年级学生,身心发展不断健全,学生运动积极性强,教师需要将花样跳绳运动技巧作为教学重点,鼓励学生发挥创新能力,丰富花样跳绳内容。同时,教师需要丰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加强学生身体素质锻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借助多元融合,丰富花样跳绳形式
对于花样跳绳这一项传统的运动项目来说,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以传统的跳绳动作为基础,将武术、舞蹈以及音乐融入其中,形成具有特色的运动项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着多种类型的运动项目,教师可以将其与跳绳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训练,构建具有特色的花样跳绳活动,增强课堂趣味性,使得花样跳绳更具观赏性。
例如:人教版小学体育教学中,将音乐和花样跳绳融合,如:《大梦想家》,节奏性强,随着音乐的节奏,可以开展基础跳绳动作训练,如:双脚交换跳、开合跳、弓步跳等,随着音乐开展训练。对于节奏快的副歌部分,可以训练复杂的跳绳动作,如:交替交叉单摇跳、双手膝后交叉单摇等。针对过渡的音乐内容,需要适当控制运动难度,如:左右甩绳,并脚跳等。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可以将花样跳绳与其他项目结合,开展趣味训练,有效开展跳绳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七)健全评价体系,实现全面发展
健全的教学评价结构,能够辅助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反思自身,树立课堂学习自信。传统的小学体育课堂中,教师并不重视教学评价活动,使得学生过于注重课程学习,对自身认识不全面,不利于自身问题的改进。因此,小学体育教师需要结合花样跳绳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结构,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加强学生训练活动,结合学生训练情况,以及课堂活动表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系统化的评价[6]。
例如:人教版小学体育交叉跳的教学中,本节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交叉跳,在教学时,需要做好课堂活动划分,加强评价环节设计。在导入时,教师可以利用花样跳绳的视频,让学生观察交叉跳的基本动作,之后,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的内容,热身阶段,利用跳绳做操,做好充分热身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跳绳的多样作用,为之后教学奠定基础。其次,结合视频内容,对其中的动作进行尝试,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尝试做出指导,纠正错误动作,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跳绳动作。同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课堂表现情况,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让学生喜欢上花样跳绳。在课堂的最后,给予一定的时间,进行相互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态度和表现,做出总结性的评价,构建高效课堂。
五、结语
花样跳绳引入小学体育课堂,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锻炼,增强学生肺活量,锻炼学生骨骼系统和反应速度。因此,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应当结合课堂内容和学生实际,革新课堂教学理念,丰富跳绳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活动,引入更多新型玩法,结合趣味游戏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考虑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教学行动,开展多元化教学,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解加臻.小学体育教学中花样跳绳的应用[J].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21,(3):P.71-71.
[2]陈莉.小学体育教学中花样跳绳的应用[J].东西南北:教育,2021(8):1.
[3]覃美青.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花样跳绳应用分析[J].读与写:上旬,2019(10):1.
[4]张琼媛.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花样跳绳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2020.
[5]姚雪.花样跳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讨[J].拳击与格斗,2022(3):114-116.
[6]杨光.花样跳绳柱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拳击与格斗,2022(24):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