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高尚道德情操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担负的使命和任务。教师要充分利用道德与法治课丰富的内容,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引导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让他们从小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一、加强感恩教育
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学生太都处在一个家庭的中心位置,不少学生因为从小过于被父母溺爱,所以他们心目中只有自己而难容别人。让学生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要教育引导他们学会懂得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以及让他们感恩党、感恩政府、感恩社会、感恩大自然等等。
如我在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时,积极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对自己的默默地爱,对父母的做法或行为更多一些理解,让学生知道父母是最爱自己的人,从而鼓励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表达对父母的爱,争做一个让父母欣慰甚至骄傲的人。通过课本中的内容,趁早在学生心田播下感恩的种子,教育学生要永远怀有一颗感恩之心,这样他们才会对生活产生热爱之情,并从小树立热爱学习、将来更好地报答父母、社会、祖国的信心和决心。
二、加强诚信教育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只有讲诚信,才能赢得别人的信赖和尊重。当前,社会上诚信缺失现象大有人在,这种现象也给小学生成长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一些小学生言而无信的举动,都让成年人感到震惊。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诚信意识刻不容缓,教师要教育学生,成长为一个大写的“人”,具有诚信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讲诚信的人,才能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有所作为。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道德与法治》教材,结合教学内容,善于抓住时机,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寓诚信人物、事件于课堂教学之中,全面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我很诚实》这一课时,我向学生讲述了“狼来了”的故事,故事中的小男孩两次故意撒谎骗人,最后失去了别人对他的信任,才导致他被狼吃掉了的可悲下场,让学生懂得一个不具备诚信品质的人,最终只会害了自己,让学生牢记“诚信是无价的”,然后我自然而然地在班里出示“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学生”的主题,让学生讨论,学生深受启迪。
三、加强励志教育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话题。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小学生心理抗压、抗挫能力相对较差,在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碰到小小的挫折也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且遇到困惑难于找到排泄方式,容易诱发各种心理疾病,以致出现心理异常,甚至自暴自弃,诸如叛逆、沉迷手机、自闭、离家出走等,对人生失去信心,严重的甚至可能出现自杀等极端行为。这足以表明,社会、家庭和学校,不要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只有重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励志教育,才能更好地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所谓励志教育,就是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勉励学生树立志向并积极创造条件实现远大志向的教育。“励志”意为振作精神,奋发志气,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实现人生远大的目标而奋斗。
四、加强创新教育
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核心。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又称创造性思维,体现于小学生在探求知识方面的新思路、新发现。教师只有不断开启学生思维的开关,积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才会逐渐得到提高。同时,小学生对新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在学习过程会不断“见疑”“会疑”,引导学生对未知事物进行质疑探索,就一定会点燃学生的创造欲望。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巧妙设计,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责任编辑 罗 峰
师道·教研202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