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特色

2024-12-04 00:00孙喜
炎黄地理 2024年8期

博物馆特色是博物馆建设的关键所在。博物馆要建设什么样的特色?怎样使博物馆具有特色?从哪些方面打造博物馆的特色?怎样让博物馆充分发挥其功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和付诸实践的工作。

博物馆建筑特色是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标志

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博物馆的作用越来越不同凡响,成为一个地方不可缺少的重要场所。由于人们对知识的索取,对一些问题的研究,乃至于观光、休闲等都离不开博物馆,因此博物馆建设的选址特别讲究。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博物馆都建在城市中心的闹市区,为利用者提供便捷服务,常年前往光顾的人络绎不绝。如中国国家博物馆地处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海科技馆地处世纪大道2000号,法国卢浮宫地处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大英博物馆地处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罗素广场,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地处美国纽约5号大道上的82号大街等。这些位于城市中心的博物馆,完善了城市的文化教育服务功能,是一个城市高度文明的象征。一些博物馆还利用古建筑本身和拥有的文物、实物,向人们展示厚重的历史文化,如故宫。有的博物馆就建在原遗址上,如秦皇陵兵马俑博物馆等,就地展示真品实物,使人们真切地实地了解原始文化,倍增无限亲和力。有的博物馆选建在风景区,以风景为依托,同时也为景区增添新的内容。如湖北省博物馆地处东湖之滨,自然风光与文物展示相得益彰。这些都说明博物馆选址的重要性。

博物馆是公共活动场所,是人们观摩、学习、求知、研究的地方,也是人们向往的地方。所以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必须具有特色,建筑外观必须新颖、别致,具有个性和吸引力,应该是当地极具艺术性的地标式建筑。博物馆周边最好有相应协调、配套的环境和自然、融洽的氛围。

博物馆建筑内部设计尤为重要,在满足展陈实用的基础上,根据规模决定空间布局。既不浪费建筑空间,亦不能显得拥挤。如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为哥特式建筑,占地8公顷,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的1/9,但展出面积却很大,不下24公顷,反而是故宫博物院的两倍,仅画廊就有200多个。

博物馆建筑内部布局设计要考虑参观者的感受,参观路线在保证不原路返回的情况下,中途亦应安排适当休息的场所及简易设施,避免使参观者疲惫不堪。尽可能使参观者身心愉悦,乐而忘返。

博物馆藏品特色标志着博物馆的工作重心和品位

博物馆藏品是博物馆建设的基础,丰富的馆藏是博物馆特色建设的优势。但是,博物馆的收藏,不能只追求多,更要注重精,突出特色,培植个性。法国巴黎的卢浮宫,收藏了无数的艺术珍品,包括大量来自东方的艺术品,其中有最著名的被称为“世界三宝”的断臂雕塑“维纳斯”,没有头的雕塑“胜利女神”,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等,使之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

专业性博物馆藏品的收藏自不必说,主要收藏本专业的大量藏品。作为综合性的博物馆,在多方面收集藏品的同时,则应根据本馆所处地理位置和区域,收集更能反映本地区历史、民族、民俗、风物、革命斗争、社会发展等代表性实物、史迹、文献及资料。也就是说注重收藏最能说明问题的珍贵物品,有一批“镇馆之宝”。博物馆藏品有无特色,决定着参观者对博物馆的取向,也关系着博物馆的声望和社会效益。

博物馆藏品的征集、收藏须注重拾遗补阙,不可遗漏断档的文物和实物。所谓断档,就是反映一段历史或一个事件缺乏系统的文物或实物。任何文物或实物对于博物馆来说不是孤零零的物品,都对历史或事件有着紧密的联系,不然,博物馆的藏品就失去了意义。对同类较多的文物或实物藏品,必须有所选择,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优中选优,精益求精。馆藏没有精品,没有“镇馆之宝”,就缺乏特色;没有特色,博物馆就失去发展方向。

增强博物馆藏品特色,必须着眼于博物馆的长远建设,明确发展方向,制定长远目标,增强责任意识。具体实践中,博物馆工作人员要独具慧眼,善于识别和鉴别有价值、有特色的文物或实物,把符合条件的文物或实物征集入藏。

博物馆展陈特色是吸引参观者的重要手段

博物馆的展览、陈列是博物馆工作的主体和核心,是博物馆功能发挥的集中体现,是博物馆对外宣传、展示的窗口,是知识的殿堂,是人们如饥似渴希望从中得到教育、受到鼓舞、感到愉悦的地方。这里的空间和氛围应该是简洁、明快、清新、舒适,感觉一种享受。在这里展示的每一件文物或实物都是值得人们观摩、欣赏和研讨的。因此,博物馆藏品展览、陈列的布置,习惯上叫布展,就显得十分重要,要特别讲究科学性、艺术性、实效性。

博物馆展陈内容的形式一般是利用版面,展出文字及图片;利用展柜,展出文物及实物、标本。辅之以插图(美术品)、雕塑(艺术品)、视频等。版面设计讲究艺术性,文字、图片搭配要适当,标题和正文字体、大小、颜色要协调,给人以美感。文物及实物、标本的展示则要求实效性,使观众对其有较全面、深刻地了解。

目前博物馆对文物及实物、标本的展出,一般只注重简洁、明了、干净、利索,像百货商店的货物一样,一件一件地摆放着,对这些文物、实物、标本的介绍却有不足,使观众对这些文物、实物、标本缺乏全面的认知。如有些组合文物,是一个系列的,把它们分开,一件一件的单独摆放就很不合适。有些文物、实物有特别的个性特点,如特别的铭文、纹饰、形制、制作方法等,缺乏特别的介绍方式,使观众不能产生深刻印象。对有些文物应尽可能地展现它的原始状态,如它是悬挂着的,就不要让它在展柜里平放着。如巴文化代表性文物虎钮錞于,是钟类乐器,原始形态是悬挂着的,目前在博物馆展出中都是直立放着,若在展陈中设计成悬挂式,将更能使观众增强直观印象。如有些化石标本,是讲究地层关系的,在有些博物馆的展陈中怎么也看不出来。

博物馆展陈中,对特别重要的文物、实物及标本要特别加强展示力度,如增加一些背景资料、相关旁证及其他辅助手段;对展品标签不能过于简单,不能只是一个名称,不妨多介绍几句,如展品时代、来历等,使观众对这些文物、实物、标本刻骨铭心。

博物馆解说特色体现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博物馆向观众介绍展陈内容,主要靠宣讲,也就是解说。观众能否全面接受,从中受到教育和熏陶,与讲解员的解说有很大关系。这就是解说技巧是否有特色的问题。

讲解员要注重素质。观众进入博物馆展览大厅,首先接触的是讲解员,讲解员将会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所以讲解员必须讲究仪表,着装要端庄,举止要规范,说话要亲和。说话的语气、声调、表情要自然,要有感染力。对民族民俗内容的讲解,讲解员应着民族服装,以体现民族特色。

讲解员要看对象说话。到博物馆的观众有专家、学者,有老人、儿童,有普通观众,亦有求知好学的,也有休闲娱乐、看热闹的。这对讲解员的讲解是一个挑战。讲解员应根据不同类型的观众进行不同形式的解说,要充分考虑观众对解说的接受能力和理解程度,使观众达到增长知识、学识、见闻的目的,让观众真正受到教育,有所收获,不虚此行。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观众,也应变换不同身份、不同层次的讲解员,如聘请相关专家、技术人员、代表性传承人及青年学生进行讲解。

解说词不能千篇一律。目前大多数博物馆的解说词基本上都是固定不变的,由讲解员死记硬背,照本宣科,遇到观众发问,讲解员就乱了阵脚,答不上来。解说词应具备多种版本,以便应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观众。关键是讲解员要熟悉展品,精通业务,在熟记固定解说词的基础上能随机应变,满足观众的需要。

突出展品特征。特别有价值的展品都有突出的特征,都有不同寻常的故事。有的形制别异,有的制作工艺非凡,有的纹饰奇特,有的是同类器物中的孤品,有的来历曲折坎坷等,讲解中能把这些特征介绍给观众,定能使观众对展品产生特别兴趣,留下难忘的印象。如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展品双虎钮錞于,在介绍其本身特点时,强调一下是1975年在修建川汉天然气管道公路时出土发现,就无意中提醒人们注重国家基本建设中会有重要文物出土的情况。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刻有人面纹、鱼纹等巴文化图语的一件单虎钮錞于,强调一下是公安部门破案追缴移交,就说明相关部门重视文物保护、出手有力的情况。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另一件单虎钮錞于,讲解中强调一下是利川市一家农民父子薅秧时在田边土坎中发现主动上交,说明普通群众对保护珍贵文物的觉悟。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巨幅刺绣《群仙祝寿》,讲解中强调一下,是利川市文化工作者在民间剧团正准备把该刺绣裁剪做服装、道具时发现而征集入藏的,就更显该文物的珍贵和难得。还有许多文物和实物,背后都有一些生动感人的故事,在讲解中如能进一步阐释,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博物馆管理特色决定博物馆的影响和地位

博物馆是一个集文物收藏、保管陈列、对外开放、宣传教育、学术研讨等众多业务的综合性机构,业务庞杂、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做好其综合管理工作绝非易事。

加强博物馆队伍建设,树立高素质的团体形象。博物馆是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象征,是知识的殿堂,是育人的学府,在人们心目中是神圣的地方,人们有敬畏心态。作为博物馆工作者,应深感其自身的责任。博物馆队伍建设是博物馆建设的重中之重。博物馆工作人员,除了具备基本的政治素质外,还必须对本馆的发展方向、长远目标、工作重心和相关的专业知识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各司其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一定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成为专家,但每一个业务部门都应该有领军人物,有标兵、榜样。

强化精品意识,培育馆藏特色。博物馆藏品建设决定着博物馆的总体建设目标和工作重心。要多渠道丰富馆藏。对本地区发掘出土的全面收藏,民间调查中发现收藏,通过宣传,接受社会捐赠。

不管哪种形式收藏,都必须注重珍品和孤品,把藏品质量放在第一位。

生动活泼地做好对外开放工作。博物馆对外开放,是本馆工作向社会的汇报,是本馆形象的公开亮相。对外开放的社会反映和效果是对博物馆建设的检验。因此,布展必须要有很强的艺术性,对观众要有强烈的吸引力。展陈内容要有特色,有自身风格,使观众感觉与其他馆不一样。开放过程中,对展出内容、形式、手段等可不断更新,不断提高展出水平,增强展出效果。

开展馆际交流,实现合作共赢。博物馆建设不能闭关自守,故步自封,要高瞻远瞩,走出馆门,寻求合作伙伴,互通有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馆际交流一项很重要的活动就是相互在对方的馆内举办本馆的展览,使双方对外开放的内容时有更新,展览内容更趋活跃,为观众增添新鲜感,扩宽观众新视野,获取新知识。

深度研究出成果。博物馆是收藏机构,也是展示窗口,是知识殿堂,也是研究部门。加强对馆藏和相关工作的研究,增强博物馆的发展动力,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对藏品的研究缺乏深度,对藏品价值的宣传就缺乏力度,对相关知识的传播、普及和大众接受教育就受到影响。要确保博物馆经常推出有一定影响的研究成果,提高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学术理论水平,才能提升博物馆的整体形象,才能使博物馆在大众心目中占据一席之地。

博物馆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政策督导、社会关爱、外部环境等,都起着重要作用。不能苛求博物馆全部工作都具有特色,如果有几项工作领先于其他地方,有一些成果令人瞩目,对博物馆来说就是进步。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作为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全省重要的少数民族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机构。馆总面积20285平方米,馆前为宽阔的广场。主体建筑巍峨壮丽,融民族传统、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于一体。现有藏品80000余件套,种类繁多,主要为反映巴文化、崖葬文化、土司文化和民族风情的历史、民俗文物,以及革命文物、各种动植物、矿石标本等。馆藏文物中,人类起源时期的化石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迄今我国唯一有明确出土时间、出土地点的双虎钮于,为同类器物中之精品;土司印章、土司夫人使用的金凤冠等,集中反映了元、明、清时期土司文化的盛行;色彩艳丽、构图奇特的西兰卡普,则是土家族标志性的民间美术品。该馆举办有《武陵足音》《恩施记忆》和《生态恩施》等陈列,形成了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展览互为补充、交相辉映的陈列体系。馆际交流活动频繁,生动活泼。近几年,该馆先后与省内外30余家博物馆交流合作,向外推出本馆特色藏品展出,宣传本州民族文化,扩大了影响,提高了知名度。多年来,该馆研究人员已出版《土家族区域的考古文化》《鄂西古建筑文化研究》《三峡考古与巴文化研究》等多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科学研究职能。作为现代化的综合性博物馆,该馆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宣传教育、文化交流以及休闲娱乐诸功能于一体,以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和独具魅力的陈列,吸引着众多游客纷至沓来,每年接待观众50多万人次。该馆多次荣获州、省、国家有关部门表彰。目前,该馆正在朝着现代化一流博物馆的目标拼搏奋进。

(作者单位: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