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素养理念下高职篮球教学改革优化

2024-12-04 00:00:00陈冬生
体育风尚 2024年15期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为适应人才需求,高校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展开教学改革。高职院校篮球课程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素养理念下,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对于体育教学来说十分重要。本文阐述了在体育素养理念下进行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改革意义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高职院校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高职院校篮球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素养;高职;篮球教学

一、引言

体育素养是指体育文化水平,是一个人在体育方面的修养,体育修养是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与体育教育影响所产生的,包括体育意识、体育知识、体育行为、体育技能、体育品质等方面的综合素养。篮球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常见项目,深受学生的欢迎,具有娱乐性、普适性、竞争性等特征,对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篮球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篮球教学的育人价值,展现篮球运动的魅力,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课题。而基于体育素养理念,对篮球教学改革创新,是进行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改革的新实践,对于解决篮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重要作用。

二、体育素养理念下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改革优化的意义

(一)增强篮球教学改革的实效性

目前高职院校已经针对篮球教学改革实施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改革还不够彻底和深入,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体育素养是体育运动的综合素养,内容丰富且内涵深刻,高职院校在体育素养理念进行篮球教学改革优化,可以充分发挥体育素养的导向作用,明确改革的目标和方向,让各项改革措施更加充分、具体地落实,增强篮球教学改革的实效性。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基于体育学科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可以将体育素养概括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1]。在体育素养理念下进行篮球教学改革,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运动知识与技能,提升其对所学运动知识与技能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现实情境中,综合利用运动学知识与能力独立解决问题;可以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运动观念,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掌握基本的健康技能,最终推动学生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养成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进取的体育精神,帮助学生建立诚信、公平、团队合作、相互尊重的意识,形成正确的胜负观等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素质的全方位提高,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体育人才。

(三)有利于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高职院校的学生对篮球的热爱程度较高,因此篮球教学在高职体育课程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体育素养理念下进行篮球教学改革,不仅可以促进教学场地、教学设施等物质环境的完善,也可以促进教学模式、学习氛围、人际关系等非物质环境因素的优化,减少影响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消极因素,进而为学生学习篮球创建更加优良的学习环境。

三、高职院校篮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篮球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

篮球课程教学离不开基础设施的保障。但目前,高职院校的篮球教学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具体表现为:篮球架、球筐、篮球等基础设施数量较少且陈旧老化,未能及时更换,影响篮球教学的美观性和教学准确性,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篮球课程的篮球、记分牌、计时器等教学器具不统一、不规范、利用率低;篮球教学场地尤其是室内教学场地缺乏,室外篮球场数量较少,导致在教学中存在几个班级挤在一起上课的情况,而且在雨、雪等天气影响下,无法进行室外教学,又没有室内教学场地,导致篮球课程无法展开,影响篮球课程的教学效率和课时完成量;篮球场地地面材质不规范,多为水泥地,影响篮球教学和练习的质量等等。篮球场地和器材等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篮球课程的热情,也影响了篮球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二)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不足

篮球教学课程设置的不足表现为:

一方面,多数高职院校更加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职业技能课程占很大比重,而篮球课程的教学课时十分有限,通常一周只有一节,这导致学生接受篮球专业教学的机会较少,无法在篮球课程教学中学到专业的知识与技能,领悟篮球运动的魅力,长此以往,还可能消磨学生对篮球课程的兴趣。

另一方面,许多高职院校篮球课程学时没有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高职院校的篮球教学课时普遍为36或72学时,但是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规定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课时数不少于108学时,二年制、三+二等也不能少于60学时[2]。

教学设计方面的不足有:

1.篮球课程教学内容单一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篮球教师在进行篮球教学时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主,忽视了篮球理论知识的教授,导致学生不了解篮球发展历史、基本规则、技术理论等篮球理论知识,导致学生的篮球实践活动无法受到理论知识的指导。此外,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篮球教师在篮球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也沿袭篮球教学的一贯性,以运球、传球、投篮等技术内容为主,缺乏创新性。

2.篮球课程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

教师在篮球教学中常采用讲解、示范、指导等一系列流程,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基本不会有太大变化,与其他类型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也没有太大差异,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来说都缺乏创新性。

此外,高职院校在篮球教学中的最大问题是忽视了篮球运动的实践教学。篮球是一项具有对抗性和竞技性的体育运动,但教学往往都是单一性的技能学习与练习,缺少对抗训练的机会,使篮球教学只停留在表面技能,缺乏实用性。同时,篮球课程教学的趣味性较差,枯燥的技能练习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差,学生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训练。

(三)篮球教学考核制度不规范

当前,高职院校常用的篮球教学考核方式为:教师制定考核标准,学生按照要求进行某种或多种篮球技巧考核。在这样的篮球教学考核制度下,学生会为了完成考核要求,对固定的篮球技巧进行突击和专项训练,虽然有助于巩固篮球技巧,但是也导致篮球教学的内容缺乏完整性[3];重视评价学生的篮球技术水平,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能力提升、态度表现等方面的内容;教学评价的主体为教师,缺乏学生对教师和自己的评价,导致教学评价结果缺乏全面性、公平性。

(四)篮球教师队伍建设不足

高职院校篮球教师队伍建设不足具体表现在:

1.高职院校教师年龄断层

高职院校的篮球教师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或者偏小的情况,年龄偏大的教师缺乏创新能力,年龄偏小的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在这两种情况下,教师只能完成基础教学,很难提升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

2.篮球教师数量不足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拥有专业技能人才的学校,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一般,因此篮球教师的数量较少,通常是几位教师负责所有年级和班级的篮球课程教学。

3.篮球教师的专业程度不足

篮球是一项具有技巧性和专业性的运动项目,因此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但高职院校的篮球教师大多不是专业的篮球教师,而是综合性体育教师或者其他运动项目的专业教师,他们只具备基础的篮球理论知识与技能,并没有对篮球教学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因此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只能教授学生一些基础的篮球知识与技能,没有一个完整的篮球教学体系支撑教学,导致篮球课程教学质量一般[4]。

四、体育素养理念下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改革优化措施

(一)完善篮球教学基础设施

篮球运动相较于其他的体育运动项目对基础设施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篮球教学顺利展开需要良好的场地环境、完善的器材等优秀的基础设施作为基础。高职院校篮球基础设施的不完善表现多个方面,其根本原因是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不够,导致篮球教学课程发展受到限制。在体育素养理念下,高校要主动转变体育教育观念,认识到体育教学对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加大对篮球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更换老旧篮球设备,增添新的教学设施,并且定期对教学设施进行维护和检修,让其能够及时完成更新换代,确保教学设施的完整性与实用性。具体的教学设施建设可以为:维修或者换新篮球筐、增加室内室外篮球场地的数量、篮球地板改进为专业篮球用地、增加篮球数量并更换废旧篮球等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为学生建设专业的篮球活动室,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完善课程安排与教学设计

首先,完善篮球课程设置。高职院校要增强对篮球课程的重视程度,按照高职院校的学科特点结合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安排篮球课程的课时量,增加篮球课程的教学课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接受专业的篮球知识与技能教学,进行篮球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学习,感受篮球这项运动的魅力,培养学习篮球和长期进行篮球运动的兴趣。

其次,丰富篮球课程教学内容:

其一,篮球教师加强对篮球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合理安排篮球理论知识与技能教学的课时比重,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丰富的篮球理论知识,让理论指导实践。

其二,教师在进行篮球技能教学时,要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丰富篮球课程技巧内容。

其三,创新篮球课程教学模式,篮球教师要对传统的篮球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充分展现篮球课程教学与其他体育课程的区别,突出篮球课程教学的特点。

除此之外,还要使篮球课程教学模式在整个学期或者学年的教学中富有变化性,为学生的学习增加新鲜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篮球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要增加分组对抗练习或比赛的实践环节,突出篮球运动的对抗、竞技性,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练习更好地掌握各项篮球技巧,提升篮球技巧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竞赛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健全篮球教学考核体系

体育素养理念下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改革丰富了教学内容,在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和优化,因此,也要更加全面、科学地对篮球课程教学进行评价,为此,必须建立和完善与篮球教学改革相适应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首先,增加篮球课程教学评价主体。篮球教师除了要加强自我反思外,还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评价,让学生通过小组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方式,对自己和教师的教学与学习成果作出评价,通过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评价的方式,有利于增加教学评价的客观性;

其次,丰富课程教学评价的内容。在篮球课程教学评价中,改变单一的技巧性评价,增加对篮球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学习的态度、体育竞赛观念等理论与素养方面的评价内容,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篮球比赛,观察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基于学生的表现从团队合作能力、篮球技巧运用能力、竞争意识等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多样化的评价内容,可以为篮球教学评价提供更加丰富的评价视角,让教学评价更加全面、客观、科学。

最后,创新篮球课程教学评价方式。篮球教学中教师最常用的评价方式是终结性评价即在学期课程结束后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教师要对评价方式进行创新,积极使用其他教学评价方法,例如:诊断性评价方式即在课程开始前对学生学习的准备情况和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价方式即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让教学评价覆盖篮球教学的全过程,对教学成果做出更加科学的评价。教学评价可以反馈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对篮球教学的反馈,积极分析和提取教学评价中所反映出来的教学信息,根据其内容对篮球课程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等方面做出调整和改进,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四)组建专业化篮球教师队伍

体育素养理念下高职院校篮球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更加专业的教师队伍来满足教学需要,以适应并推进篮球课程改革进程。

首先,教师要转变篮球课程的教学观念,明确体育素养理念指导下篮球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体育运动人才,树立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

其次,教师要主动学习和了解体育素养的内涵和体育素养的培养方式,学习篮球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

再次,高校要发挥对篮球教师的培养作用。一方面,高校要经常组织篮球教学培训活动,例如:邀请专业的篮球教师组织座谈会、组织篮球教师校内外交流会等,为篮球教师增加学习和经验交流的渠道,积极鼓励所有教师参与培训活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重视对教师的激励,通过职位晋升、物质奖励、精神鼓励等方式对优秀教师进行鼓励,以提升教师进行篮球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设良好的竞争氛围。

此外,在教师聘任时,高职院校要提高对篮球专业教师的重视程度,选择更加专业的篮球教师,以便能够从源头上提升篮球教师的专业性。

五、结语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受到新型健康观念的影响。高职院校需要顺应人才需求和教育改革趋势,以体育素养理念为导向,对篮球课程进行改革,这是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培养具备专业的知识与技能、道德素养和体育素质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姚哲兴.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高校三人制篮球项目的教学改革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体育学院,2023.

[2]屠鑫.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篮球教学改革优化研究[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2):84-85.

[3]任军峰.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改革思路与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2):196.

[4]王戈.核心素养理念下高职篮球教学改革探讨[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