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减少区域的差异,强化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小学数学)监测结果的应用,从2018学年开始,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在从化区选取了温泉镇的六所小学和两所中学组成了广州实验教育集团温泉教育集群,开展了温泉“6+2+N”专项教研帮扶活动。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为进一步缩小与中心城区的质量差异,我们在市教研院小学数学科的引领下,针对区域学校复习课效率比较低的实际,决定以复习课的研究为抓手,尝试对中高年级复习课进行了整体规划,借助市学科名师团队的力量,开展系列的案例研究及行动研究活动,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根据学情优化复习课的设计水平,并通过优化学生的复习方式,帮助学生查漏补缺,突破学习难点,做好阶段质量监测前的补救措施,帮助师生系统梳理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复习课的效率,解决地区学业质量差异的问题。
一、复习课研究的尝试与实践
市小学数学科运用“温泉直播课堂”的方式,帮助温泉“6+2+N”实验学校教师以复习课作为重要抓手,进行同区域、跨区域交流,开展“规则与方法的教学要求、特点、方式和实施策略”的学习与研究,开展系列学科技能的浸入式培训,强化教师的整体观、系统观,让教师在深度参与学习中掌握优化复习课的设计与实施的策略,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技能,促进了区域学业质量的提升。
(一)名师送教,转变观念,提升技能
1.组织课例研讨,转变教师观念
复习课要求教师要有单元意识、学期意识和学段意识,才能做好复习课知识的整理与知识网络的构建,做到融会贯通。例如,在“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单元复习课前,送教团队对学生进行检测后发现: 对于小数的意义,特别是“计数单位”,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例如:小数2.05 中,2 表示(2)个(1),5 表示(5)个(0.1); 在小数 0.051 里有( 51 )个( 0.01 )。小数 0.256 的计数单位是(0.001),它有(6)个这样的计数单位。为了弥补学生认知缺陷,我们把原本计划一个课时的单元复习课,调整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集中整理关于 “小数的意义”“大小比较”“基本性质”这三个知识点;把“近似数”“小数单位的换算”“改写”这些知识点留待第二课时再进行复习。“小数的意义”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在其复习整理的过程中,我们尝试用数位顺序表中的“数位”和“位值”来帮助学生重新理解这一内容,过程分三个步骤:① 回忆“数位顺序表”,把整数和小数的“数位名称”“计数单位”“计数单位间的进率”这些部分一一对应,为求让学生对小数也能形成对整数那样的整体认知。② 先用一个具体的小数0.4,对照数位顺序表说说:它是一个几位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它表示多少个这样的计数单位?再分别对两位小数0.44、三位小数 0.404表示的意义进行说明。这时,着重用“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 10”来解释“为什么 0.44 里有 44 个0.01”。③ 根据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把三个小数写成分数的形式,从而总结出小数的意义。整个过程按照“整体—个体—整体”的顺序,从“数位”“计数单位”“单位间的进率”,深刻、有序地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重新理解。
2.举办培训讲座,提升设计技能
教师用书是重要的复习课课程资源,能帮助教师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整体把握教材内容,是选择教法、设计教学环节的重要依据。为提升教师准确把握教材深度、广度,更深刻理解教师用书的要求,提高区域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推进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在杨健辉老师带领下,我们组织教师进行了复习课专题的教师技能研修活动,由骨干教师作为培训导师,让现场培训的学员模拟当小学生开展浸入式培训。
培训活动围绕为什么要做单元整理与复习、怎样做单元整理与复习、如何整合与设计单元整理与复习的素材、怎样对单元整理与复习进行综合性练习等方面,以理论讲座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系统的培训。
为使教师们更好地理解培训的内容,杨健辉老师又带领骨干团队组织了解决问题复习课教学的思考研修活动。通过杨老师的讲座,张玮、简敏豪老师的复习课例展示,从一般的教学流程切入,提醒教师学会给孩子合理的思维台阶,减少素材数量,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培育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有效减少学生学业的差距。
通过现场培训导师生动的课例,及受训老师模拟小学生的方式,让教师理解了教学难点,引发了其对自身教学行为的重新审视,助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了复习课的设计技能。
(二)团队协作,研磨淬炼,共同进步
“磨课”作为一种集学习、实践、研究、合作为一体的校本研训活动,对于改变学生学习习惯、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从而减少城乡学校区域之间、不同的教师之间的课堂教学差异起到重要作用。
在“6+2+N”项目组与番禺区、从化区、南沙区、增城区四区直播交流活动暨学期总结活动中,我们安排了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欧阳伯祥校长执教五年级“多边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在集体备课阶段,各区域的团队共同研讨,选定同一个内容的复习课,结合网络研讨可能存在的问题,共同制定并多次修订教学预案,试教后再研讨,完善教学设计,做到教研讲课环环相扣。在磨课过程中,鼓励欧阳校长翻转课堂,大胆制作和梳理思维导图,大胆设计多样化的习题便于互联网数据支撑下的大数据搜集。每次的磨课,团队在专家的引领下,各抒己见,在最终展示的课堂中,学生积极响应,教师及时进行数据的搜集以及即时的反馈,助力查漏补缺、复习备考。活动通过深度研究如何上好适合本区域的复习课,成就了团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给予本土教师信心与动力,真正达到“迁移一堂课,带动一个面”的效果。
(三)同步直播,受惠多方,实现高效
“双师课堂”是指在一节课中采用双导师制,把名师课堂向温泉镇的小学远程同步直播,本地任课教师在堂上实时配合、调控,通过资源共享,“双师课堂”互动,实现新颖、高效的课堂。
在开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复习课”的研讨活动中,我们就采用了“双师课堂”来提高复习课的效益。前 20 分钟,由番禺区市桥德兴小学的陈莉老师在四(1)班主讲,甄慰老师则在四(3)班指导学生看电视直播一起学习,用辅讲的方式把学生带到情景中,让孩子积极参与学习。后 20 分钟则回归各自的课堂,针对本班学生的问题进行指导,引领学生练习拓展。同步课堂首次在温泉镇的尝试,展现了无穷的魅力。
双师课堂活动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整合名师资源同步直播,拓宽了教师们的视野,革新了教育理念,改进了教学方法,在新奇的环境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复习课研讨改变区域差异的收获
复习课能够帮助学生查缺补漏、系统疏通网络和建构知识,是帮助学生补救,提升学业质量,做好最后保线的重要举措。通过上述系列活动,改变了教师教学的观念,在常态课堂中形成了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规则要求和基本习惯。课堂中,让学生深度参与课堂,学会概括、学会总结、学会质疑、学会合作与反思以及各种自我调控的技能。通过布置任务驱动,设计教师技能赛,成立教师电视课堂磨课团队等方式,让各学科组建立共同体,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在实践和研磨中形成良好的氛围,鼓励创新,鼓励个性化,实现了研学共同体的共同发展。多次团队研磨,帮助教师进一步确定教学目标、如何定位重难点,设计富有层次教学活动等,丰富了跟教师沟通交流的经验和指导方法,提升了教研理念和实践能力,实现了“6+2+N”实验校的质量提升。在2021年的国家义务教育监测中,我区学科的样本校综合状况与2018年的对比有明显进步。其中,数学学业成绩、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自信心、数学教师课堂管理能力星级分别进步了1星、8星、6星,数学教师探究性教学行为也达到9星。以上数据充分说明了通过复习课的研讨,改变了区域差异大的局面。
三、反思问题,展望未来
通过集群式对口帮扶,区域的先行先试,聚焦常态课堂,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转变,为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复习课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例,突破区域教学质量的瓶颈。以复习课为抓手改进温泉区域质量均衡发展的尝试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践层面,部分教师在深入研究学生的认知过程中,除了知识和技能外,未能更好地把情感因素、意志品质和价值观因素融入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素养仍然有待加强。发挥好复习课的回顾与整理、沟通与提升的独特功能,改变农村教师的思考方式和实践的行为,缩小学业质量的差距任重而道远。
【注: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课题“‘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与实施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213972)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钱昭君
师道·教研202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