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德育要培育诗化的心境,让学生的心灵充满韵致,进入自由的学习之境,获得真实的生命体验。诗化德育旨在将德育与诗歌相结合,通过设计诵读内容、融入学科教学、开展主题活动、投身社会实践等策略,打造诗化课堂。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实验小学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寻找美、欣赏美、创造美、展现美,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陶冶学生的情操,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 诗化德育;诗意校园;诗化课堂
作者简介 郁旭峰,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实验小学书记、校长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也是一个有着悠久诗教传统和历史的国家。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实验小学围绕德育创新,积极推进诗化德育,旨在将德育与诗歌相结合,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寻找美、欣赏美、创造美、展现美,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陶冶情操,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一、建设诗意校园
校园是学生成长的沃土。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格精神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健康、和谐的人际环境中耳濡目染、逐渐养成的。在诗香充盈、诗意盎然的校园中生活、学习和工作,人的品德也会在诗意氤氲的气氛中受到熏陶和提升。
(一)布置诗意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学校的每一堵墙壁都会说话。他还指出,隐性课程乃是一种真正的道德教育课程,是一种比其他任何正式课程更有影响的课程。为了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学校精心规划并设计了校园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布置了荣誉墙、诗歌长廊、愿景墙、小诗人展板、君子照壁、姓氏星空、空中花园等景观,并在教学楼走廊布置了经典国学内容。在校园内,学校还以诗配画的形式张贴行为规范提示语。诗意环境的布置,使得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墙一壁都充满诗的韵味、诗的芳香和诗的气息,真正做到以诗育德、以文化人。
(二)开展诗意活动
作为诗化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每年的诗歌节是一次诗的盛会。在诗歌节的一个月内,学校先后组织开展诗歌朗诵会、原创诗歌大赛、诗配画比赛、名家诗歌讲座、诗歌教学展示等活动。此外,学校还定期邀请著名作家、艺术家进入校园,为学生作“书香校园、诗意人生”系列讲座。到目前为止,学校已邀请40余位名家与学生近距离交流、互动,每一次诗意活动都能让全体师生受益匪浅,在润物无声中实现自我提升。
二、打造诗化课堂
诗化课堂的营造,关键在教师。因此,必须培养一支富有诗意、充满诗性、激扬诗情的教师队伍。为此,学校制定了“请、学、研、送”的教师培养方针。通过专家讲座、学校教研、外出学习以及邀请道德模范、各界精英来校兼课,学校不仅夯实了学生的人文底蕴,还为教师带来了精神上的感染与启迪。
(一)设计诵读内容
《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大都以“教条”的形式呈现,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强制性,小学生只能服从。基于此,学校结合诗教特色,将行为规范改编成朗朗上口的童谣,便于学生诵读。学校以诗的意境美、音韵美、节奏美打动学生,使学生的道德水平在美的享受和陶冶中得以提升。此外,学校还把充满童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儿童诗汇编成册,供学生阅读。在阅读中,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了浸润与提升。
中华经典读本是长期淘涤沉淀的精粹,经典诵读有着强大的道德教化功能。以《古诗80首》为基础,学校要求一至六年级学生分别诵读《三字经》《弟子规》《新笠翁对韵》《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论语》。经过长期坚持,学生初步形成了正确的道德观,并能在生活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
绿色童谣是指一种特别注重节奏与声韵美感,文字流利自然、内容生动活泼、富有情趣且健康向上的诗作,适合儿童念唱或朗诵。学校在校园内广泛传唱绿色童谣,并引导学生创作绿色童谣,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二)融入学科教学
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在各科教学中积极落实学科德育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在教学中,学校要求教师根据学科的自身特点,渗透诗化德育的内容。如此,诗情、诗性、诗境就能贯穿学校的整个课程体系。例如,校本课程“童诗课”就是开展诗性德育的主阵地。该课程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且适合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的童诗童谣,通过不断诵读与体悟,促进学生诗性品德的形成。
(三)开展主题活动
学校把开展主题活动作为诗化德育实施的重要途径。学校遵循“三贴近”的原则,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和养成教育,定期开展主题德育活动,为学生诗情的飞扬提供广阔的舞台和空间。同时,学校把活动辐射到家庭、社区和社会,使全社会形成以诗育人的氛围。每月,学校都会组织主题活动,如常规活动、典礼活动、节庆活动、专题活动等,通过合理规划和统筹安排,确保活动有序开展。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良好的品德,陶冶了情操,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投身社会实践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工作在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上往往缺乏有效的干预模式,影响德育效果。为了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学校鼓励学生积极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学校与社区、街道、部队、工厂、文化宫、图书馆、敬老院等共建单位紧密联系、相互配合,开展了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学校与区文体局合作,以中国女排落户北仑主场为契机,举办了“新北仑 新女排”诗歌创作暨大型诗歌朗诵会;配合区纪委廉政文化建设,成立了校园绿色童谣创作室,创作了大量风清气正的优秀诗歌。
三、重塑德育评价模式
诗化德育需要诗化的德育评价系统。学校基于“世界因我而美丽”的理念,设计并实施了“美丽少年、美丽教师、美丽家长、美丽教室”等“美丽评价”,力求构建面向全体、富有个性的诗意评价体系。
(一)评选“美丽少年”
“美丽少年”包括“五好少年”和在美德、乐学、健体、阅读、多彩、勤劳六个单项的美丽少年。“五好少年”是学校奖励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品德高尚、学业精良、身心健康、审美博雅、勤劳实干的学生的最高荣誉称号。美德、乐学、健体、阅读、多彩、勤劳等少年则是奖励品德、学习、体育、阅读、才艺、劳动等方面突出的学生。根据奖励细则,学生通过努力获得品德、学习、体育、阅读、才艺、劳动等方面的“美丽币”“美丽卡”,班级据此推荐各单项“美丽少年”,最终由学校审核确定,进行月度表彰,并根据月度评选情况,在学期末评选本学期“五好少年”和各单项美丽少年。“美丽少年”系列评比,在注重过程性评价的同时,能让某一方面突出的学生获得肯定,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二)评选“美丽教师”
为了保障诗化德育的有效开展,学校需要建设一支胸怀梦想、脚踏实地、敬业爱生、开拓创新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诗意教师。为此,学校积极开展校园“十大美丽教师”评选活动。各部门依据评选公告积极动员,按照个人申报、学段推荐、学校审核、群众投票等程序,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评选。学校每年召开隆重的表彰大会,奖励校园“十大美丽教师”,组织专人员撰写他们躬耕教坛、教书育人中平凡但感人的事迹,在学校微信平台上推送,并通过集会、主题班会等途径宣讲。
(三)评选“美丽家长”
为了营造“家校同心、和谐共育”的良好氛围,提升家长育人能力,增强家校互动交流,促进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学校每年都进行“美丽家长”评选活动。凡是乐于学习(家教相关知识)、善于管教(陪伴并教育孩子)、勤于服务(参与家长课程及志工活动)、惯于沟通(与教师、学校密切联系交流)、敢于建议(向教师、学校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学生家长,经个人申请、班级家委会推荐、班主任同意、校级家委会审核后,即有机会获评“美丽家长”。年末,学校会召开表彰大会,邀请家长代表在班级、年级家长会及学校家委会会议上进行宣讲,以促进家校良性沟通,实现高质量家校共育。
(四)评选“美丽教室”
教室是学校主要的教学场所,也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理想的教室应该有书香气和舒适感。为了美化教室环境,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每学期都进行“美丽教室”评比。“美丽教室”文化布置要体现实(实用)、特(个性)、美(美观)、新(创新)等特点,重点考察中队栏、常规页、软木墙、黑板报、书香苑、图书角、植物廊等7个基本项,结合教室日常整洁、秩序等方面的评分情况,最终评选出星级“美丽教室”。
学生的良好品德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一个由内而外的漫长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内化、深化和提升。德育的诗化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体悟—内化—践行—养成”的过程,它需要受教育者不断体会、感悟和自省。学校着力构建诗化德育模式,让德育充满诗意,不仅发挥了传统诗教的审美价值,也为当代小学德育模式的建构与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案例,促进了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
责任编辑︱赵 庭